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似乎好像还不错,可全部的人口总数加起来还没有二十万呢,也就是只有十几万人口。
大明随便调动几个卫所兵力过去,就能轻易的拿下马六甲苏丹王朝了。
且马六甲苏丹王朝的军器装备,更是和大明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可能全国上下加起来的盔甲都不会有一百副。
但是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言,只能是等大航海开始之后,再进行一个控制。
这样的小国,当真就是朱元璋一道谕旨过去,他就得是归附了,连一点波澜都不会有。
吕宋那边的情况还要糟糕一些。
是以这些后世较为闻名的地方,在大明初期这个阶段,这就是蛮荒之地,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这边朱元璋听着大孙的话,问道;“大孙的意思是先让老二把打下来的四国城池还给倭国,再进行一个调停吗。”
“可咱觉得倭国不会这般愚蠢吧,怕是还想要把九州岛给要回去。”
朱英沉吟片刻说道:“在这个时候,只是还回四国岛的领地,倭国自然不会答应,孙儿是有着其他的想法。”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说来给咱听听。”
朱英并没有急切的开讲,而是从书柜之上,把倭国的地图给拿了出来,指着丰后城说道:“孙儿想在这里,建立我大明与倭国的港口贸易之地。”
“倭国本身的产出很少,尤其是在粮食这块很是缺乏,我们可以把高产作物同时引入倭国,先让倭国的粮食富裕起来,在提升我大明名气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倭国百姓吃上饱饭。”
“只需要提出愿意拿高产作物作为交易,不管是倭国王室还是幕府的足利义满,是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
“九州岛也能是顺利成章的纳入到我大明的直接管辖之中。”
咋一听上去,好像朱英这样的行为,是在给倭国增强国力。
但从皇帝的角度出发,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大明何曾畏惧过战争,最为担心的其实不是战争损失,而是这个损失没有补充的来源从而形成巨大亏空。
把高产作物送给倭国,其实也一直是朱元璋心里的想法,不过有些事情,并不需要过于急躁,自然要换取足够多的好处才是。
现在被老二朱樉这么一搅合,拿出来作为交换正好是恰到好处。
面对这样的‘神物’,倭国哪里有拒绝的可能。
即便是倭国王室和足利义满不想要,那些地方上的守护大名也会争先恐后的竞抢。
朱元璋赞同道:“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不过也要选合适的人选谈才行,孙儿看谁过去谈比较好。”
朱英笑着道:“此事事关重大,便就是孙儿亲自过去一趟吧,也是方便过去瞧瞧。”
“一般人去的话,还真就压不住几个皇叔。”
秦王朱樉,晋王朱樉,燕王朱棣,齐王朱榑这四个藩王,可谓是大明之中除开朱元璋和朱英之外,身份地位权势最高之人。
朝中的大臣不用说了,即便是蓝玉这些公侯勋贵,四大藩王也完全可以不鸟。
尤其是朱樉,这山高皇帝远的,还真不就会乖乖听话。
唯有朱英过去才能是全数的镇压下来。
且也可以表达出大明的诚意,阻止国战的发生。
如果倭国连大明太孙,未来大明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的话,那就可以了解一下什么叫作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皇权至上的世道,不是说发动战争一定是要去计算盈亏后果的。
这就是个人情感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恐怖所在。
至于安全问题,那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首先本身朱英前往我国就会携带足够的兵力,且还有四大藩王镇守着。
且说倭国那边,比之大明还要更加担忧。
因为但凡有任何事情惊扰到大明太孙,那么整个倭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以老朱的性子,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调百万兵力平定倭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整个倭国的贵族阶层,几乎都要被株连九族,屠戮一空。
哪还有什么倭国王室,幕府将军,只有海捕文书里的通缉犯罢了。
“行,大孙去也可以,不过至少得是带二十万兵咱这心里头才放心。”
其实朱元璋本身也想出去瞧瞧,只是年纪大了,受不得奔波。
大孙年轻力壮,也该是要开阔一下眼界,当年太子朱标也是时常巡查大明各地。
朱英继续道:“孙儿前往倭国的消息,可以先行派遣使臣过去,也是给二叔提个醒,把伊予城还给倭国,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倭国那边收到孙儿前往的消息后,也会暂且被停下动员大军的想法,至少是会搁置,能拖上不少时间。”
朱元璋点点头:“行,那就按大孙所言去办。”
……
大明太孙要来倭国进行和谈盟约的事情,很快就由赤使臣传达到了倭国王室,足利义满那边。
原本气氛紧张,时刻在准备着国战的倭国,一下子就这么被强行的叫停下来。
消息传到朱樉那边的时候,他已经带着大军把四国岛的土佐城给围住了。
如若是跟上次打伊予国差不多的情况,大炮一顿乱轰,不仅是城门,连城墙都给打破了。
不过现在土佐城是有所防备,在城墙的后边还有大量的石块堆积而成简易的防御工事,能够有效的阻挡大明骑兵的冲击。
而且宽度很够,仅凭借大炮轰炸是很难说强行打开通道。
很显然,这是要跟朱樉死磕了。
朱樉很是兴奋,来到倭国这般久,总算是寻到一些乐子,前边的都太没意思,都还没打过瘾呢,就已经是结束了。
“把本王的倭奴大军调动起来,告诉他们,说若是能够拿下这城,本王就赐予他们加入到我大明户籍的身份,从此之后可算是半个大明人。”
“若是胆敢怯战不前者,一律是当即格杀。”
朱樉可不想每次攻城都消耗自己的亲军,在前面两次攻城之后,他就挑选了一万多还算是能打仗的倭国士兵,作为倭奴军。
攻城这样需要用人命去堆的事情,自然就是让这些倭奴军去干。
给了一些简单武器,现在就是到了他们起作用的时候了。
在新一轮大炮轰炸之后,于明军军官一声令下,上万倭奴军于驱赶之上,朝着这土佐城嗷嗷大叫着冲杀过去。
这些在先前被朱樉轻易拿捏打败的倭国士兵,现在一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般冲得很是卖力。
低矮的城墙只需要简易的楼梯就可以攀爬过去,但躲在防御工事里的倭军显然更具有优势。
同等战力下,朱樉的倭奴军和守城倭兵直接开启了白热化的拉锯战。
“这些倭奴,也算是不错呀,打得还是有声有色的,本王还以为需要处死一批杀鸡儆猴呢,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这士气,可是要比守城的倭兵还要更加猛烈一些,以后可得是要多多收拢才是。”
朱樉哈哈大笑的说道,身边的将领们也是纷纷附和大笑。
不过这土佐城里的倭兵显然还是有大几万之数,倭奴军这边气势可佳后劲不足,不到半个时辰里,伤亡就已经有达到三成。
如若不是明军这头火铳兵在后威慑着,在没有秦王的命令下,任何掉头者都会被直接射杀,便就早已经彻底崩溃了。
左右都是死,回转是必死无疑,而前进的话还有几分生还的可能,当然是强行往前面冲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倭奴军的伤亡人数已经接近半数的情况下,也是到了明军该出动的时候了。
可就在朱樉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后头传话的小兵急匆匆的赶到前头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启禀王爷,陛下谕旨,令立即撤军,并且归还四国岛所占之地于倭国。”
此言一出,周边原本兴奋着,准备酣战一番的将领们,顿时犹如冷水浇头,彼此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朱樉满不在乎的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现在正是攻城的最佳时机,耗费了数千条性命,已然是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哪能是说停就停的。”
说罢看向传令小兵道:“到时候就说你这传讯慢了半拍便是,本王都已经是拿下了这土佐城,至于归还的事情,等战后再议吧。”
说完也不含糊,于马背之上抽出腰间的宝剑,就准备大喝直接全军出动,一举拿下面前的土佐城。
这个关头,也不能是顾及太多了。
可传令小兵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樉的动作直接僵硬在原地。
“回禀王爷,京师还有消息传来,说太孙殿下不日将要来往倭国,和倭国王室洽谈和平盟约之事,陛下有旨,令诸王爷准备迎接事宜。”
听到是朱英要过来,朱樉可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知道自己今日能够带着足够多的士兵到倭国来,完全是依仗于朱英的周旋和安排。
和父皇闹僵关系不大,可若是跟闹僵了,只怕是要收归自己所有兵权,乖乖回到京师去当个闲散王爷,宗人令了。
便也只能是气急败坏的翻身下马,一脚将传令小兵给踹翻在地。
“你他娘的下次传讯,给本王一次说完,若是再这般吞吞吐吐说一半,本王要了你的脑袋。”
传令小兵哪敢跟秦王顶嘴,只能是趴在地上磕头不止。
“王爷,你看?”
周边的先锋将军壮着胆子询问着。
朱樉恼怒道:“这还打个屁,传令下去,鸣金收兵。”
第614章 :京师的万人血书
太孙出使倭国,这个消息一经刊登在邸报之上,立即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几年大明的变化,或者说京师的变化,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够看出来,这都是因为太孙殿下才发生的。
也就是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大明王朝是真正的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
即便是地里忙活的老农,还是曾经流落街头的乞丐,甚至是考取了功名的秀才,乃至于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只要是干正经营生的,提起太孙都是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
距离元末乱世,仅仅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大多数人他们出生的时候,就遇到各种灾难,甚至于大多数的百姓,不管是汉人或者其他民族,没几个日子能过下去的。
现在能够活下来的这些人,已经可以说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
那些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好像是阴影般时刻的烙印在心里,即便是朱元璋力图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可最为底层的百姓们,终究是在吃口饱饭的生存线上挣扎。
只有太孙,只是用了四年的时间里,就让这百代废兴的大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等人心所向,属实已经是达到了一个极为巅峰的状态。
而听到伟大的太孙要出使倭国,大量的百姓心中开始担忧起来,甚至于出现了万民血书,恳求太孙殿下留在京师。
万民血书只是虚指,实则那上头的名字,何止于百万之多。
当一个人在害怕的时候,旁边的人也跟着害怕,谁会嫌弃好日子过够了呢,谁不担心太孙殿下可能会出现的意外。
这是整个大明所不能承受之痛。
五城兵马司的衙役们,到处收集着这些万人血书,只是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兵马司衙门的院子里,就已经是堆积成一座小山了。
看着那咬破手指,歪歪扭扭用指尖心血写下的名字,许多衙役们都是面面相觑。
“太孙殿下的威望,属实是太过于恐怖了一些。”有年岁稍长的衙役忍不住低声惊叹着说道。
院子里长长的布帛是一些布行的掌柜自己提供的,哪怕是有着秀才功名的读书子,都没有选择用毛笔,而是同样跟其他人一样咬破手指以血书写,仿若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