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那时候的李世民顶多也就是三十出头,那些文臣武将可都还忠着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长孙家也不可能瞒得住真相。
因此,欺瞒太医,伪造死因这个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
自然,皇帝就算真死了,也可以被证明和皇后的毒药没关系。
一旦太宗皇帝真有不测,皇后服毒自尽,只会成就又一段佳话。
但这还有一个大疑点:皇帝万一活下来了怎么办?
第1126章 女则?女诫?
事实上,这恰恰更能证明长孙无垢对李世民的爱。
一来,长孙无垢已经说了,我把毒药放在了身上,你死我就死。
从李世民的角度来说,开始可能会想自己真的会被毒死。
但一旦病愈之后,长孙无垢所有的付出和冒险,都只会让皇帝觉得她是一生所爱,因此不需要担心。
只不过从这开始,长孙无垢似乎就有把毒药藏在身上的习惯了。
以至于才有了下面记载的那句
在临死前把衣中毒药取出来,告诉李世民说:
“臣妾在你当年重病那时,发誓要以死和陛下同去,绝不成为第二个吕后。”
这里又有一个争论点,就是长孙皇后动不动把毒药带在身上,万一李世民哪天心血来潮亲热的时候发现了怎么办,会不会认为是要把他毒死?
毕竟,李世民不可能天天生病。
但按照一些史书的记载,似乎长孙无垢从李世民大病之后就经常把毒药带身边了。
要是李世民健康的时候在长孙无垢发现毒药,怎么也得怀疑她对吧?
其实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一来,这个毒药是藏在腰带上的荷包里,只占了荷包的一小部分,从外面根本摸不出来,李世民可不会闲到打开一个荷包去看,发现的概率微乎其微。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发现了,长孙无垢连老李都能瞒过去,一群妃子而已,被长孙无垢压得死死的,谁又能发现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发现了也没事,既然是她随身携带的东西,就不会在人后被发现。
大概率就是李世民哪天真的吃饱饭没事干,想看看荷包里有什么,然后长孙无垢解下荷包,一点也不隐瞒地说出她里面放着的东西,说:
“二郎,这里面藏着一种毒药,是你当年重病的时候臣妾放进去的,臣妾那时便与你说,你若有不测,我绝不独活。”
“后来你的病虽然好转,但臣妾的心病一直都在,放在身上是为了警醒自己,臣妾的命将与二郎同生死,亦是警醒臣妾务必时刻照顾好二郎。”
这短短两句话,当然站不住脚。
但若是再搬出一本女则,再加上长孙无垢从十几岁开始就伴随李世民,以及当了皇后之后的种种以身作则,以老李对长孙无垢的喜爱程度十有八九就信了。
那么,《女则》是什么?
江逸脑海中,回忆出了关于《女则》的信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部分后世开始对长孙无垢产生了偏见,认为她言过其实,就是因为她写了《女则》。
女则,单从名字上来看,似乎是女性准则,写的好像是关于对女性的种种束缚?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就开始仅仅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这些,然后想当然地认为女则是祸害妇女、束缚妇女、宣扬封建道德的书。
事实上新旧唐书上都对长孙无垢为什么写女则有着清楚的记载,只是人云亦云者太多,单从字面理解的人太多,导致长孙无垢莫名背了一个黑锅。
《旧唐书·长孙皇后传》就有如此记载:
【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
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
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同样有类似记载:
【后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
常诫守者:“吾以自检,故书无条理,勿令至尊见之。”】
这两段的意思虽然大致相似,大意为:
【长孙皇后经常采集古代妇女的事迹写成一部书,取名为《女则》,一共十卷。
在书中,她写论据驳斥东汉的明德马皇后不能抑退外戚,让外戚参与政事,使得送礼的人有许多,这才埋下了祸根,没能防患未然。
长孙皇后对侍从说:“这本书是我用来自律的,而妇人写书条理杂乱无章,请不要让陛下看到。”】
虽然。《女则》已经失传,但新旧唐书上的记载,无不实打实的佐证了长孙无垢写女则的用意,根本就与祸害和约束女子没有丝毫关系。
人家只是写了一部博古通今,借前人女子之事来完善自己,想要让自己做好一个妻子和皇后,竟在后世平白无故多背了一个黑锅,何其冤枉?
当然,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本书,叫《女诫》。
但恰恰就是因为书名过于相似,导致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弄混了。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的,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这本书论述了女子在“夫家”需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丈夫的敬顺、对舅姑的曲从、对叔妹的和顺。
在“卑弱”篇中,班昭就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在这里,班昭认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算是恪尽本分。
在“夫妇”篇中,班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班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
她认为,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在“曲从”篇中,班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班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明大义,即使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
诸如此类,一共七章,但和女则内容却是截然不同。
因此,长孙无垢是万万不能再背这个锅了。
江逸想,得找个时机,给咱这位贤后也洗刷一下冤屈了,否则太宗皇帝哪天在网上看到这冤屈,怕是又得给他来一剑……
第1127章 龙兴之地
唉……
看着面前的太宗皇帝,江逸不由想,要是长孙无垢能和太宗皇帝白头偕老该有多好。
贞观共二十三年,长孙无垢贞观十年就去世了,从此贞观年间,再没有第二位皇后。
后来,众多女子之中,唯二能劝住李世民的人,就是长乐公主李丽质和晋阳公主李明达。
这两,都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所生,也是最有长孙无垢影子的公主。
这,又不得不提李世民的第二惨了。
三十七岁丧妻之后,四十四岁时,不过七年,李世民就失去了长乐公主李丽质。
这个他最钟爱的嫡长女,才活了二十三岁。
之后,就是李明达,这位公主的生卒年不详,推测去世时间大概是公元644年左右。
可以确定的是,只活了12岁。
在644年这个波动范围内,李世民的年纪大概在四十五六岁左右。
也就是说,这位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贞观大帝,在中年时,不止丧妻,还接连失去了两个最疼爱的女儿。
李明达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就被李世民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没有交给后宫任何一个妃子,是华夏史上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晋阳,李唐龙兴之地。
晋阳公主自小就享受公主实封,太宗每逢外出巡行都会亲自带在身边,可见李世民对她的喜爱程度有多深。
不到十岁时,这位才思和天赋异禀的公主就已经擅长书法,所写的飞白体和李世民的比起来,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最让太宗皇帝受不了的是,李明达虽然在一两岁时就再见不到母后,可她竟然和母后一样,做到了可以劝谏李世民的地步。
别看老李傲娇,但脾气也是真大,大臣们还是经常会触怒他,搞得老李数次怒火中烧。
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就会像她的母亲一样,先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
太宗皇帝每每看到这样的晋阳公主,哪里还有什么火气去责问那些大臣?
唉,可惜,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晋阳公主12岁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年仅十二岁,就能和父皇留下一段佳话,若没有因病去世,她又何尝不能是如母后一般,辅佐父皇的才女呢?
当长乐公主和晋阳公主都不在之后,太宗皇帝不得不早早过上了孤家寡人的生活。
儿子们勾心斗角,想说个心事却再没有像发妻那样的人。
高处,不胜寒呐。
江逸打开时空门,带着药方去到了御花园中,把长乐公主定了住。
抬起她的手,把药方夹在她的手里,江逸迅速离开。
长乐公主恢复行动之后左顾右盼,却迟迟没有看到给药方的人,心想:莫非父皇真的结交了某位奇人异士?
等他回来之后,可得好好问问他,如此奇人,居然都不与丽质说!
“父皇,您什么时候回来?”李丽质抬头看着天空说,“我想见一见那位异人。”
“等父皇玩够了就回去,丽质赶紧泡药去,务必要遵循医嘱!”
话罢,江逸心念一动,撤销了时空之镜。
太宗皇帝喜不自胜,冲华佗说:“你救了朕的女儿,待朕回到大唐之后,重重有赏!”
“朕回头也会跟曹孟德说一声,让他不要砍你。”
华佗这会,已经有些相信自己真正穿越了。
能不开始信么?
那时空之镜中连曹操都出来了,难道堂堂大魏丞相,还会配合别人演戏来骗自己这一介草民?
想到这里,华佗缓缓走出房间,发现,这里的寺庙倒和汉朝没多大区别。
当下,不禁又犹疑了,再看了看周围,四面环山,俨然就是荒野之地。
莫非,真的是在骗老夫?
华佗怒上心头,顿时从药箱里掏出几枚银针。
突然,天空中几阵嗡鸣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