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7节

“你看到历史上哪个大才身边的百姓是穷苦不堪的?记得评书上说刘备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看到隆中的百姓一边耕种一边唱歌。在那种乱世之下,隆中的百姓都能生活惬意,全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一个大才如果连他生活的地方都改变不了,更何谈改变天下?”

“有理。”马皇后道,“这就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行了,你先走吧,此事咱自有主张,咱还有公事要办。”朱元璋道。

马皇后走后没多久,一位身穿七品官服的官员,走进了御书房。

七品县令一进门就跪倒在朱元璋面前,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口中说道:“臣栖霞县县令陆唯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拜之后陆唯就一直趴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去看朱元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完全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召见自己这样一个七品官,是福是祸他心里实在没底。

朱元璋是亲自带兵打仗夺得天下的皇帝,杀伐极其果断。如果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被召见,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就将是人头落地。

如果是因为有功,那么朱元璋一句话也能让他平步青云。

“陆唯,你可知咱今天找你来是为了什么吗?”朱元璋问道。

“臣不知。”陆唯道,感觉到自己背上的汗水已经流了下来。毕竟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以前从未见过皇帝,今天第一次见才知道什么叫做赫赫龙威。

“你治下有个叫做陆家村的地方,你可熟悉?”朱元璋问道。

第十四章 浸猪笼者比比皆是

“禀陛下,的确有那么一个村子。”陆唯这才敢抬起头来,拱着双手回答,“陆家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自秦以来就是个极其贫困的村子,历代官吏都无法让其脱贫。”话里的意思是历代官吏都没有办法让陆家村脱贫,那么陆家村的现状也并非臣无能。

陆家村归他管辖,如果朱元璋是因为这件事召见他……

“此外,陆家村共有二十三户人家,村民全部姓陆,以种田,打猎为生。因地势险要,所以此前的战乱也并未波及村里,村里的青壮还是不少的。”

“嗯。”朱元璋点点头,对于县令陆唯的回答表示满意。一个县令如果连自己治下的村子的名字,有多少人口村民靠什么生活都不知道,那么他这个县令也不用当了。而朱元璋因为对官吏要求极其严格,所以应天府周围的县令,都非常勤勉。

“从现在开始,咱就是你治下的陆家村村长了。”

“村长?”陆唯不懂,“请问陛下,什么是村长?”

“村长顾名思义就是一村之长,这还用咱教你吗?”朱元璋道。因为上次秦宇误会他是村长,所以他以后就必须以村长的身份出现在秦宇面前。

“禀陛下。”陆唯道,“我大明的土地规划最大是行省最小是郡县,郡县实行的是保甲制,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因此并没有村长一说。”

“以前没有,但从现在开始就有了。”朱元璋淡淡的道。

“陛下乃九五之尊,为何突然想到要当一个穷困山村的一村之长?”陆唯诧异。

“此事就和你无关了。”朱元璋道,“不该你问的就不要问,你只需要按照咱的旨意办事即可。”

“微臣遵旨。”陆唯恭恭敬敬的领命,心中猜测朱元璋大概是想搞微服私访那一套,借此体察民情,这种事情古今的皇帝几乎都干过。

“禀陛下,乡村明面上实行的是保甲制,但实际上是乡老制。村里的大小事情,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均是由族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商议,然后做出决断。简单的说,族长和村里辈分高的老人,也就是乡老才是一个村的实际掌权人。”

“陛下如果凭空过去当村长,恐怕村民们不会听您的。因为就连甲长和保长都只是负责登记户籍,在大事上还得乡老们裁决。”

族长和辈分高的老人掌实权,就连保长甲长都要听他们的?朱元璋听了之后眉头一皱:宗族世家观念,果然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

在他们看来同姓的才是自己人,其他的都是外人。

“陛下如果是以皇帝的身份去当村长,那么肯定是可以指挥村民的。但如果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当村长,那就很难得到他们的欢迎了。”陆唯继续道。

朱元璋听了表情更加凝重:宗族世家,果然才是惑乱朝廷的真正根源。一个小小的山村朝廷想安插一个村长进去都不行,就更不用说那些豪门世家,百年门阀了。

它们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游离在朝廷之外。

朱元璋以前是农民,深切的知道宗族能量的强大。

宗族,连生杀大权都掌握了。

比如说村里发现了有妇女背地里偷汉子,族长可以下令让村民们把她浸猪笼,剥夺其性命而无需通过官府。村民之间发生纠纷,族长和乡老可以在商量之后裁定谁胜诉谁败诉,如有不服裁决者,他们就会请出祖宗家法来,让其不得不服从。

就算有村民杀了人,族长和乡老不让告官,村民中也没人敢告。没人告官,那么朝廷肯自然不会处理。所以很多时候村里出现了凶杀案,官府还被蒙在鼓里。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规矩,才导致了民间冤死屈死的人比比皆是。因为族长和乡老都是凭借他们最朴素的情感,去裁定一件事情。

而他们的水平又十分有限,只知道一切按照祖宗规矩。

甚至一些族长乡老,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利益。并不是说德高望重,就一定品德高尚了。

当然宗族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哪家的孩子没钱读书,族长会组织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帮助。哪家的男人死了,大家会一起帮助孤儿寡母。

还有对那些孝顺父母的族人,守节的妇女,宗族也会对其进行表彰,为其建立贞洁牌坊以流传后世。

“开国初期宗族世家的危害看不出来,因为刚刚经历战乱它们的能量有限。一旦和平了几百年,王朝经历了好几代皇帝,那么一些宗族世家,就会发展成为庞然大物。”朱元璋心中想道,“它们会不断的兼并土地,积累财富,甚至招募私兵。”

“这样的宗族世家如果多了,那么朝廷的权力就在无形中被瓜分的所剩无几,以至于最后动摇国本。到了最后宗族势力富可敌国,国库却无钱可用。这就是秦先生说的那句,国穷民富。更为可怕的是朝廷没有了权力,百姓就会只知道有宗族而不知道有朝廷。”

此时此刻,朱元璋这才体会到了,秦宇昨天给他说的那番话的前瞻性和深刻性。秦宇的那番话,可以说是把整个社会都看透了。

此人的眼光,果然很毒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咱就是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去陆家村当村长,能不能做到名副其实,你自己想办法。”朱元璋道。

“这……”陆唯面露难色,“陛下,此事恐怕很难办到。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基本都奉行这样一条准则,那就是尽量不干涉宗族内部事情。因为一旦干涉太多就会引起整个宗族不满,他们会在族长的带领下站起来反抗。反抗不成,宗族甚至会以死明志。”

“所以只要不是发生什么杀人放火的刑案且有人报官,地方官吏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村里如果真有人犯了国法且已经为朝廷知悉,宗族族长也会主动让人把罪犯送交官府。地方官吏在维护和宗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一直都很小心翼翼。”

第十五章 村民过的太苦了

“这点小事就把你给难住了?”朱元璋面色一沉,“陆家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而你是当地县令父母官,县令还搞不定一个村?。”

“陛下这是让臣破坏郡县制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规矩啊。”陆唯道。

“咱今天就是要你打破这个破规矩,你要是想不出办法来咱就换一个县令,你自己也回家种田去吧。”朱元璋淡淡的道。

“禀陛下,臣有注意了。”陆唯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脑袋里突然闪出一道灵光,“臣觉得可以这样……”

朱元璋听了之后点点头,觉得这个办法还不错,轻描淡写的赞赏了几句。

陆唯这个应天府附近郡县的地方官,还是有点真实水平的。

毕竟是开国初期,滥竽充数的官员不多。

此法用在一个村子里尚可,用来对付世家门阀就不行了。县令走后朱元璋摇了摇头,对付世家门阀是千年难题,不是他一个县令就能想出来的。

就连刘伯温都想不出来,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

还得靠秦先生来解答!

……

次日午后。

秦宇走出房门,再一次见到了昨天的‘黄村长’。与昨天的威严肃穆不同,黄村长今天一脸乐呵呵的,好像心情非常不错。

“秦先生,今天身体好些了吗?”见面朱元璋就问道。

“感觉比昨天好太多了。”秦宇道,“虽然从崖上摔下来的确受伤不轻,但胜在年轻力壮,自从醒来之后就感觉身体一天换了一个样子,现在恐怕已经可以随便活动了。”

说完还舒展了一下胳膊双腿。

“这样最好。”朱元璋道,“你不是要留下来支教吗,咱现在就带你到村里走走?”

“行啊。”秦宇道。

虽然他现在还不敢进行剧烈运动,但四处走走散散步是完全没问题的。

二人很快就离开了半山腰,先是走了一段极其陡峭的山路,朱元璋还时不时的搀扶他一下。之后再穿过一片茂密树林,来到一处开阔的山梁。

站上山梁上,秦宇已经能够清晰的看见下方的民房。

“我们陆家村实在是太穷苦了。”朱元璋指了指前方一片庄稼地,道,“你看村民们都已经把庄稼种到了如此高的山梁上,上下山一趟都要好几个时辰。”

“嗯。”秦宇点点头,庄稼地位置越高地方就越贫穷。

“然而即便村民们如此辛劳,仍旧没有多少收成,村里的一亩地最多打三斗粮食。”朱元璋道。

斗?这个村子还在用斗作为计量单位!?秦宇一阵的无语。不过因为事先已经知道了陆家村认知落后,因此现在已经习惯。

脑子飞快盘算起来:一亩地是六百六平方,一斗大约是13斤。

六百多个平方耕地就只能打四十多斤粮食!?

这已经连低产都算不上了,只能算是……没有产量。在山外边随便种一块几十平方的庄稼地,都比村里一亩地的收成要多。

粮食产量低,土壤是最大原因。

仔细向庄稼地看去,只见那片庄稼地里种的是高粱。

地里大多数都是枯死发黄的焉苗已经可以拾掇回去当柴烧了,杂草倒是长的青葱翠绿比庄稼本身都要高。少数几棵长势旺盛的高粱叶子上面,随处可见被害虫鸟雀啃啄的痕迹。

地中间竖着的稻草人,好像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庄稼地周围是一片茂密树林,地上还有不少野兽留下的脚印。

土地极其贫瘠不适合耕种,没有除草手段,再加上天旱少雨水灌溉害虫雀鸟野兽的糟蹋……一亩地能收获四十多斤粮食,已经算是乐观估计了。

“黄村长,你们村的主要庄稼就是高粱吗?”秦宇问道。

“是的。”朱元璋道,“九成九都是,只有在村民家附近的菜地里,才种了一些常见蔬菜。高粱喜温,喜光,有一定耐旱性,种在雨水少的山地最合适不过了。”

他是农民出生,对各种庄稼的特性非常熟悉。

种植高粱的收成不佳你们为什么不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呢?比如中药材,红心猕猴桃,高山葡萄什么的?这个问题秦宇本来想脱口而出。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问这样的问题纯粹是找抽。就有点像问贫苦山区的儿童何不食肉糜,只有那些从未走出过办公室的砖家才能问出。

村子里不种植经济作物,肯定是因为交通不便利,要是交通便利的话恐怕他们早就种了还用自己提醒?另外经济作物不能当饭吃,种了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以前种植高粱还能有口吃的,冒然种植经济作物,恐怕他们连最后一口吃的都没有了。

所以陆家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饱饭的问题。

清浅送给他的饭菜中,就只有野菜和几粒大米。而且就只有昨天下午和今天中午才给他送过饭,早上没来过因此秦宇猜测他们可能一天只吃两顿饭。

显而易见,陆家村的温饱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马上解决的地步。

“黄大叔,你们村每年的人均口粮是多少?”秦宇问道。

“村里的高粱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朱元璋道,“而一亩地只能打三斗粮食,因此村民每年的平均口粮,不足三十斤。”

不足三十斤!?

如果换算成钱的话,那么他们的年均收入不足一百块!

秦宇被这个可怕的数字给震撼到了。在山外面,乞丐一天乞讨的收入都比他们一年的收入多,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一个念头突然涌入他的脑海,让他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陆家村,很可能已经饿死过人!

“虽然村民每年的口粮已经很少了,但他们还不得不拿出一些来到附近的集市上换大米,人总不能老是吃高粱面过日子,因此大米在我们陆家村都是稀罕物。为了补贴家用村民们在农闲的时候也会上山打猎,砍柴。平时吃饭也是一小撮高粱面里混一大半野菜。”

听到能上山打猎,一些平时足不出户只会凭直觉想象的人恐怕又要问了,让村民天天吃野味不香吗?不但美味还有丰富的蛋白质。

然而只有像秦宇这种到过山区的人才知道上山打猎有多么的难,猎户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空手而归,能打到猎物的情况那是极少数。

就算是极少数情况打到了猎物,他们也会舍不得吃,因为猎物都要拿到集市上卖钱,换取一些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所以对于猎户来说,能打到猎物不代表就能吃进嘴里。

“陆家村真的是太穷了!”

“村民们都过的很苦!”

首节 上一节 7/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