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兵仙皇弟你惹不起 第58节

臣弟又听闻少府所属,有‘都水长’一职空缺;

臣弟倒是认识一位青年才俊,为人才学广博,做事果断勇毅、稳妥可靠,名唤冯去疾,或可胜任此职。”

吕不韦和昌平君闻言目光一闪,来了来了,这就是嬴敖的目的······

(ps:都水长,秦汉官职名,掌陂池灌溉,保守河渠,主修护水利设施,或收取渔税。)

(ps:王绾,秦国丞相。

秦朝统一后曾提议在偏远地区实行分封制,以保持国家稳定,但未被始皇帝采纳;

曾和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为秦始皇商议称号,他们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最好,所以,给秦始皇定的称号是“泰皇”,又未被始皇帝采纳;

王绾做丞相的过程中,没有很明显的成绩,但他也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pps:冯去疾,秦朝时任右丞相。

当时,李斯做的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在名义上尊于李斯。

后因劝谏秦二世而获罪,身为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即将军和丞相是不能被人侮辱的。

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自杀了。

根据汉书冯奉世传,冯去疾和冯劫都是冯亭(献上党导致长平之战)的后代,冯唐、冯奉世的先辈。

但史书并未明确提及冯去疾与冯劫的关系,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大多说法是二人为父子关系,也有部分说法说二人为兄弟关系;

最终搜到湖北省某冯姓家谱中提到“···冯去疾···率其子冯劫···”的字样,那我就默认他两是父子关系了哦。)

第73章 利益交换,助力上位

吕不韦是老狐狸了,嬴敖丝毫不加掩饰的小心思自然是瞒不过他的眼睛;

他不动声色地往高处的王位上瞥了一眼,心中暗暗揣度。

刚才明显是嬴政嬴敖兄弟二人上演了一场双簧,或许,这正是高坐王位的那位年轻秦王的真实目的。

王绾自己倒是认识,三十多岁,老秦人出身,虽然爵位不低,但也从未担任什么紧要官职;

冯去疾这个名字听上去也有些耳熟,似乎是昔年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之后?在秦国并没有什么根基。

嬴敖这一手就是纯粹的利益交换,自己可以不升官,但是要推这两个人上位。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是一道很简单却又很难的选择题。

选项只有两个,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

同意了,自己就少了两个安插亲信的机会,还很有可能是给自己埋了两颗绊脚石;

不同意,那嬴敖话锋一转又想当官了,自己可就没理由阻止了,嬴敖这一步差不多就能迈入核心权力机构里了。

吕不韦权衡了一番,还是觉得能压住嬴敖才是最重要的。

聪明人总是很有自信,他并不觉得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能给自己造成多大的麻烦。

而且,嬴敖是正儿八经的平阳君,平阳城守一职,如果没有他点头,即便自己安插上亲信了,估计也没办法掌握实权。

所以,在吕不韦这个大商人的眼中,这次利益交换,其实只用了一个少府下属管水利建设的“都水长”,就压制住了嬴敖进入权力核心的步伐。

稳赚不亏!大赚特赚!

他不过是在片刻之间就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于是当嬴政问及众大臣对嬴敖的提议有何看法时,他立即朝自己的亲信使了个眼色。

当即,吕不韦一系的文臣们齐刷刷地表示同意;

昌平君的楚国系自然也乐见其成,而武将系沉默不语。

这事儿,就算成了!

这次朝会一直从早晨开到了傍晚,大臣们的午饭还是跟着秦王在偏殿吃的。

一次性将东郡的治理和稳定、嬴敖的定爵封赏、王绾冯去疾的任命,以及接受魏国投降的仪式等问题全部议定完毕。

大方向确定下来,剩下的具体细节就用不着放到朝堂上讨论了。

散朝之后,众大臣各回各家,而嬴敖自然是跟着嬴政去了尚书房。

嬴政挥退了一众宦官侍女,尚书房内只留下了他和嬴敖、赵高、盖聂四人。

嬴敖环视一圈,感觉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啊!

他随意地朝盖聂挥挥手:“盖先生,又见面了啊!”

盖聂依然是那副无喜无悲的平淡模样,闻言朝嬴敖略一拱手:“平阳君别来无恙。”

“嗯呢,无恙无恙,吃嘛嘛香!”

此时嬴政已经来到主位坐下,见嬴敖还在那儿站着单方面和盖聂聊天打屁吹牛逼,他不禁微微一笑。

“三弟,过来坐下说话。”

“啊,哦,来了来了~~”

嬴敖见盖聂不太爱搭理自己,也觉得无趣,听到好大哥和自己说话,就屁颠屁颠地来到嬴政的对面坐了下来。

“你这一仗打得着实不错!”

嬴政的脸上略带笑意,虽然不太明显就是了。

“还行还行,全靠同行衬托。”

嬴敖朝天上拱了拱手,也不知道天上的公孙杰能不能看到;

啧,或许公孙杰现在在地下?

嬴敖视线下滑,刚想着要不要再朝着地下拱拱手,就见嬴政脸上笑意更甚,继续说道:

“没给你升官,你心中可有怨气?”

“啊,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不用活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倒是更逍遥自在。

呼~~~”

嬴敖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边儿吹着热气,吸溜吸溜地喝着,一边儿漫不经心地回答着嬴政的问题。

赵高在一旁悄咪咪地看着,眼角直抽抽,尤其是听到嬴敖说“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的时候,更是呼吸一顿。

嬴政倒是并没在意,他明白嬴敖说的意思,倒是有些感慨:

“嗯,这样的生活确实令人羡慕。”

嬴敖手一抖,差点把杯子给摔了,随手把杯子放到案几上,就要伸手去摸嬴政的脑袋。

赵高瞳孔一缩,盖聂手中的长剑也瞬间出鞘,却见嬴政随手拿起案几上的竹简,啪地一下打掉了嬴敖伸来的咸猪手,继续说道:

“可惜,非寡人所求,过久了便索然无味。”

“呼~~”嬴敖收回手,一边儿揉着一边儿长舒了口气。

还以为自己好大哥发烧烧糊涂了呢,怎么突然向往起田园生活来了,没想到是说话大喘气······

二人回归正题,谈起了今日朝堂上嬴敖为王绾和冯去疾举荐之事。

王绾和冯去疾都是嬴政发掘出的人才,但苦于吕不韦把持朝政,朝中官职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嬴政很难将他们二人安插到重要位置。

于是,他秘密给嬴敖去信说了这件事,兄弟二人提前有过书信往来,这才有了今天嬴敖推他们二人上位的场景。

嬴敖倒是从来没见过他们,之前也没想起过秦朝历史上还有这么两个人才;

但是被嬴政这么一提,他倒是觉得似乎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这两个名字,记忆很模糊,也不记得他们都有过什么功绩;

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能人辈出不绝,贤才如同过江之鲫,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又有几人?

嬴敖曾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他们的名字,就足以证明他们的才干非凡!

而今天嬴敖给他俩安排的职务,也都是提前经过了兄弟二人多次讨论的。

王绾已有爵位,还不低,也就不再需要巨大的功绩加持,只要能平稳上升即可,所以派他任平阳城守一职;

有嬴敖这位平阳君鼎力支持,再加上张苍为他打下的良好基础,基本等于是躺着捞政绩,为他日后更进一步积攒资历。

而冯去疾爵位较低,不可能直接从高位做起,但他又是个纯粹的文臣,想跟着嬴敖捞军功都难;

兄弟二人几番商议,嬴敖灵机一动,提议让他任都水长一职。

虽说农事乃一国之本,但是其实这些和农事打交道的官员很少有能进入权力核心的,即便推及后世也都是一样的情况;

这也是吕不韦能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的原因之一:这官职,没有大前途。

但是,可能是因为耗时已经近十年了,时间太久,这个老狐狸忽略了一点——秦国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一旦完工,八百里秦川顷刻间就会变成不输巴蜀的千里沃野!

关中地区粮食产量极大增加,为秦国东出,兼并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届时,这个现在放在吕不韦、昌平君眼中毫不起眼的小小都水长,就会如同鲤鱼跃龙门一般,凭此功绩一步迈入权力核心!

而这项水利工程,被命名为“郑国渠”!

(ps:郑国渠,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耗时十年完工。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

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耗竭秦国实力。

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

约十年后,郑国渠修成,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声明!虽然这段字数很多,但这不是水的哈,我正文写得一点都不少,而且是咱们是免费小说,你们看了也不多扣钱,么么么。)

第74章 神奇丹药,无副作用

“伊人和阿言还好吗?”

正事说完了,嬴敖自然是关心起了伊人和阿言的情况。

“怎么,寡人会亏待她们吗?”

嬴政微微一笑,随即说道:

“不然你把她们带回平阳?料想吕不韦应该不会对芈妃下手。”

“别了别了,不过是还有一两个月就生了,等孩子出生了再说吧;

虽他们对芈妃下手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得以防万一。

而且我也不打算回平阳,这一两个月就在您这儿蹭吃蹭喝了。”

嬴敖闻言摆摆手,现在是紧要关头,还是谨慎些好。

“嗯,也好。”

嬴政微微颔首,也没和嬴敖客气,自己的亲弟弟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很合理。

“对了,今天怎么没见到蒙骜老将军?”

首节 上一节 58/1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