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79节

  汤和的这个话。

  朱元璋能听明白其中的意思,并非问的是关于皇位的继承。

  而是指朱英在外流浪十年,对于怎么去当一个皇帝,完全没有经验。

  微微沉思一下,朱元璋这才有些感慨的说道:“老伙计,还是你看得明白,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活得岁数够大了。”

  “心里就想着大孙陪着,忘记了大孙现在的情况。以大孙的性子,直接入宫,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弹。”

  汤和闻言,说道:“陛下,依照老臣的看法,若是陛下当真能够确认长孙殿下的身份,应当让长孙殿下,慢慢的接触朝中大臣。”

  “有些事情,急不来。毕竟长孙殿下出现得太过离奇,朝中的文武大臣,包括殿下的诸多龙子龙孙,恐怕会有不少意见。”

  朱元璋点点头,汤和这话属实没错。

  证据再是充足,也只有朱元璋自己能够确定,或者说一部分重臣都能够知晓。

  但是就放在天下而言,如果出来的皇嫡长孙,还是死了十年后复活。

  这等怪异之事,特别容易成为把柄。

  朱元璋若是强行提上来,大孙就得面对这天下的大风。

  即便朱元璋为开国皇帝,怎么能堵住这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到时候一旦有人出现不轨之心,少不得这天下就得动荡起来。

  “老伙计,你说得有道理。”

  朱元璋皱眉说道。他在世的时候,这天下当然可以压制,但他若是走了。

  大孙就要独自面对。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开始考虑,如何能够让大孙,把这个皇位做得安稳。

  “陛下,老臣认为,或许可以先给长孙殿下,安排一些班底。”

  汤和看了看沉思的朱元璋,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

  汤和这人,自从曾经常州出事,导致后面没有被封为公爵后,心中对于朱元璋的想法,就开始不断琢磨起来。

  开国的功勋将领太多了,而且功劳太大了。

  其中最关键的是,朱元璋本身的皇子皇孙也非常多。

  在很早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太多的功劳大的军中将领,除了保持对朱标嫡系,或者为数不多的几个藩王有恭敬外。

  对于其他不太出名的皇子皇孙,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所谓家国天下,是指这大明天下,为朱家的。

  嫡系是朱元璋的子孙,难不成庶出就不算吗。

  朱元璋小农出身,在个人的思想觉悟上,就觉得自己的家,便是一个大家庭。

  从扶持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等年长的皇子从军,掌军就能看出来。

  朱元璋更愿意相信的,是自己的儿子孙子们。

  再好的兄弟,那也是外臣。

  外臣的功劳太大,这会影响到朱元璋儿子。

  汤和就是明白了这一点,在洪武二十三的时候。

  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从汤和这里借卫士三百人。

  汤和回去后,左思右想,就将此事汇报给了朱元璋。

  虽然李善长被朱元璋赐死,最大的因素并非此事,但汤和的这个汇报,毫无疑问算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善长被赐死。

  这是汤和完全没有想到的。

  他原以为,朱元璋顶多将其责罚,没成想直接划到了谋逆。

  连同李善长在内,还有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冤斩。

  这可是在当初,朱元璋委以重任,甚至将其比喻成萧何的存在。

  至今,汤和还记得,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时候,李善长被封为宣国公时,朱元璋说的那番话。

  李善长和朱元璋,可算是亲家。

  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为妻。

  便是如此,李祺因驸马身份得以免死,夫妇和子女都被流放到江浦。

  毕竟是朱元璋的长女,那些孩子也是外孙,外孙女,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可见朱元璋在除了亲情外,便是无情。

  所有的威胁,都被朱元璋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不过现在的情况,在汤和看来又有反转。

  因为朱雄英的出现,给目前的局势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

  朱元璋听完汤和的话,颇为认同。

  现在的大孙,对于整个皇室而言,相互十分陌生。

  像是老四朱棣那点心思,朱元璋看得更是透彻,沉吟一番说道:

  “老伙计说得有道理,咱大孙如今身边也没几个文臣武将,缺少臂助,咱得想办法安排一下。”

  汤和听到朱元璋这话,明白自己算是猜对了,便是接着道:“老臣记得,凉国公当是和长孙殿下关系匪浅,陛下或许可以将凉国公召回来,让其接触一番。”

  朱元璋听到,并没有立即回答。

  对于凉国公蓝玉,其实现在已经上了朱元璋的必杀名单。

  哪怕是在见到朱英后,朱元璋杀蓝玉之心,也没有断绝。

  概因蓝玉此人,太过于骄纵,太子朱标能够压制,孙儿朱允炆肯定压制不住。

  在朱元璋看来,大孙朱英,可能也压制不住。

  但是这般听汤和一说,朱元璋心中的想法,就发生改变。

  朱英和朱允炆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朱允炆一直生活在皇宫,而且因为受到儒家教育的关系,天然就得到了文臣们的支持。

  所以朱元璋就想着把武将这一块,给削弱一番,免得孙儿朱允炆压不住。

  但朱英的情况,从茹瑺那边可见一斑,并没有对于大孙有很强烈的支持欲望。

  其沉默的态度,表达出了自身的选择。

  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对于人心的把控,还是十分透彻。

  凉国公蓝玉的缺点很明显,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

  和大多数草莽一般,蓝玉此人非常讲义气,如果蓝玉认可朱英,那么就是朱英最大的臂力。

  蓝玉作为目前淮西武将集团的领头羊,朱英就不怕无兵可用。

  虽然现在没有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意思。

  文臣再是闹腾,也闹不过武将。

  况且大孙的性子,也不是软弱可欺之辈。

  想到这里,朱元璋说道:“看来,咱得把凉国公召回来,看他认不认这个外甥孙了。”

  汤和听这话,顿时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蓝玉要是不认这个外甥孙,恐怕少不了杀头之祸。

  朱元璋说完这话后,心里对朱英的安排,已然有了计较。

  随即不再多说,笑着举起酒杯,道:“今日咱很开心,老伙计来,咱俩走一个。”

  汤和颤抖着手,拿起酒杯,恭声道:“谢陛下。”

第94章 :朱英的震撼

  次日,天还未破晓。

  朱英就从床上起来,收拾完后,骑马出门。

  昨日下午,朱高炽派人过来,通知今日终于可以去兵仗局,火药司了。

  朱英并不知道,之所以拖了两天,完全是朱元璋在背后操纵。

  朱元璋想见自己的大孙子,怎么可能跑空呢。

  要是真给跑空了,蒋瓛这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怎么当下去。

  对于大明的火器,朱英心中非常向往。

  明初的火器,可是领先世界2两百年,最为可惜的是,明明在明初已经发展起来的火器,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直到了明末,都没有出现腾飞的情况。

  火器的发展,到了宋代,算是进入一个繁荣期。

  因为宋朝经常要面临北面来的威胁,战争不断,对于武器的研究和制作必须得创新一下。既然兵员素质不如游牧民族,那就在技术上虐一虐那些大老粗吧!

  于是乎宋朝建立伊始就设立了类似军器监,东西军器作坊这样的部门来管理开发新的火器。

  同时为了集思广益,宋朝还下令“天下有知军器利害者”到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被采用的还有奖励。

  这么一来,各地的人才就都跑来京城献策来了。

  火药,火球,火箭制作法,火蒺藜等物都是从宋代开始法杖。

  宝元三年宋仁宗命令曾公亮等人写了一本书,把大宋的武器都总结起来,这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宋代武备之繁杂先进一二,这本书就是赫赫有名的《武经总要》。

  其中还有最早的生化武器:毒药烟球。

  蒙元虽然以骑兵为主,但对于火器的威力非常重视,研究出金属质的管制火器,铜火统。

  这一类的火铳做工看起来比较粗糙,大小也都不一样,但是形制一样:都有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

  管身细长,在尾部安装了木制的手柄,代表这个火铳可以手持使用。同时,还出现了真正的火炮。

  现在的明初,更加不用说了。

  说起来,目前西方火器的发展,还是由于蒙元攻略亚欧大陆才带过去的。

  朱英独自骑马向着燕王府过去。

  现在大概是凌晨五点左右,上早朝的官员,早就在奉天门前集合了。

  街道上并不冷清,反而有些热闹。

  那些小摊小贩,已然开始占据位置,准备一天的经营了。

首节 上一节 7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