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482节

“没有富余的,就再想想办法!”

王鹏举看着秦少华说道。

“我回头去和大东航运的方经理谈谈,他们这两年可没少买大船,我看看能不能接两条船的单子,还有移民署,他们手里头也有移民船的单子,总之一句话,咱们就是要抓住眼下的机会,尽快把泰昌壮大起来!”

拍板定下船厂的发展策略之后,又和秦经理他们一起商量了一会,等到他们离开办公室之后,王鹏举从办公桌旁站起身,穿过房间,走到南墙的花窗跟前,两眼凝视着楼下的船厂和船坞里那些围着船蠕动的工人。

这座船厂是他十三年的心血!

十三年!

他来到大明整整十三年了!

差不多二十多年前的时候,王鹏举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他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那个时候他还只是王家书僮,虽然深得少爷的信任,可也就是那样了。

那年长毛兵进南京的时候,老爷、少爷一大家子装了满船的金银细软想要逃出南京,不曾想逃到半路上却碰到了长毛水师,慌乱之下,孙家的五六条船四散而逃,尽管当时王鹏举拼着命的划着小船顺江逃去,可少爷和船夫却先后中箭身亡,好不容易把船划进江边的芦苇荡里身过一劫。

可船上除了刚过门的少奶奶和少奶奶的贴身丫环,就再没了活人。乱世之中,人的命运总会有不经意的变化。王鹏举护着少奶奶她们,一路逃到了苏州,后来又逃到了上海。

后来少奶奶成了他媳妇,毕竟,乱世之中弱女子总要有个依靠。靠着船上留下的金银,王鹏举在上海办了泰昌商行做起了买卖,后来泰昌记商行的业务也是蒸蒸日上,在各个方面都挣了不少钱,少奶奶和小苹都给他生了孩子。

不过在乱世之中,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就在王鹏举以为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的时候,他的美梦差点破灭了,不是长毛打到了上海,是王家二少爷找上了门来,二少爷还活着,甚至还把他靠上官府——杀主辱主,搁大清国,这可是妥妥的掉脑袋的大罪啊。

为了活命,他花了几千两银子打点官府,然后乘船逃到了大明,尽管他丢下了在上海的生意,损失了好几万两,可凭着当年在汇丰存下来的二十几万两银子,王鹏举还是在大明这边重新开始了。

十三年前,举家逃到大明的时候,王鹏举压根就不知道要做什么生意,初到临海的时候,瞧着海湾里往来的船只,他想到了上海黄埔江边的生意不断的修船厂,那上时候临海只有一个修船厂,于是乎他就花了几万两银子办了一家修船厂,十三年来,当年只有一个石船坞的泰昌修船厂一步步成了今天的泰昌船厂。

不过,他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差点什么?

金钱、地位!

他需要用自己的成功去弥补内心的一些欠缺。

王鹏举的内心有他的野心,他希望有朝一日,泰昌能够成为大明,至少临海有名的造船厂,到了那个时候,他王鹏举才能真正摆脱过去的阴影。

尽管王鹏举早就成了临海有名的富绅,在这里没有任何人会在意他的过去,也不会有王家人找上门来说他杀主夺妻,少奶奶和小苹是心甘情愿嫁给他的,要夺当年逃到苏州的时候就逃了,何必等到了两年后呢?

而这也是他的心结所在,或许,在这里没有人再会找上门来,可是他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些无法释怀,他想用自己取得的成就,去证明一些事情,

“机会,就在眼下啊!……”

抿抿嘴,王鹏举在心里盘算着,这些年他发了财,但是只差最后一步了,眼下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

心里这么盘算着,王鹏举拿起了电话,给大东船运公司的方经理打了一个电话,很快就约好了晚上一起用个餐。

再放下电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

“哈哈,这事成了!”

------------

第818章 船王(第三更,求订阅)

一纸文件,不知道引起了多大的反响。

随着工商部的鼓励办法的颁布,大明民间的数十家船厂无不是纷纷向银行借贷扩建船厂。

他们不仅可以得到优惠的贷款,而且还可以申请技术援助。对于很多船厂而言,前者并没有后者重要,毕竟,除了贷款之外,他们还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资金。但是技术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技术,他们的船厂就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订单,并且发展壮大。

一时间,投资船厂甚至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不仅如此,就连投资航线业也成为了极其热闹的话题,毕竟,每吨铁壳商船10元的高额补贴,再加上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都足以让任何有志航运业的人为之心动。

王胖子,不,应该叫王国富才是,已经成为银行经理的他,早就忘记了有关航海的梦想——当年他可是梦想着考商船学校,当船长的。可是最后却进了银行,从职员一路做到经理,虽然只是一间营业厅,可也算是稍有成就吧。

今天读着桌上摊开的几份报纸。面对这么一个新闻,他无法澹定了。

五成的付款。五成的低息贷款,再加上补贴!

他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不仅仅只是梦想,更重要的是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王国富就约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几个人刚一坐倒,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打算办一家航运公司!”

还没等大家开口,王国富就把那份文件往桌子上一搁,然后说道。

“五成的付款,五成的低息贷款,再加上额外的补贴,咱们既便是出钱也出不了多少,而且签下合同之后,还可以用船向银行二次抵押,算起来,咱们最多也就只需要拿了两万元,就能弄一条船。”

在银行里工作了十年之久的王国富,自然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银行资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航运公司?”

已经是船厂工程师的李臣朴打量着好友,诧异道。

“胖子,你确实想要做这个生意?”

其它的几个同学、朋友无不是好奇的看着他,其实他们也差不多都是业内人士,毕竟,当年他们都曾在船厂学校就读过,尽管最后只有李臣朴一个人进了船厂成了工程师,他们去了其它行业,可对船总比外人稍微了解一些。

“航运的买卖可不好做啊,这个运单到时候……”

“运单没有问题,咱们大明的铁矿、煤矿都要从海外进口,未来对煤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运输量也自然是越来越大,我算过,按照目前的运价来说,即便是咱们用普通贷款造船,最多两年的时间,就能回本,用无息贷款的时间更短,而央行这次提供的信贷期是5-10年,咱们可以一边分期偿还,一边用利润造新船,五到十年内咱们至少可以新建四艘船。”

银行家最擅长的是什么?

就是充分利用金融资本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或许王富国算不是什么银行家,但对于其中的一些窍门他并不陌生,既然有了机会,当然不会错过的。

而且作为银行家的,他通过分析各种数据认准了航运业在未来将是大明利润率最可观的行业。

毕竟作为一个在海外拥有广泛利益的国家来说,发展航运业是必不可少的。抓住这个机会,进入这个行业,必定可以赚取数之不尽的财富。

或许他当不了船长,但是做船王也不错。

“听起来似乎不错,”

宋乐看着好友,想了想。

“既然有这个机会,那肯定不能错过了,王宏,许涛,你们几年怎么看?”

在其它人还在考虑的时候,李臣朴说道。

“胖子,你知道,我也就工作几年,虽然收入一般,可除了存钱之外,平常没有什么投资渠道,嗯……我大概能拿出八千。”

有李臣朴带了头,其它的几个好友,也纷纷表示愿意投资,虽然多的不过三五千元,少的只有一千元,可仍然凑出了一笔首付。

随后,作为律师的许涛就直接在饭店的便签纸上起草了一份股份公司合同。

“我们的公司叫什么名字?”

“就叫美亚航运公司吧!”

看着在坐的好友,王胖子笑道。

“美洲——亚洲航运公司,你们看呢?”

当李臣朴、宋乐他们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仅仅只是十年之后,美亚航运公司就成为了大明最大的民间航运企业,这家企业不仅给他们个人带来了巨额财富,而且在未来的战争之中同样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盛德五年岁末的颁布的“造船鼓励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明的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发展。而真正受益的却是整个大明,在盛德五年岁末,大明的民间航运公司不过只拥有轮船378艘,吨位291491吨,而仅仅十年之后,就增加了20倍有余。

与此同时,私营造船厂的实力也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船厂的技术发展,海军方面对于私营船厂的信心增长,帝国海军也越来越多地将新技术开发和新战舰设计的重任交给私营船厂完成,造舰订单也开始向民间造船业转移。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民间船厂的技术研发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技术储备也远不强军方,但是,民间船厂却可以利用民间投资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船坞、船台的扩建以及维修设施的升级改进,在基础没施方面对海军船厂形成更大的优势,使自身对丁各种舰船订单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到最后,帝国海军部已经成为数家大型民间造船公司的常客,几乎每一级战舰的建造都会有民间船厂参与,它们当中的一些公司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军火巨头,不仅在造船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在装甲制造和武器制造等相关领域也同样傲视群雄。而民间造船企业的加入,也进一步刺激了大明舰船技术和武器技术发展。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最重要的是民间船厂的发展创大,进一步提升了大明的综合国力,让大明能够在未来的军备竞赛中抢得先机,并且有助于大明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

第819章 大明的举国体制(第四更,求订阅)

1875年岁末,对于大明的工商实业界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春天,而这一切都始自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办法”。

在宽敞的书房之中,提及船厂扩建、银行贷款等事宜时,方展博这位工商部长,尽是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样。不过和他相比,朱大皇帝更关心的的是另一个问题。

“船厂的商船订单呢?增加了多少?”

只有商船订单增加了,船厂的扩建才会有意义,否则即便是扩建了,也不过就是空有产能而。

“相比上个月增加了150%以上,不少船厂就是因为订单到了手,才开始扩建船厂……”

方展博的回答,让朱大皇帝略微点了下头,还好,一切都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陛下,您这一招鼓励办法,可真是神了,向国内船厂定造商船,既可以用低息贷款,又有每吨十块钱的补贴,可却让不少人看到机会,上个月,新建的航运公司超过三十家,至少有一半的新船订单都是他们发出,有了这些订单,船厂才敢大规模扩建,”

提及当初陛下让制定的鼓励办法时,方展博对陛下那是佩服到了极点,谁能想到,不过只是简单的几招,就能在大明上下掀起一场投资狂潮呢?

其实,受到刺激的并不仅仅只有造船业和航运业。面对航运公司发出的订单,船厂的扩建自然需要大量采购造船设备,这进一步刺激了大明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船舶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建造,又需要大量的钢铁原料,这又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金融资本的投入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总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造船鼓励办法》就像是一个杠杆似的,成功的撬动了大明的工业发展,在铁路之后,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动力。

“民间资本一直都有投资热情,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把这股力量释放出来,比如用一些相应的政策上的刺激!”

提到政策刺激时,朱大皇帝自然想到了在另一个世界,他所目睹的国家对某些行业的产业扶持,尽管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是通过资助国家整体发展多少也都是受益颇丰。

“这种政策的刺激,其实就是大明崛起的法宝,以后工商部可以进行一下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在那些行业落后,就适当的出台一些政策,进行倾向性的支持和资助,嗯……你可以把它当成举国体制!”

朱大皇帝直接了当的说出了一个极其新鲜的词汇来。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举国体制,毕竟,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国家出台过类似的鼓励办法,而这种举国体制的优势,正是朱大皇帝所熟悉的。

“举国体制?”

方展博有些茫然的看着陛下。

“方卿家,相比于其它国家,大明在这些年之所以进步惊人,就是通过国家制定工业发展计划主导经济建设,说了在举国体制推动下,我国集中财力和其它所有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在一些重要工程、重大项目上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年来我们的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此……”

提到大明的“举国体制”时,朱大皇帝颇有些得意,因为正是他把这一“法宝”引入到大明,从而让大明在短短十五年内,就成就了其它国家难以想象的成就。

“什么是举国体制呢?说白了,就是通过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这也就是我们的五年计划。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机制的应用范围,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官方的直接投资,就像《造船鼓励办法》一样,用一些政策的引导、支持,去撬动民间资本加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毕竟这些年,我们的民间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按照英行的统计,咱们今年的存款余额将突破六十亿,这笔钱要是能利用起来,超英赶法,那可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啊……”

提到银行里的六十亿存款时,朱大皇帝也是有点儿纠心啊,这行一笔巨款一年仅仅只是利息支出就多达三亿之多!

这笔钱只要有其中的一半能够用在投资上,大明的超英之路也就指日可待了。

想了一会,朱大皇帝说道

“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既然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法桉撬动了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发展,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出台一些法桉,鼓励其它的民间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国有企业壮大的同时,民间的企业也在发展状大,就像在南苑围仅仅只是绕着大华钢铁公司、千里马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生产各种部件、向大公司供货的小企业,足足千余家,这些企业的产能是大型企业的有效补充,他们发展壮大的同时,大明的工业实力同样也在增强。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出台相应的法桉,比如说,定向企业的工厂建设以及机械设备的信用贷款之类的扶持,这个定向企业,就是国家所需要的,对国家工商业实力提升有益的企业。”

朱大皇帝在提出这个想法的同时,他的脑海中发展开来,这个所谓的需要是什么?

可以是钢铁厂,也可以是机械厂,当然也可以是纺织厂,过去,大明的发展是靠是什么?一个是官方投资的国有企业,一个是公司企业,也就是南华公司的直接投资……嗯,朱大皇帝是大明最大的企业主。

至于民间资本,虽然活跃,但是远无法同两者相比,前者拥有政策支持,而后者呢?是财大气粗啊!

如果让民间企业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政策性扶持呢?就像另一个世界的华夏,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可是既有国也有私,可最终无论姓什么,他们总归都是华夏的。

这些企业发展状大了,在未来的大争之世到来的时候,这些工厂企业都会成为大明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啊!

既然有举国体制这个法宝,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

而这也正是大明和其他国家相比最大的不同——凭借着超越时代的发展眼光和发展方式,大明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英国人,法国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发展起来的国力!

举国体制!

这才是大明在未来超越英国并且击败英国的关键所在,甚至可以说是大明的杀手锏。

首节 上一节 482/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