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第69节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来俊臣!

犹记得在咸阳城的时候,武媚娘从赢长安的说书中,听到了一个关于女帝的故事。

而女帝为巩固皇位,养了一条狗。

这条狗的名字也叫做来俊臣!

“是巧合吗?”

当看到来俊臣站在面前的时候,这是武媚娘的第一反应。

可接下来的事情,让武媚娘更加觉得离谱和可怕。

这个来俊臣与赢长安故事里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

阴险歹毒,狠恶至极。

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看到这一切后,武媚娘也不得不低头承认。

赢长安的故事,或许不只是个故事。

他像一个神,给每一个帝王,规划好了未来要走的路。

李世民如此,她武媚娘也是如此。

望着即将走到尽头的路,武媚娘威严冰冷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既然这么会猜,不知道,你猜不猜得到,朕在几年之后,将会成为你的妻子,成为大秦未来的皇后〃「!”

……

大唐。

长安城,皇宫大殿。

高高在上的龙椅上,李世民失魂落魄。

他看着站在眼前的房玄龄,心中不知是苦涩还是绝望。

“这么说,始皇帝的这两个条件,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了?”

李世民声音沙哑。

最近这些日子,他的压力很大,时常睡不好觉,还一直上火。

自从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宝座。

等待着李世民的,并不是掌控天下的快感,而是无穷无尽的折磨。

从突厥入侵到签订城下之盟,再到谋划大周失败,最后被大秦兴师问罪。

更让李世民感到窝火的是,他总觉得自己活在一个人的阴影下。

确切的说,是一个小娃娃的阴影下。

赢长安的书中故事,极大的影响了李世民的判断方向。

让他在做出每一步行动之前,都忍不住会想,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会不会被那个大秦的熊孩子预料到。

作为一个皇帝,每一步都被别人计算到,还被当成故事到处传扬,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可想而知,李世民心中压力究竟有多大。

“陛下,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前方来报,秦军大将李信,已经率领五万大秦铁骑,陈兵周唐边境了。”

房玄龄摇摇头,苦笑着说道。

局势的转变太过突然,太过意外。

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李世民微微颔首,垂眸看着手里的《长安语录》,再次问道:“听说,大周女帝已经再次登基了?”

房玄龄顿了顿,点头道:“是,正如大秦的十九皇子赢长安所说,咱们中原诸多皇朝中,也出现了一位女帝。”

“呵!”

李世民忍不住笑出了声。

关于赢长安讲述女帝的故事,他已经从这本书里面得到了答案。

“若非经历了这么多事,朕实在无法相信,这世间竟有如此妖孽的孩童。”

李世民将《长安语录》随手丢到一旁,目光逐渐变得犀利起来。

“也好,至少长乐可以留在朕的身边,不用远嫁了。”

房玄龄:“……”

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真是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

明明可以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明明可以有一个逆天的女婿。

但凡李世民做错一个决定,他也不至于落到这个下场。

“放心吧,玄龄,朕不会后悔的!”

李世民强打起精神,打肿脸充胖子的说道:“传朕旨意,大秦皇帝的两个条件,朕都答应。”

……

不久后。

大唐宣布创建科举制。

并且声称。

大秦皇子赢长安,为天下学子开一线天门,大唐感念其恩德,特奉其为大唐学子恩师,比肩圣贤。

这个消息如一股飓风,瞬间便传遍了中原所有的皇朝。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距离最近的大周。

宫殿内。

皇位逐渐稳定,手段逐渐狠辣的武媚娘,听到这个消息后,冷笑一声。

“哼!”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站在大殿里的狄仁杰,感慨万千的点点头:“是啊,估计大唐皇帝也是被逼无奈。敢出手攻打大秦铁骑,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啊。”

武媚娘抬眸,冷声道:“既然大唐作出表率,朕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狄仁杰:???

“陛下,你这是何意?”

狄胖胖问道。

“传朕旨意,立刻开创科举制,命大周所有学子拜大秦十九皇子赢长安为恩师。”

“要让他们记住,他们能有逆天改命的机会,全都是拜赢长安所赐。忘恩负义者,不配当我大周臣子!”

武媚娘清冷决绝的声音响彻大殿。

“陛下英明!”

听到这句话,狄仁杰当即笑开了花。

呵!

少女!

到底还是疼自家夫君。

武媚娘的这番话,已经摆明了告诉天下学子,让他们记住赢长安的恩情。

这波可谓是放长线钓大鱼啊。

几年后

武媚娘与赢长安大婚。

他们就成了一家人。

赢长安的恩情,不就是武媚娘的恩情吗?

这波血赚不亏呀!

……

大明,紫禁城。

当朱元璋得知,周唐两朝都将赢长安奉为学子恩师的时候,顿时勃然大怒。

他像一头炸了毛的狮子,在宫殿内快速的来回踱步。

“` ¨岂有此理!李世民和那个女娃娃,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们让自己帝国的读书人,去拜那个大秦的小娃娃为恩师?”

“他们的脑子是烧糊涂了,还是被驴踢了?”

朱元璋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宫殿。

所有宫女太监纷纷匍匐在地,吓得瑟瑟发抖。

帝王之怒,触者即死!

“皇爷爷,你消消气。大周与大唐如何做决定,那是他们的事情。咱们何必着急上火呢?”

朱允炆走过来,轻声安慰道。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都被气笑了。

“哎呦,咱的傻大孙,你以为事情这么简单呢?”

“科举制是那个大秦的小娃娃提出来的,这咱承认。可这只不过是口头承认,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但大唐与大周以帝国的名义,发布这种宣告,就代表着这两个帝国承认赢(好吗的)长安是第一个提出科举制的人。”

“这件事情瞒不住,估计中原的其他几个皇朝,也都会收到消息。”

“包括咱们大明的那些读书人,岂不是都要把赢长安当做恩人?”

“那咱费尽心机的举行科举制,不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那咱这个大明皇帝算什么?那些读书人怎么看咱?”

“真是气死咱了!”

说到最后,朱元璋气得直跳脚。

大秦的那个熊孩子。

真是让人不知该喜爱还是该憎恨。

“原来是这么回事。”

首节 上一节 69/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