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80节

“难怪小姐姐以前写的家书里老是说黄伯父整天唉声叹气。”

朱七牛还注意到京城许多地方都在张灯结彩,庆祝着大明的空前大胜,老百姓闲聊时谈的最多的也是这次草原大胜,心中不免有些自得。

也有百姓认出朱七牛的,却不敢上前搭讪,只是远远行注目礼或是抱一抱拳,鞠上一躬。

朱七牛也不托大,坐在马上微微点头回应。

一边观察风物,朱七牛一边来到了宋府。

敲门,进门,见到宋濂。

一气呵成,并没遇到刁奴刁难。

四五年没看见先生了,猛然一见,朱七牛险些没认出来。

只见宋濂的头发都要掉光了,只剩几缕花白的头发倔强的环绕着他的头顶四周,被风一吹,飘飘荡荡的。

原先那挺直的像是参天大树的背也佝偻了下去,整个人看着跟个小老头儿似得。

宋先生的脸上、手上更是长满了皱纹,依稀还能见到几块老人斑。

朱七牛见到宋濂时,他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看书,腿上盖着个薄被,鼻梁上架着个高度数的老花镜,整个人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

朱七牛一看见先生,眼泪‘唰’的就下来了。

比起洪武十年初见时,宋先生可老太多了!

是啊,一晃眼都过去十五年了!

当年走路都还走不太稳的自己,也已经十九岁了!

擦了擦眼泪,朱七牛装作开心的样子,不轻不重的唤道:“先生,我回来了。”

听见声音,宋濂有些迟钝的缓缓转过头,浑浊的双眼看了朱七牛两个呼吸,这才咧开嘴笑了起来:“是七牛啊,你回来了。”

“先生,你还真是手不释卷啊。”朱七牛走到了先生面前,在躺椅旁边蹲下了。

宋濂将书递给了朱七牛:“学到老活到老嘛。”

朱七牛接过书一瞧,得,又是论语。

也难怪人家先生能当大儒,年轻时就能近乎完美批注的论语,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时不时温习一番。

就这学习劲儿,成绩不好就有鬼了。

第240章 不老不以筋骨为能

“七牛你这次回来后,就别再出门了,好好在家里消停几年,娶妻生子的事儿也该着手办了,月英都要二十岁了,再不嫁人,人家会笑话。”宋濂从朱七牛手中接过一杯茶抿了一口,若有所指的说道。

朱七牛心知先生其实说的是不能再立功了,不然太上皇那边猜忌越深,早晚会出事。

“我也是这样想的,先生,明天我要陪我四哥去溧水提亲,等过几天皇上的封赏下来了,就该我去黄家提亲了,以后我都不出远门了。”

“嗯,这样才对,有时候适当的歇一歇,比一直勤奋还要重要,须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亢龙有悔。”

“是,谢先生指教。”

宋濂放下茶杯,饶有兴致的开始考教朱七牛的学问。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每次长久不见面之后,一见面先生便会来一套,生怕朱七牛把好不容易学会的学问给忘了。

朱七牛读书却也不止是为了考状元,而是真喜欢读书,不然也不会四岁启蒙时就在梦中书房自学了。

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战场上当武将,他却也没忘了学文,时不时就会在梦中书房温故而知新。

面对先生的考教,朱七牛自然对答如流,引得宋濂不断点头微笑,老怀安慰。

然后宋濂的精神头儿不仅没有因为说久了话而萎靡下去,反而更加饱满了。

就连宋濂的儿媳之后来给二人换点心和茶水时,都说公爹看起来状态好了不少,斌国公就是老人家的良药。

对于这种说法,宋濂并未反驳。

到吃晚饭时,宋濂更是胃口大开,吃了一碗米饭和不少菜,还拉着朱七牛喝了几杯酒。

然后微醺的老头儿才被两个儿子扶下去休息。

宋濂今年八十三了,他的儿子的年纪自然也不小了。

事实是,因为没有受胡惟庸案的牵连,宋家在大明虽然不说如日中天,但靠着宋濂在文坛的地位,整个宋家在文坛和官场还是很混得开的,宋家的子孙嘛,虽然不至于太兴旺,但也还可以了。

宋濂之下,共有二子二女,二子之下则不止是明实录中记载的独一个孙子,而是有四个孙子,其长孙的儿子虽然没有朱七牛大,但也快要到成亲年龄了。

毕竟宋家没有被牵连,也就没被抄家斩首,十几年下来,自然会繁衍出一些新成员。

看着已然白发苍苍的先生的两个儿子和步入中年的先生的大孙子,朱七牛若有所思。

先生为了大明殚精竭虑,虽然没有太明显的大功劳,也没有什么传奇故事,但单是为太上皇教育出了当今皇帝和一票优秀皇子,便称得上是功勋卓著了。

就连我,那也是站在先生的肩膀上往上晋升,平日里受先生指点良多。

眼下先生已然老迈,而宋家虽然得皇帝照顾,却始终没有一个能在文坛或官场顶大梁的人,虽然先生没说,心里也看得开,但想来若是宋家有人官至极品,先生还是会十分高兴的吧?

看来有必要推二师兄或大师侄一把,不说直接让他们当上一部尚书或一省布政使,当个侍郎或大理寺卿、国子监祭酒总是可以的吧?

说到底,虽然比起先生来他们能力平平,但也都不是违法乱纪的人,而且本身还是有些本事的,坐上某一个高位还不至于祸国殃民。

想罢,朱七牛当即决定明天就进宫跟皇上商议一番。

是夜,朱七牛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宋家留宿了,并且还是跟先生睡一张床。

半夜时,先生醒了,朱七牛又是给先生倒茶,又是陪先生说话,一直到天快要亮了,先生这才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朱七牛却是没再在一旁打坐了,就着将起未起的太阳打起了金刚功。

一套功法打完,天正好蒙蒙亮,大街上依稀传来了小买卖的叫喊声。

洗了把脸,朱七牛跟早起的宋濂长子宋瓒打了个招呼,拒绝了宋瓒的留饭,骑着开疆离开。

在路上随便买了两个烧饼和两个牛肉包子,朱七牛一边吃一边朝着城北而去。

木有错,现在大明民间都有牛肉吃了,虽然卖得很贵就是了。

这都是因为大明现在拥有了一块广袤的草原。

有了草原,自然就要多养牛,牛养多了,牛肉自然就不再过分珍贵。

如今的大明,吃耕牛以外的牛已然不犯法了,就算是吃耕牛,惩罚也比过去轻了许多。

毕竟农机也推广了这么些年,早已深入田间地头,耕牛的作用比过去小了不少。

同理,不再缺马的大明陆续增加了几批骑兵编制,用的都是上好的良马,就连许多还算有钱的人家都能比较轻易的买到驽马。

一番骑行后,城北到了,朱七牛轻车熟路的将马匹交给了关帝庙的小道童,自顾自来到了师父陈通微的小院。

正赶上陈通微打完一套金刚功。

“玄文来了啊。”陈通微笑道。

“师父。”

陈通微拿眼一扫朱七牛:“不错,看来就算是出征在外,你也没忘了打坐练气。”

朱七牛笑道:“自然是不敢忘的,我还想活到一百岁开外呢。”

“那你就该更加勤勉的修炼才对,王侯将相、功名利禄等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过分追求反而有害啊。”

“师父说的是,但徒儿追求的可不只是成为王侯将相,争取功名利禄。就拿这次草原一行来说,徒儿更多是为了大明的繁荣稳定和边境和平,其受益者绝不只是我一人,而是大明亿兆黎民。”

“嗯……你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那就不偏不倚继续走下去吧,师父很难说你说错的,正如师父也不敢说自己绝对是对的。”

朱七牛竖起了大拇指:“瞧瞧,这就是道家大师的风度。”

“少拍马屁。对了。”

“怎么了师父?”

“这次回来,你应该就不会再出远门了吧?”

“应该是吧。”

“那永乐殿你就自己搞吧,这些年那些病人都是我在帮忙看,害的我连修炼时间都缩短了一多半,可累死我了。”

“好吧,以后我会隔三差五过来的。”

“那就好。”

“……。”

第241章 英雄迟暮,美人~白头

在关帝庙待了一个时辰,被师父拉着讲解了一番草原风情,朱七牛这才离开,一路又来到了太医院,看望另一位师父戴思恭。

比起四五年前,戴思恭也老了很多。但比起宋濂来他还算年轻,毕竟戴思恭比宋濂小了十几岁。

相较而言,还得是道家懂得保养。

那一年,朱七牛第一次跟陈通微见面,陈通微就长那个样子,之后过了多年,再加上这次又阔别了四五年,陈通微居然还是长那个样子,几乎就没变化过。

见到朱七牛,戴思恭也很高兴,太医院其他太医也是同样。

陪着他们闲聊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当值,忙的忙这个,忙的忙那个,朱七牛不好打扰,这才在给戴思恭留了一份在街上买的礼物,告辞离开。

这会儿早朝早就结束了。

朱七牛晃晃悠悠来到奉天殿外请见。

皇帝得知后,马上就准见了。

“坐吧七牛。”指了指一旁早就让人放好的凳子,朱标笑道。

“谢皇上。”行礼过后的朱七牛再次抱了抱拳,放了一半屁股在凳子上。

“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没在家里陪陪亲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朱标又问道。

“臣已经分别去看过三位师父了,也去看过小姐姐,陪家里人也吃过一顿饭,之后臣的空余时间就多了,到时候再慢慢相陪就是了。”

“所以你这次过来是有事情?”

朱七牛点点头,直说道:“是这样的皇上,宋濂先生他……。”

“宋先生怎么了?”

“皇上有日子没见过宋先生了吧?”

朱标一拍额头:“你不说朕倒忘了,好像这两年的除夕晚宴宋先生都没参加,朕还真就有日子没看见他了,顶多是按照惯例时不时赏点东西,宋先生怎么了吗?”

“宋先生今年也八十三岁了,不说瘦的皮包骨吧,但属实是已现老态,以臣多年学医的经验来瞧,宋先生怕是……唉。”

朱标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会如此?这真是朕的罪过,朕光顾着忙各种政务了,满以为一如往常,却不料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宋先生竟已达高龄了,来人啦,安排一下,朕想去看看宋先生。”

一旁自有太监应话,匆匆下去安排了。

朱七牛道:“皇上一片仁慈之心,臣代宋先生谢恩了。”

朱标摆了摆手:“谢恩就不必了,宋先生也是朕的先生,若没有他早年的谆谆教诲,岂有朕的今日?七牛,你说朕是不是该好好赏赐宋先生一番?”

“宋先生一生清廉,不慕名利,赏赐什么的嘛,对他来说属实可有可无,只是……。”

首节 上一节 380/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