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茨就是这样竖着衣领站在路边,他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很普通的市民,甚至可能是失业的那种,偶尔路过的警察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这样的人在维也纳很多。
别说是他这样的了,流浪汉更多,几十年后,还有一个流浪的落榜的艺术生呢。
站在路边,施里茨静静的望着进出大楼的英国人,这些人穿着似乎与维也纳人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普遍身高马大,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他们走着,彼此交谈着,用英语。
施里茨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也不在意他们说什么,他只是在寻找着目标,很快目标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那个人一样的在与同事们说着什么,从表情上来看,他似乎很高兴,也许是和海军敲定了一笔订单,谁知道呢?对于商人来说,让他们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金钱。
确认过目标之后,施里茨并没有继续跟踪,而是去为一会的行动作着准备。在施里茨离开的时候,罗伯特·怀特黑德朝着街对面看去,先前他感觉似乎有人在注视着他。
可对面却根本就没有人。
下雪的天气,路上行人稀少。到了晚上更是如此,因为温度很低,在雇佣进入餐厅后,和所有的马车夫一样,汉克把马车停好后,系好马后,就去了酒店为马车夫准备的小餐厅,车夫们都在那里用餐。
这么冷的天,汉克到了小餐厅,当然要喝上两杯了,1866年的欧洲可没有什么酒驾,甚至对于车夫们来说,喝醉了才是最常见的事情,在汉克喝酒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有人到了车棚,就着昏暗的灯光他就在车厢边忙活了起来,其实也没有忙活什么,只是稍微调了一下马车车厢后座炭炉的窗口,也就是将通风孔用冰雪封死而已,并且换了炭炉里的木炭。
似乎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几个小时后,同海军部的军官们告辞之后,已经喝醉的罗伯特·怀特黑德就坐上了马车,和往常一样,车夫早早的就把炭炉放到后座下方,通过铁质的窗口散发的热量,让整个车厢里都是热烘烘,
感觉颇为舒适的罗伯特·怀特黑德直接眯上眼睛,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
“一切顺利,只要把这笔订单拿下来,至少可以得到几千英镑的佣金,”
作为经理的罗伯特·怀特黑德收入并不是仅仅只是薪水,对他来说,每次交易的佣金才是最重要的收入,当然,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商人,他最近一直进行另一项研究。
“关键是深度,如何控制它的深度,让它保持在固定的深度航行,这才是最重要……”
自言自语中,罗伯特·怀特黑德感觉有点儿乏了,人慢慢的也就睡下了,一切都是如此的静悄悄的。
一个多小时后,当汉克拉开车门时,伴随着扑面而来的热浪,他还闻到了一股异味,是浓浓的木炭味。
“先生,先生……”
看着沉睡不醒的罗伯特·怀特黑德,汉克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不祥之感。
“先生,快,快来人啊,帮帮我,帮帮我……”
在他的喊声中,施里茨跑了过去,像是普通的热心路人一样。
“怎么了?需要什么帮忙吗?”
“我也不知道,罗伯特·怀特黑德先生他可以中了炭毒,你可以帮我把他抬下来吗?”
把罗伯特·怀特黑德从车厢里拖出来的时候,施里茨特意摸了下他的脉博,已经完全没有了呼吸!
成功了!
施里茨的心里暗自笑了起来。
很快,怀特黑德夫人来了,警察也到了现场。
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警察在检查了车厢后,发现被冰雪堵塞的炭炉通风口后,就作出了判断。
“夫人,这是一次意外,罗伯特·怀特黑德先生是中了炭毒,在冬天,这是很正常的,天气这么冷,谁也不知道雪水什么时候会把通风口堵死。”
这就是一场意外!
这也就足够了,其实在维也纳罗伯特·怀特黑德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物,没有人会觉得他的死有什么蹊跷的地方,几天后,怀特黑德夫人就带着罗伯特·怀特黑德的棺材离开了维也纳,返回了英国……
------------
第242章 日本女佣(第一更,求订阅)
发生在维也纳的意外,仅仅只是1866年一个小插曲,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就连朱先海本人,也不过只是轻应一声。
知道了。
仅此而已,这一切不会有任何记录。
那只是一场意外而已。
1866年1月,和往年一样,从过了腊八,南华的家家户户就为春节的到来忙活着张罗着重,扫舍除尘,准备年货,喜庆这一年的辛劳,憧憬对来年的希望。过年是华夏民族传统的风俗。即便是在大洋彼岸同样也是如此。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购买着各种各样的年货,显得好不热闹,而在热闹之余,不少人的神情,总是会有那么点惆怅,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这些身在异域的人们来说,或许唐山的战乱还没有结束,但是对家人的思念却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乎,在这个时候,最热闹还是邮政局——两年前,南华邮政终于开通了往上海、香港以及天津的邮件服务。不但能寄信,甚至还可以通过银行汇款。早在几年前,驻上海的分公司就创办了汇丰银行,银行取“汇款丰裕”之意。
现在汇丰银行不仅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有分行,在南华同样也有分行。和往常一样,朱振武又一次来到了汇丰银行,已经存了一年钱的他,在柜台排队时,总是不断的翻看着存折。
“467.53元!”
这是他存了整整个两年的工钱和利息!
两年来,他一直在默默的存着钱,甚至不敢乱花一分钱,就是为了今天。
终于轮到他之后,站在柜台前,朱振武说道。
“有劳,汇400块钱到河南省南阳府……”
说话的时候,朱振武递过去了一张填好的汇款单,汇款单上不仅写着址,而且在背面还可以书写短信。
这是汇款的“银信”,与邮件一同寄到唐山后,会通过信局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们可以凭借汇款单到府城的指定钱庄领取汇款,当然这样手续费不低。这种汇款的方式,其实和南洋华侨汇款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南洋华侨的“银信”都是通过私人钱庄,而在南华则是由银行通汇。
“汇费40块钱。”
40块钱的汇费,将近三个月的工钱了,绝对不少,但是在朱振武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爹娘收到他汇过去的钱后,不仅能过上好日子,还能置办上一些田,给老二、老三他们说门亲事。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三个月无人领取的话,会自动退回……”
和任何汇款的人一样,朱振武同样担心汇款被退回,毕竟国内现在是兵荒马乱的,退回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在朱振武忙活着汇款的时候,二楼的银行经理办公室内,看着面前的年青人,李择礼问道。
“你既没有抵押,也没有担保,我凭什么要贷款给你。”
面对质疑,梁益直接起身走到窗边,指着一楼的大厅。
“李经理,你看大厅里的这么些人,他们是在干什么?都是汇款。都是为了把钱汇到给唐山的家人,这些从唐山招募来的劳工,他们的心根本就不在这里,为什么不在?”
对此身为银行经理的李泽礼当然很清楚,每年的岁末年初都会有数百万的巨款汇到唐山,这个时候也是银行最忙碌的时候。
回头看着银行经理,梁益说道。
“是因为他们都是孤家寡人,他们当初过来,就是为了挣钱,等挣够了钱,他们很有可能会离开南华,李经理,这是迟早的事情,不需要怀疑,想让他们在南华安家,必须要有女人,有了女人他们才会在这安家,有了女人,他们才会在这里落户生根!”
“一万元!”
看着梁益的计划书,李泽礼问道。
“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我贷款给你,又如何保证你不会拿着贷款逃出南华呢?”
“利润!”
梁益的回答倒也直接。
“李经理,按加藤他们的说法,在日本买一个女人只要5块银元,运到南华的运费不过10元,铁路修通后,运费会降低到8块钱,算起来,成本也就是13块钱,但到了南华至少可以卖100元!有这样的暴利。在下又怎么舍得丢掉。”
“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不过,梁先生,你应该知道,人口买卖这可是违法的。”
“这不是买卖,是契约,嗯,契约女仆,女仆嘛,涮锅洗碗洗衣做饭,还陪睡的那种,法律可没有禁止这个。当然了,女仆与主人有了感情,结婚登记那也是正常的嘛。”
简单的一句话,梁益就把法律变成了一个“笑话”,不过这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笑话。
“你说的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
想了想,李泽礼说道。
“如果你能说服移民署的话,我可以贷款给你,毕竟,现在南华所有的移民船都是官方的,如果你想要运送那些“契约女仆”来的话,肯定要过他们那一关。”
雅文库
梁益前脚刚出银行,加腾次郎就匆匆走过去问道。
“梁先生,怎么样?他们同意贷款了吗?”
其实,最早发现“契约女仆”这个商机的正是加藤次郎,他作为数学老师的他,还兼职夜校老师,发现南华有许多光棍汉后,他自然想到日本乡村的女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女子被卖到城里,流落到妓院之中。
看到这个商机后,加藤次郎就盘算着如何做这个买卖,做这个买卖需要一大笔资金,钱从那里来?因为还没有攒够“归化积分”,导致他在南华并没有贷款的资格,所以他才会找到梁益作为合伙人。
两人一拍即合,挣钱的买卖,没有谁会拒绝!
“移民署,李经理说,只要移民署同意,银行就会发贷款,走,咱们现在就去移民署!”
一听还要和官府打交道,加藤有点儿不太自信了。
“他,他们会答应咱们吗?毕竟,这事可有点儿违法!”
“放心吧,只要是对南会有好处的事情,他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
第243章 福报不断 (第二更,求订阅)
引进日本契约女仆照顾劳工起居!
在1866年的年初,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对于什么所谓的合同啦,契约啦,移民署那边根本就不关心。
这是合法的生意!
没错,只要是法无禁止就是合法。至于什么人口贩卖,这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儿,这只是契约!
解释一下什么叫契约?
在法律条文中有着太多的解释,但肯定不是人口买卖。
当然了,在日本的时候可能涉及到这个问题,但那是发生在日本事,而且日本的法律也没有禁止人口买卖,要不然日本的农民为什么会把女儿卖掉?
这不过就是一个生意而已。
按照官方的回答“劳工们每天累死累活的,要是回到家里有个女仆照顾他们的起居,那也是不错的。”
“一百元,也不贵啊!那可是终身的契约合同啊!”
“要是按年算的话,这一年才多少钱,便宜!”
当然了,为了保证契约的合法性,移民署的官员特意要求制定格式化的契约,并且在契约中约定——每个月付给女仆不少于一元的薪水,并且雇佣方要负担女仆的伙食。
总之一句话,移民署的官员们绝对是守法的,至于梁益他们,当然也是守法公民了。
在1866年的年初,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顶多也就是劳动人民的福报,不过有时候,福报也会双喜临门的。
2月27日,这一天是,正月十五。
这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元霄节。
与国内不同,位于南半球的南华,二月正值盛夏,和往年一样,元霄夜是南华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华夏的移民们早就把张灯、闹元宵等习俗带到了南华,公园里,街道上还有“猜灯迷”、“舞龙灯”等民间娱乐活动。
不过,这个元霄夜似乎与往日不太一样,成千上万的人都涌到了朱雀大街,这些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些人当中有男、有女,有农民、技工,也有公司职员和孩子—与此同时,当然还有一些商人,学者、教授以及外国领事。
他们无不是好奇的站在路灯的下面——早在几年前,南华就已经有了路灯,不过那是油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路灯一直在进行最后的改造。
从下水道铺设电线,再将电线引到地面,安装新的电气路灯,今天是电灯投入使用的日子。
和往常一样,在傍晚时分,点灯工人将一个路灯点亮,拿着相机的许海洋,在一旁拍下了一些照片,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这将是朱雀大街最后一次点亮油灯。
“许大记者,这个电灯到底是什么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