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去接他放学,就不止一次看见过他都不认识的同学喊他大哥,他就给人家打赏铜币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土财主家的傻儿子呢。
我还听说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什么大河帮,他当帮主,底下还有几十个五六七八岁的小弟,这个是副帮主,那个是护法,那个是长老,几十个小弟里最次的也是个管事,一个普通帮众都没有,也不知道他们几十个人到底管的是谁。”
三伯母的话,让朱七牛直接哈哈大笑,停不下来的那种。
“老九你是真搞啊,没有普通帮众的帮派,最次也得是个管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被人喊大哥你很光荣吗?一放学,就带着小弟们蹲在校外围墙下边一人吃一口辣条、辣的‘斯哈斯哈’的大哥?”
“像你这样搞,能读好书就有鬼了,话说你能写自己名字不?”
朱九牛: ̄□ ̄||
朱九牛:╭(╯^╰)╮
末了,朱七牛终于止住了笑意:“除了喜欢给别人花钱外,老九你可真是太像你六姐夫了,他小时候跟我一起上学时也是这么憨,我记得有一次下课后,他跟着隔壁班的同窗一起玩儿,上课后又跟着人家回了人家的教室,李先生都上了半节课了,这才发现他,直接就把他撵出去了。”
朱九牛听的乐呵呵:“原来狗蛋姐夫小时候这么搞笑啊,那我比他小时候还要聪明点,最起码我认得自己的教室和同窗。”
朱六牛:(oへo╬)
“老七,你够了哈,狗蛋哪有你说的这么蠢?”
朱七牛撇了撇嘴。
李狗蛋小时候到底蠢不蠢,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不过他没有九牛这么有钱,所以蠢的方向不一样罢了。
而且六姐你小时候也没少跟着我们一起揍犯蠢的他。
想归想,面对六姐的眼神威胁,朱七牛还是果断认怂了:“大嫂,所以你的意思是?”
朱叶氏道:“鉴于免费学校孩子太多,老师不够用,孩子与孩子之间又容易互相影响,耽误学业,我觉得咱们老朱家也可以效仿一下其他勋贵官员的家族,请上好的先生来办一个族学。”
所谓族学,即是一个家族的私塾,为整个家族共有。
要开办族学,就得大家根据家里的富有程度共同凑钱,招募先生,招收的弟子也多是自己家族的子弟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般不收外人。
有的人家里太穷了,但只要还认祖宗,也是可以去族学读书的,不出钱都行。
大明如今的朝堂之上便不乏这种出身的官员。许多官员功成名就后十分感念家族的族老长辈们,每年都会托人带一些钱或物品回去。
照此来看,在这个科举出仕的时代,族学更像是一个家族的最终底蕴。
“族学?”朱七牛摸了摸下巴:“倒也不是不行。”
一看有戏,朱叶氏趁热打铁:“七叔你觉得可行?那可太好了,咱们老朱家现在已经有十来个孩子了,你跟四叔马上也要成亲,再过个三五年,你们的孩子也该蒙学了。
若有个专门的地方、让专门的先生去教他们,效果一定比在公学里好,将来不说别的,也不提考多高的功名,最起码文化上不至于差到哪儿去。”
小朱李氏眼睛一亮:“大牛家的说的没错,我咋就没想到这点呢,你不愧是书香门第出身的闺女,就是比我们这些农妇想的长远。七牛,咋样,咱们办一个?”
见三伯母也意动了,其她伯母、嫂子也都目光灼灼看着自己,朱七牛哪儿敢说不同意哦:“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朱叶氏道:“倒也无需七叔完全承领,我公爹说了,如果七叔你能找来好的先生教导他们,办族学的地和房子他来解决。
至于书本之类的花销,就由二叔和三叔家来出,先生的月钱则由咱们三家根据每家入学的孩子多少来分摊。”
朱大虎做生意这么些年了,赚的是盆满钵满,自然是财大气粗,一开口便是要出房子出地。
可他也没有完全出资,还是给了老二老三、老四两家出钱的余地和表现的机会,照顾了三位弟弟的面子。
再者,朱家四虎里也就只剩他家里没有当官儿的人了,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话,他的子孙跟其他三虎的子孙一起读书属实是高攀了,多出点钱也省的将来闹出是非,平白破坏了兄弟关系。
大伯家的这点小心思,朱七牛稍微一思考,立刻门清:“行,那就这么办。”
朱叶氏笑道:“那就拜托你了,七叔。你在官场上混的最好,跟文武官员的关系都不错,想来找个年老致辞的进士来给孩子们当先生不难吧?”
听到这话,朱七牛算是明白为何这事儿现在才提起,原来大伯家的人对先生的期望值这么高吗?
可是让进士来给这帮孩子启蒙,未免大材小用了。
而且教书这个东西也是一门技艺,和考科举并不能画等号,更不可能功名越高就越会教书,没准进士手下反而教出一帮废物呢。
“如果说找先生这事儿完全交给我来办,那我倒是有个好人选,就怕你们不同意。”朱七牛道。
“七牛你想找谁来给他们当先生?”大朱李氏问道。
朱七牛反问道:“大河村的李先生现在在干嘛呢?”
大朱李氏和小朱李氏两姐妹是李先生未出五服的堂妹,对这位堂哥的近况自是了解。
大朱李氏道:“大河村不比从前了,很多人都搬去了县城,村里根本没几个人,我堂哥的私塾也关了有几年了。
他的儿女倒也混得不错,做生意的做生意,相夫教子的相夫教子,但他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所以现在还是住在大河村,平日里种上几亩地,时不时给孩子们送点粮食过去。”
小朱李氏问道:“七牛你想找我堂哥来当这些孩子的先生?可他只是秀才功名,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举人。”
朱七牛笑道:“李先生或许不擅长科考,但他的文化还是很高的,尤其擅长教书育人,我倒觉得他最适合来教九牛十牛他们。正好如今他赋闲在家,咱们完全可以请他来重操旧业。”
第246章 一片丹心育新苗
朱七牛这样说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他自己就曾在李先生手下听过课,知道这位先生教书育人是有一套的。
其次,多年前宋先生就曾把李先生那晚去找他、拜托宋先生教导七牛的事儿告诉给了朱七牛。
朱七牛因此深知李先生品性极好,不是那种嫉贤妒能的人,反而很为学生着想,懂得因材施教。
朱七牛相信,只要李先生肯真的用心教这些孩子,他们最终的功名如何暂且不论,但人品大概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以后也不至于给家里招来什么横祸。
至于功名方面,朱七牛觉得这不是还有自己嘛,到时候随便给孩子们加强一下,指点一二,就够他们受用不尽的了。
朱七牛的话在老朱家还是具有一定权威的。
他这样说了,大朱李氏和小朱李氏、赵兰便这样信了,全都出声赞同。
但他的大伯母小朱刘氏和大嫂朱叶氏明显是有别的想法,以至于面露尴尬之色。
“七牛,要不还是烦劳你帮忙请个别的先生吧,若是进士太难找,举人也行啊。”小朱刘氏道。
看来她们是不相信李先生的本事,也不相信我的眼光啊!
朱七牛心中叹了口气。
多么熟悉的画面啊。
当年因为那二十贯钱,我娘要跟家里分家,大伯母也是在关键时候选择了另一条路。
之后大家不说分道扬镳吧,但也属实仅仅是亲如一家罢了。
朱七牛马上又打起了精神。
他很清楚这种事很难说谁对谁错,谁聪明谁蠢,只是大家的选择不同罢了。
至于将来因为不同的选择而面临怎样不同的际遇,谁也说不好。
“大伯母既然拜托了,我肯定是尽心尽力去办的,如果只是要一个举人先生的话,应该不难,我会尽快给你们消息的,只是这族学……。”朱七牛道。
小朱刘氏尴尬的笑了笑:“拢共也就十来个孩子,有几个还小,好像用不到两个先生哈,既然你们两家都觉得李先生更好,那我们家还是把举人先生请进家里面教吧。”
朱叶氏也是尴尬的红了脸:“不好意思了七叔,辜负了你的一片好意。”
朱七牛摆手:“无妨,你们的心思我明白,无外乎是想尽快供出来一个官儿,大家都能理解的。”
大朱李氏、小朱李氏、赵兰连忙附和,反过来安慰起了小朱刘氏她们。
下午时,喝醉酒的男人们陆续醒来,小朱刘氏又把请先生的事儿说了说。
朱大虎虽然觉得自己家单请先生不太好,倒显得嫌弃大河村李先生没本事似得。
但正如朱七牛说的那样,眼见三位弟弟家都成了官宦之家,三位弟妹也都有朝廷封赏的诰命,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羡慕,想要争一口气的,所以在面临素质教育和科考教育这两个选择时,他最终也还是选择了后者。
朱象想要开口劝一下,朱刘氏却把他拉住了。
“怎么了老婆子?”朱象小声问道。
朱刘氏小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这些老的就别废话了。”
“可是他们……这样不团结啊。”
“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上次他们兄弟四个分家,我们俩就站在了老大这边,你还想继续袒护他吗?”
“好……吧。”
最终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事后,朱七牛很轻松就找到了一个出身、学问、人品、风评等都不错的正在努力备考进士、曾经教过十年书的举人,以一个月一万圆的价格将其招募到了大伯家当私教。
朱仁诚、朱仁信等大伯家的孩子便从此都在这位先生手下听课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且说转过天后,朱七牛陪着朱四牛登上了去往溧水县的火车。
还不只是朱七牛。
朱四牛的亲哥朱三牛也跟皇帝请了假,专程陪同朱四牛去提亲。
另有朱大牛、朱二牛以及年纪还小的朱九牛、朱十牛也来凑热闹了。
简而言之,朱家‘牛’字辈儿的男的都来了。
为了搞得排场些,朱大牛、朱二牛、朱九牛、朱十牛都换上了全新的合体长衫,其头上、腰上、手上亦各戴(带)着一些精美首饰,看起来卖相不凡。
朱七牛、朱三牛、朱四牛更不必说,一个换上了大蓝色的蟒袍,一个换上了胸前印着麒麟的麒麟袍,一个换上了白泽服。
朱七牛更是将皇帝赏赐的没有一丝杂毛的枣红色高头大马派出了十一匹,其中五匹由朱七牛、朱大牛、朱二牛、朱三牛、朱四牛骑乘,另外六匹专门用来拉彩礼。
当他们穿戴一新,准备万全,浩浩荡荡开上大街时,一下子吸引了京城不少百姓的目光。
更别提回到溧水县城后了。
围观的百姓直接快要把路都给堵了。
“这是干嘛呀,这么大排场?”
“看着像是提亲,那后面的马车上不是绑着红带子吗?”
“提亲?谁家姑娘啊,这么好福气?”
“打头的那人看着像是以前朱家臭豆腐铺负责收钱的朱四牛,该不会是他要提亲吧?”
“啥朱四牛啊,人家被皇帝赐名朱秉武,现在是世袭的忠勇伯,听说他还即将到辽东都指挥使司当都指挥使呢,那可是正二品大官儿,妥妥的位高权重。”
“厉害呀,老朱家先出了个朱秉文,现在又出了个朱秉武,一个国公,一个伯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那是呀,一般人家哪儿能出这样两个人才啊,一个坐镇北疆,开疆拓土,修建长城,以战养战……,一个领兵作战,杀敌无数,俘虏几十万匹良马,保下太安城,帮忙捉拿前元皇帝,渍渍,要是换成我是他们就好了。”
“忠勇伯旁边那个好像就是斌国公吧?他比起小时候可变样太多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以前他跟着他爹沿街叫卖臭豆腐时,我还逗过他呢。”
“看来大明朝的国运比较旺姓朱的人。”
“……。”
“没想到草原一战的结果都传到溧水县来了,咱们可是才回来没两天啊。”朱四牛很满意这样的场面,胆子都不禁大了起来,为了掩饰紧张,他开口对一旁的朱七牛说道。
朱七牛‘嗯’了一声:“毕竟溧水离京城足够近,又有火车往来,估计未来的四嫂也听说过你的雄风吧?”
朱四牛挠了挠头,憨笑两声,心中有些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