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牛知道这位尚书大人很顽固,跟个老学究似得,不可能这么轻易被说服,马上又道:“况且开疆拓土自古就是我们华夏人能够繁衍壮大的根源,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能增加疆域而自豪,但凡能做到这点的皇帝,史书之上更是全都评价甚好,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等。
那倭奴国虽然地方不大,但那么多岛屿加起来其实也不小,若能拿下来,功劳还要胜过汉武大帝,直追始皇帝。
我再说势利一点吧,宝钞固然也能当钱用,但制作简单,加上之前滥发了十几年,百姓打从心里就不太相信它,必须让它跟金银铜绑定,用金银铜给宝钞托底,给百姓信心。
那么,打下倭奴国后,就算不开挖金银铜矿,单是这个消息传出去,百姓就能安心了,到时候就算朝廷只发放宝钞,百姓也甘之若饴,就算哪天我们的金银铜用光了,大家习惯了用宝钞,也不会引起什么恐慌,更不会造成挤兑。
我再再说的势利一点吧,那么多金银铜啊,就是拿过来打造些锅碗瓢盆、灯饰、首饰,那也是好的啊,这位尚书大人,你就不想哪天你家也十分富有,可以买点金首饰给你夫人戴戴?”
户部尚书彻底哑口无言,面露向往。
朱元璋及其余诸大臣同样如此。
“哈哈,既然没人有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大明必须拿下倭奴国!”用粗糙的大手大力拍了下朱七牛的肩膀,朱元璋激动的说道。
皇帝这一拍板,事情可就简单了。
接下来要商讨的无外乎就是四项事情。
一是造船。
总不能士兵们游泳过去吧?
二是调兵遣将。
这方面的可选择余地就太多了,开国的国公们和侯爷们这会儿基本上都还比较齐全,死掉的不算多,再加上常茂、李景隆、冯诚等少壮派也都差不多能担事了,随便点几个都够用了。
三是调集粮草。
此次出征和过去不同,走的是海路,粮草补给便又是一个送法了。
在这方面,就算是老辣的朱元璋、汤和等人,也没有太多经验,可得好好商量。
四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那就是找一个好理由,才好名正言顺的进攻倭奴国。否则搞得邻国人心惶惶,将来外交上就难搞了。
毕竟大明跟倭奴国隔着那么大一片海域,人家也没来招惹大明,大明这边呢,海禁了那么多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双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搭嘎,想找理由都不好找,若是找的理由太牵强,那还不如不找,根本堵不住悠悠众口。
第241章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四件事情,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的。
皇帝也没打算一下子就给决定完,只是借此机会让大家心里有个数罢了。
简短的议会过后,皇帝让勋贵官员们都回去了,只留下了太子跟朱七牛。
看着孩子模样的朱七牛,朱元璋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失策。
“太孙今年也九岁了,七牛像他那么大时,可是干出了不少的成绩,太子啊,你说呢?”
朱标反问道:“父皇的意思是?”
“整天死读书没啥用,咱打算日后让太孙上午读书加习武,下午跟着咱们处理政务,你觉得呢?对了,每日的早朝他也要来参加,多听多看。”
朱标苦笑:“父皇,这未免早了些吧?雄英才九岁。”
可不就早了些吗?别的皇帝当政时,对太子都千防万防,生怕太子把自己掀翻了,何况是太子之子?
朱元璋却不管这些:“也不早了,跟七牛比比嘛。”
“这也没得比啊,七牛虽然入仕早,但基本不上朝,雄英还小,早上需要好好睡觉,咱们大明的早朝太早了,尤其是冬天,把雄英冻坏了可怎么好?”
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行吧,那就再缓两年,但你平时也别忘了时不时跟他讲讲政事,他要是有什么好想法,你也要多多支持。”
“是。”
摸了摸肚子,朱元璋吩咐道:“中午着急忙慌的,咱都没吃好,去,弄点吃的来。”
太监很快端来了三碗芝麻糊糊,里面加了许多坚果和调料,还蛮香的。
“来,吃,边吃边聊。”皇帝率先端起一碗,‘呼噜呼噜’就喝了起来。
朱标和朱七牛道过谢,也端起碗喝了起来。
喝到半截,朱元璋问道:“七牛,你觉得户部尚书称职吗?”
朱七牛思索了片刻:“皇上都杀了那么多官员了,他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皇上,可见是个有勇气的臣子,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坏官儿,按理说这种官儿是值得委任的,就像是唐太宗时期的魏征。但他又过于迂腐,一切都是循规蹈矩,一点都不想冒险,怕是不适合接下来的宝钞与金银铜钱绑定事宜。”
朱元璋擦了擦嘴:“七牛,这方面你比咱懂,咱这边有个想法,但不知道是否合适,你听听看哈。”
“微臣遵旨。”
“你看哈,民间不是有许多钱庄吗?他们接收百姓款项,开出票据,按票就可来取钱,按照钱财多少收取保管费用,这种票据跟咱的宝钞其实差不多吧?”
朱七牛点头:“如果朝廷的宝钞和金银铜钱绑定,那还真就差不多。”
“那你说如果咱也搞一个钱庄,在大明各地开上分号,准许百姓用钱来对宝钞,或是用宝钞对钱,是不是就相当于把金银铜钱和宝钞绑定了?”
“是。”
“再者,制造出来的宝钞和从倭奴国抢来的金银铜钱都需要有地方保管,如果通货膨胀,就收起一部分,如果通货紧缩,就放出一部分,对吧?你说有没有可能让咱的钱庄来做这件事?”
“绝对有,天作之合啊。”
朱元璋笑的无比开心:“看来咱对这方面也很擅长嘛,那咱还有一个想法。”
“皇上请说。”
“不出意料的话,咱的钱庄会收纳天下钱财,那咱随便定个很小比例的保管费,就能赚很多钱吧?”
“是。”
“那么,咱适当加减保管费的比例,是否就能控制百姓的存取款数量?如果保管费高,他们可能就把钱取走了,如果保管费低,他们就会多多的存?”
朱七牛思索了片刻:“确实是这个道理,皇上是想借此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吗?”
“是啊,当外面的钱数量一定时,通货紧缩了,咱就加大保管费比例,他们就会取钱出去,这不就加大外面的钱财总量了吗?当外面的钱数量一定时,通货膨胀了,咱就减少保管费比例,他们就会存一批钱进来,这不就减少外面的钱财总量了吗?”
朱七牛听的大为惊叹:“皇爷你还真是厉害,举一反三啊这是,就连微臣都没想到这一茬,这……确实有搞头。”
朱元璋得意的摸了摸胡子:“这才哪儿到哪儿,咱还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
“不是说越多百姓动起来,越能创造财富吗?咱打算让咱的钱庄对外放贷,让那些想动起来却没资金的百姓来借贷,咱也不坑他们,利息稍稍收一些就是,那咱也能挣钱对吧?百姓借到钱,可以办很多事,百姓会过得更好对吧?还能带动更多人和更多财富,对吧?”
朱七牛再次惊为天人。
这一刻,朱七牛彻底明白宋先生为何对皇帝这么推崇,为何皇帝能以放牛娃出身坐上皇帝宝座了。
就他这脑子里的智慧,绝对比一般人重三斤啊!
通过朱七牛的表情,朱元璋知道自己震惊到了朱七牛,心中不免得意:“好了,咱心里有数了,七牛你回吧,咱会派马车送你。对了,你妹妹还在坤林宫吧?咱让人送她去跟你汇合。”
“是。”
朱元璋忽然又喊住了朱七牛:“七牛啊,你这次做得很好,咱心里有数,等钱庄事宜和倭奴国拿下后,咱会对你论功行赏,再接再厉哈。”
“是。”
朱七牛走后,朱元璋再也不端着了,放声大笑起来。
“这小子终于领略到咱的厉害了,咱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怕是早晚有一天会尾巴翘到天上去。”
朱标苦笑:“父皇,你还真是有童趣啊。”
朱元璋嘿嘿一笑:“咱就是看这小子这几个月过得太顺风顺水了,怕他飘了,所以压一压他而已。
当皇帝就是这样子,该夸的夸,该罚的罚,该笑的时候要笑,该展示手段的时候也不能藏着掖着。
当然了,也得臣子够聪明才行,像七牛这样的,立刻意识到了咱的不同寻常,他就该活。
而像是胡惟庸那样被咱点了一次又一次,却依旧看不起咱,自视甚高的家伙,千刀万剐都算便宜他了。”
“儿臣受教。”
朱元璋在龙案后坐下,朱标立刻来到一旁站着,只听朱元璋再次开口:“标儿,你说六部的设立合理吗?”
第242章 不需要你认识我
“自然是合理的,自隋唐时期设立六部以来,宰相权力被削弱,事务分得更清楚,处理起来更快速,益处数不胜数。”朱标道。
“是啊,可是当有一种新的东西加入后,原先的划分就不合理了。掌管兵事调度的兵部,官员考核任免的吏部,天下万千工程的工部,天下刑罚律令的刑部,天下田亩钱粮的户部,天下礼仪教化的礼部,原以为有此六部就够用了,如今看来,还差得远啦。”朱元璋道。
“父皇的意思是另设一部?主管宝钞印发、金银铜钱铸造和朝廷钱庄事宜?”
“标儿你果然是练出来了,连这个都能猜到。”
“可是这些事原就和户部的许多职权重合。”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是啊,可若是把咱跟七牛说的那些事都交给户部去做,户部的职权就太重了,直接捏住了大明的命脉,所以咱情愿另开一部,让户部和新部都少做点事,也不愿让户部尾大不掉。”
“那父皇属意让谁来主管这个新部?”
“若是让万三重来,咱是放心的,他是你的人,去河南当布政使也有段时间了,做的有声有色,将来会是你很好的助力。可论能力嘛……。”
“若论能力的话,当然首选七牛,可他还小,性子不定,容易受人蒙骗,主管一部比较勉强。”
“是。”
“退而求其次,儿臣猜测父皇应该更属意周光吧?”
朱元璋点头:“是的,万三重和周光都是有本事的官儿,咱原是打算让他们分别就任户部和工部尚书的,但如今再一看嘛,万三重依旧适合工部和户部,周光却是更适合新部,在增收、赚钱这一块儿,他是大明少有的人才,就连朱七牛都没少从他身上学东西。”
朱标笑道:“父皇既然已经有打算了,不必顾忌儿臣,反正周光也是大明的臣子,就算不是儿臣的心腹,也不耽误什么。”
“哦?他还不是你的心腹吗?之前他儿子周安被胡惟庸识破,咱要杀他,不是让你去跟他说是你救的他吗?”
“虽然如此,他也只是向儿臣道谢过一次而已,之后儿臣找他做事,因为都不违反明律,他一概照准,但对儿臣却丝毫不假辞色,逢年过节也从来没有借机来送个礼或是拜个年,一切都是公事公办的样子。相较而言,万三重虽然也不怎么擅长交际,但时不时还是会写封信或是派人送份薄礼来维持交情。”
朱元璋听的哈哈大笑:“这个周光还真是有趣的很,这是打定主意要当个孤臣吗?不过也好啊,这样的臣子只要碰到大度的皇帝,肯定是君臣相得,足以名传千古啊。好,就是要有个这样的人来替咱管钱才好,不然咱还不放心呢。”
“父皇说的是,那这新部的名字……。”
“就叫财部吧,休沐结束后的早朝之上,咱就对外公布。”
“那周光走后空缺出来的应天府同知之位……。”
“哦?标儿你有合适的人选?那就由你举荐一人吧,到时候在早朝上一并定下,咱一律照准。”
“谢父皇。”
朱标心中暗喜。
又有一个心腹即将坐上高位了呢。
父皇真好。
随后父子二人又商量起了领兵出征的人选,最终定下了左右两位主将及两位副将、诸多参将的名单。
其中,左将军为大明开国功臣之一的信国公汤和,右将军为开国六国公之一的宋国公冯胜,左副将军为开国六国公之一的曹国公李文忠,另有右副将军长兴侯耿炳文,军中宿将郭英、郑国公常茂、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等任参将。
此时此刻,朱七牛乘坐的马车已经驶出了宫门。
朱七牛从窗口探头看了看后面庄严肃穆的皇宫,掸了掸衣袖,笑容再也藏不住了。
……
正月初三过了之后,不是正月初五,更不是正月初六。
而是正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