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有什么好愁的?”
看着眉头皱成一团的朱先海,夏洛特这位帝国皇后,挺着高高隆起的肚子走到他的身边,这是她的第五次怀孕了。
朱大皇帝从来都是以身做责的,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除了和皇后生育四个孩子之外,尹丽莎白为他生了五个,玛莲娜为他生了三个,莫妮卡为他生了六个,玛丽亚生了两个,甚至还有几个宫中的女官或者夫人们家中的女仆生了七个孩子。
作为二十七个孩子的父亲,不对,他即将拥有三十个孩子,莫妮卡又怀孕了,还有宋冰,尹丽莎白家的华语老师。
总之,他这个皇帝还算是尽职尽责,不是空喊口号的人。
“愁人啊!”
朱大皇帝揉了着眉头说道。
是愁人。
“愁人口不足啊!”
看着夏洛特隆起的小腹,朱大皇帝一边轻抚着,一边说道。
“现在四国同盟是建立了,但是在四国同盟之中,我们就是最薄弱的一环,我指的不是工业,而是人口,法国的人口不过只有区区3700万人,奥匈帝国是3400万人,人口最多的是俄罗斯帝国,他们拥有接近9000万人口,人口……就是战斗力啊!”
又一次,朱大皇帝有点儿嫉妒俄罗斯了,没办法,人家人多啊!
为什么,德国会取代法国成为欧陆第一强国,人口就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普法战争爆发,德国人口已经疯涨至4100万,而法国却仅剩下3600万。此后,人口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历史上到1914年的一战爆前夕,法国的出生率已降到非常可怕的18%,而德国则长期维持在50%左右。因此,威廉二世的帝国坐拥6690万人口,而与之对抗的第三共和国却只有区区4000万。
人口上的差距,导致了法国注定沦入二等强国的行列,而将近7000万人口,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敢于挑战英国的底气所在,当时英国只有4500万人口。
在大国的竞争之中,工业、科技固然重要,但是工业化时代人口同样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而我们呢?只有区区两千万人口!”
在朱大皇帝的人口算数题中,永远不包括非华裔啦,事实上,大明之所以直到现在都没有建立国会,归根结底,就是为了避免非华裔人口比例过大,占据国会议席。
嗯,没错。
大明是君主制帝国,还是带专的那种。要个屁国会。
“这么一点人口,真是干什么都不行啊,同盟里随便拿出了一个国家来,都能把咱们给碾压了,我是说人口。”
夏洛特这位大明帝国的皇后,瞧见丈夫提到人口时的那副沉闷模样,她直接翻了白眼。
“你就算了吧,几个月前,我记得左宗堂还兴高采烈的说着大明的人口结构是良好,成年人远胜欧陆各国,你当时还不还是深表赞同嘛。”“呃……”
妻子的话,让朱大皇帝变成了哑巴。
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的人口结构确实非常不错,毕竟在过去的14年里,移民大明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移民中几乎没有年龄超过45岁的,甚至直到现在华裔人口里还没有一个符合退休标准,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都是曲指可数。
现在大明有多少16岁以上50岁以下的成年人……920万!
而且其中90%都是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这么一算的话,大明的人口形势确实也没有那么严峻。
“那不一样嘛,毕竟我大明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啊!南美本土340万平方公里,北美有380余万平方公里,算起来也是本土7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了,就两千万人口不够看啊!”
大明人口不足,肯定是和地广人稀有直接关系的,朱大皇帝选择性的无视了阿拉斯拉、西北地区以及北海地区大多数土地都不可耕种的现实了。
“是谁说过的,四百万家庭,一年生育了四百万,五年就是两千万人口,五年移民600万,组建两百五十万家庭,生育两百万子女,二十年内,人口破亿……”
笑看着面前这个为人口犯愁的帝国皇帝,夏洛特说道。
“亲家的,作为皇帝,你现在更应该考虑,在未来的几年中,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新生儿的教育问题,毕竟,大明帝国是实施义务教育的!”
------------
第685章 立国之本 (第一更,求订阅)
每年几百万新生儿的教育!
夏洛特的提醒,让朱大皇帝整个人都愣住了,他这才意识到了一直以来所忽视的问题。
教育!
不能只管生吧!
“1865年,全南华的新生儿不过只有区区23万,当时人口性别比例悬殊大,男多女少,即便是在1869年,南华的新生儿,也仅仅只有37万人,就目前来说,大明的学校,是可以满足当前需求的,但是……”
李维民这位大明的文部尚书,想了一会说道。
“按照目前的学校建设水平来说,四年后,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提供200万个学位,会很困难,这个难度并不是指校舍,教室的问题不大,无非就是新建、扩建学校。我们有那么多建筑公司,还有廉价的新移民,盖房子不过只是几个月的事情。”
大明什么行业最发达?
当然是地产业了,这一点倒是和另一个世界有那么点类似,但不同的是因为大明没有把地产业当成支柱产业,但却是支柱行业,大明的建筑业完全是建立在城市建设以及向新移民提供住房上,尽管有少量的商业地产,但得简直不值一提,毕竟,早在公司时期“公司发房子”就成了传统,现在大明很多企业仍然沿用着这一传统,由企业出资建房,员工缴纳押金作为首付,每月交纳租金的租住,租期满二十年后,就可以直接过户到个人名下。
为什么经济危机对大明的影响力不大,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几年大明每年都要建上百万套房子,别小看这几十近百万套住房,它需要上百万吨钢铁,几百万吨水泥以及大量的砖石,这还是因类有相当一部分是农场的砖砌房屋,不需要钢筋。
而源源不断的新移民又提供数量充足且廉价的劳工,眼下大明的建筑业真的很发达啊!作为支柱行业,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料,还吸纳了大量的就业。
所以盖校舍肯定没有问题啦,至于土地,政府直接划拨就行。反正大明的地多。
那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吧!”
说出这个问题后,朱大皇帝的眉头挑了挑。
“是的,陛下。”
然后李维民继续说道。
“200万个学位,也就是4万个班,按照每个班2.5个老师,就需要10万名老师,这是四年前,六年后呢?需要提从400万个学位,也就是20万名老师,如果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建立更多的师范,招收更多的学生,只要师资力量做好了准备,别说是400万、600万了,就是一千万,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顿了顿,李维民又特意补充道。
“当然,教育经费必须要得到保障,毕竟,没有中央的财政支持,全面的义务教育是不可能覆盖所有人的,尤其是山西、直隶等地的西裔定居区域的财力普遍落后,但是他们也有必要接受义务教育,说国语,做国人,没有强制的义务教育,他们又怎么能成为帝国忠实的臣民呢?”
其实,大明从来没有忽视过对西裔儿童的教育问题,甚至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对那些采用符合帝国教育大纲的学校提供资助,教育大纲的前提是……必须接受华语教育。
通过十年的努力,在前智利地区几乎已经没有了教授西语的小学、中学。在前阿根廷地区,教授西语的小学、中学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无他,只有根据教育大纲制定的教材,才能享受教材免税政策,西语中小学教材,当然……不符合教育大纲了。
大明从来不搞歧视,这不过是法律准则,当然了,那些在过渡期内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肯定不能再继续从事教师职业,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工资补贴。
“经费没有问题,这些年国营农场的收益一年好过一年,政府的财力还是十分充足的,文部先拟定一个方案出来,不过切记不能拔苗助长,大明需要老师不假,可绝对不需要滥竽充数的老师。尤其是初等教育是每个人都要必须接受的教育,好的老师能够让人受益终身,这也是朕以教师为“圣职”的原因,毕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要切记啊!”
以教师为“圣职”除了华夏的尊师重教的历史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大明立国于异域,想要在新大陆创建新华夏,就必须发展教育不可,所以,教师是肩负有神圣天职使命的“特殊职业”,在这一观念支配,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格,拥有卓越的职业伦理观念,当然,他们的地位、收入都不逊于,甚至高于公务员,在大名绝对是各个职业中的“香饽饽”。
“请陛下放心,臣知道此事关系大明千秋之业,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略微点了下头,朱大皇帝又询问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事物,比如职业教育啦、成人夜校之类的教育事物,毕竟,大明以工商立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而新移民大都是文盲,这就需要扫盲和成人教育,这些事情无一例外的都关系到大明的将来,自然要加以了解。
两人这就么在书房里差不多聊了一个多小时,等李维民退出了书房后,朱大皇帝就拿起他的小本本在上面写上了与教育、教师培养和、学位有关的内容。
皇帝也有自己的小本本,小本本里除了会记下一些重要的需要跟进的事情之外,当然也会记下一些人的名字,既有要算帐的,也要将来可以晋升的,在小小本上写完需要跟进的教育方面的内容后,朱大皇帝自然又翻看了一下之前记录的内容,用红笔圈起来的,当然是已经处理好的,没有圈起来的就是还没有处理好的。
“瓜分日本?”
看着其中一页记下的内容,朱大皇帝的眉头轻挑,面上的笑容显得有点儿……诡异。
其实,那怕就是现在,看到着小本本上记的内容时,他也是很感觉颇为好笑。
这是隐藏在英国政府内的“潜水艇”发回的情报,英国方面判定大明将会和俄罗斯共同瓜分日本,此因他们决心全力阻止大明的“扩张”。
“全力阻止?”
瞧着英国的几个方案,个个都离不开占领、分裂、扶持,就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操作,,朱大皇帝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别瞧日本人个子不大,可也挺遭事啊,这可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日本的这场无妄之灾,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本章完)
------------
第686章 日本的无妄之灾(第二更,求订阅)
什么是无妄之灾?
对于日本人来说,1874年的“四国同盟”所引起来的一系列的国际形势的激剧变化,就是最大的无妄之灾了。
原本在东亚,有体量庞大的清国作为对比,欧洲各国就很难注意到日本的存在,毕竟日本的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也是狭窄的,百姓也是贫穷的。
除了和女,就再没有其它的特产了。这样的国家,可以说也就是一种悲剧了。他除了扮演东亚子宫的状态,还能扮演什么角色呢?
除了大明会盯上他的和女,其它的帝国主义列强……压根就瞧不上这个穷鬼!
可是在日本陷入内战的时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因为国际风云的变幻,日本居然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这种注意居然是要肢解、分裂日本。
当然,对此,日本人……压根就不知道,当然也不可能知道。
1874年12月,也就是日本的兴化元年,这一年对于日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年头。年初明治天皇的死,不仅导致的异常内战的爆发,而且还让日本重新陷入了某种分裂之中。
那些在维新变法中失去权力的藩主与被维新政府下岗的武士们重新走到了一起。尤其是在九州,政府军被西乡隆盛的反叛军击败之后,各藩藩主们直接掀打起了“恢复旧制”的反旗。
什么是旧制,当然就是各藩自行其事的旧制了。没有了幕府将军的情况下,各藩藩主们当然也就是真正的土皇帝了。至于天皇……既然不在尊王攘夷了,那天皇也就只是摆设了。
面对地方大名的各行其事,面对地方的分裂,甚至藩主们的趁机扩张,尽管以岩仓具视为首的维新政府试图镇压叛乱,但是四起的叛乱这种官军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而日本也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风雨飘摇之中,日本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什么道路,没有任何人知道。
“日本啊……”
面对眼前的局面,伊藤博文颇有些无奈的长叹道。
“他么的,国家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呢?”
战火纷飞,内战四起,地方上群雄割据,在一年之前刚刚从欧洲各国考察归国的时候,他还跃跃欲试的想要通过推行维新变法,让日本走向富强。
可是哪曾想到,不过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一切就全变了。天皇暴病身亡、士族叛乱到现在地方群雄割据。这样的变化未免也太快了。
唯一让他稍微心存一些安慰的是什么呢?
就是兴化天皇又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背叛维新变法,瓦解维新政府。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他们借着天皇的名义打压士族,弄的士族上下对天皇的信任几乎为零。
恐怕天皇早就发动“政变”,让维新政府下台了。
现在天皇之所以不对维新政府动手,是因为下岗士族重归旧藩主的旗下,即便是天皇废除维新政府,也很难取信那些士族了,毕竟,他们已经遭受了一次背叛。
面对这样的局面,伊藤博文的心理也很惆怅啊。
就是惆怅的不仅仅只有他,毕竟现在整个维新政府上下现在都处于一种风雨飘摇之中。
“实在不行的话就借兵吧。”
又一次伊藤博文想到了大久保利通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多次提到的建议。
向大明借兵!
在琉球不仅驻扎有大明的海军,还有一支的精锐部队,只要大明同意的话,他们的军队随时都可以进入日本,帮助日本平定叛乱。
到那时候天下也就太平了。
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这要是引狼入室呢?
也正是因为种种的顾虑,让他们很难做出最终的决定,毕竟,稍微操作不慎的话,借兵很有可能就会变成“明日合邦”了。
维新变法变着变着就把国给变没有了……这种事情实在很难让人接受呀。
就在伊藤博文犹豫着是否向大明借兵的时候,他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喂,阁下……什么?这怎么可能!我这就过去。”
几十分钟之后,伊藤博文来到了岩仓具视的官邸,在他进入房间时,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山口尚方他们都已经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