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马皇后说道。
秦宇举的这个例子,浅显易懂,只要不是二傻子,都能听得懂。
朱元璋听了心中暗自诧异:这么浅显的道理,应该有人能想出来呀。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人就是不懂呢?就连圣人都不懂,真是奇怪也哉。
古时候没有任何人重视过商业,到了清朝,还有皇帝闭关锁国。
“秦先生说的这个道理如此浅显,然而历代帝王都没有看到商人的重要性,难道难道古代的帝王都很愚蠢?圣明如唐太宗,汉武帝都是如此?”朱元璋还是没有忍住,问道。
“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想过。”秦宇思考了片刻,道,“大概是因为……”
“原来是这样。”朱元璋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马皇后道。
“简单的说,商贾在社会上,起到的是资源调配的作用,能让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秦宇道,“商业行为能让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物尽其用,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合理利用,生产了等于没有生产,反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比如某地生产的粮食太多,不能转运到其他地方利用,放在谷仓里烂掉,就等于土地没有产出那么多粮食。”
“我们再把一个社会,比作外界大自然。种田的有点像那些植物生产者,不司生产的管理阶层是消费者,那么商人就有点像分解者。”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体现自身的分解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无机物。”
“分解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商贾也是百姓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其分解酶就是一样东西——钱。”
秦宇这最后一个比喻,二人都没有听懂,
都瞪大了双眼:太深奥了!
虽然没有听懂,但他们还是明白了商贾的重要性。
商贾,其实并非像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看来,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错误的。”朱元璋道。
“你现在才知道啊。”秦宇道,“看来你的古代史水平,也不怎么样嘛。”心想陆家村的落后导致他认知的落后,外面随便找个人,都知道古代重农抑商是不正确的。
“鄙人不才,以后还得向秦先生多多请教。”朱元璋道。
“请教不敢当,大家谈论着玩而已,打发无聊的时间。”秦宇道。
“刚才我们说到拓展海外市场……”朱元璋提醒道。
“是的,古代拓展海外市场,可以极大缓解人口过多粮食不足的问题。”秦宇道,“让商人从国外购买粮食过来,把丝绸瓷器等产品卖出去,这样一下就把社会给盘活了。不但增加了和世界各国的生活文化交流,还可以从吕宋岛,引进高产的红薯过来。”
“红薯可是一个高产,且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有了这东西,百姓不怕吃不饱。”
“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就是一潭死水,死水迟早会发霉发臭。而开放贸易的王朝就是活水,让清泉流进来,让陈腐的水流出去。”
“显而易见,活水才能养得活鱼儿。”
“秦先生说的太对了!”朱元璋道,“能把一切的历史问题,说的这么浅显易懂,不简单。”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秦先生已经完全做到了。”马皇后感叹道,“虽然大道至简,可偏偏就是有些人不明白。”
“不过大道至简也有不好之处。”朱元璋道。
“哪里不好了?”马皇后奇怪的问道。
“那就是唬不住那些半桶水的人。让他们一下就听明白了,他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原来是这么的简单,我也懂,秦先生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朱元璋道。
“和这些二货计较干什么?”马皇后道。
“自古以来自以为是的人多了。”秦宇淡淡的道,“他们只服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甚至他们听不懂,实际却没多大意义的东西。”
“另外开放贸易起效的时间有点长,有点舒缓。”秦宇道,“还有比开放贸易起效更快,更直接的办法。”
“我想知道更快,更直接的办法。”朱元璋道。
“那就是掠夺海外财富。”秦宇道,“上次我不是给你画了一张世界地图吗?你应该看到,这世界非常之大。华夏只占世界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余的十分之九的土地……呵呵,那可是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资源。如果华夏的古代王朝,能够从海外掠夺大量的资源回来的话……”
“瞬间就能富裕起来。”
“不要说养活当时暴增的人口了,就是再增加十倍都养得活。”
朱元璋听了也是双眼放光,抢东西的事情,咱最喜欢干了。作为开国君主,基本上每一个都是‘武帝’,而不是‘仁宗’。
“海外的国土,蕴含着丰富的黄金矿,白银矿,铁矿,铜矿;海外的国家有珍珠,有玛瑙,有珊瑚;还有石油,有天然气……”
“把这些贵重金属,重要资源全部运到中原王朝,全部储存起来,存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只给他们留那么一点点。”
“占有了世界所有财富之后,就用来购买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地的粮食。”
第137章 朱棣这倒霉孩子
“此外,掠夺海外资源,对封建王朝的内部,意义也极其重大。”秦宇道,“国内黄金白银多了,再大的内部矛盾也能解决。”
“中世纪的欧洲,一旦内部爆发经济危机,就到海外去掠夺黄金白银。掠夺个一两次,运回来大量的金银,经济危机立刻就缓解了。”
“再爆发,就再掠夺。”
“钱可是个好东西,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好!!”朱元璋听得热血沸腾,“这可真是个好方法啊!”
若是一些被儒家思想洗过脑的皇帝,听到秦宇说要到海外掠夺财富,绝对不会是他这种兴奋、支持的态度。他们会极力反对,因为他们觉得掠夺别人的财富不符合仁义道德。
幸好朱元璋并没有被洗过脑。
“当年的明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秦宇道,“比哥伦布还要早了87年,永乐皇帝还是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的。”
“然而,他却没有利用如此大规模的远洋航海活动,大量掠夺海外财富,实在是有点可惜。”秦宇感叹了一声。
“秦先生,明永乐皇帝是谁?”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就是朱棣啊。”秦宇道。
竟然是棣儿?竟然是棣儿?
朱元璋和马皇后闻言,相互对望了一眼,心中颤抖不已。
秦先生能后知五百年,他说的不会有假。难道是棣儿竟然敢谋反,夺了标儿的皇位?朱元璋把目光转向操场上玩耍的朱棣,眼神意味深长。
“秦先生,请问为什么是朱棣当皇帝,而不是朱标呢?”良久,二人激动的心才平复下来,马皇后问道。
“朱标不是死的早吗?”秦宇感叹道,“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位宽厚仁爱的太子,居然只活了36岁。要是朱标能活的久一点,那轮得到朱棣当皇帝?”
标儿死的早?
标儿只活了36岁?
朱元璋马皇后二人闻言,身躯竟然微微颤抖起来。在朱元璋眼里,他们三个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其余的嫔妃,皇子、公主,都是外人。
而现在,秦宇居然说朱标会早死。
秦宇的这一个‘预言’,再一次让他们受到了强烈震撼,甚至犹如晴天霹雳。
“请问秦先生,朱标为什么死的早,是死于刀兵,还是死于疾病?”马皇后平复了情绪之后问道。
“都不是。”秦宇道,“朱标是被吓死的。《明太宗实录》记载,太子是‘坐病悸薨’。其中的悸字,就是因为害怕而心跳的厉害的意思。坐病悸薨这四个字,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太子朱标就是被吓死的。”
“到底是谁吓死了他?”朱元璋神情冷冽,眼中杀意凌然:要是让咱知道是谁干的,咱一定要将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诛其九族!!!
目光死死的盯着秦宇,只等他把那个名字说出来。
“是被朱元璋吓死的。”秦宇道。
“怎么可能!!!”朱元璋听了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万万没想到,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
“我早就告诉过你,对自己的儿子要好一点,要宽仁一点,不要给他们压力太大。”秦宇道,“之前黄标同学对你的畏惧,估计和朱标对他爹的畏惧有的一比。”
“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宽容一点,脑子瓦特了吗?”
朱元璋闻言皱眉:“你倒是给咱说说,朱元璋是怎么吓死朱标的。”
“朱标宽和仁爱,朱元璋却一直以为他是性格懦弱。”秦宇道,“朱元璋对太子太喜欢了,期望太高,有时候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朱标面对一个杀人如麻的父亲,做事肯定会畏畏缩缩、心惊胆战,长期活在朱元璋强权的阴影之下。”
“原来是这样!”朱元璋闻言,颓然的坐了下来,记起朱标之前好像就自杀过。原来罪魁祸首,还真是自己。
而马皇后,则是用责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不过你们放心好了。”秦宇道,“黄标同学经过我的开解,性格已经开朗了不少。而你这段时间,好像也听从了我的劝解,给他的压力小了一点。”
“这就好,这就好!”马皇后道,“感谢秦先生的大恩大德。”
“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是老师的基本职责。”秦宇道,“黄标同学性子平和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尊敬他,是个当班长的料。”
“我们再来说历史。要是朱标活得久,恐怕明朝又会再现文景之治。因为朱标不但为人仁慈宽厚,而且治国能力也属上等。朱标在,朱棣不会反,也没有能力反。”
“不但不会反,还会成为朱标的得力助手,毕竟永乐皇帝的打仗能力很强。”
要是朱标还活着朱棣就不会反,还会成为得力朱标的助手?二人听了,对朱棣的戒心总算放下了一些,毕竟朱棣也是他们的儿子。
“对了,刚才说到哪里了?”秦宇道,“嗯,说到永乐皇帝没有让郑和去海外掠夺财富,反而是给海外小国送瓷器送丝绸茶叶等物。”
“郑和每次出海都耗费巨大,却一两银子也没有捞到。做的完全是亏本生意,简直是在往海里撒钱,这就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
“所以后来明仁宗一上台,就取消了下西洋的活动。为了怕后人继续下西洋,他连海图都烧了。”
“朱棣这倒霉孩子……”朱元璋道,颇有一些恨铁不成钢,“他有那么蠢吗?耗费国家大量钱粮出海,就是为了去做亏本生意?”
“还不是被儒家思想给洗脑了?”秦宇道,“儒家思想认为,去掠夺他人财富是不仁不义。朱棣小时候,也是宋濂这个大儒教的。”
“儒家思想害人不浅,禁锢皇帝的思想,祸害了国家!”朱元璋恨恨的道,心想幸亏咱已经免了宋濂的太子太傅,要是再让他教下去,恐怕教出来的皇帝都是些迂腐皇帝。
第138章 我们能保住
“的确。作为一位皇帝,身上不能有太多的个人道德。”秦宇道,“因为皇帝代表的是一个王朝,而不是个人。他所做的一切,都要以王朝的利益最大为标准。”
“一旦用儒家的仁义道德去绑缚皇帝,皇帝就不会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个人道德放在第一位。”
“不错!”这句话朱元璋大加赞赏,“皇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不管皇帝的品德如何,只要天下百姓过得好,只要能让王朝兴盛,他就是个好皇帝。”
“反之,如果王朝衰败,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算皇帝连蚂蚁都不忍心踩死,也是妇人之仁,算不上是好皇帝。”马皇后道。
“所以,如果皇帝太仁慈,对百姓来说不是好事。”秦宇道,“当将军都慈不掌兵,更何况是当皇帝?”
“可是偏偏历代的皇帝,都喜欢让他们的皇子们学习儒家思想,”
“秦先生说的对极了,让皇子学习儒家思想,是很大的错误。”朱元璋道,“法家,兵家,道家,纵横家学习其中任何一家,都比学习儒家好得多。历代儒学家都教皇帝要施仁政。没有钱,拿什么去施仁政?只有施仁政的口号,却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施仁政的方法。”
“空喊口号,儒家比谁都要大声。”
“实际办法,儒家比谁都要空泛。”
“当然,朱棣不让郑和去海外掠夺财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眼光的局限性。”秦宇道,“永乐皇帝当时觉得大明是天朝上国,华夏地大物博,没必要去掠夺海外小国家的三瓜俩枣。”
“所以他让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只是要扬大明国威,让四海万国来朝。万国来朝,一向都是大帝的标配,所以朱棣好大喜功。”
“如此鼠目寸光,还有脸好大喜功?”朱元璋看了远处的朱棣一眼,明显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高居了皇位,结果却搞个好大喜功出来。
秦宇还没有告诉他朱棣的皇位是从建文那里夺来的,所以朱元璋以为是朱标死后,他顺位继承。
“倒不是他鼠目寸光,又没人给他献世界地图。”秦宇道。
“那倒也是。”朱元璋回过神来。
要不是秦宇给他看了世界地图,他也以为华夏是天朝上国,华夏地大物博。其余的所有国家,都是土地面积小,物产不丰富,文化落后的不毛之地。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的思想,在古代皇帝中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