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01节

三日后。

又一个早朝。

早就跟朱七牛通过气的太上皇朱元璋一大早就和皇帝一起上朝了。

皇帝虽然心知肚明父皇是干啥来了,但还是装作无辜懵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早朝开始后,群臣又一次老生常谈的汇报起了各项朝政,然后或总结的总结,或讨论的讨论,叽叽喳喳,搞得人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等到大家都不说话了,眼看着皇帝就要宣布退朝,朱七牛走了出来。

“启禀太上皇、皇上,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神色一震。

来了来了,要来了。

朱标亦是心头一震:“清海郡王有何事启奏?只管说来。”

朱七牛从袖子里掏出奏章:“臣要奏之事……乃是削藩!”

削藩!

太上皇和皇上适当的震惊了一下。

群臣则是一下子炸开了锅。

“清海郡王要削藩!是我理解的那个削藩吗?”

“不愧是清海郡王啊,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辈楷模。”

“清海郡王自己就是宗室,还是积累功勋封的郡王,削藩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啊。”

“想来他是为了大明吧,其实我也早就觉得大明的藩王制度不太……妥当。”

“那你咋不咋说,马后炮。”

“这种事,我等做臣子的哪好说啊,还是由清海郡王来完成这一壮举吧。”

“……。”

“看来群臣早就对藩王制度有意见了,但碍于咱的雄威,不敢说话。”扫视了一眼满殿的大臣,朱元璋心中苦笑道。

老朱轻轻咳嗽了一声。

大臣们立刻停止了说话,噤若寒蝉。

“好侄儿,你打算如何削藩?”朱元璋问道。

朱七牛将奏章递给了下来接奏章的太监,一边开始讲述自己订立的那些条例。

皇帝及大臣们越是往下听,越是觉得这个法子好,越是觉得朱七牛乃治世之能臣,安邦之干吏。

但是,皇帝也好,大臣也好,无一人说话。

所有人都在等太上皇先开口。

朱元璋走过场似得翻了翻朱七牛的奏章:“不愧是在草原上统筹全局的清海郡王,你从草原上回来后,便没再太展露能力了,咱还没查觉,如今陡然发现,你这执政办事的能力不是一般的高啊!”

朱七牛抱拳谦虚道:“太上皇赞缪了,臣只是因为从小跟在太上皇和皇上身旁学习,耳濡目染,所以才略有小成罢了。

算起来,臣虽然才十九岁,但已然当官十二年了,若是从面圣那时算起,臣已然入朝十四年,也是个老臣了。”

“老臣,就你这年纪?”

“是啊,臣可是两朝元老。”

“哈哈哈,你可真幽默。”

“呵呵。”

将奏章合起来递给皇帝,朱元璋道:“这份奏章说的挺在理,皇帝也看看吧,若是皇帝也觉得可行,那就尽快定下来吧。”

虽然早有预料今日此事会有眉目,但真的听见父皇同意改制,朱标心中还是不免惊喜。

“嗯……父皇觉得可以便可以吧,儿就不管这事儿了,父皇可与七牛和大臣们商议。”强行压下心中激动,朱标淡淡道。

“也行,那你去忙吧,咱留下来跟大臣们商谈此事。”

“谢父皇体谅。”

然后皇帝朱标真就果断离开了,把奉天殿早朝完全留给了朱元璋主持。

朱元璋也是雷厉风行,当即让人将朱七牛的奏章完完本本念了一遍,随即说道:“来吧,诸位爱卿都说说看吧,哪些宗室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考核宗室的标准和科目又该有哪些?畅所欲言即可,只要不是胡咧咧,咱一律不怪罪。”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交流了好一会儿,万三重这个在洪武一朝时就出了名的不苟言笑的直臣率先站了出来:“启禀太上皇,世袭罔替之宗室,正如世袭罔替之勋贵,不如直接仿效勋贵之成例吧。”

“哦?万爱卿详细说说,如何仿效。”

“以亲王为例,除世袭亲王外,只有皇子才可封为亲王,而这些皇子的儿子,便只能做郡王,随后依次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

这等爵位嘛,随着皇室开枝散叶,只会越来越……额……司空见惯。

而勋贵之公侯伯子男爵就不同了,时至今日,大明世袭罔替的勋贵已然极少了,随着日后大明一年比一年承平,打仗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因功封爵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勋贵少了,其爵位相较于宗室爵位反而弥足珍贵。

那倒不如给功劳足以获得世袭爵位的宗室以加封,即加封为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郡王爵、亲王爵。

综上所述,宗室可获得的爵位有两类,一类是宗室爵位,不可世袭,只可推恩,一类为勋贵爵位,可以世袭,国公之上还可封王。

如此一来,宗室之中虽然以皇帝之皇子、即亲王为尊,却以世袭亲王为贵,出身虽然重要,但才能却也很重要,宗室子弟中纵然是皇子亲王,或许反而还会羡慕那些奉国将军加封男爵的同族呢。”

周光跟万三重一向交好,思索片刻后,他觉得这个法子很不错,于是附和道:“太上皇,臣觉得万大人的办法很好,既然考核制度的核心是能者上,庸者下,那给宗室子弟预留一套功勋爵位无疑是很合适的,只要能够好好引导他们合理竞争,必能大大加强宗室子弟的能力,不至于养出……咳咳,抱歉,臣身体有点不舒服。”

第278章 良缘由夙缔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个想法不错,有能力有功勋的宗室子弟自然应该比单靠关系的皇子要来的受人喜爱,若是皇子不服气,自己去设法建立功勋就是。还有其他建议吗?”

孔十七道:“臣觉得考核宗室之事可由宗人府主管,但仍需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协管,如此才能保证公正。”

朱元璋再次点头:“这个想法也挺好,准了。”

余钱道:“启禀太上皇,若说到宗室子弟中的功勋之人嘛,当首推清海郡王。

正好他如今也是朝廷的宗人令,提出了此次的改制之法,用意深远,为国为民……光明正大,不如就由他来做这第一位世袭的郡王吧。

另外就是草原之上的燕王殿下,他多年来南征北战,在草原之上俘获无数,实乃太上皇众多皇子中武德最充沛的皇子,封个世袭的郡王爵位也很合适。

再就是就藩东瀛的湘王殿下,他坐镇东瀛六年,数次带兵剿灭地方叛乱,又积极协调东瀛各地官府,推广东瀛归化与发展,封个世袭的镇国将军爵丝毫不为过。”

朱元璋筹谋了片刻:“七牛的功劳却是实打实的,封一个世袭郡王并不为过。至于老四和老十二那里嘛,你们到时候再跟皇帝商议就是了,咱懒得管这些。”

众人立刻知道,太上皇这是想把做人情的机会留给皇帝。

于是就都没再提这一茬了。

转而开始纷纷建议起了别的。

比如把骑马射箭纳入宗室武考项目中。

比如周王朱橚似乎在守土这方面不是太热衷,反而对研究花草树木、尤其是药材这一块很感兴趣,且成就非凡,组织人编著过《保生余录》《袖珍方》等药学、医学名著,救死扶伤,既然改制后藩王不一定非得就藩某地不准走动,那不如调周王回京做个翰林院学士,专职领人搞这方面的著书。

再比如宗室禄米问题,就有官员建议按照一口人一月三十斤禄米来发放。不过老朱没答应就是,觉得太少了。

对于调朱橚入京之事,朱元璋则恨不得举双手赞成。对于这个性格跳脱如猴子、但又聪明嘴甜、人缘极好的儿子,他可是喜欢的紧,马太上皇后亦是如此。

就这样说啊吵啊,争啊骂啊,君臣一大堆人愣是商量到了中午,这才算是把大方向给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具体条例、规矩和人员安排等,就得靠朱七牛和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来慢慢商量了。

可以预见的是,等全部的条陈都拿出来,怎么也得一两个月后了。

毕竟这种制度不说古往今来第一份吧,但属实也是有不少创新的,摸着石头过河啊。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事儿既然已经大方向上通过了,接下来也就是些小磨合罢了。

而以当今太上皇在大明的威望,这事儿只要朝廷定下来,地方上的藩王是绝对不敢跳脚的,只能乖乖听话。

不然的话,太上皇指定能做出一火车坐过去、把藩王们敲得满头包这种事。

消息传到武英殿,皇帝朱标彻底大大松了口气,然后就不打算再理会这事儿了,任由朱七牛他们去折腾。

而论到当甩手掌柜的能力嘛,其实朱七牛一点都不比太上皇和皇上差。

虽然过去当过很多个衙门的主官,但他一向也是能动嘴就不动手。

回到宗人府后,朱七牛果断将跟其他衙门商量细节的事儿甩给了宗人府经历,然后便拍拍屁股直接回王府去了。

并且之后几天他也不准备来了,打算全身心的迎接和小姐姐的婚礼。

还没进王府呢,远远的朱七牛便瞧见家丁丫鬟们正在门口打扫卫生、挂红灯笼。

而进入府内后,那就更热闹了,到处都是忙进忙出的人,这个贴窗花,那个洒水扫地,那个在被嬷嬷教导宫廷礼仪。

简而言之一句话,全都在为不久之后的婚礼做准备。

正领着朱十牛在院子里玩儿的朱八牛见朱七牛回来了,好奇道:“老哥你咋回来了,衙门没事儿了吗?”

“衙门的事儿我都交代好了,准备在家里待几天。”朱七牛道。

“你也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再有七天就要跟小姐姐拜堂成亲了。”

朱七牛嘴角含笑:“是啊,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盼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尘往事任我闯……。”

朱八牛:……

“咋好端端的直接唱起来了?”

“哥高兴,你管我啊。”

“哼,幼稚。”

朱十牛学着姐姐的样子翻了个白眼:“哼,幼稚。”

“哟嚯,我看你俩是找揍吧,居然敢说我幼稚。别跑,看我不逮住你们。”

“咯咯,逮不到,逮不到。”

“娘,大哥打我,快来救我。”

“七牛,都是要成婚当爹的人了,咋还这么没正经,赶紧过来,我让人给你做了新郎服,你来试试合不合身。”

“好的娘,没问题娘。”

……

盼啊盼,等啊等,终于,朱七牛和黄月英的新婚大喜之日到了。

这中间并未发生任何波折。

毕竟生活就是生活,不是话本,没有那么多出乎意料的故事和套路。

一大早,天还没咋亮呢,朱七牛的爹娘和伯父伯母就忙开了。

他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等也早早就过来了,跟着忙里忙外。

朱大牛等兄弟姐妹和朱仁诚等侄子侄女也是该准备的准备,该捣乱的捣乱,整个清海郡王府啊,热闹的跟菜市场似得。

府门之外,一队队早就安排好的乐人各种敲敲打打,远在几里外都能听见。

随着吉时临近,一箱箱彩礼被陆续从王府里挑了出来,从街头一直排到了街尾,那叫一个壮观。

另有绑着红布的马车在枣红色大马的拉动下、停在了府门外。

首节 上一节 401/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