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17节

看到朱元璋和太子走后,朝堂上顿时哀鸿遍野。

有的大臣像是虚脱了一样,一下瘫坐在地上。

“各位大人,都散了吧,奉天殿要关门了。”管事太监上前道。

第三十八章 只有愚蠢的人会死

“父皇。”皇宫内院,朱标跟在朱元璋身后道,“秦先生的计策‘割韭菜’之法,既然被父皇称为千古第一,那么那些文武大臣肯定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他们恐怕连商贾富户有钱这一点,都看不出。父皇这么做,不是在故意难为他们吗?”

“咱就是在故意为难他们。”朱元璋淡淡的道,“咱是想借着这次机会,看看在那些文武大臣当中,到底有没有能堪大用的人才。看看有没有人能看出,商贾富户其实是有钱的这一点来。咱写的爱国商人四个字,已经算是很明显的提示了。”

“儿臣觉得看不出来的大臣占大多数,毕竟那些商贾富户装穷,装的实在是太像了。在此之前,就连儿臣都被他们给骗了。”朱标道。

“可咱已经给他们明确提示了呀?”朱元璋道。

“就算父皇有明确提示,他们也不会觉得父皇这么做是因为那些商贾富户有钱,只会认为父皇是想让他们去盘剥那些商贾富户,因为他们根本就想不出商贾富户有钱的原因。”朱标道,“如此一来,一旦那些商贾富户在他们面前抵死不认,他们就会继续被蒙骗。”

“标儿说的有理。”朱元璋道,“若非秦先生的分析,咱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钱。咱给大臣们出的这道题,的确有点难度。”

“标儿,你是越来越长进了,能看出咱都没有看出来的问题。”

“父皇过奖了。”朱标谦逊的道。

“不过,有难度才能考察出谁才是能臣干吏。”朱元璋道,“同时也能考察出那些贪官污吏逆臣贼子,他们会在此次事件中,一一现出原形。”“大臣当中如果有人能自己想出办法解决,那就值得委以重任。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庸碌之臣。”

“秦先生想出来的计策千古无二,恐怕所有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人有此能耐。”太子朱标道。

“咱不是给了他们机会吗?”朱元璋道,“咱说了咱要亲自卖最贵的一幅,如果他们机敏点的话,就该暗中留意咱是怎么做到的,然后依样画葫芦。”

“父皇英明!”朱标道。

“如果大臣当中谁敢自己掏钱买,那么他的日子就到头了。”朱元璋冷声道,“通过秦先生对商贾富户的分析,咱判断在文武大臣中,也有不少有钱人。他们当中有很多出身名门望族,肯定有不少家底。自己掏钱就是欺君之罪,咱正好将他们的家产充公。”

“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大臣,如果自己掏银子买,那必定是贪腐所得了。很多淮西勋贵在咱起事的时候,就已经在暗中贪腐了,咱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整治他们。尤其是那些武将,仗着自己有军权为所欲为,咱在之前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惩治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父皇,那些脑袋不怎么灵光的贪官污吏,看到期限将至,必定会自己掏钱购买以求交差。只有聪明的,才能顺利通过考验,避开祸端。”朱标道,“因此父皇此举只能动那些愚笨一点的贪官,狡猾一点的有能力的贪官,会成为漏网之鱼。”

“大明刚刚建国,局势还不太稳定,只适合动那些蠢一点的。奸猾的有能力的,暂时还动不了。自古以来都是好人不会死,坏人不会死,只有一种人会死,那就是愚蠢的人。”朱元璋冷冷道。

而且,还有一点朱元璋没有告诉朱标,他刚刚秘密建立的锦衣卫,能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通过秘密监视,他更能洞察出群臣的忠奸。

今天的这个旨意一下,群臣必定不会无动于衷。肯定会在私底下拉帮结派商量对策,到时候他们的所有谈话,都会被朱元璋知晓。

“父皇深谋远虑,非儿臣能及。”朱标道。

……

“禀陛下,大学士宋濂求见。”这时候,一名太监上前禀报道。

他来干什么?朱元璋皱眉:他不是刚刚被免去了太子太傅吗?不过马上就意识到,宋濂很可能是来讨说法的,简单的说就是来找自己麻烦的。

不见吧,又碍于他是老臣,而且名望颇高。见吧,又不想听他的唠叨。

“让他进来。”沉声道。

“老臣叩见陛下!”没多久,宋濂一路小跑来到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面前。

“宋大学士免礼平身。”朱元璋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宋濂,刚刚下朝,你就心急火燎的来见咱,有什么话就直说了吧,不必拐弯抹角。”

“禀陛下,老臣……老臣……有一事不明,想请陛下明示。”宋濂道,说话有些磕磕巴巴。

“宋濂,难道你就不怕死吗?”朱元璋已经猜出了他的来意。

“禀陛下,老臣……老臣……不怕死,但老臣怕老臣的名声,毁于一旦。”宋濂道,“依照老臣对陛下的了解,陛下绝不会因为老臣……今天在朝堂上为群臣说了一句公道话,就免了老臣的太子太傅之位。”

“你倒是自认为懂咱。”朱元璋冷冷道。

“禀陛下,老臣……不敢擅自揣测圣意。”宋濂道,“能做太子师,是每一个儒生的毕生荣耀。然陛下今日却因为一点小事,就把老臣给罢免了。此时如果让天下读书人知道了,还会以为老臣没有教导太子的能力,因此老臣实在是心有不甘。”

“因此老臣今天斗胆来求见陛下,就是想让陛下明明白白告诉老臣……到底是何原因,让陛下认为老臣没有能力再教导太子。”

“你这是在质问咱?”朱元璋神情冷冽。

“老臣……老臣……不敢。”宋濂因为内心恐惧说话更磕巴了,被朱元璋拿捏的死死的,“老臣刚才已经说了,老臣不怕死,就怕被天下读书人耻笑。”“如果陛下今日不给老臣个说法,老臣……老臣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以全读书人的名节。”

宋濂说完还抬头看向朱标,二人毕竟有师生之情,希望太子能帮自己说几句话。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了,太子朱标一言不发,好像也不需要宋濂这个老师了。

第三十九章 去拜见你们的新老师

唉,真是人心不古!看到太子无动于衷宋濂心中一阵哀叹。记得太子一向都很仁爱的呀,对自己也是礼敬有加,是个尊师重道的好学生,今日为何如此?

“难道是因为……皇帝已经为太子找到了另外一位,更好的名师,让太子觉得,我宋濂该辞去太子太傅?”宋濂好像明白了什么。

宋濂是个纯粹的读书人,把名声看的比性命还要重。在治学上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学问比较高的儒学大家。

但就是有点迂腐了,除了会教太子仁,义,礼,智,信之外,教不出别的来。

而现在的情况是,太子朱标已经足够仁义了。很多时候他的表现,在朱元璋看来已经是仁义的近乎软弱。所以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学习儒学,而是需要学习秦宇那些安邦定国的学问。太子因为已经被秦宇的学问折服,所以他并没有开口为宋濂求情。

不给他说明白他就要撞死在柱子上?朱元璋被这个大儒给整的没有了脾气。

朱元璋并不是真的心狠,会随意诛杀大臣。只要大臣不贪腐,不祸害百姓,朱元璋最多只是表面狠一点,绝不会真正的杀了他。

看朱元璋没有说话,宋濂一下向旁边的石柱撞了过去。

朱元璋见状,一伸手就轻松挡住了撞石柱宋濂,后者一个踉跄倒在地上,没有死成。“都七老八十了,还搞以死明志这一套?”朱元璋道,“宋濂,你非得让咱把话给你说明白了?咱是念你年老,要是咱把实情说出来,怕你有些接受不了。”

“请陛下明示,否则老臣……老臣死不瞑目!”宋濂坚定的道。

“好吧,那咱就给你明说了吧。”朱元璋道,“咱已经为太子找到了一位才华胜过你十倍的老师,这个答案,你总该满意了吧。”

陛下为太子请到了更好的老师?果然不出所料!宋濂愤愤不平,“皇上,此人到底是谁?他在儒学上的造诣比得上老臣?请陛下把他请出来,让老臣和他比一下儒家学问。还说他的才华胜过老臣十倍,老臣不服,老臣不信世上有如此能人。”

“如果老臣比试输了,老臣便心服口服,立即告老还乡。”宋濂的儒学造诣,在整个大明首屈一指,连刘伯温都心服口服,因此在儒学修养上他不服任何人。

“那人在儒学上的造诣,或许比不上你。”朱元璋道,“但他有一门大学问,是你拍马也比不上的。”

“老臣哪一方面的学问比不上他?”宋濂不服。

“这样吧。”朱元璋道,“咱也给你一副字,你如果能拿去卖五百万两银子的话,才有资格和他比试。”秦宇是朱元璋的隐藏大杀器,怎么可能让别人轻易与之见面?

“这算什么大学问?”宋濂呆住了。

“如果能让国库充盈,都不算大学问的话,什么才算大学问?”朱元璋道,“整天舞文弄墨,寻章摘句吗?满口仁义礼智信,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如何让国家强盛,没能力让百姓丰衣足食,这样的国之储君,将来必定治理不好国家。”

“实话告诉你吧,咱这次卖字之举,就是源于那人。此次卖字能为国库创收数千万两白银,有了银子咱就能发展农耕,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剿除各地匪患……朝廷得以强盛,百姓得以安居,足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壮举,你居然说它不是学问?”

“老臣……老臣……”宋濂说不出话来。

“而且连孔圣人都说了,读书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那人仅凭一个计策就能做到平天下,你敢说他的学问没有胜过你十倍?”

“寻章摘句只是普通读书人干的事情,这样的书生百无一用。能做到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才能真正名垂青史。”

“你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你何曾给咱献出过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宋濂听了,一下瘫软在地。

“退下吧!”朱元璋不耐烦的道。

“老臣……告退。”宋濂听了,颤颤巍巍的退下,好像一下苍老了十岁。

“太子朱标见了有些于心不忍:“宋师毕竟是知名大儒,而且教导儿臣的时候也尽心尽力……父皇这么说,是不是对他打击太大了?”

“标儿,你真是太仁慈了。”朱元璋道,“况且咱也没拿他怎么样啊。像他那样的读书人,放在翰林院里当一个侍讲学士,让他专心治学修元史,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教太子治国,他不成。”

“儿臣只是担心宋师年龄太大,内心有些接受不了。”

“放心吧,只要他把心思全部都放在修史书上,很快就会忘掉此事的。”朱元璋道。

宋濂颤颤巍巍的回到宋府,魂不守舍。

“老爷,有一个读书人求见。”刚刚坐下,就有丫环上前禀告道。

“请他进来。”宋濂这才回过神来,道。他品行高洁,喜欢提携后辈读书人,算得上是一位真正为人师表,非常不错的老师。

没多久,一青年书生便走了进来,年龄弱冠,向宋濂行了一礼:“晚生马君则拜见宋师。”马君则是翰林院的一名太学生,幼年家贫困,因才学机敏得到宋濂的赏识。

看到年期的马君则,再加上刚刚听了朱皇帝那番话,宋濂心中百感交集,突然有了灵感:“拿笔来,老夫要写一篇序赠予马生。”

“谢宋师。”马君则喜出望外。立刻走过去,为老师亲自磨墨。

宋濂铺好宣纸,拿起毛笔,酝酿片刻,便文不加点很快就在纸上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篇序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写完之后,顿时将个人荣辱抛到了九霄云外。

……

皇宫内院。

朱元璋秘密召见了毛镶,并给了他一道密旨。

然后把朱标,朱棣等皇子叫了身边:“标儿,棣儿,咱们现在就去陆家村,去拜见你们的新老师。”

第四十章 孔子周游六国先生周游世界

朱标,朱棣,朱樉,朱椿早就做好了准备,四人整整齐齐的站成一排。一个个穿的破破烂烂,完全是一副农家子弟模样。

神情兴奋,跃跃欲试,像极了要外出郊游的男学生。

“皇儿们,咱是让你们去秦先生那里学习学问的,不是让你们外出射猎的。”朱元璋道,“还有,樉儿,你腰间的那块玉,是不是该摘下来?”

“你们给咱记住了,你们现在是陆家村黄村长的儿子,是佩不起玉的。”

“父皇,儿臣觉得,秦先生既然住在陆家村那种偏远山村,应该没见过什么世面,看不出这块玉的价值吧?”朱樉辩解道。

“你说他没见过世面?人家周游世界的时候,恐怕你们几个还在地上学爬呢!”朱元璋训斥道,“秦先生上次跟咱说了,他去过比意大利还远三倍的美利坚。他见过的世面,恐怕比你们几个多得多,你们在秦先生面前,完全称得上是井底之蛙。”

“父皇,这不对吧?”朱标略微沉思了一下道,“马可波罗随他叔叔来中华,赶路花了四年时间。美利坚比意大利远三倍,一来一回就需要二十四年。可父皇你说那位秦先生最多二十岁左右,他总不能还没有出生娘胎,就开始周游世界吧?”

“这也是咱至今都不能想通之处。”朱元璋道,“不过他能把美利坚的风土人情,给咱描述的细致入微,绝不像是在说假话。”

“秦先生真是高深莫测啊!”朱标听了之后不由感叹。

“想当年孔圣人也只是在中华大地上周游六国而已。而秦先生,居然周游过全世界!”朱棣道,“儿臣们即将拜见的那位老师的风采,真是让人神往。”

在明朝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很多海外国家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波斯等国的商人传教士,频频来到大明做生意,一些官宦商贾家里都有好多外国货。

“儿臣待会倒要看看,那位秦先生到底长了几个鼻子几个眼睛,让你们把他吹的那么厉害。”朱樉道。

“能把宋濂大学士挤走的,绝非常人。”朱椿道。

“父皇,儿臣始终有些不明白,咱为何要假扮成农家子弟呢?”朱棣道,“穿一身破破烂烂,还真有些不习惯。”

“只有打扮成农家子弟,秦先生才能没有任何顾虑的教导你们。”朱元璋道,“你见过那个太子太傅,见到皇子不听话敢真打的?最多是装模作样的责罚一下了事。俗话说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同样也出人才。只有秦先生对你们严格要求了,你们几个才能真正成才。”

神情一冷:“要是你们敢不听先生的教导,咱就让先生狠狠的揍你们。先生揍完之后,回来咱接着揍。”

“另外,你们都给咱记住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暴露你们的皇子身份,这是咱的严旨!”

“儿臣遵旨!”四位皇子齐声道。

“棣儿,樉儿,椿儿,你们几个到了陆家村之后,一切都听你们大哥的。”朱元璋道,“另外见到了徐达,和他说话的时候也要留心些。”

“父皇,拜师需要拜师礼,咱们这次给秦先生送什么拜师礼好呢?”朱标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7/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