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不愿起身。
心甘情愿地承担起筹建海事大学的重任,召集、调派墨家门徒,着手选址等初步工作。
与此同时。
信使每天准时准点,背着咸阳发出的密信和奏报,一路疾驰奔向邯郸。
信使们现在很阔气。
不再节省马力,每到一处驿站,便换一批战马继续奔驰。
再也不用担心磨损马蹄了。
通过不断换人换马,信使日夜奔驰,仅需六日咸阳发出的奏报和密信,能准时出现在嬴政在龙台宫的书桌上。
通过源源不断的奏报和密信,嬴政依然牢牢掌控着大秦的最高权利。
远隔千里,也不曾松懈。
“报!”
正在研读奏报和密信的嬴政,突然被窗外奔驰的信使惊扰。
抬头一看,不是咸阳来的。
而是云中郡前线飞奔来的军方信使。
嗯,此时的赵国境内,前线是云中郡与代郡。
赵偃被围困在这两个郡。
其他郡县,都在秦军的控制之下。
自从嬴政发现热气球可以辅助攻城的秘密,秦军就打的很奔放。
先用骑兵清扫围外。
把赵国残兵聚集在城里,再摆出围三缺一的攻城阵势。
黑压压一排热气球升空,由战车拖动着缓缓向城头靠拢。
让困在城里的守将,眼睁睁地看着一排黑色城墙高高压过来,进而心理崩溃。
率军逃遁。
偶尔有胆子大的家伙出手试探也没关系。
秦军劲弩射程更远。
只要密集地射三五轮,早就崩溃的赵军士卒会自然溃逃。
秦军只需尾随驱赶即可。
让赵军裹挟着赵国权贵们一路逃遁,一路丢盔弃甲。
战事进行了一个月便被秦王叫停。
春耕时间到了!
得抓紧时间分派赵国权贵们逃遁是遗留的田地和粮种,尽快安排春耕。
至于困守在云中郡和代郡的赵军,嬴政还不看在眼里。
那是个受夹板气的地方。
第123章 去当匈奴人的王
“禀大王,蒙武将军上奏。”
“言称赵王偃遣使求和,欲以云中郡、代郡为界再立赵国,依藩大秦。”
“自此称臣纳贡,尊君上为天子,世代臣服。”
信使送来的消息很有意思。
嬴政听得直乐:赵偃啊赵偃。
你也有害怕的时候?
不过,仅做云中郡和代郡的王,好像有点委屈你了。
寡人决定,让你去当匈奴人的王。
继续为大秦开疆拓土!
暗自偷着乐了一会儿,嬴政挥手打发信使去领赏。
自己又沉入堆满桌案的文牍,仔细研判秦国各方势力的动作。
大秦此时总体发展很好。
势头也很猛。
从函谷关退役了五万士卒,又从北方长城边境退役了十万士卒,已经完全对原有的基层小吏完成替换。
正在风风火火地带着秦人大搞春耕。
用退伍士卒代替地痞流氓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政令比原先更通畅。
无论是中枢还是郡县,政令所到处,执行不打折扣。
他分派给农人的好处,一点不落,结结实实地都给到农人头上。
只是,暂时给的有点少。
借犁铧,是最大的善意。
畜力还远远不够。
好在蒙恬率领的“大秦商队”进展神速,正在源源不断地把河套地带的牛羊马匹和毛驴送往国内。
算是暂解燃眉之急。
他已命御马监在河套之地挑选草场,就地修建牧场,专门用于驯化野驴、野牛。
再按国师给的法子,把驴子和马杂交,繁衍一批骡子供农人犁地使唤。
当然,不是免费的。
可以用功勋换,也可以用钱买。
没钱,可以赊。
还可以向大秦金行贷款购买嘛。
总之,得想办法让农人付出代价才能得到朝思暮想的畜力和犁铧。
不能无偿赠与。
大秦养不起懒人。
每个人都得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嬴政固执地认为,懒惰才是一个国家腐化堕落的开始。
比奢靡更可怕。
甚至,在他眼里,权贵们奢靡一点也是好事。
只要肯付钱给工匠、农人,不是白嫖工匠和农人的劳动成果,无论多奢靡,他都鼓励。
金饼放在金窖里又不会下崽。
花出去,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财富。
嗯,这种财富仅针对他一人。
——帝国的王。
不过,节俭勤劳还是要提倡的。
那是针对农人工匠等庶民。
不是他不希望农人工匠们过上好日子。
而是庶民的抗打击能力太差。
稍微有点天灾人祸,家里没有存粮支持,就面临着家破人亡的惨境。
庶民就该多存钱粮。
粮仓越丰厚,说话的底气越足,随之而来的是工钱越丰厚。
当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还那里有底气跟老爷们讨价还价?
嬴政越来越关注庶民。
无他。
主要是攻略赵魏韩三国时,那些跟在秦军特战部队后面,举着耙子和木棒帮忙的庶民,时刻震撼着他的心神。
——没饭吃的庶民,最可怕。
他们不在乎谁是王。
他们不在乎国叫啥。
他们只想填饱肚子。
即便秦军是赵国的生死大敌,也不惜一切代价地跟着秦军,围剿赵国权贵。
把权贵和王族赶出龙台宫。
驱赶到鸟不拉屎的云中郡和代郡苟延残喘。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帝国也变成这个鬼样子。
更不希望老秦人帮着外人屠戮赢姓王族的惨事发生。
所以,得想尽一切办法,让农人、工匠有饭吃。
铁律!
必须制定铁律,告诉自己的后人:天塌下来也要保障庶民的饭碗。
哪怕为此把大秦权贵屠戮一空,也再所不惜。
有了这种认知。
再看朝中大臣送来的奏章,嬴政的眼神就有点像饿狼看着稚嫩的羊羔。
就差嘴角流口水了。
蒙骜上奏请命,准备军攻打齐国,信誓旦旦地保证半年内占领齐国全境。
话说的很好听。
说什么为王分忧,为一统河山出最后一把子力气。
就是眼神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