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64节

朱元璋便又跟朱雄英说了下自己和朱七牛的安排。

朱雄英笑道:“不愧是七牛啊,算无遗策。行,那就照你们安排的来,我回去后就下旨申斥四叔,再派人去把瞻基接过来交给七牛抚养。”

朱元璋不太放心的样子:“单单是让七牛养个一两年,也不知道够不够让他对这孩子产生感情。”

朱雄英闻弦音而知雅乐:“皇爷爷是怕将来这孩子登基后,七牛挟天子而令诸侯,甚至会篡位,所以才提议由他先带带这孩子吗?”

“嗯。”

“不会的啦皇爷爷,七牛不是这样的人。”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好吧,那就晚点再过继,让那孩子在七牛家里多住几年。”

“也只好如此了,可怜你了好大孙,你说你怎么就一直没孩子呢?”

朱雄英洒脱一笑:“皇爷爷,你就别为这事难过了,我跟妃子们的身体都十分健康,莫名其妙却怎么都生不出孩子来,十有八九就是老天不让呗。”

“唉。”

……

当天下午,朱雄英即刻以燕王朱棣不听调令、擅自带兵为由下旨申斥,剥夺了他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并令其长孙来京教导,以免近墨者黑。

这封圣旨乘着霍去病号、没几天便到了太平城。

正在王爷府里兴致盎然的拉着二儿子三儿子钻研多兵种、大规模作战的朱棣闻听皇上来了旨意,还以为是皇帝又给自家大儿子送赏赐,本没太当回事儿的,听完圣旨内容,直接愣在那儿了。

送走宣旨太监后,燕王朱棣抱怨开了。

“好你个朱七牛啊,打我的小报告是吧?”

“不就是由我领兵吗?这是多大的罪过不成?”

“这下可好,孙子要送走,亲王爵位也不能传给儿孙了。”

一旁的朱高炽三兄弟也很着急。如果燕王爵位不能世袭,都不用推恩太多代,到他们这一代当家时,权势财富可就都大打折扣了。

操心之余,政治嗅觉相当敏锐的朱高炽却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就算要惩处父王,也没必要把我儿子接走啊,这是个什么章程?

联想到皇帝二十五岁了还没个儿女,朱高炽忽然眼睛一亮。

“莫非是……。”

朱棣问道:“莫非什么?”

朱高炽看了眼两个弟弟,闭口不言。

朱棣会意,把他们像赶鸡一样赶出去了,朱高炽这才将猜测告知父王。

朱棣闻言先是一喜,跟着又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遗憾。

“高炽。”

“儿臣在。”

“此事千万不要声张,咱们只当不知道,静观其变。”

“是。”

吩咐完,朱棣骑快马赶到了姚广孝这里。

“老和尚,你说说看,高炽的猜测是否真有可能?”先大概跟姚广孝讲了讲皇帝的圣旨和朱高炽的猜测,朱棣随即急促问道。

第92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姚广孝从听到消息后就有点发愣,被朱棣一番质问,这才转动念珠思索起来。

良久,姚广孝答道:“虽然不知道当今皇帝为何强行续命了十几年,但根据天象显示,他确实没几年好活了。

他自己或许也有所预料吧。

那么,在临死之前过继一个皇子继承大统,便是题中之意了,王爷你的世子殿下感观很准啦!”

朱棣纠结道:“瞻基能被看中,我自然是高兴,高炽有这个眼光和格局,我也很欣慰,可我就是……不舒服啊。

你曾说过,我有帝王之命,大明皇室将在我这一支中传承,难不成就是这么传承的?

我孙子当皇帝,我给他当藩王?”

姚广孝叹了口气:“天机混乱,老和尚也有些看不透。”

一听他也有些手足无措,朱棣更加抓瞎了:“原以为会从自己侄子手里抢皇位,结果却变成了这样!

从侄子手里抢皇位就已经很为世人不齿了,难道我还能从亲孙子手里抢皇位?我可拉不下这个脸来!

老和尚,你不是自负观星之术算无遗策吗?为何没算到是这个局势?”

姚广孝手里的念珠都要转的冒烟了,好一会才又不太确定的说:“这里头有些变数啊。”

“什么变数?”

“就是咱们大明的三贤王朱秉文啊,对于这个人,我可是一点都看不透。

而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若他不支持瞻基,恐怕瞻基的皇位也坐不稳,所以太上皇和皇帝必然跟他商量过此事了。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看出了你的狼子野心,所以才点了瞻基的将,省的将来其他人当上皇帝,你造起反来不管不顾?”

朱棣苦笑:“要真是这样,那我还琢磨什么造反啊?若真是瞻基当皇帝,我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造反?

反正他是我的长孙,就算我夺下皇位,将来皇位也还是要传给他,除非他幼年夭折。”

“谁说不是呢,王爷,且静观其变吧。若实在走到那一步了,你……安心当个贤王也不错。”

朱棣:……

……

当天夜里,京城关帝庙。

陈通微夜观天象后,忽然就乐了。

“有点意思。”

走进后院,陈通微一眼便瞧见了站在月光底下观星的白发老人。

“好友,你怎么看?”陈通微问道。

白发老人道:“紫微帝星和文曲星皆黯淡无光,恐怕当今太上皇和宋兄都熬不过今年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还要这样躲躲藏藏吗?”

“都藏了一辈子了,再藏藏又何妨呢?”

陈通微道:“可是如今的局势跟你当年预测的可是大相庭径,东瀛、琉球、蒙古、吕宋……朝鲜、女真,太多太多疆域并入大明了。”

白发老人沉默了。

好一会儿后,他说道:“且再等等吧,你那个徒弟朱玄文不是还年轻嘛,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活些年,到时候再见他也不迟。”

“好吧。”

……

燕王长孙朱瞻基即将到京城的消息是由太上皇派人来斌王府上传递的。

朱七牛不是那小气的人,直接给朱瞻基也划了一间院子,并配备了奶娘、丫鬟等十余人。

太上皇和皇帝那边也给挑了四个当年由马太上皇后亲自带出来的老宫女,如此基本可保万无一失。

对于此事嘛,皇帝还算上心,但他更上心的还是朱七牛之前提过的行政区划和官制改革的事儿。

这天,朱七牛被皇帝派人叫进了宫。

“七牛,休息好些天了,舟车劳顿的疲倦应该没了吧?”皇帝笑呵呵问道。

朱七牛点头:“确实已经不疲倦了,但如果能多陪陪家人,那定是极好的。”

“懈怠了是吧?别呀,快来帮我一起操持朝政。”

“嗯……行吧,有啥是我能帮忙的?”

“就你之前说过的行政区划和官制改革,我早就心里痒痒了。”

朱七牛道:“这个啊,我已经有腹稿了,先跟你大概提提?”

“行,你说说看。”

“众所周知,大明眼下共有一京二十一省,分别是直隶、河南、湖广、江西、福建、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蒙古、东瀛、吕宋、朝鲜、女真、辽宁、吉林、黑龙江。”

【特别说明:历史上的贵州是在永乐年间、也就是朱棣手中正式成为一个省的,但实际上那片疆域从周朝甚至周朝以前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原定的大明版图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两京十三省,但因为北平没有成为行都,所以定为一京十三省。】

【在本书设定上,太宗文皇帝朱标在傅友德率领蓝玉、沐英他们打下云南后,将云南部分领土、湖广部分领土、四川部分领土划归一处,建立了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因为这事儿跟主角一直没什么交集,之前就没特意提起。】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我当然知道,然后呢?”

“我觉得它们的名字、承宣布政使司太长了,不好书写念诵,所以想改为‘省’,仿效前元旧例。

虽然说太上皇当年想要削减前元的影响力,所以不肯用他们的‘省’,可如今前元皇帝都在我们这里当臣子了,还用顾忌这些?怎么方便怎么来呗。

再就是都指挥使司,名字也长,字面意思还不好理解,不如直接改成军区,简单明了。

至于提刑按察使司,弊端跟前面两个是一样的,且提刑按察使司的权利过于集中,查案、审案、判案都由他们来做,很容易冤枉好人,搞出冤假错案,影响朝廷的公信力,应该三权分置。”

“何为三权分置?”

“即查案权、审案权、检查权三权分置,就跟朝廷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差不多。以此类推,各州府县乃至乡镇也可以照此施行。”

朱雄英想了想:“那如果他们发生谁都不服谁的情况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的上官来调停做主,该打给刑部的打给刑部,该让都察院插手的让都察院插手,该让布政使陪审的就让布政使陪审。”

“这样就没问题了,七牛你继续说。”

“再就是行政区划……。”

第93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朱七牛道:“再就是行政区划,我觉得大明的行政区划有点乱。

比如州府,不知道的会以为它们有高低之分,其实在行政上它们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知府的品级比知州高。

而像是杭州府、金州府之类的州府,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州还是府。我觉得可以设大府为府,小府为州。

这里的大小以疆域来定,各州府的长官的官职则以其重要性来定。

比如杭州,虽然地方不大,经济却顶的上小半个朝鲜,就算将杭州定为州,其长官也该跟知府平级,而一般的知州则依旧品级等于知府。”

朱雄英点头:“合理,你继续说。”

“再说都指挥使司吧,很多人以为大明有几个承宣布政使司,就有几个都指挥使司,其实不然,像辽东都司就是特例,其级别上比其它都指挥使司要低一些。

我能理解这是因为那一带过去属于边疆,地广人稀,设立衙门管理不划算,不如直接军管。

可大明既然要发展,那就算是犄角旮旯,也得塞满我们的百姓,岂能厚此薄彼?我们必须有这个自信。

首节 上一节 464/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