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43节

苏定方却有些急躁,“突厥已退,朝中必然召齐王、淮阳王回朝。”

如果李道玄被召回朝中,那苏定方就不能用平调的名义去代州了……但如果赶在李道玄之前平调,通过平阳公主运作,苏定方是有很大可能留在代州的。

凌敬在心里琢磨,如今代州,怀仁身边有李高迁、薛忠、刘世让、李道玄、阚棱等将领,不论是兵法还是领军上阵,没有人能与苏定方并肩。

而且刘世让、李高迁都各有心思,难以信任……如果苏定方过去,有李道玄、李善的撑腰,是有资格掌控大军的。

特别是苏定方擅骑战,而李善那边多有良驹,说不定还能借此再次立功。

“让朱八带个口信过去吧。”凌敬叹道:“已然功成,却不身退,何苦由来呢。”

苏定方正要开口,却看见一骑远远而来,“他怎么来了?”

凌敬转头看见了张文瓘,“稚圭?”

张文瓘翻身下马,先行礼,再寒暄,犹豫半响后才低声说:“听闻苑孝政此行携带良驹……”

苏定方大是诧异,倒不是舍不得几匹马,但哪里有主动上门来索要的……而且张文瓘骑来的这匹马还是前段时日送去的呢。

凌敬略一思索,忍笑道:“这倒是老夫思虑不周了,稚圭多牵几匹去好了。”

张文瓘干笑两声,姑父明天就要启程了,今天莫名其妙找上门,话里话外都是无良驹驱使,北上艰难之类的话……

第419章 雁门关(上)

抬头仰望,只见山岩峭拔,盘旋崎岖,绝顶置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数日奔波的崔信不禁赞道:“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果如其名。”

亲自陪着崔信一同来的淮阳王李道玄笑道:“虽有其势,亦需重兵名将,方能护佑河东。”

崔信完全没听出来李道玄这是在吹捧李善,只笑了笑,眼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来迎接的人群,双腿微微一夹,趋马上前。

还没来得及下马,崔信就觉得有点不对,来迎接的人不少,有左威卫将军薛忠,有刚被授左威卫中郎将的临济县侯阚棱,一个鬓发灰白的老者那应该是雁门守将宜阳县侯刘世让,然后并无兵权在手的代县令李善却站在最前方。

位次排座,向来马虎不得,崔信不动声色的下马,李善殷勤的上前牵住坐骑……而崔信却眼皮子都没抬,径直走到刘世让面前。

那边在叙礼寒暄,李道玄给李善递去一个眼色,低声道:“看来贤弟前途坎坷。”

李善脸上笑容依旧,嘴唇微启,“哪里逃得出小弟的五指山!”

李道玄啧啧两声,昨晚崔信落脚在崞县,他陪着崔信闲聊,几次提到李善……这位中书舍人阴阳怪气……

此次出迎除了将校之外,代县势族也齐齐赶到,崔信心头的古怪感觉更盛,虽然自视是清河崔氏子弟,必得厚待,但除了刘世让之外,几位将校以及代县势族都隐隐很是亲热……大家伙儿耳朵不聋,眼睛也不瞎,都知道这位是李善将来的便宜泰山大人。

就连以倨傲,不近人情闻名的刘世让也耐着性子和崔信笑着寒暄,言语谦让……听得一旁的李高迁频频皱眉。

当夜,雁门关大摆宴席为崔信接风,毕竟是代天子出行的近臣,李善毫不客气的坐在主位,笑看诸人一轮轮的吹捧清河崔氏,吹捧崔信……

但李善看似在笑看这一幕,实际上思绪远飞,此次苑孝政、崔信一行人北上,朱八带来了凌敬的口信,其他的也无所谓,但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崔信的到来,这里面不可能没有问题,其二是苏定方有意平调左威卫。

别说雁门关,别说河东道,就是遍数天下,能与苏定方相提并论的名将也找不出多少,考虑到苏定方年未过三十,亲自统兵骑战,更是了得……如果将苏定方调到雁门来,对自己大有裨益。

而且有平阳公主为后盾,不用李世民打通关卡,苏定方调任其实并不难。

但李善考虑的比较远,凌敬并不希望自己长久的待在代县,而李善却不这么想。

如果要在代县雁门多待上两年,避开长安那个漩涡,那么有一个地方是最能发挥苏定方能力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

马邑。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李善都绝不想看到首鼠两端的苑君璋长久占据马邑,他希望在明年六七月份突厥惯行的南犯之前,驱逐苑君璋,另择良将镇守马邑。

若在雁门之内,苏定方其实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但如果苏定方真的调到代州,裴世矩会不会使手段将苏定方塞到马邑去?

不说其他的,当日欲谷设被擒,苏定方可是出了大力的。

李善的视线扫过在一旁侍立的杜晓,斟了一杯酒,笑着递过去。

杜晓恭敬上前,双手持盏一饮而尽。

“崞县故事,不可外泄。”

“是。”

“此次马邑一行,还要拜托杜兄。”

“公主、柴公皆有令,悉听郎君之命。”

此次崔信北上,平阳公主特地遣派杜晓率百名精锐亲卫护送,李善、崔信往马邑招抚苑君璋,此行说起来简单,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李善准备将公主府亲卫和自己的亲卫混编,让杜晓、王君昊带队。

这时候宴席间,众人吹捧完崔信,已经开始转向吹捧李善了……崔信斜眼看去,视线正和笑吟吟的李善撞了个正着。

未来老丈人真不好伺候啊,看起来满腹怨气……李善收敛笑容,抬起右手做了个手势,席间言语顿止,一时寂静无声。

崔信扫了一眼,压抑住心中的震惊,去年清河县中,他见到的那个少年郎,意气风发,言辞锋锐,今日的李善,威仪甚重,凛然生威,一个手势,纵是早年就名扬河东、身登高位的刘世让、李高迁都闭气凝神。

“今日至此。”李善轻声道:“散了吧。”

众人纷纷施礼退下,李高迁、薛忠等人和李善打趣几句,只留下了李善、李道玄和崔信。

李善延手请两人去书房坐定,落座后就说:“道玄兄何时回京?”

已经十一月末了,齐王李元吉早就回京,只是因为苑君璋攻下马邑,李道玄才拖延至今,调其回京是必然的,毕竟李道玄并没有在河东一直待下去的理由。

“三兄来过信,约莫十二月中旬启程回京,正赶上年节。”李道玄掐指算了算,“半个月,应该赶得上。”

从雁门关到马邑,快马奔驰一日夜就到了,如果没有意外,加上谈判、授勋等等,十天之内就应该回来。

李善眼神闪烁不定,想了会儿后才说:“明日遣苑孝政亲卫报信,后日启程,还请道玄兄亲自坐镇雁门。”

“好。”李道玄一口应下,瞥了眼崔信,迟疑道:“宜阳县侯……”

“一并去马邑。”李善干脆利索道:“不留道玄兄了。”

崔信心里大是起疑,圣人指派自己和李善招抚苑君璋,为何要将宜阳县侯刘世让带去马邑?

刘世让是雁门守将,奉命经略马邑,半个月前马邑失陷,朝中正要问罪,而苑君璋旋而来降……难道刘世让和李善同气连枝?

对了,三个月钱马邑大捷,刘世让让功李善,后者为其扬名……适才宴席间,刘世让也对自己颇多礼遇。

李善和李道玄的关系不用客套,议定时间之后,后者就出了门,只留下这对未来翁婿。

伸手挑了挑灯芯,灯火猛地亮了亮,将两人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映在墙上。

“此地简陋,慢待世伯了。”

李善随口找了个话题,没想到却惹得崔信心头火起。

“若无简陋之地,何来《陋室铭》一文?”崔信冷笑道:“此等名文,已遍传长安,与《爱莲说》并肩。”

李善已经完全忘记了之前信中说《陋室铭》是为叙心志特地写给崔小娘子一事了,只觉得莫名其妙。

想了想,李善端起水壶倒了杯水……这次还没等他说话,崔信脸就黑了。

片刻后,看着桌上那副精美的茶具,再看看崔信那张黑脸,李善不禁咧咧嘴……能理解,能理解,宠女狂魔嘛。

第420章 雁门关(中)

未来岳父尥蹶子……呃,这个李善没什么经验,劝了几句崔信不理睬,赞了几句茶具崔信更是火大,一直到李善将一个多月前“写”的几首边塞诗拿出来,崔信才神色略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崔信反复吟诵,“虽是残句,但可见边塞之景。”

眼神复杂的打量了几眼对面的青年,崔信在心里叹息一声,此等人物,既有文韬武略,又心有谋划,如今独当一面,看看雁门上下的态度就知道其手段了……要知道李善只是代县令而已。

“怀仁可知,清河崔氏始祖?”

“齐国正卿崔杼入鲁,十五世孙汉东莱侯崔意如,长子次子分别定居清河郡武城、涿郡安平,遂为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始祖。”

崔信点点头,“清河崔氏,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名列五姓七家。”

“但究其根本,天下望族,皆源于才杰之士。”

崔信长叹道:“如此短视,有负申国公盛名。”

这句话是点明了崔信已经知晓李善的身世,唐之前,史上只有一个申国公,李善曾祖李穆。

同时崔信也点明了对李德武的鄙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甚至崔信影影绰绰间点出,李善这样的人物,千百年后未必不能为望族始祖,这是对李善极高的看重。

李善沉默的坐在那,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

虽然对这位青年有着诸多的不满,但崔信不得不承认对方有着少见的才学和才干,同时也怜惜对方如此坎坷的身世。

“闻喜裴氏,一门双相。”崔信低声道:“此事尚有他人知晓?”

看崔信的视线往外瞥,李善微微摇头,“道玄兄不知实情。”

顿了顿,李善觉得要给崔信一点信心,继续说:“平阳公主知晓内情,此外中书侍郎宇文世叔知晓,还有祁县王氏的王仁表。”

崔信精神一震,平阳公主在朝中分量很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的司马,王仁表出身名门,是李善的至交好友。

“宇文仁人……”

“南阳公主就在东山寺出家修行……”

崔信哦了一声,想起宇文士及也是个抛妻弃子的混蛋。

李善移开了视线,别说现在还不是翁婿,就算是,他也不会将李楷、凌敬这两个名字吐露出来。

李楷是秦王妃的外甥,凌敬如今执掌天策府大权,都是绝对的秦王一脉嫡系。

李善不想再聊这些事,将话题扯开,“没想到此次将世伯牵扯进来,实在是……”

崔信有些懵懂,“招抚苑君璋,理应无碍,其子都入朝觐见……听闻乃怀仁用策?”

“不错。”李善点点头,“但听闻乃裴弘大建言圣人遣派近臣出使……此事必有其手笔。”

看崔信将信将疑,李善补充道:“听闻世伯坚拒联姻闻喜裴氏西眷房?”

崔信恍然大悟,“乃裴弘大试探!”

呆了呆,崔信失笑道:“其实……”

其实崔信拒绝联姻闻喜裴氏,主要是考虑政治层面,和李善这边关系不大……清河崔氏除了崔信之外,朝中官员基本都依附东宫,而裴寂、裴世矩一个亲近东宫,一个任太子詹事,这门婚事对清河崔氏没有什么好处,崔信不得不考虑秦王上位的可能性。

家事叙了一遍后,李善笑着说:“北地不比山东,但亦有特产,世伯回朝,还请……”

崔信越听越不是味儿,拉着脸说:“此套茶具出自邢州窑,精美绝伦,乃是某母亲当年笄礼赠品。”

李善眨了眨眼,一时没听懂。

崔信冷笑两声,继续道:“若是怀仁有意,当以厚礼贺笄礼。”

这次李善听懂了,无语的看着崔信……女子及笄需行笄礼。

《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

同时《礼记.内则》有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也就是说,女子要么出嫁前行笄礼,要么到十五岁行笄礼……崔信这个宠女狂魔指的肯定不是前者。

咳嗽两声,李善强行将话题转到正事上,此去马邑,看似没什么碍难之处,但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

崔信听李善介绍如今朔州、代州的局势以及苑君璋的态度,突然问:“刘世让为雁门守将,为何要一并去马邑?”

李善还没来得及开口,外间传来王君昊的传报声,“郎君,宜阳县侯来访。”

“让他进来。”李善眉头挑了挑,“世伯安坐就是。”

按理来说,刘世让爵封县侯,身为雁门守将,又是长者,别说李善了,就是崔信都应该出门相迎。

首节 上一节 24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