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相真义士也!臣以为,可分兵两万,为臣相壮行!”
“我王英明神武,我相决死之志,我大赵幸甚!”
“臣愿出千斤铜铁,助丞相与李信决战!”
“……”
入你老娘!
入你们这伙王八蛋的老娘!
入你们家母蚊子!
郭开满脸正气,心里开始骂娘:王八蛋。
都是盼着本相、怂恿本相去送死的。
没人敢留下来帮衬本相。
没一个好东西!
肚子里骂娘,嘴上却说得毅然决然:“臣,郭开,愿,以死明志!”
“你死了寡人该用谁?”
赵偃看小伙伴梗着脖子要拼命的样子,心里特别温暖:“放心,有的是秦军让你杀。”
“寡人决意,邯郸只留邯郸令驻守。”
“分兵两万。”
“其余众臣,皆随寡人北上击秦,还我大赵河山安宁。”
眼瞅着弄不死郭开了,百官也偃旗息鼓。
没有再加以怂恿。
只是不断开口称赞赵王的英明神武。
郭开眼珠子一转嘴角微微勾起笑意:“臣请奏。恭请王上立储,携储君北上,见证我王英武!”
答应倡后那个女人的事不能忘。
前面跟赵偃提过一嘴。
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这次是个好机会。
只要立了储君,接下来倡后可以帮忙劝说赵偃迁都了。
第94章 臣赤胆忠心,不求谢礼
郭开这次找的理由很强大。
——乘着御驾亲征的机会,让储君向英明神武的大王学习。
赵偃听得很开心。
百官却听出了另一层意味:早早立储以防不测。
战争从来不是儿戏。
万一……赵王在北征的过程中嗝屁了呢?
到时候宗亲又是一翻龙争虎斗,平白消耗赵国国力。
早早定了储君,事情就好办了。
尤其是幼年储君。
正是没主意的时候,可以大肆扩大百官和宗亲手中的权利。
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百官纷纷出班附和:
“我王英勇神武,当为储君楷模。”
“臣附议!”
“臣相所言甚是,乃忠臣谋国之言。”
“……”
宗亲和文武百官都喜闻乐见的事,一般情况下赵王是不会同意的。
必须得跟他们反着来。
如此这般折腾了八九年,赵偃已经习惯成自然。
可是,这一次他认为听宗亲和百官的建议,绝对是个好主意。
儿子已经五岁。
开始识字了。
正好带着一起北征,让儿子看看他这个老爹英勇无敌的模样。
“善!”
赵偃点了点头:“传诏:公子迁聪慧机敏,有兴赵之相,着,立为太子。是为赵国储君。”
“明日,校场举行册封大典……”
倡后交代的事情办妥了。
郭开散朝后没有急着出宫,急匆匆找倡后报喜。
“迁儿,快谢过丞相。”
开心过头的倡后,兴致勃勃地按着儿子的脑袋行礼致谢:“他日你即位,记得尊丞相为仲父。”
这是把本相比作管仲啊!
王后真是慧眼识人!
郭开很开心,嘴里说的岂敢岂敢,身体却很诚实地受了赵迁的大礼。
看到他磨磨蹭蹭迟迟不愿意告辞离开,倡后就知道这厮还有什么私密话要说。
打发儿子出门玩耍。
又打发侍女们出门去伺候儿子。
把大殿里的人都使唤出门才娇笑着问:“臣相可是有求于本宫?”
“正是!”郭开也不打马虎眼。
“所求何事?说来听听。”
“臣求的是赵国社稷万年,江山永固。”
“吓!这么大的事,你求我也没用啊,得看大王和百官的本事大不大。”
“只有王后能救赵国。”
“本宫……哪来这么大的本事?”
“臣奉命追查宗庙起火事宜,发现了点蹊跷事,不敢禀告大王。”
“有何蹊跷?”
“烧死公子葱和几个宗亲的大火,不是凡火,乃是天火。”
“嗯?”
“臣仔细拷问过公子葱家人奴仆。是夜,公子葱神智清明,行走便利,并未有不妥之处。”
“那又如何?”
“蹊跷就出在公子葱没有任何不妥!他不疯不傻,宗庙起火也不知道跑,难道不奇怪吗?”
“臣相所言有理!”
“还有更蹊跷的事情。”
“何事?”
“天火猛烈,煅烧一夜尤未绝。然,宗庙附近却未有波及痕迹,火势集中在宗庙范围内灼烧。”
“宗庙挺大没有蔓延出去,也在情理之中。”
“臣走访查证过。宗庙一墙之隔的宫殿完好如初,当夜吹的是东风,西墙宫殿为何没有起火?”
“臣相的意思是?”
“天火示警!”
“警从何出?”
“邯郸不宜继续为都,我赵国该迁都了。”
“迁往何处?”
“离邯郸越远越好。”
“如此大事,本宫也做不得主啊!”
“臣冒死泄露天机,求王后为我大赵社稷着想,为公子迁王位着想。”
“妾身谢臣相忠勇!”
倡后款款施礼致谢:“来日必有厚礼奉上。”
“臣赤胆忠心,不求谢礼!”
郭开大义凛然地谢绝谢礼,告辞离去。
从娼馆到王宫。
他是一路见证倡后从娼女爬升到王后位置的人。
知道这个女人最在乎什么。
所以,用赵迁的王位稳固做引子,不愁她不配合劝说赵王迁都。
剩下的事不用操心。
规规矩矩,别犯错就行。
当然。
自己办了事,必须写密信禀告秦王一声。
免得将来达成目的,却得不到奖励。
明明李牧是郭某人斩的,却把功劳给了三个混球。
简直岂有此理!
接下来的立储、整顿兵马北征等一系列事情都办得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