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95节

  “咱们自己把这生意做了,至少能够保证百姓们的生活,有些奸商,恶意操作市价,谋取高额的利益,良心都黑透了,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有了咱们商会带头,也能在这大明商道中,立起一个好的名声,这般往后的商人行事,多少有些顾忌。”

  朱英缓缓的说道。

  在如今大明当代,搞什么民主那是自讨苦吃,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工业化缓缓开启后,是难以避免的。

  既然如此,这个最大的资本,为何不能自己来做。

  况且就现在来说,群英商会中这么多的商道精英,也不可能丢弃不是。

  目前大明的商业掣肘很多,对于经商者,往往也是看得极低,可是当工业化的时代来临,这种情况就会随着经济发展,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是士农工商也不能完全遏制的。

  钱财,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

  文人嫌弃铜臭,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多少皇帝因为被这个思想所引导,而导致民生经济低下。

  什么不与小民争利,都是文官们弄出来忽悠的幌子。

  朱元璋点点头,最后说道:“目前咱们大明的商税,也就是这般模样,不上不下的,前元不谈,比起前宋,疆域都没咱这般大,岁入却高了那般多。”

  “有关这方面的赋税,律法,便就由大孙重新敲定,到时候咱也瞧瞧,没啥问题,便就昭告天下,按新律行事。”

  也就是大孙了,只有朱英的话,朱元璋才会认真的去琢磨其中的可行性。

  若是哪个文臣,敢在朝廷中提出关于商税的事情,哪怕是和朱英相同的意思,也免不了家中吃席。

  朱元璋的猜忌,多疑。

  你当是闹着玩的呢,闹着闹着,就给你一家人整整齐齐了。

  有了老爷子的话,朱英更加干劲了。

  大明如今城市化的程度很低,多数的百姓,都是生活在城池之外,这其中的关键,自然是离不开田地这个重要因素。

  要想发展起城市化的道理,首先还是吃饱饭的问题。

  具体操作起来,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不过朱英很有信心,五年之内,他要让整个大明,恍然一新。

  ……

  离十月初一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所有带资格参与大阅兵的卫所,如今真就是铆足了吃奶的力气,没日没夜的训练。

  很多卫所,并非是职业兵种,多是军户。

  像是京师城郊的卫所军户们,本身也离不开种田。

  现在这个时期,更是晚稻播种的时候,这显然会很耽误将士们的训练。

  就在将士们担忧训练时间不够的时候,朝贡这边下了命令,通过工钱雇佣的方式,大量的百姓成为短工,代替将士们进行双抢。

  让卫所的将士们可以安心的进行训练,且这些雇佣的工钱,都是从皇帝的内帑支出。

  “陛下如此对咱们,尔等还有什么资格可以懒惰,还不好好训练回报陛下恩典。”

  “今日,若是有让本将军看到谁敢偷懒,便就逐出此次大阅兵的行列之中。”

  “我可给你们说清楚,如今不知道多少人,就在尔等的后面等着,他们就盼着你们,连这般简单的操练都通过不了,然后来代替你的位置。”

  “今日清晨,本将军也得到了东宫传来的令旨,说得复杂了,尔等也听不明白,简单点说,太孙殿下的意思是,若是这次表现得足够优秀了。”

  “往后尔等就可摆脱军户的身份,成为太孙殿下的亲军,再也不必去土里刨食。”

  “且也无须有后顾之忧,等大伙年纪大了,提不到刀剑了,也别急着。大伙应当都是知道,现在咱们大明有个新办的衙门,大明治安司。”

  “这治安司,是遍布整个大明所有府县,尔等年岁到了,卸甲无须归田,便就直接去治安司,继续任职。”

  “若是能够在军中立下些许功劳,那可就不得了,到了地方县城上,干个治安署的官职,吃着朝堂的俸禄,后半辈子无忧,岂不美哉?”

  训话的将军,没有站在高台上,而就是在将士们的队列之中,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听到将军的话,所有士卒的眼神,越发的明亮起来,那股子精气神,真就是个个都精神抖擞,仿若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这等于就是说,不管是现在,还是后路,太孙殿下都已经安排好了。

  只管是往死里操练就行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可不是画饼,这是所有将士,都亲眼见证的。

  最简单莫过于军中伙食的变化。

  往常时候,农忙种田,农闲操练,即便是京师卫所,也得是如此。

  操练时,也就一日两餐,强度一般。

  现在呢,一日三餐不说,还顿顿有肉,饭食管饱。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兵卒闹了笑话,贪心的吃多,给吃撑了。

  后来知道天天都有,这才没敢往死里吃。

  而且这饭食,那味道,是让所有将士们吃了一口就,就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怕是就连京师里的大酒楼,都没这个味吧。

  这是士兵可以吃到的饭食?

  最初香气飘荡在整个卫所的时候,将士们都以为自己饿出幻觉了,只有当真正入口的时候,才知道如此美味,竟然会是往后的日常。

  这一幕幕,在所有队列中的将士们脑海中浮现。

  下一刻,一名大嗓门兵卒,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口大声呐喊:“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刹那间的宁静过后,整个卫所想起惊天动地的咆哮:“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这样的情况,只是某个卫所的缩影,几乎所有的卫所,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秦淮河边下流某处,

  楼船上,皮儿马黑麻端着茶杯的手,忍不住一个哆嗦。

  刚才巨大的咆哮声,给他吓着了。

  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远方,皮儿马黑麻不由向对面的朱允炆问道:“允炆凶,大明的将士们操练,都是如此之疯狂的吗。”

  那股子精气神,如同千军万马,策起奔腾。

  像皮儿马黑麻这种,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怎么能不熟悉。

  那绝对是一等一的精兵强将。

  可仔细听取,这样的声音,却不是一处传来,似乎多处都有。

  而这里,不过是大明京师一角。

  朱允炆虽然对此也有些纳闷,不过在皮儿马黑麻面前,当然不能丢了大明的面子。

  面色淡然的说道:“马黑兄想多了,这些都不过是我大明将士们的日常训练罢了,大抵是十月初一的大阅兵在即,所以将士们最近练得勤快了些吧。”

  朱允炆神色平静,心里可不平静。

  从刚才的声音传来的地方,朱允炆知道,那里不过是京师众多卫所中,并不起眼的一个。

  但刚才那股子气质,好似就连宫内的禁卫,都难以比拟。

  稍稍思索,朱允炆就知道,这定是大哥的手段。

  对于大哥练兵,朱允炆真的是看不懂。

  自己也曾跟着训练过,但大哥操练宫中禁卫们的时候,可是经常三四天都不见人影,平日里也就冒个头,待不了半个时辰,人就不见了。

  可在军中,那些将士们对于大哥的狂热崇拜,是朱允炆这么久了,都没有想通过的。

  现在看来,大哥在军中被拥护的狂热程度,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玄甲卫,宫廷禁军了。

  而是朝着整个大明的所有卫所辐射开来。

  想到这里,朱允炆的心中就微微叹息,我大哥,终究是我大哥。

  听着对面朱允炆淡然的语气,好似司空见惯般,皮儿马黑麻对于大明的军队,心中生出几分忌惮。

  在来京师来,于皮儿马黑麻心中,祖父的军队,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就算是大明最强的精锐,在祖父大军面前,也绝对无法抵抗。

  这是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骄傲,蒙古人的骑兵,是整个天下最强的,即便是大明,也只能依托城池防守,不可能在平原上,和蒙古大军对抗。

  可是现在,这个曾经坚定不移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第279章 :特色实业兴国

  对于大阅兵,朱英信心还是比较足的。

  即便是稍微差点,那整齐的方队,第一次出现的震撼,效果肯定是没问题。

  目前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放在商业上了。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晴。

  朱英带着叶月清,走在秦淮河畔的街道上,向着平安茶楼走去。

  路边的行人,依旧是极为热闹,但朱英的心情,却有些截然不同了。

  来到京师,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对于朱英来说,是完全换了一个世界。

  有时候事情的变化,真的就是难以预料到的,再是深思熟虑的计划,都没有变化来得快。

  “曾经刚来到京师的时候,我还没想过,就这么留了下来。”

  “本来觉得顶多两个月,就会去安南,没成想世事难料。”

  朱英有些感叹的说道。

  这些事情,叶月清也是知晓的,尤其是对于安南的谋划,可谓是花了朱英太多的心思。

  当时的情况,是所有的直属势力,朱英都准备调度到安南去。

  核心成员对于安南的计划,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殿下,安南那边,应该不要多久,就能到了呢。”叶月清轻声的说道。

  这次出来,没有秉笔太监郭忠,张三也是暗中保护,锦衣卫的宋忠也没跟着。

  这让叶月清的心中,微微荡起一丝涟漪。

  朱英听到这话,顿时来了些兴趣,笑道:“刘胜那厮,如今应该是斗志满满吧,希望在那边,他不会让我失望,可以整出点事情来。”

  “现在我自己不能去了,他代我去,倒也是差不多。”

  微微沉吟片刻,朱英吩咐道:“晚点你给传封书信过去,让刘胜的动作,稍微快一点,如今大明这边,大致是明年,那些作物都可以推广开来。”

  “但水稻和小麦,才是我汉人喜爱的关键,番薯这些,也仅仅是能解决饥饿,安南的环境对于水稻生长极为有利。”

  “水稻的种植,往往一年能收割三次甚至四次,对于所有可以种植水稻的地方,必须要先想办法占领下来,至于手段,看他自己了。”

首节 上一节 295/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