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379节

不得不说,苏俄的工程师很nb他们用15天整出来的东西,大明用了……两年。

而且与t60轻型坦克相比,大明的坦克装甲更薄、马力更小,在二战的东线战场,这些都是致命伤,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这种轻型坦克的机动能力,反而是巨大的有点。

它的速度足够快,比马快很多啊!

因此,在千里马汽车公司几十名技术人员两年的攻关之下。

终于,在1873年10月,大明终于喜提全世界第一款坦克——“虎式”坦克!

坦克终于诞生了。

“龙”式坦克!

就像当初用“虎”式为装甲车命名一样,朱大皇帝直接用“龙”为它命了名。

现在,当这辆只一米多高的“龙”式坦克轰鸣着驶入训练场的时候,朱大皇帝忍不住站起了身来,他的耳中只剩下这辆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是我的坦克啊!

“哒……哒……哒……”

就在这时,训练场上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机枪声。

这是加特林机枪的声音吗?

怎么听起来有点不一样了?

不,它就是加特林。

不过,它并不是那种射速超过三千发的加特林,根据在法国的战斗经验,机枪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快的射速。

甚至王有龄曾说过“战场上的机枪声,从来不是枪声,而是银子哗哗的打水飘的声音!”

无它,3000发的射速,实在是太费钱了。

扣住扳机不停的话,一分钟就是一百多块钱,机枪烧钱的速度绝对是惊人。况且子弹消耗的那么快,后勤也跟不上啊!

于是乎,从法国一回来,军方就主动提出了“降速”的要求。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朱大皇帝的重视下大明对加特林机枪是非常重视的,加特林如今已有了数种改良型。而自从三年前将电动机与加特林机枪结合在一起之后,无论武器迭代如何之快,电动加特林一直是大明的王者荣耀。

那怕就是在出售给英法的加特林上,不好意思,也是手动的。

谁家里不留几个看家的玩意啊,况且,电动的加特林炮,也是大明海军洗甲板的利器啊!此等利器岂能轻示于人?

不过,电动加特林虽好,可是射速太快了啊!

“龙式”坦克上使用的就是由10管加特林改进而来的3管加特林机枪,枪管减少了7根,射速直接降低到1000发不到。

过去加特林也因为巨大的弹药消耗量而为大明军方所忌讳,倒也不是说他们心疼钱,而是因为……后勤跟不上啊!

现在降低到一千发不到的加特林,自然也就成了军方的最爱了,虽然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是800-900的射速,真的很香啊!

尤其是在非洲用来平定那些土人的叛乱时,加特林简直就是上帝之剑啊,所指之处,皆是一地死尸!

相比过去每分钟要你命3000的子弹消耗,现在,是真的香啊!

毕竟,弹药消耗量减少了30%,别小看这个数字一场战役下来,节约的弹药绝对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因此除了“龙式”轻型坦克之外还有“龙式”式轻型自行火炮也在研制当中。

其实也就是在龙式轻型坦克的基础上,加装了100毫米迫击炮而已,这种射程四公里的轻型迫击炮,一直都是大明军队的最爱。

不过加装其它火炮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龙式”坦克才2吨重而已,这样的自重,勉强就能安装20毫米口径的小型火炮了。

不过,将2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安装到坦克上面,眼下还没有那种需要,至于其它火炮,大明眼下一样也没有需要,毕竟,实战证明,机枪也就可以满足需要了,况且,在管退炮不成熟的时候,大炮上坦克,真的是技术不成熟啊!

不过管退速射炮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重要的军工产品,目前还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等到类似“法国小姐”那样的火炮技术成熟之后,大炮上坦克也就成熟了。

到那时候,当然是要上吨位更大的坦克了。

而今天,接受皇帝陛下检阅的,只有“龙式”超轻型突击坦克,与其说它像是龙,倒不如说像是伏地精灵,它就那样在荒原上行驶着,不断的用机枪扫射着远方的目标……

------------

第642章 没有人海,那就坦克海(第四更,求订阅)

坦克!

站起身来,朱大皇帝盯着训练场上的这辆龙式坦克,看着像是像是一个小巧的精灵似的,在荒原上轰鸣作响的行驶时,立即有些激动的说道。

“跳山越涧如履平地曰坦,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曰克,此物便是我大明他日横扫他国的利器——坦克!”

在朱大皇帝激动之余,小小的坦克视战壕工事如无物一般,迅速地抵近了目标地点——一座看似颇为紧固的工事附近,当然,这座工事是标是野战机枪工事,机枪对它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就在这时,坦克侧面打开一个小窗,一手伸出来的同时,一枚重型手榴弹,也就是所谓的“雷神之锤”,被扔了出去,伴随着一声巨响,在剧烈的爆炸中,工事轰然倒塌。

坦克再次行动了起来,继续向前行驶,就在它即将再次突破敌人的战壕时,突然坦克原地打转了,朱大皇帝连忙拿出望远镜观察了一下。

“陛下,这,这……又掉链子了,”

朱四海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坦克履带虽然比车轮越野性强,但是在行驶时履带的损耗很大,在战场上掉链子,也是时常现象。”

“哎……”

朱大皇帝长叹道。

“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啊!”

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许朱大皇帝亲自画出了它的外型与基本结构,还有履带的结构,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冶金水平,履带的质量还是太过一般了。

普通的钢材肯定是无法满足履带的需要,所以履带活动部件的快速磨损才回导致掉链子的事情发生。

“回头朕会通知大华钢铁,让他们着手研究更耐磨的合金钢,等到合金钢出来之后,它的装甲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一下,用合金钢!”

合金钢的用途很广泛,别说是坦克了,就是军舰也需要合金钢啊,不过现在大明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一来是因为普碳钢能够满足需要,二来,合金钢真的很贵啊!就拿大明用来制作刀具的“风钢”,也就是高速钢,尽管性能优良,但是价格是普通钢材的十几倍。

但是,技术进步就是进步!

更先进的钢材势必会产生更先进的武器,比如哈维镍钢,比如渗碳钢,渗碳钢是什么工艺来着?

朱大皇帝的感觉自己似乎有点儿健忘了。

好像是……得嘞,回头再好好的复习复习吧!

老实说,尽管这样一辆小坦克,距离朱大皇帝的心目中钢铁洪流的景象相差得还是太远太远。

但是放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妥妥的战争之王啊。

任谁已经可以想象到,一但成百上千辆坦克出现战场上,面对这样的坦克集群,那些步兵将会如何的绝望。

即便是精锐如普鲁士军队,那也是如砍瓜切菜似的溃退啊。

毕竟在这个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时代,坦克的横空出世,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战场上无敌的存在。

“陛下,有了“龙式”坦克,从今往后,在陆地上,就再也没有人是咱们的对手了,管他是什么陆军,都不是坦克的对手。”

梁山有点儿激动的说道。

尽管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观看“龙式坦克”训练,但每一次想到他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场面,总是有点儿激动。

“前提是不掉链子啊!”

随后朱大皇帝又询问了一下它的产量问题,在得知如果批准生产的话,每年可以生产150辆时,朱大皇帝直接了当的说道。

“按照年产200辆的要求下定单,争取每年建立一个装甲师,至于履带问题,这不是问题等新履带生产出来,再换上就是,本身就是耗材嘛,这样的耗材总比十八年耗材要便宜吧!”

为什么朱大皇帝希望拥有他的钢铁洪流,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突破敌人的防线,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那么多人当帝国崛起耗材,任何一个帝国的崛起,肯定都要死大量的人,对于帝王将相来说,死去的军人是什么?是数字,仅此而已,无论赋予他们什么样头衔,他们都只是帝国崛起的代价,是阵亡清单上的数字,是一份征召令,一纸阵亡通知书。

可是对于他们的家人呢?

是十八年才能养大的生命,阵亡的战士无论是对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他们的全部,他们的生命。

作为统帅的朱大元帅或许是个皇帝,是统治者。但是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战士变成帝国崛起的代价。

代价……轻飘飘的两个字,可背后呢?是无数家庭终生的痛苦!

作为统帅的他,能做什么呢?

就是火力至上,用大炮代替士兵,用像雨点一样的炮弹,去瓦解敌人的意志,减少已方的伤亡。

就是技术至上,用坦克,用飞艇,用技术上的碾压去击败敌人,而在陆战战场上,作为移动堡垒的坦克,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按照三德子和苏俄在东线的经验,大炮去摧毁,然后坦克去攻坚,步兵最后就只需要打扫战场就行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大明实在是死不起人。不是说要给正忙的士兵支付一笔不菲的抚恤金,而是因为大明特殊的情况导致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多人口可以消耗在战场上。

毕竟大名的人口是有限的,本钱不足呀。人海战术玩不了了,那就玩坦克海吧。

有了坦克,尤其是作为唯一的拥有者,朱大皇帝相信这种的优势会更加明显,等到那场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它注定将震惊整个世界。

“嗯,还有就是步兵的训练问题,步兵师要进行战术上的调整,要摸索出一套步坦战术来,毕竟,只有坦克不行,坦克要和步兵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战斗力!”

随后朱大皇帝似乎化身成为了一个坦克战专家,甚至用脚边的石头,在那里摆弄起了一些简单的战术队列之类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他年少的时候,看的一些军事杂志上的基本战术而已,不过不得不说,在这个一切还停留摸索的时代,这些基本战术依然是超越时代的,至少让大明的装甲部队能够少走一些弯路。毕竟,这也是不知多少人用性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总而言之,在英法等欧洲传统列强陷入经济危机中的时候,大明已经一脚踹开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大门,并且获得了机械时代最巅峰的力量。

这一刻,朱大皇帝的心是得意的,在得意之余,他在心里不禁期待起了另一个大杀器——飞机。

也不知道,大明的飞机现在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有了飞机,有了坦克,自然也就有了……闪电战,有了大纵深战术……

那一幕,仅仅只是想一想,就让人有点儿小激动啊!

------------

第643章 从海底出击(第五更,求订阅)

就在朱大皇帝面对着新鲜出了的坦克,充满期待的念叨着飞机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的是,飞机的试飞工作又一次失败了。

“发动机太重了!”

又一次,在距离南华足足数十公里的一个保密措施颇为严密的空地上,在飞机又一次像汽车一样,以螺旋桨的推动下,像汽车一样滑行了几百米,怎么也飞不起来时。

李林有点懊恼的说道。

“如果发动机再轻一点的话,它肯定能飞上天去!”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这个被称为“动力试验室”的试验场上,李林和他的同事已经进行了上百次飞行试验——滑翔机飞行试验。

早在三年前,他们就用汽车拖拽滑翔机飞行,由人操纵的滑翔机一次又一次脱离拖曳装置飞行成功,从第一次离地自由飞翔飞行了约500米远。随后他们又不断地改进滑翔机,在空中飞行了2000多次,其中有一次飞行的最长距离为1350米。

这个成绩看似很一般,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非常惊人的,毕竟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的航空先驱们进行的滑翔机飞行。不过只飞行了区区几百米而已。

“发动机是一个问题,还有咱们的设计,可能也有问题。”

和李林一样,通过几千次试飞,冯凯对滑翔机的飞行原理、空气升力及机翼的角度、机身的形状、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等都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试验。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把飞行从冒险的尝试上升为科学的探索。甚至还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飞机的结构等。

“滑翔机是利用机翼在气流中产生升力的一种飞行器。单翼的升力不如双翼,如果我们再加一层机翼呢?”

冯凯的建议,让李林摇头说道。

“这不现实,增加机翼还是要增加重量,飞机的重量上去了,想让它飞起来肯定会更加的困难,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发动机的重量降下来,把功率增加上去,按现的重量,它根本就是一块铁铊,肯定上不了天……”

何止是上不了天呀!肯定就像一个铁块似的。即便是飞起来那么几米也会直接掉下来。

李林盯着那架双翼飞机,不禁有点儿惆怅了,毕竟,直到现在他们还是没有制造出能够飞起来的飞机。

难道,飞机,真的飞不起来吗?

首节 上一节 379/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