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林点点头说道。
“但是并不仅仅只是军舰和火炮的技术,战争同样还考验军官的素质以及士兵的训练,应该说先进的舰船技术和无以伦比的勇气加上刻骨的训练,才能铸造一支能打得赢海战的舰队!”
一旁的大副赵铭说道。
“你曾一再的告诉我们,一支做不到“见敌即战”的舰队是赢不了海战,勇气是赢得海战的第一步!”
无论是李学林也好,赵铭也罢,他们都是从商船上走出来的军官,甚至在三年前,还没出海过,也就是在去年,才会开始在海军见习所学习。不过,作为南华海军的第一代军官,他们已经开始指挥战舰驶向了大海,嗯,至少,无论是商船还是捕鲸船上的训练有,让他们不需要拿着纸条下达口令。
“当然,这一点我永远坚持,但是技术!相信我在战争中,在技术优势的面前,仅仅只有勇气是不够的……”
道格拉斯回答。
“如果你们想要击败智利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技术上超过他们,碾压他们!”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
------------
第213章 太平洋铁路 (第三更,求订阅)
舰队驶出的麦哲伦海峡后的第十天,终于驶入临海湾,它还有一个西班牙式的名字叫萨维德拉湾,这是一个12公里长3公里宽的海湾,算不上多么大的海湾,但却也是一处难得的天然的良港。
在舰队驶进临海湾时,海湾里泊停着数艘前后抵达的移民船——这些移民船从太平洋的对岸,带来的数以万计的华夏移民,为铁路工地送去了充足的劳工,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甚至河南、直隶等地的移民们,挤站在甲板上,好奇的张望着这座城市。
临海是一座与南华极其相似的城市,它们都是因移民而兴盛,在太平洋铁路开工后,数以万计的移民从这里登陆,进入山西——也就是阿劳卡尼亚,在数万劳工的努力下,铁路线从临海翻山越岭的修过报中央山谷,又挺进了安第斯山脉。
每天,港口驶发的火车都会把大量的筑路物资和劳工运往腹地。
“看到了吗,这里就是山西唯一的港口,所有的人都是在这里上岸进入内地。”
和大多数华工一样,作为官员赵平利也喜欢把阿劳卡尼亚称为“山西”,其实,无论是山西,还是被称为山东的巴塔哥尼亚,在一定程度上来都,都牵托着华工们的某种希望。
客居于此的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融入这片土地,其实到了这么远的地方,任谁都明白,唐山虽好,但肯定是回不去了。
估且不说一张船票就要几十块钱吧。没有移民署发出的护照的话,没有船会带他们回去,总之一句话,他们就要在这里过完下半辈子。
“将来,等到太平洋铁路修通了,临海就是唐山移民来的第一站,将来,就是大东方号,肯定也是要这里靠岸,你看到没有,那边的修船厂,大船坞足足有三百六十米长,就是专门给“大东方号”用的。”
赵平利指着远处的船厂,神情稍显得有些得意。毕竟,那么大的船坞,放眼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
“居然建了那么大的船厂!”
对于初来临海的李学林等人来说,看着远处的船厂,想到它可以容纳“大东方号”难免有点儿惊讶了。
不过在惊讶之余,他们到长松了一口气。毕竟在来的路上,他们还担心着军舰的维护问题。现在有了船厂,自然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
“我说,将来的临海,就是南华的西大门,几位长官,你们这次过来。”
赵平利笑着说道。
“就是来守卫西大门的,过去咱们这边只有一艘木壳小炮艇,说是警备队的军舰,其实顶多也就是救救渔民,对了,别看咱们这边比不上南华,没有几家工厂,可是捕渔业却很发达,我们的罐头不仅卖到了美国,而且还卖到了欧洲。”
尽管临海湾距离后世着名的四大渔场“秘鲁渔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里的渔业资源同样也极其丰富,早在临海开埠之初,就通过引进欧洲最新式的拖网渔船等设施建立起了捕渔业,每年十数万吨渔获不仅让华工有了充足的肉食,而且还大量出口各国,不论是美国的旧金山,还是澳大利亚的新金山,廉价的“鱼罐头”都深受华工的欢迎。
“你们来这次来的正好,因为咱们和智利人的关系很紧张,所以渔业公司在出海时,总担心会被智利人袭击……”
说话时,赵平利拍了拍炮塔粗大的炮管——足有近一人粗的炮管,看起来着实壮观的很。
“有了这样的大家伙,就再不用担心他们了!”
“放心吧!”
赵铭得意的笑道。
“咱们来了,要是智利人敢对咱们的渔船动手,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这也不是自夸,眼下智利海军还没有那怕一艘铁甲舰,两艘“天龙级”那怕是小型铁甲舰,也足以傲视南美各国了,顶多也就只有秘鲁为了应对西班牙入侵,在来尔德兄弟船厂订造的小型铁甲舰能与之相比,不过,秘鲁的订单也就是刚发出而已。眼下“天龙级”在这边那是城皇庙的旗杆——独一无二。
“那感情好,有你们在,咱们也放心了不是。”
赵平利笑逐颜开道。
“对了,为了欢迎舰队的到来,市长特意命人在市政厅举行招待会,还请诸位长官,今务必参加,如果不是因为他去了工地上,肯定会亲自欢迎诸位。”
……
市长去了工地!
打去年到从南华到了临海任上之后,王英九就有一半的时间往返于各处铁路工地之间,对曾身为浙江巡抚的他来说,当这个人口不过两万的“市长”,绝对是大才小用,可他却深知他这个市长,并不是仅仅只是市长,临海说是城市,可实际上却涵盖整个山西,而他之所以来临海,就是为了太平洋铁路。这也是他会长时间往返铁路工地的原因。毕竟,这个是主公最看重的大事,当然把这件事办好对他来说并不仅仅只是功劳那么简单。同样也是他将来在官场上立足的本钱。
“目前,阿劳卡尼亚境内的铁路基本上都已经完工,铁路之所以没有通车,根本原因还是安第斯山脉,尽管根据地图我们的施工速度加快了很多,但是市长先生,隧道,修建隧道的速度是极其非常缓慢的,在平地或者山地施工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人力投入……就像现在,我们可以投入超过六万工人,但是市长先生,隧道就那么宽,即便是我们把工人分成几个班次,日夜不断的施工,结果还是有点不尽人意……”
在通往工地的火车上,王英九听着铁路总工程师盖加的介绍,他曾主持修建的过阿尔卑斯山的塞默林铁路,具有非常丰富的高山铁路筑建经验,当然这也是公司会雇佣他出任总工程师的原因。
“而且随着冬季的到来,高山上的的温度日益降低,现在,在大山里许多地方已经开始下雪,出于安全考虑,我的建议是把工人撤下来,等到冬天结束后,再施工,这样一来,工期至少要延长三个月,所以,无论如何,今年铁路都不可能完工的。”
饭团探书
冬天来了!
安第斯山脉里的冬天,一样会下大雪,甚至会冻死人的,停工是最正常的选择,在盖加主持修建塞默林铁路时,冬天停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王英九却直接摇头说道。
“不能停工,趁着大雪封山前,把粮食、物资给工地送上去,咱们争取用这一个冬天,抢回三个月的时间,要知道,南华一直在等着这条铁路呢!”
------------
第214章 魔鬼之鼻(第一更,求订阅)
南华在等着这条铁路!
这是母庸置疑的事实,这条太平洋铁路对南华的意义是什么?并不仅仅只是能够将山东和山西连接为一体。
最重要的是它能加快移民的速度——毕竟,从南海到印度洋,再横跨大西洋抵达南华的距离实在太过漫长,而太平洋航线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这等于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让移民船的使用效率提高三分之一,移民数量自然也相应增加许多。
一但铁路筑通,移民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临海下船,然后乘火车抵达南华。
唯一的问题就是铁路,而阻碍铁路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就是安第斯山脉!
为了把铁路修过安第斯山脉,铁路线路图上一共规划42条隧道和有顶廊道以及144座高架桥和桥梁。这些都不是路线中最艰难的部分,最艰难的部分是其中一段穿过安第斯山脉时几乎完全是在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的,在盖加等工程师的口中,将这段铁路称为“魔鬼之鼻”。
“今年的这个冬天,我打算就住在那个什么魔鬼之鼻上,我倒要瞧瞧,那个阎罗王的鼻子,能不能立下来。”
想要到“魔鬼之鼻”的施工工地,就要翻山越岭,虽然身为市长,但是在跟随运送物资的骡队进入大山时,王英九的穿着打扮倒也和普通路工没有什么区别,
吃力地在山路攀登了两个钟头。大家总归是往上爬,爬,直爬到最高峰。越往高处空气就稀薄,大家也变得呼吸困难起来,这一程攀登的时间过长,弄得大家精疲力竭,眼看都支持不下去了。此时天上已经下了雪,到处都是茫茫雪海,那冻裂体肤的寒气,那逐渐吞噬着山峰的夜影,再加上找不到过夜的地方,这一切不由得王英九有点胆战心惊,这样的荒山野岭住连住在哪里都是问题。
就在这时,随行的上尉忽然激动的大喊道:
“快看,前面有工地!”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天,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顺着山坡,只听见隐约的能听到放炮的爆炸声,在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叫人寸步难行!但是,从风雪中传来的吼声,爆炸声,提醒着王英九,这里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
震耳欲聋的爆炸在山谷里回响着,透过纷飞的雪花,隐约的可以看到在山腰间一一点一点昏黄的灯火,就是工地上悬挂着的马灯,工人们正在那里沿着山腰开山辟石。
在过去的一年中,上万名工人来到这里,他们要这条从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六十公里的铁路,而在铁路边还要修建一条并不宽敞的运输便道,马车、驮骡、架子车和行人,在便道上来来往往。
终于,沿着便道来到一处会车让车平台,随行监工孙林手指着着大山对面说道。
“大人,你看那里,就是“魔鬼之鼻”!”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透过纷飞的雪花,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数百名工人像是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他们那里打着炮眼,彷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大人,整整六十公里,都是在这样的几乎是垂直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洋人管它叫“魔鬼之鼻”,是因为铁路几乎等于在魔鬼的鼻尖子上修的,一个不小心,人就会从那里掉下去,那怕就是路工系着绳索,万一要是绳索磨断了,人也有可能下去,从开工到现在,这个工地上已经死了276个路工……”
孙林的话,让王英九长叹道。
“何止276啊,从临海到这里,整个东段铁路已经死了1324个路工了,这条铁路根本就是咱们华夏人用血肉筑成的,不过,只要这条铁路一通,东西两岸就能联为一个整体,山西也罢,山东也好,往后就是咱们华夏人的了!”
过去王英九并不知道铁路的重要性,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多次乘座铁路之后,他已经深切的体会到铁路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铁路,非但崇山峻岭会变成通途,甚至还重塑了时空,曾经长达一个月漫长的旅途,火车可以将其缩短为两三天。
有了铁路“日行千里”已经不再是中的梦幻。
铁路、电报,这一切都是过去王英九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在惊讶之余,他同样好奇的研究着这些,甚至于还学习起了外语、学习起了工程。
有时候,晚清的官员保守,并不是因为他保守,而是因为保守可以获得政治利益,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同样怀揣着好奇,尤其是在这种好奇不仅不会给个人带来“文字狱”之类的政治灾难后,那种被压抑的热情,就会被迅速点燃。
“这看起来,和修山上的栈道也没有什么区别不大嘛,我看能不能这样,咱们用修栈道的法子,每一节之间先建用木头悬空建一个工栈,工人们吃住在那里,然后每天沿着工栈向两头开凿炮眼,放炮炸出路来,你们看怎么样?”
尽管王英九没有施工经验,但是作为一省巡抚,他当然游过山玩过水,那些名山大川里一条条悬空的供文人墨客游玩的栈道是怎么修的?不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嘛,只不过这里稍稍有了点变化而已。
对于王英九的建议,孙林想了想,似乎也有那么几分道理,便点头同意道。
“嗯,大人高见,要不然,咱们就试试。”
“先试试看,要是不行的话,就按洋师的教的法子办,修铁路,咱们是外行,既然是外行,多学着点肯定没错。”
提醒之余,王英九裹紧了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然后就顺着在绝壁上开凿的运输便道,继续往向前行走着。
今年的这个冬天,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吃住在这个什么“魔鬼之鼻”上了。原因无他,既然让大家冬天不停工,那他这个市长,当然要在这里与他们同食同宿。
山谷里的风,更勐了。雪,更也大了……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
------------
第215章 临海谍影(第二更,求订阅)
一场冬日的风雪,从南至到北席卷了整个阿劳卡尼亚。冬日里的风雪和往一样,来的急,去的也急,甚至就连雪花,也是落到地上就消融了,只有树叶、枝条、屋顶上有些许残雪。
临海湾的船桅上,当然也带着些许残雪。
和往日一样,用完早餐后,阿尔弗雷德·韦林打开了店门,他的钟表铺正对着临海湾,他是去年来到这里开的钟表铺,在维修钟表的同时也售卖钟表,作为城里唯一的钟表商,他的生意倒也不错。
“军舰啊……”
眯着眼,笑眯眯的盯着海湾泊位上的两艘军舰,阿尔弗雷德自言自语道。
“他们居然派来了舰队,这可真够奇怪的。”
其实阿尔弗雷德还有一个身份——间谍!
他是智利军方的间谍,自从所谓的“兰花部”占领阿劳卡尼亚,并且勾结佩德罗·来昂·加略等人在奇廉建立了分裂政权后,军方就视“兰花部”为最大的威胁。阿尔弗雷德上尉也是在那个时候被派遣到了阿劳卡尼亚搜集情报,他的父亲是苏格兰人,而母亲却是印第安人。作为军官的他有着惊人的语言能力,除了西班牙语和英语以及马普切语之外,还会说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丹麦语和瑞典语。
来到阿劳卡尼后,他还学会了“兰花语”,当然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所谓的“兰花部”是什么名堂了,也知道“兰花语”就是中国人说的语言。
但,这又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凭借实力说话的,即便是知道他们是中国人,也无法改变他们“占领”阿劳卡尼亚的事实。
“他们为什么派舰队来临海?”
就在阿尔弗雷德百思不得其解时,店里来了一名海军军官,他是来修怀表的,只是简单的攀谈几句后,就弄清楚了舰队居然要常驻临海,这个情报他的心头一紧。
很快,阿尔弗雷德就通过电报局把情报发往了圣地亚哥,几个小时后,相应的情报就摆到了佩雷斯总统的面前。
作为总统的何塞·华金·佩雷斯·马斯卡亚诺,从继任总统的那天起,所面对的危机是历任总统从未曾面对的,或许马普切人的入侵被“击退”了,可是奇廉的分裂政权,阿劳卡尼亚的土着,不对,是中国人,所有的这一切问题,都是他所要面对的。
而现在中国人,不对,是那个所谓的“亚美利加公司”居然派来了他们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