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25节

朱四虎问道:“爹,你们不也是卖豆腐吗?小胖的户籍是怎么解决的?”

赵老汉继续解释:“小胖早就被我过继给一个老童生了,那老童生是我的好哥们,也姓赵,他考了一辈子科举,一事无成,穷困潦倒,也没娶媳妇儿,更不可能有孩子,我跟他一说过继的事,让小胖以后喊他义父,他比我还乐意。”

赵兰和朱四虎齐齐沉默了。

农户的孩子可以考科举,商户的孩子却不行,自家没钱,想做点生意挣钱,难道也只能把七牛过继出去?

“是我想的简单了,看来这件事还要再想想主意。”赵兰心中暗暗合计起来。

赵老汉看了看朱狮,欲言又止。

又坐了一会儿,赵老汉一家便回去了,明天的豆腐虽然是明天凌晨才做,但今天就得把黄豆洗出来泡上,他们得回去忙了。

大人的烦难影响不到四岁的七牛和两岁的八牛,吃过午饭,两个孩子午睡了一下,起来之后,就在院子里兴高采烈的玩了起来,笑声连连。

朱四虎被赵兰打发出去定家具了,要定的是一面墙的书架和一套小号桌椅。

之前收拾新家的时候,赵兰特意把那间杂货间空了出来,她打算在这里放一排书架和一套桌椅,以后就当是朱七牛的书房了。

一听这事儿,七牛老高兴了,非要跟着朱四虎一起去木匠那儿,朱四虎拗不过,只能带着他去了。

哥哥要去,八牛自然就不能不带上。

于是乎,朱四虎牵着朱七牛,朱七牛牵着朱八牛,三人一起出了门。

找好木匠,又把木匠带到家里来看了下书房的面积,木匠对于要打的书架和桌椅大小已经心里有数,收了定钱,约定十日后送货上门。

跟了朱四虎出去逛了一圈,回来时朱七牛和朱八牛一人手里拿着根糖葫芦,吃的老开心了。

朱四虎还特意给赵兰和二叔各带了一根。

至于他自己,以不喜欢吃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为由,直接就没买,实际上他就是为了省钱。

天黑之后,七牛一家首次在新家过夜。

除两个孩子外,三个大人也不知是换了地方不习惯,还是思念大河村的亲人,竟都久久难以入眠。

溧水城里逢夏至,抱膝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转过天来,赵兰一大早就把朱七牛打扮了一番,又让他自己把书包收拾好了,就要带他去见新的先生。

这先生也不是别人,正是七牛表哥小胖的先生。

这位先生的功名比李先生高,乃是前元的举人,前一任的知县还曾想举荐他做官。

那时大明刚刚建立,缺乏人才,一些任上的官员甚至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提有功名了,而像这位先生这样的人才,但凡好好表现,将来位居朝堂也未可知。

但是,这位先生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就拒绝了知县的好意,继续留在溧水县城教书育人。

经此一事,他名气大涨,溧水县许多人都会把孩子送来他这里,他也陆续培育出了一些读书人,其中有好几位都已经成了朝廷的官儿。

这些消息都是昨天赵兰从赵老汉那里打听来的,据说这位先生手下的学生可不只是分作甲乙丙丁四个班室,而是足有十个班室,每个班室都有几十人,先生一个人管不过来,甚至专门请了几个秀才教授年纪偏小的那批学生,奄然已经有朝着学府发展的势头了。

赵兰可不认为自家七牛会比其他学生差,她已经想好了,自家怎么挣钱可以稍后再说,但七牛入学却是必须赶紧做的事情,为此,她准备了一笔不菲的束脩,一副不拿钱当钱的样子。

推开门,赵兰刚迈出一只脚,身体便猛然一怔。

“大人,您怎么在这里?”

朱七牛往前一瞧,只见自家屋檐下站着一个手拿折扇的灰袍老者,正是那宋濂!

“宋大人,你怎么在这儿?”朱七牛松开母亲的手,小跑着到了宋濂面前,朝着他鞠了一躬,一如在村里私塾每天早上朝着李先生鞠躬一样。

宋濂笑了笑:“在你们大河村传达完对黄大人的嘉奖之后,我就已经完成指派,正式致仕了,所以以后别叫我大人,叫我先生吧。”

“是。”

宋濂摸了摸朱七牛的头,问赵兰道:“你这是要去给他找先生?”

赵兰点了点头:“我虽然没正式读过书,但也知道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然都在县城安家了,第一要务自然是要给七牛找个先生。”

宋濂赞赏的说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牛这样的读书苗子常有,像你这样有主意的母亲也不常有啊。你们也别去找什么先生了,就让我来教他吧,还是像我之前跟七牛说的那样,每天教半个时辰即可,其它时间随他自己高兴。”

第40章 留此余生成底事

赵兰大喜,由退休的大官给七牛当先生?这也太好了吧。

这位大官能当上大官,学问肯定不差的,搞不好还是两榜进士,七牛在他的教导下,岂不是早晚也能当官?

到时候衣锦还乡,也能照顾一下大牛、二牛、三牛等六个牛崽子。

“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太好了,先生快屋里坐。”

宋濂也不客气,迈步进入了朱家大堂。

赵兰去倒了一杯水过来:“先生,不好意思,我们才搬过来,还没来得及买茶叶,委屈您喝白水了。”

宋濂摆了摆手:“无妨。”

“那个……先生,不知道拜您为师,束脩要多少银子?”等宋濂喝过水,赵兰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着。

宋濂可不是为了赚束脩来的:“不要银子。”

“啊?不要银子。”

“是啊,我这么大年纪了,早就对钱财之物不太看重了,唯独喜欢培育英才,我喜欢七牛这孩子,愿意教他。对了,我也在你们隔壁租了个房子,以后七牛每天去我那里听讲半个时辰,其它时间随他做什么,你们不用特别管教。”

赵兰多精明的人啦,一听宋濂为了教授七牛,从大河村追到了这里,连着租了两处院子,便知道宋濂是真心喜欢七牛:“既然这样,我们也不好占您便宜,就请您一日三餐都在我们这里吃吧,或者我们把饭给您送去。”

为了清净,宋濂在租好房子后只留了一辆马车和一个车夫在这儿,其他家丁都打发回京城了,闻言也不拒绝:“这样也好,那就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

听到外面的动静,朱四虎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一见是宋濂来了,朱四虎笑了笑:“是宋大人来了啊。”

赵兰简单把宋濂的来意说了说。

朱四虎听过后大喜:“那可真是多谢宋先生了。对了,孩儿他娘,咱们昨晚闹心的事儿或许宋先生有主意,你有没有请教过他?”

宋濂问道:“何事?”

赵兰讲了讲朱家想要做生意为生,又恐成了商户、七牛无法科考的烦恼。

宋濂沉吟了片刻,询问着:“你们家还有其他人吗?”

“还有个二叔,他早年丧妻,没有后人,一直跟我们家一起住,我们兄弟四个分家之后,他也跟我们一起过来了。”朱四虎道。

宋濂点了点头:“那就简单了,你们去官府把你二叔的户籍独立出来,再以他的名义做生意就行了,他不是七牛的亲爷爷,就算成了商户,也不会影响七牛科举。”

朱四虎、赵兰这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搞,心中暗暗赞叹,不愧是当了大官儿的,花花心思就是多啊。

“对了,二叔呢?”朱四虎问道。

赵兰道:“二叔天还没亮就起床了,估计是去城外采药了吧。”

“这样啊,那等他回家了,我再跟他说这事,反正他也是和我们一起住,更不以种田为生,改成商户也没什么。”

“嗯。”

见事情解决了,宋濂起身准备离开。

“七牛,你也和我一起吧,把书包背上,咱们开始上课。”

朱七牛乖巧的‘哦’了一声,屁颠屁颠追了上去。

来到宋濂家,宋濂却没有久留,拿着一根竹竿和一个鱼篓就带着朱七牛来到了另一条街道尽头的小河边。

上好饵料,宋濂把鱼钩甩进了河里,这才有空搭理朱七牛。

“七牛,大学你会背吗?”

朱七牛‘嗯’了一声:“朱夫子作注的大学,我已经连注解都背下来了。”

“那你明白其中意思吗?”

“有的明白,大多数不明白。”

宋濂对此并不奇怪:“你先背一遍我听听看。”

朱七牛便张口背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大学的宗旨在于明白和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百姓,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一通通背下来,累的七牛上气不接下气,宋濂静静听完后:“嗯,背的不错,就算是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也未见得有你这般学识,难怪你之前的先生那么夸赞你了。”

朱七牛心中暗喜,小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笑意:“真的吗?那我可得继续把其它经典都给背会。”

“嗯。听说你在为黄家抄书?”宋濂心中一笑,瞧这孩子高兴的,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是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话本,黄月英小姐姐很喜欢看。”

“我知道了。半个时辰的课程也差不多了,接下来你可以不用学习了,等我钓完鱼就带你回家,你就在这玩儿吧。”

“好。”

朱七牛四下瞧了瞧,找了块大石头爬了上去,又从书包里掏啊掏,掏出了一套笔墨纸砚。

把纸往石头上一铺,朱七牛研磨蘸笔,书接上文,抄起了三国演义。

——却说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

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宋濂看似在聚精会神的钓鱼,实则余光一直在注意着朱七牛。

见自己都同意他可以玩儿了,他依旧选择提笔写字,宋濂对朱七牛越发满意。

和李先生担心教不了朱七牛不同,宋濂打小就认为读书人可以简单分为两种,读的进书的和读不进书的。

前者或许逼一下就能苦学,后者却是怎么逼就学不进去,长大之后,若是读不进书的人自己不开窍,那就更是没有继续读下去或科举的意义。

而很显然,朱七牛不仅属于读得进去书的那一类,甚至还是其中的翘楚,自己就愿意读书,不需要大人催。

对于这类人,若是年纪大些,懂事了,宋濂有的是法子让他们明悟道理、学以致用、各展所长,可朱七牛还小,宋濂也不指望他能真正明白书里的意思。

那就只让他多记一些也就是了,将来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就明白的,或者到时候点他一下也就够了。

现在嘛,就让他自己多看多背多学,教学时勉强或是用力过度都不妥当。

第41章 人间哪得几回闻

抄了一会儿三国演义,朱七牛手都酸了,于是收了书稿,又把毛笔和砚台放在河里洗了洗,放在石头上晾起来。

然后朱七牛就开玩儿了,一会追追蜻蜓,一会儿看看蝴蝶,一会儿躺在草地上打滚,一会儿坐在那儿发呆,活脱脱就是一小泥猴儿。

宋濂十分安于这样的天伦之乐,也不训斥他,任由他自己去玩儿。

临近中午时,宋濂一共钓上来了三条鱼,都是一指长的鲫鱼。

收起鱼笼,宋濂领着朱七牛回家了。

将鱼笼递给赵兰,宋濂笑了笑:“中午把这些鱼做了吧。”

首节 上一节 25/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