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99节

  若不是外城如今禁止排队,怕是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带着床褥等候了。

  这样的机会,对于忠心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

  对于心中有想法的细作来说,那是舍了命也要去看看的。

  在这方面,哪怕是朱元璋,也是要重度关注,简单点说,十月初一那天,在皇宫的外城附近,将可能会有六十万人的聚集。

  稍微有些什么波及,或者发生踩踏事件,对于百姓,亦或是对于大明,都是一场灾难了。

  五城兵马司,大明治安总司,在这方面的任务非常重要。

  连着三四天,朱元璋和几位尚书,都在讨论如何让这件事平稳过去。

  刚才,就在刑部尚书杨靖,正在述说情况的时候,就被外面传来的景田咆哮声给打断了。

  吏部尚书詹徽眼睛一亮,立刻起身躬身作揖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大明未来可期,未来可期呀!”

  当初被蓝玉打了后,第二天蓝玉被处罚,第三天詹徽就老老实实去上早朝了。

  毕竟凉国公都已经被干下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位,还上缴了近万亩的良田,詹徽在知道这些消息后,心中的气也算是顺了。

  本来他的伤势就不重,很大的程度就是做做样子。

  其实詹徽本来也想趁此机会,干错休息几天,毕竟昨日被打了,说躺在床上下不来,第二天就没事了,那就有点夸张了。

  就在詹徽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刘和代表陛下过来看望。

  詹徽自然是在床上下不来。

  刘和带了一些宫里的药材补品,作为陛下对詹徽的看重,走的时候简单说了句:“明日早朝的时候,还请詹尚书不要把这两天的差事给懈怠了。”

  话中的意思,詹徽立即就明白了。

  根本没提明日能不能上朝,直接就是告诉你,明日必须上朝,而且这两天没做完的工作,明天要全部完成,不能拖沓。

  是以第二天,詹徽也只能老老实实上朝去了。

  朱元璋听着外面将士们的咆哮声,笑呵呵的说道:“咱这大孙呀,类咱,在这练兵方面的天赋,倒还是挺不错的,大伙听听,这十足的精气神,若是有敌军在,怕不是要吓得肝胆俱裂。”

  说完后,对着詹徽摆摆手,让其坐回去。

  对于詹徽刚才的表现,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凡有什么人夸大孙,朱元璋感觉比夸自己都要开心。

  眼睛都笑着眯了起来。

  “长孙殿下文韬武略,虽未带兵打仗过,但就这练兵的能力,臣观整个大明,不,臣观古往今来,都未曾听说过有如此本领之人。”

  “这般练出来的将士在战场上,怕不是能以一敌十,往常臣看史书之中以少胜多,总感觉有些不真实,如今看来,是臣孤陋寡闻了。”

  詹徽的话,让在场的其他几位尚书,还有一同在此的大学士们,不要侧目。

  好个老小子,真就打蛇随棍上了。

  难怪为陛下跟前的大红人,就这拍龙屁的功夫,谁能比得了。

  果然,朱元璋笑得更加开心了,道:“咱大孙这练兵确实不错,比咱都要来得厉害些,若是当初战乱的时候,咱能有大孙这练兵的法子。”

  “怕是咱大明,至少得提前五年建国,也省得百姓将士们,少吃很多苦头。”

  朱元璋说着说着,颇有些感叹。

  大孙和自己的情况,很是相像,都是属于白手起家。

  这也是朱元璋对于大孙最为满意的地方,英雄之间,总是惺惺相惜的。

  在朱元璋立国后,他感觉这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一个皇帝像是他这般的出生。

  一定程度上,自然是非常自傲的,也有些孤独。

  而大孙的出现,是恰好填补了这一份的孤独。

  又是自己最宠爱的大孙,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场的众多大臣,学士,看着吏部尚书詹徽一人独领风骚,心中有些不甘,都在心中思索着,如何也更好的拍一手龙屁。

  其中,户部尚书赵勉眼睛一亮,也作揖道:“微臣听说,长孙殿下年幼的时候,一直都是陛下还有皇后娘娘亲自照顾,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众人一听,不由看向户部尚书赵勉。

  好家伙,这厮当真是不知死活呀,刚在陛下的面前提起皇后娘娘。

  这可是陛下的禁忌。

  是多少条人命堆出来的结果,还真以为陛下提不起刀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也是眉头一皱,面色转冷,看向赵勉。

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

  朱元璋看向户部尚书赵勉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煞气。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无人敢提起这个事情了,但今日,赵勉就提了。

  其实对于这个名字只是提起,朱元璋内心并没有说很愤怒,但已经成为的惯例,有人去打破他,就相当于在挑衅自己的权威。

  “你说的没错,咱大孙从出生后,就一直是跟随咱还有大妹子生活,就连太子那边,也没睡过几日,怎得,你想说些什么?”

  那有些冷冽的语气,很清楚的让户部尚书赵勉知晓,今日若是不说个好歹出来,怕是这项上人头,就不见得可以保住了。

  虽然他是正二品的尚书,可这些年头,别说是正二品了,在陛下的面前,正一品,亲王,宰相都不好使。

  该处死的,就没犹豫过。

  赵勉喉咙滚动了一下,语气看似平稳,实则有些颤抖。

  “微臣自民间听说,这小孩谁带大的,就会和谁比较像,所以微臣认为,长孙殿下之所以如此优秀,和皇后娘娘有着很大的关系你。”

  “况且长孙殿下离去的时候,已经有了八岁,在陛下和皇后娘娘的言传身教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哪怕是现在失去了之前的记忆,但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说忘记,就能够失去。”

  “长孙殿下流落民间十年,还能有现在这番模仿,微臣觉得,必定是皇后娘娘在天之灵,一直守候长孙殿下身边,所以才会如此。”

  赵勉说着说着,语气已经镇定下来,而是有一种煞有其事的味道。

  朱元璋对于神鬼之事,本来就比较相信。

  听着赵勉这般一说,刚才的煞气消散。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中,一直对马皇后很感激,不是说其他方面,而是他很坚定的认为,大孙的回来,肯定是有大妹子的帮忙。

  尤其是在看到孝陵那边,地下暗河的情况之后。

  很少有人知道,朱雄英刚刚去世的时候,马皇后就陷入了昏迷状态,头七的那天,更是昏迷了整整一天。

  那天的情况,朱元璋记得很清楚。

  斗转星移,地龙翻滚,大妹子一直在梦中说着胡话,说自己见到了雄英,如何如何。

  但是当醒来后,又说什么都不记得了,好似并没有做梦一般。

  可是一直守候在大妹子身边的朱元璋,怎么可能忘记。

  这件事在当时,朱元璋也没过多的重视。

  可也就是从那次开始,大妹子的病情急剧恶化,就连太医们,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能说是悲伤过度导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朱元璋,差点要把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都给处死的原因所在。

  后来看到暗河的情况,再回想起当初,朱元璋就感到有些蹊跷。

  没有人知道,在孝陵虞王陵墓被打开之后,朱元璋独自一人去了钦天监。

  他问钦天监监正:“人未死,是否有可能魂魄出窍,相助他人。”

  监正回道:“不知,不过在典籍中有过相关的记载,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但真假不得而知。”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心中就越发确定了。

  所以听到赵勉这般说,心思顿时就到了马皇后那里。

  一阵沉默后,朱元璋对赵勉摆摆手,示意坐下。

  口中叹息道:“若是大妹子也能在就好了,咱真想和她一起看着大孙如今优秀的样子。”

  赵勉在此事,适当的补上一句:“娘娘一直都在陛下和长孙殿下的身边呢。”

  听到这话,朱元璋一愣,而后眉头散开,对着赵勉道:“没错,你说得对,她一直都在咱和大孙的身边。”

  听到陛下的语气,赵勉心中欢喜,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已经深入到陛下的心中了。

  其实很多大臣,不管是尚书,还是大学士,亦或是其他的大臣,都想着能够和陛下的关系更为亲近,倒不是说巴结。

  而是自保。

  所有人都知道,自从马皇后驾崩后,陛下的脾气越发的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将人给处死了。

  尤其是在太子也病逝后,哪个不是胆战心惊的上朝,欢天喜地的下朝。

  但大家同时也很明白,陛下是一种非常看重感情的人。

  若是能够稍微有点情感羁绊,至少处死的几率,相对来说要小上很多。

  在洪武年间为官,尤其是京官,保命的本事必须要有,更别提尚书,大学士这等日常陪伴在陛下身边的人了。

  而华盖殿中其他的大臣们看着,也不由对赵勉有些羡慕起来。

  就刚才的情况,很明显赵勉比詹徽还要来得更加成功一点。

  对于此事,大家也不嫉妒,毕竟刚才的户部尚书赵勉,可谓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但凡有啥没说好的,怕不是就是直接拉出去砍了。

  皇宫的演武场内,朱英对于将士们的表现也非常的满意。

  怎么说他也是见过世面的,后世自己去过北京天安门看阅兵不说,网络上也经常看各种阅兵式。

  就气势而言,和后世的将士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已经足够了。

  “殿下,张伯求见。”

  秉笔太监郭忠,过来那禀告道。

  朱英有些疑惑,这个时候的张伯突然过来皇宫,能有什么事情。

  难不成是商会那边,又有什么动静不成?

  “让张伯在坤宁宫等候,本宫这就过去。”

  “遵令。”

  朱英到坤宁宫的时候,张伯已经在了。

  “殿下。”

  张伯行礼道。

  “你我之间,就不用太在意礼节了,我还是喜欢你称我为东家,这样比较习惯。”朱英笑着说道。

  张伯这次,却并没有称东家,虽然心中有些暖暖的。

首节 上一节 29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