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之后,蔡重走进了咸阳宫书房,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臣蔡重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爱卿入咸阳见朕,可是有何要事?”
嬴政清楚以蔡重的性格,非大事儿不会入咸阳,但是对于大秦重工的关注不够,以至于一时间,嬴政也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何事。
闻言,蔡重连忙朝着嬴政,道:“禀陛下,现在阶段,驰道已经全部都打通,只剩下了疏通河道一事。”
“至于咸阳到达巴蜀之南的驰道,已经开始在规划,故而,臣前来请示陛下,到底是先行疏通河道,还是先行打通咸阳到极南地的驰道?”
闻言,嬴政长身而起,来到书房中悬挂的巨大的地图前,道:“驰道完工,这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山东诸郡县若是有叛乱,大军便可以在短时间之内镇压。”
“疏通河道一事,必须要加紧,一旦汛期到来,必将会损失惨重!”
念头一转,嬴政朝着蔡重,道:“朕的意思是咸阳极南道与整肃河道同时进行,以俘虏修驰道,以国人百姓疏通河道。”
“还有一点,成立大秦帝国工商署,由你执掌工商署,在大秦帝国之中部署轻工业。”
“将大秦重工交给你的副手,你亲自写一份大秦帝国轻工业发展计划书,至于不懂之处可以询问朕。”
看了一眼蔡重,嬴政沉吟了半响:“从今天起,路政司并入工商署,同样的大秦重工并入路政司。”
“路政司,专职负责大秦帝国境内的道路交通,包括驰道以及直道,甚至于水路.........”
“诺。”
点头答应一声,蔡重心中也是有很多的不解,对于这个工商署,他只能理解为商贾与各种工程的集合。
但是这其中有些名词,他不了解,只能朝这边嬴政,道:“敢问陛下,何为轻工业?”
闻言,嬴政朝着蔡重一字一顿,道:“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的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相对,也互有交叉。”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主要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酒水制造、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等工业。”
.........
嬴政清楚,轻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轻工业发展起来,才能让重工业发展,最后让大秦帝国迅速崛起变得更加强大。
但是,这是战国之后的蛮荒时代,一切都很空白,需要一点一滴的去成就。
第444章这一次的东巡,李相随朕同行!
“轻工业?”
蔡重喃喃自语,对于这轻工业他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他总有一种感觉轻工业不仅仅只有此。
从这一刻起,重担便压在了他的身上,工商署一个新的官署成立,从无到有,往往是忙碌的时候。
而且嬴政让他撰写轻工业的发展计划,这让蔡重头大,唯一的好处便是他升官了。
执掌工商署,他的地位从此不再是大秦重工的负责人,而是执掌一署大事,归属于尚书省之下,属于始皇帝直系领导。
“下去之后,先行将工商署搭建起来,朕不日将要东巡,希望朕回来,你能够给朕一份满意的答卷。”
说到这里,嬴政看了一眼蔡重,沉声,道:“若是你做不到,朕就只好换人了,别说朕没有给你机会。”
闻言,蔡重神色一肃,连忙朝着嬴政一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必将全力以赴!”
“嗯。”
点了点头,嬴政示意蔡重退下,对于蔡重能力,他还是相信的。
……
蔡重离去,嬴政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各大官署不断建立,政治体系不断地成熟。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嬴政心里清楚,这一切还不够,大秦想要走上正轨很难。
而大秦走上正轨,然后有能力对外发动战争更难,这需要强大的底蕴支持。
故而,嬴政提出了轻工业的概念,大秦不仅要战无不胜,同样的国人百姓的生活也要丰富多彩。
念头转动,嬴政觉得自己在咸阳的部署,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不管是教育署还是工商署都开始了运转,大秦帝国之中的麻烦基本上已经被解决。
一念至此,嬴高将目光看向了大秦帝国地图之上,东巡一事,必须要提升日程,在过一段时间天气变化了,就不适合东巡了。
此事一旦耽搁,将会只怕是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成行,这样一来,耽搁的事情太多了。
对于陈平的能力他虽然信任,但是他最想新的依旧是自己,这一次的东巡路线,不光是有陈平设定的一条,他也会设定一条。
有道是,狡兔三窟。
嬴政太清楚自己的情况了,在大秦帝国之中,想要取得性命的人无数,纵然是土地改革颁布,也不可能消灭这一类人。
大秦将山东六国强行以暴力糅合在一起,这其中死伤无数,这其中让无数人失去了利益,这些人巴不得嬴政死去。
这样的仇恨,太过于凛冽,没有一两代人的时间,根本无法消散。
故而,嬴政必须要万事稳一手。
.........
“陛下,李相求见!”
这一刻,韩谈的声音再一次传来,将嬴政的思考打断。
对于李斯求见,嬴政微微一愣,这一段时间,作为帝国的右相李斯必然是很忙碌,这个时候李斯求见自己........
念头万千,嬴政朝着韩谈,道:“将李斯请进来!”
“诺。”
望着韩谈离去,嬴政神色一正,看向了书房之外,对于李斯等人嬴政在接见的过程中也不会太过于随意。
虽然是君臣,但是彼此之前的尊重还是要有的,特别是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更是如此。
“臣李斯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走进书房之中,李斯连忙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态度极为的恭敬。
从一开始,李斯对于嬴政都很恭敬,但是这一份恭敬,从嬴政发生变化,体质变得年轻之后达到了极致。
很显然,嬴政这近乎返老还童的面容,让大秦朝野内外更为的臣服,反对的声音几乎消失不见,这对于大秦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相不必多礼!”
嬴政一伸手,示意李斯,道:“坐!”
“诺。”
点头答应一声,李斯朝着嬴政一拱手,嘴角含笑,道:“臣谢过陛下!”
等到李斯落座,嬴政看了一眼李斯,随及开口,道:“爱卿前来咸阳宫,可是有事么?”
“禀陛下,臣与王相等人在一番思谋之下,对于夏禹郡的官吏派遣,已经将做做出了决定,这是名单,陛下过目。”
李斯从袖口之中取出一卷竹简,然后向前两步递给了嬴政:“陛下,臣听闻陛下即将东巡?”
“嗯!”
看了一眼竹简,嬴政抬起头看了一眼李斯,莞尔一笑,道:“爱卿所言不假,朕打算在不日便开始东巡,从咸阳而出,一直到辽东郡。”
“此番东巡,先行咸阳而出,走三川东海道,然后沿着泗水南下会稽郡,在会稽郡结束之后,沿着辽西会稽道北上,一直到达辽西郡,然后前往辽东郡。”
“至于回程,先从辽东至辽西,然后走辽西会稽道,然后前往广阳郡,最后眼前河内广阳郡前往河内郡。”
“再从河内郡入三川郡,过函谷关到达咸阳,至于一切的辎重补充以及各种事物全权由李相负责。”
“这一次的东巡,李相随朕同行!”
“诺。”
点头答应一声,李斯心下大喜,嬴政既然让他跟随这意味着圣眷正浓,这让李斯心下的劝谏之言,在也说不出来。
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斯,嬴政沉声,道:“这一次的东巡,以辛胜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锐士开道,你与辛胜,陈平三人商议,此行东巡,朕不希望在发生博浪沙那样的事情。”
对于李斯等人要进行敲打,这些人每一个人都是人杰,但是嬴政不喜欢意外发生,博浪沙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对于大秦始皇帝而言都是一种耻辱。
“诺。”
点了点头,李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这一次的东巡绝对不能再出现问题,要不然,下一次出行的人里面就再也没有了他。
嬴政从来不会用一再失误的臣子,而且此行若是再出意外,李斯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见到李斯沉默,嬴政将竹简打开,翻看国府对于夏禹郡的官吏安排,夏禹郡太过于遥远,必须要有强力的郡守与郡尉管理。
要不然,夏禹郡将会在大秦帝国之中叛乱最多发的的地方。
第445章 蓦然回首,朕已经改变了如此之多.
夏禹郡,地理位置太过于特殊了。
不光是大秦打通极南地的关键点,更是大秦日后进攻百越的一条路线,至少大军在夏禹郡一段时间,对于百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会适应。
而且也是咸阳极南道的中转点。
以嬴政的眼光自然是看得出来,夏禹郡便是大秦帝国席卷极南地以及百越的基础,就像是当初的三川郡,便是大秦东出的基础。
而且短时间之内,驰道修不通,一旦发生叛乱,从咸阳开始派兵镇压,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而且巴蜀驰道不通,嬴政不会在巴蜀驻扎太多的大军。
有道是,中原未乱蜀先乱,中原安定,蜀未定,巴蜀之地地理条件太过于特殊,一旦大军驻扎,主将心中生出乱念,巴蜀之地便是自立为王的最佳地方。
只要掌控汉中,断绝栈道,中原王朝对于巴蜀之地,根本没有丝毫的办法。
虽然嬴政自信,只要是他活着就没有人背叛,但是一旦背叛,大秦帝国将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而且,生而为王,当预防一切的发生,在源头之上杜绝,而不是等事情已经发生再去处理。
嬴政不想自己的自信,需要无数的秦人去承受,这一次驰道打通,在巴蜀之地驻兵,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这只是咸阳极南道,未来还会有咸阳百越道,整个大秦帝国必将会被条条的驰道网连串到一起,未来一地有叛乱,大军就可以迅速驰援。
甚至于可以做到朝发夕至,这样一来,叛军对于当地的破坏,将会是最小的,也更有利于大秦帝国恢复元气。
心中念头闪烁,看着国府对于夏禹郡的官吏安排,嬴政点了点头,对于这一方案很是认可,在李斯与王绾的选择中,不管是郡守还是郡尉都是武将出身。
只有郡丞属于文吏,这样的班底,更有利于归化夏禹郡。
念头万千,嬴政手中的朱笔写下了批示。
.........
“臣陈平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这一刻,陈平终于是部署妥当,前来禀报嬴政了。
“爱卿不必多礼!”
嬴政放下批示好的奏报,然后看向了陈平,道:“坐!”
“臣谢国陛下!”
一番寒暄之后,嬴政朝着陈平,道:“爱卿此番咸阳宫,可是制定好了东巡路线?”
“禀陛下,臣制定好了东巡路线!”这一刻,陈平从位置上起身来,来到书房的地图跟前,朝着嬴政,道:“陛下请看——”
闻言,嬴政也来到了地图之前,这个时候陈平指着地图,道:“陛下,臣的打算是此行基本上走驰道。”
“车队先从咸阳出发,然后走三川东海道,然后顺着泗水南下会稽郡,在会稽郡停留数日,然后沿着辽西会稽道北上到辽西郡,最后前往辽东郡。”
“至于回程,先从辽东郡到达辽西,然后顺着辽西会稽道南下,然后停留在广阳郡,然后沿着河内广阳道一直打到河内郡,随后进入三川郡,直入函谷关最后到达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