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98节

“我咋觉得这么幼稚呢?”

“雄英就从来不这样。”

嗯……设计图白送了呢。

……

自以为得计的朱允炆随后又一次召见了五大潜邸重臣和齐泰、方孝孺、黄子澄、李景隆、仁义侯。

“诸位,关于削藩之事,你们回去后想的怎么样了?要不今天正式表个态?”请他们各自在凳子上坐下,朱允炆笑问道。

伍超风等五人对视了一眼,齐齐站了起来。

“臣等赞成削藩。”

朱允炆神色一喜,目光看向两次会议都跟透明玻璃一样的李景隆和仁义侯:“黄爱卿他们三个是绝对支持削藩的,现在就剩你们没表态了。”

齐泰张了张嘴,很想说自己去了斌王府一趟后,又觉得削藩之事可以暂缓,但见皇帝这么迫不及待,自己也不好食言,他又把嘴给闭上了。

李景隆跟仁义侯不仅在这里像透明玻璃,在朝上更是,这种事儿他们又岂敢跟皇帝唱对台戏?连连点头赞成。

“皇爷真是英明啊,臣上次回家后仔细想过了,削藩真的势在必行,不然将来后患无穷。”

“对对对,趁着现在他们还没坐大,以最快速度把他们的兵权和地盘给夺了,他们将来就翻不起浪了。”

朱允炆哈哈一笑:“好好好,既然诸位爱卿众志成城,都赞同削藩,那朕明日就正式在朝堂之上宣布此事了。”

“皇上英明。”众人齐声道。

转过天,早朝开始。

朱允炆上朝后,第一时间将削藩的决定告诉给了众位朝臣。

能在奉天殿参加早朝的官员,那都不是一般官员,尤其是够资格进入殿内的,眼光、手腕、心机、心性等等无不是人中之龙。

一听朱允炆这话音,大家哪里还猜不到他到底在想什么、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些跟黄子澄类似的腐儒可太喜欢这个调调了。

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儿则是看破不说破,弱弱不敢言。

但这毕竟是明初,是经历了三代励精图治、文武双全、性格刚韧的帝皇的明初。

可不缺有眼光还敢说话的臣子!

这些臣子或许不多,但其中甚至不乏之前连朱七牛都不乐意巴结奉承的直臣。

‘蹬蹬蹬。’

几名官员愤愤的越众而出。

“皇上,您何以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当今这些藩王,不是您的叔父,就是您的兄弟和堂兄弟,您怎忍心对他们动手?”

“是啊皇上,若是之前的藩王制度也就罢了,如今的藩王制度可是太祖高皇帝在世时和斌王殿下一起打磨出来的,除少数几个世袭亲王和郡王外,大部分藩王只需一两代人就大权旁落了,再一二代人更是要泯然众人,您何必跟他们过不去?”

“先帝在时,以蒙古四王为首的诸位藩王们个个厉兵秣马,雄心壮志,在草原之上拉一派打一派,时刻没忘了犁地,这才杀的草原长城数百里外都没有鞑子敢袭扰,生生为大明打下了一片浩瀚无垠的外草原,这样的他们,留着为大明开疆拓土不好吗?何必要斩尽杀绝?”

“臣请斩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以告慰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和高宗武皇帝在天之灵,尔等这些奸猾小人,一味只知道讨好迎合君上,全无半点为人臣子的品性,用斌王殿下写的封神演义里的角色来作比的话,你们就是大明朝的费仲、尤浑、申公豹。”

“你们说,我大明朝的比干朱秉文是不是被你们排挤走的?万大人、周大人、黄大人、余大人、孔大人哪个不是忠君爱国?哪个不是一腔热忱?哪个不是国士无双?为何短短时日之内,他们全都告老归乡,而十二部尚书及其它高官厚禄皆被尔等所得?”

“原先斌王殿下在时,我还曾疑惑过他为何不提拔你们三个,你们明明和他要么师出同门,要么是儿时挚友亲朋,要么是他的学生,他就算为了避嫌,也不该如此吧?如今我算是看明白了,分明就是你们三个无德无才!”

“齐泰,我记得当年殿试之时,你的名字还是叫齐德对吧?是太祖高皇帝为你改名齐泰。你如今的作为,可对得起太祖高皇帝的一片惜才之心?”

朱允炆乃至建文三大名臣、满朝文武直接被这些人给说的懵逼了。

当下这朝局环境,竟然还有这么刚这么不给皇帝面子的官儿?

是该说你们认不清形势呢?

还是该夸你们刚正不阿呢?

第152章 孤臣无路哭昭陵

懵逼过后,朱允炆有些畏缩了。

实在是在他的设想中,压根就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就好像他那日想要嘴遁朱七牛、却被朱七牛给无情拒绝一样。

说白了,不适应,所以慌场了。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随即也各有反应。

方孝孺是气的头都大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气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几十年自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士林楷模的他,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啊!

尤浑、费仲,那可是商纣王身边的弄臣啊!

齐泰倒是没那么气。毕竟是为官多年,各种事情见的比较多。

但齐泰心里也不好过。

这几个官儿他是有所耳闻的,知道他们早年间连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都顶撞过,还曾在高宗武皇帝御驾亲征后在公众场合堂而皇之的非议过斌王朱秉文,说他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没有及时劝诫君王,都是些‘亡命之徒’。

正因如此,本就有些反思的齐泰更加不禁反思起来。

削藩真的对吗?

我的能力难道真的只能到知府这一层?

比起齐泰和方孝孺,黄子澄的心里则格外敏感,尤其是别人提到斌王以及斌王之前打压他们三个的事情时,他总是急的跳脚,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真的无能,而是斌王有眼无珠。

面对几个官员的言语攻击,黄子澄顾不上许多,跳出来就开始反驳。

见他这个皇帝的宠臣都动了,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员连忙也加入了反驳阵营,疯狂卖好。

在历朝历代,这样见风使舵的官员永远是不少的,尤其是在君主本身偏向于好大喜功和听漂亮话的时候。

那几个正直官员倒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无奈众口铄金。

面对那么多人的反驳,他们很快就累了,嗓子都要冒烟了。

再一看皇帝,还坐在那儿不发一言,他们就更是憋屈和无语。

最后的最后,这场辩论大会以他们嗓子哑到没法说话而结束。

朱允炆兀自有些彷徨,本能的想要结束这场辩论,再加上他本心里还是偏向于削藩,干脆装作圣主贤明、从善如流的样子、准了占了上风的黄子澄等人的削藩议案。

眼见事情不成,那几个正直的臣子或以袖遮面,或无声落泪,或嘶哑着嗓子无声咆哮,悍不畏死的目光刺痛了朱允炆的眼睛,更刺痛了他的心。

早朝结束后,这几个官员也是够刚,回去后就写了辞呈。

命人把辞呈往通政使司一交,他们也不管其他了,直接让家人收拾东西,准备离京。

吩咐完,他们邀着一起提着黄表、纸钱来到了钟山,嗑完了太祖嗑太宗,磕完了太宗磕高宗,然后一齐跪在了高宗的昭陵前,各种无声哭泣指控,伤心之象,难以言表。

昭陵即高宗武皇帝朱雄英的陵墓的陵号。

皇帝的陵号和谥号、庙号不同,一般由皇帝生前自己指定,除非皇帝死的突然,没有安排好陵号,才会由后继之君和臣子们商议决定。

一般而言,陵号跟庙号、谥号都会往前面的英明的皇帝那里靠,比如太宗文皇帝朱标的陵墓叫做长陵,而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合葬墓也叫做长陵。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孝陵也是一样。

而朱雄英的昭陵之所以得名,则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这个名字。

朱雄英喜欢这位前辈,故而以此名号向其致敬,同时表明自己文成武德、志在四海的志向。

官员们在昭陵前这一哭啊……。

真可谓是‘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

斌王府。

翻开蒋瓛让人送进来的关于几位官员递上辞呈、又在昭陵哭了一夜的奏报,朱七牛不禁有些泪目。

“雄英啊雄英,看看你的臣子吧,他们好想你!”

“我……也是!”

叹了口气,朱七牛将洪武十五年时在牢房里默写的前半部分明实录找了出来,就在院中连同这纸条一起给点了。

“雄英雄英,若你在天有灵,好好看看这些吧。……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不久之后,借由斌王府中负责买菜的暗卫的手,朱七牛的指示被传达到了蒋瓛那里。

蒋瓛会意,当即动用了暗卫中部分在朝为官的人,让他们上书力劝皇帝不要跟那几个官儿计较,将他们调到地方上去为一地父母官即可。

朱允炆嘛,在这点上倒也可圈可点。

虽然被这几个官儿刺痛了心灵,但他到底没狠得下心动手直接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索性同意了上书的官儿的意见,驳回了那几个官儿的辞呈,又让吏部把他们外派到了外地当知府、知州或通判。

一场有些可悲的闹剧至此收尾。

……

接下来朝中的头等大事便是削藩。

说到削藩,最先要搞明白的当然是藩王都有哪些。

除斌王·保国王·护国王·上殿不参王朱秉文外,大明尚有另一个旁支藩王靖江王。

其他的就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和太宗文皇帝的儿子了,高宗武皇帝朱雄英因无子嗣,暂不计入。

太祖高皇帝有儿子二十六人,至今还活着的便有二十二人,去世的唯有太宗文皇帝、早夭的老九朱杞、老二十六朱楠、嗑药嗑死的老十朱檀四人,成活率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这二十二人里,首以蒙古四王和澳王朱柏对皇位最有威胁,其次则是研究药学、农学、著书立传、在大明享有盛誉的周王朱橚。

而太宗文皇帝因为毒妇吕氏早死,发妻常氏健在的缘故,子嗣远比明实录中记载的多,足有十六人,除高宗武皇帝外,剩余十五人全都活蹦乱跳。

换言之,朱允炆其实有兄弟十五人,至今健在的也还有十四人。

但他们这一辈儿的皇兄皇弟除高宗武皇帝外都不太能力突出,而二十二个一代王的子嗣就算领了郡王爵,因为其父王没死的缘故,也没法分地盘和钱财,所以他们统统不需要太过关注。

朱允炆新近登基,就算是为了收揽人心,也没法拿自己的兄弟先开刀,否认大家的议论就够他喝一壶。

结合来看的话,朱允炆所能削的还是叔父辈儿的那些亲王。

第153章 诸国绵延蔓草图

将不能削藩和没必要削藩的一堆王爷排除后,一张二十四人的名单被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呈上了皇帝的案桌。

至于伍超风等人嘛,全都各有各的事务,没一个愿意插手削藩的。

皇帝也不好勉强,只能随他们去了。

拿起名单看了看,朱允炆当即皱起了眉头:“怎么靖江王和七牛皇叔也在名单上?

靖江王乃是太祖钦封的王爵,是我大明皇室前期唯一的亲族,当与大明休戚与共才对。”

说着,朱允炆提笔将靖江王三字给涂抹了。

他作势又要抹掉斌王二字,黄子澄阻拦道:“皇上三思啊,虽然论实力是蒙古四王最强,斌王则像是一个闲赋在家的老头儿,可他到底也才二十多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中、军中都极有影响,实乃藩王中最值得提防的,臣认为首要的就是削掉他。”

朱允炆问道:“方爱卿和齐爱卿也是这么看的吗?”

首节 上一节 498/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