詹徽和茹常很是意外。
“啊什么啊?咱让你们过去,就为了一件事。”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要求他们家的那个熊孩子,禁止再说朱重八的故事!有什么条件,他们大秦可以尽管提。”
“……”
“微臣遵旨。”
两个老头点头答应下来。
詹徽和茹常经历了几十年的宦海沉浮,自然明白朱元璋什么意思。
新一期的《长安语录》,里面那个朱重八的故事,八成说的就是朱元璋!
马夫人,鄱阳湖之战,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即便几十年前的事,已如过眼云烟。
可还是会有人记得一些蛛丝马迹。
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朱允炆。
此刻的心中也七上八下。
他不懂皇爷爷会对这个故事这么敏感。
难道!?
他的脑海中忽然蹦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难道皇爷爷就是故事里的朱重八!?
想到这里。
朱允炆顿时手脚冰凉,头冒冷汗。
不可能啊!
皇爷爷怎么可能是个乞丐呢?
朱元璋的宏伟高大的形象,在他心中瞬间有些不一样。
可还未等朱允炆想清楚,朱元璋再次开口。
“咱知道你们都在想什么。”
朱元璋平静道:“这些年平外患,理内政,忙的咱焦头烂额,总算是忙出些头绪,是时候也该修一部明史了。”
他站起来,背着双手,缓缓走到大殿中间,一字一顿的说道:“那个小王八犊子说的不错!朕曾经的名字就是朱重八!”
轰!
犹如遭到晴天霹雳,朱允炆脸色惨白一片,整个人愣在原地,像木桩一样一动不动。
詹徽和茹常痛苦的闭上眼睛。
他俩可是修炼成精的老妖怪,深知官场险恶。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知道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
他们宁愿没听到朱元璋亲口承认这段过往。
“但这不是咱生气的理由!”
朱元璋手臂猛的一甩,忽然咆哮起来。
“那个王八犊子,竟然抢在咱之前,把咱以前的事情全部都抖露出来!岂有此理,胆大包天!”
明白了!
一切都明白了。
原来朱元璋生气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故事,竟被别人第一个说了出来。
他还没提呢,那个熊孩子倒说的干脆。
朱元璋什么脾气?
爆裂如火啊!
朱元璋什么性格?
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还是我的!
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背景,这些本属于朱元璋的东西,竟然被一个熊孩子给抢走,甚至还在光天化日下公然叫嚣。
朱元璋要是能忍下这口气,他就不叫朱元璋了。
“陛下说的对!这个熊孩子真是岂有此理,待老夫亲自前往咸阳,好好骂他一顿!”
詹徽脑袋转的极快,瞬间与朱元璋站在了同一战线,甚至表现的比朱元璋还要生气。
“啊对对对!那个熊孩子实在太不懂事,大秦若是不赔礼道歉,此事就没完!”
茹常也反应过来,连连点头,大声怒骂。
朱允炆似乎还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失神的站在原地,任由三个老头子痛骂熊孩子。
……
大明,北燕。
寺庙里,香烟袅袅,梵音阵阵。
寺庙正中间的大雄宝殿里,只有一个盘腿打坐的和尚,和一个英武不凡的青年人。
“老和尚,大秦的那个熊孩子,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朱棣哑笑道:“而且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在太岁387头上动土了。”
木鱼声戛然而止。
黑衣和尚姚广孝缓缓睁开双眸:“王爷,天下即将大乱。大明与大秦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
“哦?何以见得?”
朱棣皱眉问道。
“大秦的始皇帝,与咱们大明的陛下,二人性格水火不容。”
“陛下若得知大秦十九皇子赢长安胡说八道,以陛下的性格,定会派人前去阻拦,要求大秦皇子赢长安停止说书。”
“大秦始皇帝乃天下霸主,他的帝王龙威死死的压着数十个中原帝国。”
“像他这样的千古一帝,怎么可能会像咱们的陛下低头?”
“陛下草根出身,从刀山血海里滚出来,心如铁石,刚毅如刀。”
“他绝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哪怕是始皇帝。”
“始皇帝也绝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哪怕是咱们大明。”
“二人之间若不斗个你死我活,绝不会有人低头认输。”
“到那个时候,天下便会大乱,大明与大秦的战争,将会让大唐,大周,大汉等诸多帝国,全部卷入进来。”
“而这也是王爷千载难逢的良机。”
姚广孝的话犹如天籁之音,让朱棣听的着了魔,入了迷。
“可是……只要父皇在,本王……”
朱棣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朱元璋的身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九州大陆,中原诸国。
他朱棣不怕任何人。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的老子朱元璋。
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是一种源于血脉的压制。
只要朱元璋在一日,他朱棣就不敢轻举妄动。
“……”
姚广孝没再说话,只是默默的合上双眸,心里却在暗暗祈祷。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一个人身上。
“大秦的熊孩子啊,继续闹吧!继续疯吧!将这个浑浊的人世间,搅得天翻地覆吧!”.
137 凤仪殿女帝遭戏弄,武媚娘恼怒下决心!(3/4,求订阅!)
大周,皇宫。
凤仪殿内。
美艳动人的武媚娘柳眉微蹙,安静的品读着新一期的《长安语录》。
与大汉帝国,大唐帝国的情况不同。
当赢长安的故事如一阵飓风吹遍大周的时候,境内各府道州县却很安静。
一个乞丐逆袭成为皇帝的故事,令各地的百姓都津津乐道。
而各地方的权贵也只是一笑置之,并没有太多理会。
在这安宁的背后,是武媚娘的雷霆手段,压制住了大周的所有人。
当初。
武媚娘借兵打回大周,就已经将帝国世家豪门,全部一一铲除干净。
如今的大周朝堂,已经焕然一新。
科举制大行其道。
寒门学子还有普通百姓子弟,都可以通过科举制脱颖而出。
久而久之。
大周风气也越来越好。
世家成为过去。
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现象,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人人凭本事晋升。
从京城到各地方,人们的情绪普遍得到缓解。
正因为武媚娘高超的政治手段。
大周宇内清平,国力蒸蒸日上。
百姓们各有生存之道,家家户户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