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2章 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第二更,求订阅)
1862年4月17日。
“飞云号”又将再次启程远航,除了巴菲特、菲尔德等人之外,同船离开的还有137名年龄各异的留学生。
这一天,码头上显得很是热闹,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人。
作为学校的老师,唐明并不曾想到,有一天, 他的儿子会到英吉利读书,甚至如果不是李维民的游说,他根本不可能让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但就像李维民说的那样——在南华,只有如此才能有出息。
这里是南华……不是大清啊!读四书五经是没有前途的!
“爹、娘,孩儿往后不能膝前尽孝,深觉惭愧, 请父母切勿以儿为念……”
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 唐明只是默默的摸了摸他的肩膀,轻声说道
“到了英吉利,好好的做好学问,无需牵挂你娘。好了,给你娘磕个头,上船吧!”
没有拥抱,也没有亲吻。只有中国最传统礼仪,唐少曾所做的就是向母亲磕了四个头。尽管母亲想装出很高兴的样子,但他还是能看见泪水在她眼睛中转。
“儿啊,拿着这些钱,”
母亲取出一些银元塞到唐少曾的手里。嘱咐道。
“你出了洋,一定要听先生的话, 好好的做学问,经常给家里写信……”
码头上,这样的一幕并不少见,虽然南华的移民大都是刀口余生,能一家人在一起的并不多。但是在挑选留学生时,还是颇为刻意的选择了一批家人在南华, 家人……总是一种牵绊。
尽管在留学生出发之前,朱先海就已经设宴为他们践行,但今天在他们出发前,他又特意来到码头为其送行。
这些留学生不仅仅是到英美留学,还将去普鲁士留学的,公司甚至还仔细规划了他们在留学国学习的学科,比如在留学生在美国主要学习的科目有:邮传法、工艺法、农学、畜牧学、商法、矿山学,在普鲁士主要学习的科目有:政治学、经济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金石学,化学、动植物学、医科、制药法、教育学等,在英国学习冶金学、采矿学、航海学、船舶建造等学科。这些学科都是公司雇佣的那些专家工程师们给予的建义,都是各国的优势学科。
与留美幼童不同,这些穿着西式服装的留学生,年龄各异,小有只有十一二岁,长者甚至超过四十岁,李庆恩甚至已经四十一岁了。其中甚至还有五名女子。
“你叫什么名字!”
站在舷梯边,在学生们上船之前, 朱先海一一与他们告别。
“回先生话, 学生李林!”
“学生, 赵田丰。”
无论是年岁各异, 所有的留学生都自称“学生”,这是因为朱先海兼着预备学校校长一职,天地君亲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师”的地位是超然的,换句话来说,这些人都算是他的学生,而且他确实也给这些学生上过课,从外语到数学。
当然了,在将来的南华,他们甚至称得上是“天子门生”。
站在队伍末端鲁安学,不时的会把目光投向东家,个头不高的他,这会一心想着上船,又能上船了!
这一次,总不像来南华时那么挤了,一定要好好的瞧瞧这船。
终于,到他了,在校长来到面前时,鲁安学上前一步行礼道。
“学生鲁安达,见过先生。”
鲁安达!
看到面前十三四岁模样的少年,朱先海的心头一阵触动,对于这个名字他并不陌,在人生模拟器中,他曾经签发过与其有关的嘉奖令。在长达417天的临海保卫战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军人,但绝对是唯一一位工程师,在战争爆发前,他是海军的舰船工程师,而在临时保卫战时,他是一名普通的海军少校,在弹尽粮绝,阵地上的官兵大都阵亡的情况下,他用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着面前的少年,回忆着人生模拟器中,在向鲁安海的遗霜颁发嘉奖令的一幕,朱先海心头难免是一阵触动,便问道。
“你到了英吉利打算学什么?”
“回先生话,学生想要造船学,将来在船厂造船!”
鲁安学的脸上洋溢着少年人的笑容,自信,且对未来充满憧憬。
“嗯,到了国外好好学西人的造船学,待到他日学成归来时,南华自然有你的用武之地!”
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先海笑道。
“去吧,为师在这里等着你们回来。”
“是,学生定不负先生厚望!”
说罢,鲁安学就提着行李箱上了船。临上船时,他又一次回头,看着舷边站着的先生,说道。
“先生,学生学成之后,一定会回来的!”
“我知道!”
朱先海笑了起来。
“你们都会回来的!为师在这里等着你们!”
这些留学生几乎都会回来的,都会回到南华,因为只有这里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站在主公的身边,方展博则显得有些怀疑。
他们真的会回来吗?
他们会不会趁机离开南华?回到大清国去?
这些都是未知数,作为主公的幕僚,他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但是主公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习惯了自由的鸟儿,是关不进笼子里的!大清?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吗?他们回去干什么?继续磕头当奴才吗?”
但愿,他们真的会回来吧!
……
船终于出发了,看着站在舷边不住与人们挥手告别的学生们,朱先海总是会把目光落在鲁安学和其它人的身上。
他们是南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凡归来者无不是都有所作为的。可是在模拟器中,又有多少人战死在那场战争之中!
如鲁安学,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假以时日他或许会成为一名舰船工程师,甚至未来的南华海军中会有他设计的战列舰。
可是最后呢?
他和很多人一样,牺牲在那场战争之中!他们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想到这,朱先海的目光变得有些沉重,双手紧握,喃喃自语道。
“这一切绝对不会再发生,绝对不会再发生……”
------------
第143章 进纽约抓壮丁 (第二更,求订阅)
1862年5月12日,太阳升起几小时后,纽约依旧笼罩在一层澹澹的海雾之中。此时,远道而来的“飞云号”,在一般蒸汽船的拖曳下,正缓缓地靠岸停泊。
“到纽约了!”
鲁安学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早早的就聚集甲板上, 他们好奇的张望着纽约。
这是他们第一次抵达真正意义上的外国——南华,其实和中国差别不大,那里到处都是华夏人。
但是现在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国。
他们注定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当“飞云号”靠港时,码头上尽是一片混乱。
除了“飞云号”之外,还有很多从欧洲过来的移民船, 现在正是爱尔兰大饥荒最严重的时期, 对于饥肠辘辘的爱尔兰人来说, 美洲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不过当这些面呈菜色的爱尔兰人来到码头上时,迎接新来的爱尔兰移民却是本地人扔的西红柿和鸡蛋、石头的热烈欢迎。
“滚回爱尔兰去,你们这些爱尔兰猪!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
诸如此类的喊声在码头上回响着,对此,船上的留学生无不是一片茫然状,这似乎和他们的想象不同。
“就是本土美国人协会的一群流氓而已!”
菲尔德感觉有点儿跌份,特意解释道。
“在美国人,每一个人都是美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本土美国人,你们放心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是热情友好的……”
很快,留学生们就感受到了美国式的热情——他们一下船,港口的政府官员,就像是对待爱尔兰人一样, 直接拦住了这些人。
“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你们要进入美国的话,就必须在参军报名表上签,和那些人一样!”
尽管对于这一船东方人的到来很是诧异, 但是海关的官员仍然像对待爱尔兰人一样对待他们——在发给他们居留证的同时, 必须同时强制在参军报名表上签字,联邦需要士兵,那些爱尔兰移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于是几乎在纽约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船爱尔兰移民刚刚踏上港口的土地,就被命令同时在移民文件和参军报名表上签字,然后领军服武器,直接被送上去田纳西前线的船作炮灰。
“先生,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法律!”
塞勒斯·菲尔德大声质问道。
“这是刚刚总统刚刚颁布的……”
不等官员说完,塞勒斯·菲尔德就大声说道。
“我是塞勒斯·菲尔德,你肯定听说过我的名字,你不要拿对待那些爱尔兰人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是来美国的留学生,根本就不稀罕你的那个什么居留证。”
“塞勒斯·菲尔德先生!”
海关官员显然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是总统的命令。”
“相信我,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去白宫去见林肯!先生,如果你想引起新闻界注意的话,如你所愿!”
在塞勒斯·菲尔德这个“地头蛇”的坚持下,那名官员看着那些年龄各异却衣冠楚楚的东方绅士,立即不再怀疑了。
确实,不能用对待爱尔兰穷鬼的方式对待这些绅士,无论是任何地方,人们总是先敬衣冠后敬人。
“欢迎你们来到美国!”
这一阵衣冠楚楚的东方人出现在码头时,立即引起了别人的侧目, 甚至就连同那些扔石头的美国人都留了手,这可是一群绅士。如此一来,倒也让那些刚下船的爱尔兰人松了口气,不过他们仍然要在参军表上登计,一个登计签名喜提炮灰的爱尔兰移民问他的同伴。
“你知道我们是去哪里?”
“听说是田纳西吧?”
“你说他们是不是马上就给我们吃的呢?”
……
听着爱尔兰人的谈话,看着那些面黄肌瘦、衣衫破旧的爱尔兰,陈杰等人的脑海中所想到的却是自己,一年前,当他们刚刚抵达南华时,似乎也是这副模样。
而现在呢?
看看映入眼帘的纽约,看着港口边的一栋栋五六层的高楼以及泊在泊位上的蒸汽船,他们的神情却是严肃的。
这么一阵东方绅士的到来,注定是要在纽约引起轰动的,甚至当他们步出港口时,就引起了一位摄影师的注意,他立即用照相机拍下了一副照片。只不过,就连同这位摄影师,也不知道他的这张照片意味着什么?
照片上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的过去和未来。
当天,纽约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当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更多的只是图着新鲜。
fo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纽约的一家旅馆里,一身洋装的滨田彦藏在看到这篇报纸时,顿时惊呆了。
“中,中国向美国派出了留学生!”
滨田彦藏是日本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1850年,滨田彦藏在船从江户回家的途中,遭遇了暴风雨。在漂流过程中,他得到了一艘美国船只的救助。因无法回到闭关锁国的日本,滨田彦藏被迫在美国生活了八年。
1859年6月,滨田彦藏以美国领事馆翻译的身份,重新回到日本。但因当时日本正值“安政大狱”的高潮,滨田彦藏本人处于被攘夷派志士盯上的状态,不得已又返回了美国。后来在他的朋友、时任美国国务卿苏厄德的推荐下,还得到总统林肯的接见,成为了唯一见过林肯的日本人。
尽管他见到了林肯,但却无助于解决他的困境——找不到工作,无力湖口,不但他如此,和他一起“逃出日本”田边一郎也一样,他们都是被攘夷派志士盯上,不得不逃出日本的,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美国,在生存问题上就犯了难。
“哎呀,到底还是中国啊!他们居然这么快就派出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