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242节

他与嬴政的关系,终究是比其他的群臣更进一步。

他镇守北方,家眷在咸阳,而嬴政孤身一人,两个人都是极为的孤独。

有些事情,只有他与嬴政才能感同身受。

当然了,生为王者,嬴政的这一生,远比他要悲哀。毕竟蒙氏一族给了他极大地关怀,保护他在幼年之时,从容长大。

传他兵法,授他武艺。

而嬴政的前半生过的太苦,几乎所有的不信都纠集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而后半生更是人即是帝国。

蒙恬清楚,相比于嬴政,这个天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幸福的,毕竟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至亲的背叛。

他的母亲,要情人,不要他。

........

这一刻看着蒙恬,嬴政心头也是有些欣慰,朝着蒙恬微微一笑,道:“等将军北击之后,你我君臣便有时间看一看我大秦的大好河山了。”

“蒙诉从军,在西北之上征伐,朕此番南下,会让夫人北上!”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他信任蒙恬,但是这是大秦的惯例,主将手握重兵坐镇一方,妻妾家眷留在咸阳,今日,他为了蒙恬打破了这一制度。

主要是蒙恬坐镇北方,而蒙诉又从了军,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嬴政不愿意让蒙恬后悔。

终究是跟随着他一起走过磕磕碰碰的人,他希望蒙恬等人善终,甚至于连李斯,嬴政心中的杀意都消减不少。

更何况是蒙恬。

“诺。”

蒙恬一时失态,以他的经历自然是能够在一瞬间掌控自己的情绪。

他心里清楚,嬴政给他的是一种恩宠,但是他是大将,有些事情铭记于心便是,不需要做女儿家姿态。

........

在九原之上的事情结束,嬴政决定返回咸阳。

他是大秦的帝王,不是一员武将,不能光是守在九原之上,而且对于西北的征伐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现如今青羌与戎狄都已经灭了,章邯率领的大军正在对着大月氏攻伐,嬴政需要从咸阳调集文吏以及武将前往西北,进行划分郡县以及治理地方,教化万民。

七天之后,嬴政一行人返回了咸阳。

咸阳宫书房之中,嬴政望着长案之上堆积如山的竹简脸色为之发苦,这一刻,他迫切的想要将纸张弄出来,然后推广之。

将他从这繁重的竹简之中解救出来。

只是,嬴政是一个理智的人,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制造出纸张并非是最佳的时机。

甚至于反而会增加世族以及士,这一阶级以及诸子百家的实力,嬴政想要的是让大秦朝廷的实力增加。

“陛下,尚工坊传来消息,冶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请求陛下视察!”韩谈将消息传来,然后退到了门廊之下。

“此事不急!”

喝了一口茶水,嬴政看向韩谈,道:“赵高在长安建造学宫,进度如何?”

“禀陛下,据臣下所知,中车府令在长安县已经建造了一座学宫,只不过由于陛下远在九原之上,就没有彰显出来,而是进行了第二所学宫的建造。”

对于此事,韩谈虽然有所了解,但是他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

只不过,面对嬴政询问,他没有不回答的权利,只能将自己知晓的情报全部说了出来。

沉吟了一会儿,嬴政朝着韩谈,道:“通知铁鹰锐士,朕明日前往长安,对于朕出行的消息进行封锁,朕不希望任何人知晓。”

“诺。”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离去。

整个书房之中,只剩下了嬴政一个人,从北方回来,嬴政对于大秦帝国的了解,更为的透彻了。

他心里清楚,伴随着政令下达,大秦帝国之中,至少是关中正在复苏,多年战争的创伤,正在不断地被生机覆盖。

而山东诸郡县的情况,肯定是比关中要差一点,但是总比战争之中要好,战国之世,大争之世,将这片天地打的支离破碎。

大秦只有休养生息,才有资格出兵征伐蛮夷。

但是,这样的情况,让嬴政很是不满。

他心里清楚,若是自己什么都不错,就这样的恢复程度,等到中原大地能够有实力出兵征伐,自己只怕是都要死了。

他虽然有返老还童之象,但是这都是天降流火之功,若是这玩意只是透支自己的身体........

就在这个时候,顿弱匆匆走进书房朝着嬴政一拱手,道:“陛下,黑冰台传来消息,武成候率领大军,其麾下武将项羽攻破且兰,大军长驱直入正在进攻夜郎国!”

“与此同时,韩信攻破邛都,正在朝着糜莫推进.......”

“嗯!”

微微颔首,嬴政长身而起感慨,道:“章邯在西北大胜,正在进攻大月氏,而武成候在极南地大胜,正在不断推进,看来先祖佑我大秦啊!”

“传召集李斯以及王绾等人入书房!”

“诺。”

点头答应一声,顿弱转身离去。

嬴政清楚,必须要对于西北以及南下的占领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接收,要不然,天下依旧会乱。

“臣李斯,王绾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不一会儿,李斯与王绾便走进了咸阳宫书房,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两位爱卿不必多礼!”

嬴政示意两人落座,随及,道:“两位爱卿,我大秦各大学堂之中,培养的官吏可用之人有多少?”

闻言,李斯与王绾两个人对视一眼,随及朝着嬴政,道:“陛下,目下学堂之中的官吏人数不足,基本上都是增加的学子。”

“而且为了应付山东诸郡县,现如今,咸阳之中,根本就没有多余可用之人,整个大秦很多官吏都是沿用之前六国的官吏.......”

“臣本来打算替换一批,但是我大秦培养的官吏不足.......”

听到李斯之言,嬴政也是有些头大,他心里清楚,培养官吏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数年,数十年的培养。

但是,大秦根本的等不起。

此时此刻的大秦,就需要官吏来接收西北以及南方打下来的土地,然后教化一方。

.......

第419章 大秦官吏速成学宫!

官吏缺口。

这对于大秦而言是致命的。

学宫的建立一事,虽然是提上了日程,但是从情报来看,目前是不堪大用。

嬴政心里清楚,这件事需要在当下就解决。

关于西北以及极南地派遣的官吏还需要对于大秦的足够忠诚,以及对于秦法的熟练,种种因素汇集在一起,成为了当下大秦的难题。

“这些年,每一年我大秦对于各郡县的官吏都会进行培训以及考核,以增加官吏对于政务的熟悉,但就算是加大了各大学宫的规模,大秦对于官吏的需求,依旧是极大的。”

王绾目光如矩,朝着嬴政,道:“这件事,臣之前打算禀报陛下,但是陛下太过于忙碌,那些事情都是大秦帝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这件事虽然也极为的重要,甚至于关系到了大秦的未来,但终究是能够拖一拖。”

“现在,大秦帝国趋向于稳定,臣以为对于大秦官吏的培训以及选拔,必须要解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大秦,手握天下大才,天下和平。”

王绾虽然有时候与嬴政的政见相左,但是这个人的眼光独到,他意识到了的问题,都是当下大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对于这件事也是支持的,毕竟此刻的大秦之时之时完成了领土的大一统,其余的都尚未完成。

但是,最难得路方才刚刚开始,他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来完成对于大秦最后塑造。

如今不管是王绾还是李斯都老了,他们虽然堪用,但是作为一个新生的帝国,更需要新鲜的血液。

心中念头转动,嬴政点了点头,他从王绾的话中,清晰的听到了一点。

那便是在任官回避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清晰大秦帝国的官吏体系。

在他看来,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刻嬴政心中也有些迟疑。

毕竟此刻的大秦帝国,官吏基层不足,这让嬴政在一些决定之上束手束脚,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赵高负责学宫建造,尚未完成,但是局势至此,需要更多更有能力的官吏,朕决定,在大秦帝国国都之中,建立一所大秦官吏速成学宫,为期三个月。”

“同时向天下人颁布诏书,将国考设定为大秦帝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称之为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郡试、朝廷的州试与殿试。”

“郡试第一名为“解元”,朝廷的州试为“州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这一刻,嬴政喝了一口茶水,沉吟了一刻钟,凌厉的目光掠过在座的群臣,侃侃而谈:“自从周室以来,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等人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朝廷中枢。”

“上贡到朝廷的贤士,由朝廷亲自考试,然后予以任用。”

“然而,在春秋战国之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可能接受教育而成为知识分子,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主要由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所世袭领有,这便是周室的世卿世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有某种举荐选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范围。举荐选拔超越世袭血缘关系的罗网而登上高位的只能是极其偶然的例外。”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争之世带来,世卿世禄制被严重破坏,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通过举荐、考核而选拔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便是当下大秦的主要官吏任用制度,由举荐考核而任用。我大秦虽然有学室,但是作用微乎其微,根本不能满足当下大秦帝国对于人才以及官吏的需求。”

“从今天起,我大秦举行科举制度,凡是参与科举的士子,一、只是在朝廷官署登记造册的士子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三、严格考试。”

.........

说到这里,嬴政朝着李斯,道:“传诏天下,三个月之后,大秦帝国将会在国都咸阳,举行科举考试,也就是国考!”

“等参与的考核的士子结束之后,立即进入大秦官吏速成学宫,培训三个月,然后在进行一次考核测评,然后按照成绩以及平常的表现,予以任用。”

“诺。”

点头答应一声,李斯与王绾等人转身离去。

.........

这件事太大了。

虽然之前嬴政因为官吏缺口,已经进行过了一次国考,但是那只是一次突然的考核。

这一次,嬴政直接下令将科举制度定为国策,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进行。

这动摇了世族以及天下士这一阶级的根基,一旦诏书传出去,整个天下都会动荡。

甚至于大秦帝国的勋贵也会反对,之前的大秦只有一条升迁途径,那便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如今多了一条。

科举制度造成的轰动,绝对不下于土地改革,而且引起的反弹,恐怕更甚于土地改革。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李斯还是王绾等人都严阵以待,这件事必须要妥当的推行,不能引起大秦帝国动荡。

对于刚刚开始稳定趋势的大秦帝国,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望着李斯等人离去,嬴政将目光看向了尉缭等人,语气肃然,道:“眼下大秦帝国虽然没有大的战争,但是对于军队的训练不能放松。”

“朕曾经与武成侯提及了关于军队的职业化,对于此事,之前的大秦也有一定的成果。”

“这件事你亲自负责,包括预备役制度的推行,朕希望未来的大秦,就算是扩军备战,也不会是征召一些没有训练的农夫上战场。”

首节 上一节 242/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