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突袭的确可以取得成效,但韩边军乃是韩国最强精锐,他们的反应也会很迅速,据传,韩边营主将乃是暴鸢之子暴衡,虽算不上顶尖名将,但也有颇具能力,只要他反应过来,率军撤退,应该不会被我军俘获如此之多啊?”王贲有些惊讶的道。
不仅是他。
大殿内的众将也都是一样诧异。
突袭之策。
乃是李腾出征之时就定下了,暗中行军,以万众骑兵突袭,杀一个措手不及,攻破韩边营,这就是战略。
以万众骑兵还能够俘获如此之多的韩军,这几乎不可能。
“的确。”
“李腾率万众骑兵突袭,兵力有限,一开始此策也是为了突袭攻破韩边营,打韩一个措手不及。”
“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我大秦军中,自有变局。”
“你们姑且可以猜一猜,此番是如何取得如此战果的。”王翦笑着看着众将道。
“李腾将军统兵有方,方有如此大胜。”王贲不假思索道。
“哈哈哈。”
王翦笑了起来:“李腾的确统兵有方,但此番大胜首功,却并非李腾。”
“难道是?”
王贲一惊,心中有所猜测。
“此番攻韩之战。”
“赵玄杀敌一百四十八人,韩主将暴衡意图撤兵逃离,被赵玄百丈之外一箭射杀。”
“正是因为暴衡之死,溃韩边军军心士气,方有如此之多的俘虏。”王翦大笑着道。
“果然是他。”
王贲心底一明。
不过。
一晃神。
耳边再起回想起王翦的话,王贲表情一变:“上将军,你刚刚说赵玄斩敌一百四十八人?”
“不错。”
“这个数字乃是李腾详细统计之后得出。”
“只有少,没有多。”
王翦沉声说道。
“一个人杀了这么多韩卒,还用箭杀了暴衡。”
“这战绩当真是骇人。”
大殿内的众将都面带惊骇。
他们能够站在这蓝田大营内,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经历过平定嫪毐之乱,经历过诸国犯境之乱。
自然是经历了太多。
“如果本将记得不错。”
“我大秦战场一战杀敌最多的也不过是数十人吧。”王翦略带追忆之色的道。“不仅只有数十人,而且开创这战绩的,还是我大秦当年的战神。”
众将的神情更加的惊骇恍然。
就赵玄如此强的勇力而言,可称冠绝全军,在三大营内,无人能够与赵玄比拼勇力。
“上将军。”
“赵玄立下如此大功,依我大秦军功制,当重赏,重赐。”
“不止是上将军可想好如何晋赵玄之职没有?”王贲躬身一拜,问道。
“破韩首功,杀敌之功,这些功劳足可让赵玄稳坐万人将,晋五爵。”王翦沉声说道,眼中带着一种对赵玄的肯定。
“上将军英明。”
众将齐声道,对此并无异议。
“不过,具体如何封赏,皆看大王。”王翦大声说道。
众将相视一眼,也都点头。
作为蓝天大营的上将军,掌军一方,拥有的权柄无疑是很大的,此番赵玄立大功,以他上将军之权,的确可晋升。
但他却懂得为臣之道。
赵玄如此勇力,如此将才。
自然要将收心之权交给当今秦王嬴政。
如若他越俎代庖,这对他而言并非什么好事,这也是王翦的慎重,更是臣子之道。
“速速将捷报转呈咸阳。”王翦对着王贲交代道。
“诺。”
王贲躬身领命。
“赵玄,你真的很不错,首战就立下如此大功。”
“当今大王圣聪明断,乃真正雄主,我大秦久疏战事,你立此大功,扬我大秦之威,大王绝对会以你为本振奋全军,必有大封赏。”
王翦心底暗暗想到。
在深懂人臣之道的同时,王翦自然也知道当今秦王的魄力。
他最多只能够给赵玄万人将,晋五爵。
但是在当今秦王手中就不同了。
不仅能够让赵玄在当今秦王面前留名,更有机会获得更加丰厚的重赏。
可以说。
赵玄无形中就欠了王翦一个人情了。
大秦兵锋直进。
攻破韩边营后,更是势如破竹。
向着韩境深入进攻。
而此刻的赵国。
却也不同于往日。
边境之地。
秦骑越境,函谷上将军桓漪,亲统大军三十万,进攻赵国。
声势之浩荡。
一幅要与赵国决死之战的势头。
一时间。
整个天下列国的目光都向着赵国投来。
赵国,HD。
龙台宫内。
赵国百官齐聚大殿内。
砰的一声。
赵王赵偃愤怒的将手中的竹简狠狠的摔在了大殿内。
这一响声。
让大殿内的赵国臣子都低着头,惶恐不已。
持续一会后。
“大王息怒。”
朝堂上的赵国臣子才齐声高呼道。
“息怒,寡人该如何息怒?”
“寡人的大计,被那个嬴政毁于一旦。”
“混账,该死的嬴政。”
“你这个背弃盟约,背信弃义的小人,寡人必与你不死不休。”
赵偃一脸怒火,愤怒嘶吼着。
整个脸上都涨红扭曲。
可想而知此刻的他多么气愤。
为了灭燕国,扩张赵国疆域,赵偃筹划了多年,甚至于入秦与秦王嬴政签订盟约,互不侵犯,可如今
PS:老铁们,求推荐票和月票啊,投资也阔以。感谢。
第29章 赵王的愤怒不甘
可如今。
嬴政竟然直接不顾盟约,以援燕之名,出兵攻他赵国。
这让赵偃气愤无比。
不过。
气归气。
赵偃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这时代,在列国的利益面前,盟约就是一个笑话,随时都可以撕毁。
而且这一次大秦出兵,更是师出有名,是得燕国派使者求助,秦出兵,也是秉承大义。
其他列国不敢得罪赵国,但是大秦可不怕。
“大王息怒。”
“如今秦国动兵,秦将桓漪统兵三十万进攻我大赵,我国边境已经被秦军攻破,边境诸城已经陷入秦国之手。”
“为今之计。”
“便是将大军从燕国撤离,以此来应对秦国兵锋。”
武臣首位,一个老臣站了出来,大声启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