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狠狠立他几次功,名垂青史,然后在某天夜里带着家人飘然远去,连封信都不留,就像是吴王夫差时期的范蠡,又好似刘邦时期的张亮,怎一个帅气了得!
等若干年后,大明有难,翻覆只在旦夕之间,皇帝无奈,苦寻自己踪迹,随即派尚书或皇子持书来请,言辞恳切,自己再飘然而来,轻描淡写间运用学识解决一切问题和敌人,然后再次飘然远去,留给人们无尽的传说,那,就更帅了!
o(* ̄︶ ̄*)o
……
飘荡了十数日后,朱七牛乘坐的船终于跟太上皇所率领的军队汇合了。
朱七牛原以为会跟太上皇在海上碰面,结果一直到了倭奴国的肥前国,这才在陆地上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太上皇。
前往太上皇的营帐之前,朱七牛环顾四周,海边有码头、房屋、农田、水车、巡逻的士兵、鸡鸭猪狗等等等等,简直跟大陆那边毫无区别。
要不是朱七牛是从大陆那边过来的,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登陆了大陆的某处不熟悉之地。
即将进入太上皇的军帐时,朱七牛甚至在旁边看见了一个玻璃暖棚!
就……多少有点匪夷所思。
听说朱七牛终于到了,太上皇十分高兴,掀开营帐的门帘亲自迎了出去。
仔细一瞧朱七牛,只见朱七牛白盔白甲白战袍,腰间别着那年送他的绣春刀和一把稍短一些的宝剑,身后跟着一匹纯白色的高头大马,秀气的脸虽然还带着青涩,身高却已然超过半数普通成年男人。
“好小子,都跟咱一般高了,几年没见,你小子这是吃啥了呀,雄英怎么样了?跟你比起来谁高?”上前双手拍着朱七牛的左右肩膀,朱元璋有些激动的问道。
朱七牛抱拳行礼:“臣见过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行了,别搞这些虚礼,回答咱的问题。”
“太子的个子比臣矮不了多少,等他再长一年,估计跟臣一般高了,因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头和生长发育,臣自己有时会吃些补肾的药,自然也没少了太子那份,估计等我们俩十七八岁的时候,得长到六尺左右。”(明朝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二到三十四厘米)
“嚯,六尺,那不得跟竹竿似得?好,就这么长,越高越好。”
朱元璋拉着朱七牛在营帐外的小马扎上坐下:“来来来,好好跟咱讲讲京城那边发生的事儿,咱虽然时常跟你们通信,但书信到底写不了多少东西,很多事情咱知道的都不详细,你尽量往细了说。”
朱七牛应了一声,直接优先跟太上皇讲起了马太上皇后以及太上皇的那一帮儿孙的近况,尤其是关于马太上皇后、皇上和太子的事儿,听的太上皇乐呵呵的,不断搓手。
再然后,朱七牛这才跟太上皇讲起了朝政上的一些事情,比如万三重被封为了太保,比如周光统领的财部在自己出城那天又发放了一批宝钞来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货紧缩,再比如元水宁农场前不久又到了一批农机,场长正在合计再开辟一些田地出来。
除了亲人外,太上皇最重视的就是皇位传承和朝政了,听着朱七牛的讲述,时不时呵呵一笑,时不时面露沉思,时不时夸奖几句,变脸老快了。
末了,朱元璋说道:“看来咱当初把皇位禅让给标儿是做对了,比起治国这方面,他竟比咱还要胆大周全一些,大明被他治理的这么好,咱也就放心了。
这样,咱即刻让人再送一批金银到大明去,老是发放宝钞也不行,百姓心里慌得很,还是真金白银更让他们放心。
不过嘛,这批钱最好是不要直接用在宝钞兑换上,不如就用来给应天府之外的地方的百姓的迁移当安家费,七牛你看如何?”
应天府之外的百姓也开始迁移了吗?
事实是,早就开始了,因为京城的重建被各地纷纷效仿嘛。
但太上皇所说的迁移明显指的不是那个,而是各地为了集中土地办农场而搞得迁移。
简单来说就是,完全照搬应天府的成功经验。
但是,各地方的办事效率一如既往的慢,跟朱七牛没得比,估计真要见到他们的成绩,少说也要等两三年。
对此,朱七牛不置可否,便说了两句套话给糊弄过去了。
朱七牛接着又跟皇帝讲起了一些百姓的趣事。
因为老农出身的皇帝同样爱听这些。
“太上皇你是不知道啊,自从应天府开始奖励生育之后,陆陆续续出生了老多孩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抱着孩子或挺着肚子的妇女,大家都老感激朝廷了,还有人说感谢皇上帮他们生孩子呢。”
“哈哈哈,这叫什么话,咱的标儿就是累死,也没法让那么多女人怀孕啊,老百姓真是太……淳朴了。”
“农场那边的种工基本都是轮班休息,休息的时候呢,就坐着火车回京城看看父母妻儿,倒也方便,坐火车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买东西也不小气吧啦的,家家户户现在不说顿顿吃肉吧,但一天三顿饭还是没问题的,三五不时还能割点羊肉豕肉,或是买条鱼吃吃。”
“好,好啊,咱当年起兵造反的时候,最想过得日子就是顿顿能吃饱的日子,咱当年甚至都不敢想以后顿顿吃肉,要是大明其它地方的百姓也能像应天府的百姓一样过日子,那咱可真是了无遗憾了。”
“……。”
“说起这出租车啊,方便是方便,可也有问题,为了多挣点钱,有的车夫把车赶的老快了,光是这一两年,出的交通事故就有不老少,臣后面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搞了套交规,规定行人和车辆各自走哪条路,规定车子的跑动速度……这才把这股歪风邪气给杀下去。”
“……。”
“哦,您说烧饼啊,现在京城各地的烧饼种类老多了,因为现在应天府各地都有很多人集中到了京城嘛,大家口味不同,许多手艺人便也会融合、改变、创新一下,现在你爱吃的那种烧饼叫做古法烧饼,卖的还算可以,但那些新口味的卖得更好,我听说城北现在有一家用苹果和酸了的牛奶做烧饼的,做出来的烧饼酸酸甜甜的,味道老怪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吃,我反正是不太接受的了这种怪异的味道,就连我家的臭豆腐,我至今还吃不习惯。”
“……。”
听着朱七牛的各种耍宝似的讲述,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心潮澎湃,忍不住有些归心似箭。
第61章 收取倭奴六十国
说笑间,时间快速流逝着,一晃眼,便到了饭点。
朱元璋快速站起,又伸手把朱七牛拉了起来:“走走走,咱们吃饭去,你们在海上漂了这么多天,没吃啥好东西吧?正好,补一补,今天军营里吃的可是野豕肉,咱昨天带人上山猎的。”
“是哦,太上皇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勇猛无敌。”朱七牛顺势夸赞道。
“那是,就咱这体格,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拉着朱七牛来到营帐,两份饭菜已然摆在桌上。
“坐吧,咱们边吃边说。”朱元璋道。
“是。”
在案桌旁坐下,朱七牛看了看饭盘,只见里面放着一只大螃蟹和三只烧红的虾,另外还有一块炖肉和十几根炒熟的青菜。
至于主食,自然是一大碗米饭,另外还配有一大碗海带汤,里面撒了不少虾皮。
朱七牛也不客气,端起碗就开始干饭。
见他吃得香,朱元璋老开心了,也端起碗大口干饭起来。就冲他这干饭的劲头,活过皇帝朱标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一边吃,朱元璋也不忘一边问东问西,朱七牛皆耐心回答,听的朱元璋老怀安慰。
吃过饭后,朱七牛为朱元璋把了把脉,结果嘛……健康得很。
“哈哈,咱可不就健康得很嘛,自从出外练兵以来,咱整个人开心了不少,也不用再费劲儿去操心朝政了,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多了不少,加上又有好吃好喝的,还有时间操练武艺,咱感觉啊,自己怕是能活到八十岁。”朱元璋握了握有力的拳头,笑容极具穿透力。
朱七牛恭维道:“八十岁太少了,臣看起码也得一百岁。”
“哦?真能活那么久?”
“好好活,肯定是能活到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言,上古之人年过百岁而行动不衰,这可不是写书的人瞎编的。”
“好,那咱就尽量多活几年,好好看看将来的大明。”
“会的。”
二人正说着话呢,一个士兵走到了营帐外,汇报道:“启禀太上皇,信国公、宋国公、曹国公、郑国公、长兴侯等人到了,正在营外请见。”
朱元璋这下更为高兴:“快请他们进来。”
“是。”
士兵挑开门帘:“诸位国公、侯爷、将军,请进。”
汤和、常茂、李景隆、冯胜、耿炳文等这才鱼贯而入。
朱七牛拿眼一扫,约莫有二十人左右进入,除一些熟面孔外,其余的也都是做将军打扮,估计也都是军中宿将。
朱七牛再看那挑门帘的士兵,不禁有些激动:“三哥。”
朱三牛身体一震,待看到是朱七牛喊自己,手中门帘掉了、差点拍到李景隆身上都没注意到:“七……七牛你来了啊!”
朱七牛‘嗯’了一声:“是啊,我也过来凑凑热闹,你这是?”
朱元璋解释道:“哦,你说朱三牛啊,这小子跟朱四牛一样,都挺楞的,让干啥就干啥,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害怕,咱挺喜欢这俩小子,就留他们做了个亲卫。”
朱三牛做了太上皇的亲卫,这事儿朱七牛倒是不知道,他只知道三哥四哥目前一切安好,没有被太上皇杀掉。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两个牛犊子小时候不爱学习,至今都不咋会认字,也就不可能给朱七牛寄信,而太上皇朱元璋显然也不可能特意在信中提起他俩这无名小卒。
成功见到朱三牛了,朱七牛也就放心了,同时又有些感叹,这两货真是傻人有傻福啊!竟然成了太上皇的亲卫,这要是将来放出去,怕不也是个将军。
“行了,你们兄弟两个有啥话待会儿再说,朱三牛,你出去吧,看好门,别让闲杂人等靠近。”朱元璋又道。
朱三牛抱拳领命,快速出去了。
朱元璋环顾了众人一圈,这才说道:“该来的人都来了哈,咱们正式商量一下拿下倭奴国的计划吧,咱希望在建文四年之前彻底将这里变成大明的国土,大家有啥话就说啥话,不必藏着掖着,争取尽快定下总计划,然后就各自实施去吧。”
众将领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随即纷纷出谋划策。
“太上皇,末将认为应该让末将麾下的将士打主攻,因为末将麾下的将士水性最好,海战根本不带怵的。”
“此言差矣,倭奴国四面环海是不错,可打到最后还是陆地战,你麾下的将士会游泳是不错,可到了岸上就不行了,还是让我来打主攻吧,我麾下的将士虽然游泳速度不是很快,潜水时间也不长,可那是因为他们个头大,这样的士兵到了岸上,绝对一个顶俩。”
“你俩搁这儿争什么主攻啊,上位要的是总计划,是大局上的谋略,是全盘的眼光,你俩听不懂人话是吧?难怪你们永远只能当将军,当不了统领的大帅。”
“行行行,你厉害,那你说说,该怎么安排?”
“当然是……由我的麾下来打主攻啦,因为我……。”
“呸呸呸,你可闭嘴吧,我以为你有啥好主意呢,原来还是老一套,想抢攻啊,信不信我抽你。”
“你小子当初入伍的时候,还是老子教你射箭的,你现在居然敢跟老子抢主攻,你想死啊你。”
“……。”
让朱七牛诧异的是,别看这几个将军讨论争吵的热火朝天,但朱元璋、汤和、常茂、李景隆、耿炳文等却几乎没怎么去看他们,也没参与讨论,似乎完全不关心他们怎么想,又好像早就习惯了他们这一出。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觉得他们出的主意不好,干嘛叫他们来?
或者说,干嘛不干脆让他们闭嘴,而是任由他们把这里吵成了菜市场?
疑惑归疑惑,朱七牛却谨慎的并没有多问,甚至干脆低头转着手串,完全拿自己当局外人。
那帮将领争吵了好一会儿后,依然没吵出个所以然来,汤和终于看不下去了,吼了他们一声,他们这才不情不愿还有些不服的住上了嘴,但依旧朝着对方挤眉弄眼,一副出了营帐就要你好看的架势。
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见状,心中暗暗高兴。
“好了,大家还是好好商量一番吧,汤和,你先说。”
“是,上位。”
第62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汤和被太上皇点名,这才站了起来:“启禀上位,末将觉得我们应该三路并进,对倭奴国的残余大军进行合围,只要歼灭他们,其余地方传檄可定。”
“哦?哪三路?”太上皇问道。
“第一路,大明主要驻扎于西海道肥前国的大军,这路大军当从西往东进发,第二路,耿炳文率领的驻扎于东海岛伊贺国及周边地区的大军,这路大军当从东往西进发,当这两路大军集合,便是倭奴国覆灭之时。”
“既然两路大军便可胜利,为何还要出第三路大军?”
“因为倭奴国四面环海,多水军,若是他们的部分残余势力逃去海上,终究不能竟全功,将来若是他们骚扰大明疆域,未免麻烦,所以这第三路大军,便是位于海上的大军,他们的目的是消灭一切下海逃遁的倭奴国残余大军。”
常茂道:“末将也认为有必要安排第三路大军,因为据末将这些时日以来的了解,往年那些骚扰大明海岸线的倭寇其实有许多压根就是倭奴国各地的守护暗中支持组建的,许多倭寇甚至根本就是倭奴国士兵,若是放任他们逃离,以后倭患只会更加严重,所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毕其功于一役才是最好的。”
朱元璋点点了头:“不瞒你们说,咱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大海那么大,出海口那么多,这得布置多少兵马,才能将所有人都围困在倭奴国海岸线以内?”
冯胜接话道:“太上皇言之有理,若是我们把重兵放在了堵截他们的逃兵上,那我们用来击败他们的力量难免不足,纵然能胜,也是死伤惨重,而且若他们集中兵力猛攻海岸线的某处,恐怕堵截的兵马不仅堵不住,反而会被冲破。”
汤和显然也想到这点了:“所以末将建议可以想个法子来一出调虎离山,先把他们的主力给歼灭掉了,到时就算有少数逃掉的,也不足为惧。”
一直沉默的耿炳文开口道:“那个涩川教直有没有暴露?不如用他来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