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311节

“无人为首?”秦武通有些诧异。

“约莫以席多为首,但军中也多摇摆不定。”刘世让解释道:“席多此人,马邑人氏,早年为刘武周帐下,后随苑君章,少有领兵,打理内政,筹集粮草,出谋划策,为苑君章所重。”

毫无疑问,这是个关键人物。

第552章 夜谈(下)

小屋内,刘世让不停解说如今的马邑的局势,一旁的刘宝时而补充,李善也将自己在长安从苑君章那儿得来的信息拿出来一一印证。

很快,秦武通就知道了个大概,这位已经好些年没有出仕的将领忍不住瞥了眼李善,心想这个青年难怪晋升如此之速度,春风化雨的手段将朔州将苑君章逼到这般境地。

最终,四人都确定了一个事实,曾经被苑君章依为腹心的席多,是个关键人物。

“如此说来……”秦武通紧紧皱眉,“那此人心向突厥否?”

“不知。”刘世让很干脆的说:“苑君章启程入朝已有半个多月了,诸军将校多有异议,唯独席多一言不发,但夜间席宅,多有将校聚集。”

秦武通不再询问,转头看向了李善。

对于这个人物,李善也颇为犯愁,早在长安的时候,他就和苑君章几次商议过,后者也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

原因很简单,投靠突厥,将校必有嫡系麾下才能为贵人所重,但谋士就未必了……甚至因为没有什么势力,反而更有可能受到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的重视和倚重。

“暂时不管他。”李善索性以不变应万变,从大势来看,很难说大势是在突厥还是在李唐……虽然李善自己有足够的把握。

但在几个月之后,代州好歹还有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而马邑却没什么险关要塞,必定会承受突厥极大的压力。

不过如今才二月末,北地化冻不久,草原上还寒风呼啸,接下来牧民还要放牧、牲畜交配等等,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南下的,按照惯例,应该要等到五月下旬。

所以眼前的马邑,主动权是握在李善手中的。

“刘公,手中可有人手……”李善迟疑了会儿,低声道:“本地人氏,要信得过的人手。”

刘世让点头道:“有,而且殿下亦是旧识,去年殿下就在此地设伤兵营,伤员痊愈之后,马邑已然城破,因为是高满政旧部,所以虽未被杀但也被驱逐,去年末下官收为亲卫。”

“挑几个机灵的,盯着杜士远、郭子恒。”李善吩咐道:“远远盯着就行,只要不举兵入城就无需去管,若是离城……也不需去管。”

“是。”

李善一一吩咐完,转头看向刘宝,笑道:“刘公已然与你说了?”

“说了。”刘宝咧嘴一笑,“殿下放心。”

“委屈你了。”李善安慰道:“待得战后,必有封赏……若是永康县公不论功,某必然在陛下面前言明。”

“谢过殿下。”

“那便如此吧。”李善端起茶盏,刘世让起身告辞,门外的王君昊延手送客。

呃,这时代是没有端茶送客这么一说呢,只是李善个人的习惯,王君昊、苏定方这些身边的亲卫都知道。

目送三人离去,李善在心里盘算,自己此次马邑之行能顺利的清洗军中吗?

临行前,李楷、马周都曾经提及,其实这方面的事应该让即将到任的李靖来做……你这个代州长史很快就要卸任,何苦由来呢?

若是做成了,未必能捞到什么功劳,好处都是李靖来享受……你自己执掌代州总管府,回朝后不可能晋升太速,册封郡王,已经是升无可升,再往上那是亲王爵了。

若是做不成,马邑兵变,自己会不会陷在马邑不说,之前的努力也都白费了……要知道裴世矩那老狐狸还在阴暗处虎视眈眈呢。

但李善有自己的考虑,临行前也通过凌敬和李世民交换过意见,两人都有着共同的观点,要尽快收复苑君章旧部。

若不能尽快清洗军中,让唐军牢牢的掌控住马邑,接下来的大战会非常吃力,最重要的是,距离突厥大举来犯还有三个月,若是不管不顾,越往后推,越可能出现兵变……突厥大军给予马邑的压力,不是当事人是难以理解的。

若是席多那老东西要搞事……或者一直这么不显示立场,李善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那就别怪我下手太狠了。

昨晚在雁门关,苏定方私下提及,或可辣手处置……李善与刘世让、秦武通合谋,召集马邑众将,一律枭首,同时苏定方率三千骑兵进逼马邑,铁血清洗上下,然后从代州军、并州军调集兵力进驻马邑。

好处很明显,他日突厥来犯,马邑纵然被围困日久,也不会选择降敌,领军将校有非常高的忠诚度,雁门关这边也必然会出兵相援。

而且突厥来犯,只要雁门关不失守,大抵战场会在朔州,不论代州军,至少并州军是一时半会儿派不上用场的,正好调驻马邑。

但坏处也很明显,苑君章已然投唐,而且还入朝觐见,演了一出君臣相济,但李善铁血清洗苑君章旧部,塞外必然忿忿,不说对以后战事的影响,仅仅是李善的人设,都要垮了。

希望席多那个老家伙识趣!

李善走出小屋,站在院子里抬头望去,弯月被一片云层半遮半掩,但点点星星闪烁夜空,他忍不住想,按照计划,自己还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而且是如张公瑾一般既能领兵上阵,也能坚守城池,还能打理内政的人物。

段志玄已经被赶走了,李世民会将谁塞过来呢?

其实历史上最着名的尉迟敬德、程咬金这等擅于骑战的勐将并不适合,不过听说秦琼其人,不仅骁勇善战,兼有文采,有理事之能,并不是个只知道厮杀的勇将,其父秦爱、其祖父秦方太、其曾祖秦孝达都出仕北齐,而且都是文官。

不过,早在长安,凌敬就无情的告诉李善,这不可能……秦琼是最得李世民信任的爱将,在天策府内地位非同寻常,他的出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李世民本人。

千里之外的天策府,今日李世民难得的没有回宿承乾殿,而是在天策府住下,他刚刚私下好言慰问了被赶回京中的段志玄。

宴席上,杜如晦、房玄龄、封伦、苏世长、虞世南、宇文士及、苏勖、长孙无忌一干心腹幕僚都到了,大部分人都愤慨于李善的专断独行,左武卫左郎将兼骑兵副总管,这样的职位,他一个代州长史何权驱逐?

呃,凌敬今日都没参加,段志玄是个敢闹事的……万一喝了酒给这老头一拳两脚,那就闹大了。

李世民半躺在榻上,哭笑不得的说:“怀仁这也太……”

“军中饮酒,苛待士卒,也算有理有据。”房玄龄也挺无语的,“只是太落志玄的脸面,其父益都县公乃是陛下当年旧友。”

段志玄的父亲段偃师当年是并州司法参军,是李渊晋阳起兵的嫡系。

一旁的长孙无忌咂咂嘴,“只怕不会是第一次……”

“不错,东宫那边必然也会有人被赶回来。”杜如晦向来肃正,此时却展颜一笑,“怀仁这厮,向来狡黠。”

几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场的四人再加上凌敬,是天策府内仅有知晓内情的人……看李善在那左右横跳,实在惹人发笑。

“那以何人补之?”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凌敬倒是提到过秦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李善那厮要个文武双全不弱张公瑾的人物,这样的人物还真不太好找。

长孙顺德勉强算一个,张琮也行,还有郑仁泰、李孟尝、牛进达,都堪称文武双全,但要么是自己的姻亲,要么职位不好安排,左郎将毕竟低了些。

琢磨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轻声道:“让忽峍去吧。”

第553章 酒楼议事

自从大业十三年开始,马邑这座边塞重镇就陷入刀光血影之中,这么多年了,血腥味从未消散,磨刀声始终在民众耳边旋绕,战马的嘶鸣声永远不会停歇。

王仁恭、刘武周、宋金刚、苑君章、高满政,一个又一个人杰登上舞台,在短短的绽放之后,又一个又一个的落幕。

这座城池,时而依附突厥,时而投向李唐,几乎只作为一座军事要塞存在,而丧失了一座城池其他的存在意义。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武德六年末,再无雄心壮志的苑君章在无可奈何之下,决心投唐,并且很快就入朝觐见唐皇。

代州很快开拓了一条从雁门关到马邑的商道,往来的商贾日益增多,原本的商道是往西北方向抵达云州,侧向五原郡,但借道马邑,商贾能迅速抵达榆林一带,这为马邑,为代县,为霞市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而马邑这座城池也渐渐开始恢复生机,城内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只见刀光剑影,也会有集市,也会有商贾,甚至还有几座新开的酒楼。

城西的一座酒楼内,十几个汉子正在聚众饮酒,其中一个身材雄壮的大汉笑着说:“刘五,你倒是好运道,跟了二郎君。”

周围响起一片附和声,一个身材瘦削的汉子笑骂道:“早知道当日就跟着去了!”

“当日我可是好心好意,劝你一起走,你还大骂了我一通!”刘五是个瘦高个的汉子,他是苑孝政的亲卫,去年第一批迁居代州,如今就住在代县,这次是被李善特地带到马邑来的。

为首的大汉咳嗽两声,压低声音问:“听说先前迁居代州的……均授田予宅?”

“确实如此。”刘五点头道:“宅子还不小,授的田地虽然遭废弃两年,需要打理,但也非开荒……对了,宅子就是霞市用的红砖建的,远远看去,醒目的很。”

随着商路的开通,霞市的名声早就传遍了马邑,众人又是一阵羡慕嫉妒。

“当然了,之后迁居的,有崞县、五台,还有猩州的,也不是都授宅。”刘五解释道:“但若是一家人,还是会授田的。”

“一家人?”

“若本是代州人氏,与家人团聚,按丁口授田,若是云州人氏,家人已然迁居代州,也是按丁口授田。”刘五嬉笑道:“张三哥,你都快四十岁了,娶个媳妇,也能授田,明年生个大胖小子……”

张三哥就是那个为首的大汉,听到打趣的话只微微笑了笑并没说什么,此人只是个军头,但在军中颇有威信,周围人也都寂静无声。

过了会儿,张三哥才迟疑问道:“自去年十月后,迁居代州的民众数以万计,难道都安生无事?”

“自然不会。”刘五正色道:“云州一家人迁回原籍猩州,得以授田,今年初被定襄元氏强占田地,还被掳去为奴。”

“什么?!”

“掳去为奴,还不如在马邑快活呢!”

周围众人一片喧哗,张三哥呵斥两声,“听刘五说完!”

刘五缓缓道:“此事被邯郸王查获,当场斩十二人头颅,其中三人为定襄元氏子弟,又命代州别驾张公瑾巡视猩州、代州、蔚州,严禁贪占田地,掳民为奴,据说多有豪族束手。”

张三哥吐出一口长气,喃喃道:“记得定襄元氏……是太原王氏的姻亲?”

“不错,代州总管府司田参军便是定襄元氏子弟,与邯郸王还有些瓜葛,但也被罢官斥退。”刘五叹息道:“邯郸王取字怀仁,看似手段酷烈,实则的确心怀仁义。”

“去年末,云州迁居代县的民众与代州势族冲突,殿下赶赴弹压,砍下代州李氏子弟头颅,平息民乱,此事是小弟亲眼目睹。”

一旁有人饶有兴致的问:“据说这位邯郸王在代州名望颇高?”

刘五摊手道:“在座兄弟,至少半数是代州、猩州人氏,三哥倒是江南人氏,不过都随苑公数度入河东,当知代州之况。”

“不过大半年光景,代州已非旧观,村中人烟,市集纷扰……对了,小弟去年十二月已然成亲,此次来马邑之前正巧媳妇已有身孕,算算时日,年末就能生个大胖小子。”

周围众人再次投来羡慕嫉妒的眼神,都是军中厮杀汉,朝不保夕,打打野战还行,谁都没娶媳妇,这年头就算成亲,说不定第二天就会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的……

刘五看了众人一眼,唏嘘道:“去岁随二郎君拜会邯郸王,殿下戏语……古来征战几人回,一旦丧命,说不得别人睡你媳妇,用你的钱财,还会打你儿子……”

周围一阵骚动,这话说的有点毒,有点狠,但也说的极为贴切……如果是唐军士卒,府兵阵亡,这种情况不能说一定没有,但肯定会少很多,程度也轻很多。

说到底在于规矩二字,苑君章占据朔州、云州多年,依附突厥,搜刮资源以养大军,在这方面自然没什么规矩。

张三哥长长叹了口气,“昨日我见邯郸王入城,携骑兵五百……而去年抵马邑,亲卫不过百多人,只怕是为清洗军中将校而来。”

刘五脸色微变,沉默了会儿微微点头,“张三哥,小弟不讳言,殿下有意整顿苑公旧部,但并无恶意。”

“仔细说说。”张三哥心里也有数,刘五原是二郎君亲卫,迁居代州,此时随邯郸王回马邑,第二日就召集军中旧交聚饮,自然是有的放失的。

“其一是遣散,留在马邑亦可,迁居代州、蔚州、猩州亦可。”刘五仔细解释道:“一方面是针对去年在云州裹挟南下的青壮,一方面是针对军中年过四旬的老者。”

张三哥微微点头,其实裹挟南下的青壮已经有很多都逃走了,而军中年过四旬的……也的确需要一条退路。

“会授田,主要是看在代州、猩州有没有亲族,但授宅就未必了。”刘五突然嘻嘻笑道:“如果动作快的话,娶个媳妇……就算是寡妇带个孩子,还能捞得到授宅呢。”

“刘五,你娶的不会就是个寡妇吧?”

“寡妇怎么了!”刘五老脸一红,笑骂道:“年纪大点知道疼人,娶个十六七岁的……伺候谁啊?!”

周围一片哄笑声,张三哥笑着问:“带了几个?”

“一子一女。”刘五咳嗽两声,“二哥知晓,小弟原是代县人氏,也认得她亡夫,前年征召府兵,战死在雁门关。”

旁边一人突然低声道:“前年……似乎就是苑公攻打雁门关那一次?”

第554章 草莽之间

武德五年,苑君章、高满政夜袭代州,攻破雁门关,杀入代县,驻守猩州的刘世让率兵北上将敌军驱逐出境。

“如今苑公已然投唐,前事均一笔勾销。”刘五摇摇头,“战阵中,不是我杀你,就是你杀我,有什么好说的……”

安静了片刻后,张三哥问道:“即使授田,但也青黄不接……”

“均有口粮发放。”刘五轻声道:“代州不缺粮,霞市繁华,商贾来往川流不息……就算是做些买卖,给商队做个伙计,也足以养家了。”

张三哥在心里盘算,有些迟疑,这条件听起来有点诱人,授田授口粮,抢个女人成亲还能授宅呢。

首节 上一节 311/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