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42节

「关中、河东、山东、陇西尚可。」魏征摇头道:「但江南、岭南、蜀中只怕难以推广。」

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儿,所谓的中等为准,实在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而且蜀中、江南各州都有着自己已经用习惯了的标准,为什么要换一套标准?

统一度量衡早在几年前就有官员频频上书,自从秦始皇干了这么一出后,开国帝王一般都会这么来一次,但因为之前几百年天下始终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隋唐两朝为此很是费脑筋。

李建成叹了口气,这事儿实在是麻烦的很,暂时抛之脑后,他又说起第二件事,「统叶护可汗遣派使节入朝,父亲私下所言,或有求亲之意。」

统叶护可汗是西突厥的大汗,登上汗位已经六年多了,在中原大战的时期出兵一统西域,牙帐迁往千泉……碎叶河北,换算到后世地图,都已经不是中国境内了,大抵是吉尔吉斯斯坦。

与东突厥不同,西突厥与唐朝基本上不接壤,相互之间的关系很不错,不过遣派使者,还是李唐建国后的第一次,朝中对此极为重视……不管是从实力上还是国土面积、部落数量,西突厥都压过东突厥。

郑善果笑道:「当年弘大兄语裂突厥,此等事,殿下当询之。」

裴世钜都快八十岁的人了,入唐后基本上不关系政务,之所以能出任宰辅,得李渊重视,除了是前隋名臣之外,主要就是看中了裴世钜对草原部落的深刻了解这一点。

「所谓语裂突厥,实是妄语。」裴世钜睁开双眼,轻笑道:「突厥起家之初,父死子继,但自木杆可汗起,又实行兄终弟及,如此混乱,才导致内乱纷杂,此为祸端之初。」

王珪点头赞同道:「如今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之争,也正因此而起。」

「因制而行,方为长久之计。」詹事主簿赵

弘智锦上添花的这句话让李建成微微颔首……自己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坐镇东宫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二弟却非要夺嫡,这是要埋下祸端啊!

裴世钜轻声询问了几句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派的使者相关的细节,才道:「统叶护可汗既有善,但曲意交好,若有联姻之请,殿下可劝陛下许之和亲。」

「远交近攻,乃西秦之谋。」裴寂赞同道:「听闻常有部落今岁臣服颉利,明岁投奔西突厥,若能交好,他日国战,必能得利。」

众人纷纷点头,不过这种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定下来的,相关的谈判肯定会持续一段时日,比如可能的互市,筹建商路,比如去年李善从东突厥弄来不少耕牛,但如今关中耕牛的缺口还是很大。

而且和亲的人选也很难选……谁愿意将女儿送到遥远的西域去,而李渊的女儿要么已经成婚,要么还没到适合的年龄。

诸事议定,气氛轻松下来,李建成突然笑着问道:「怀仁是今日启程去陇州吧?」

「是。」魏征说道:「据说携三百亲卫……」

「哈哈哈!」李建成大笑道:「怀仁前日入宫觐见,还请了三妹陪同,父亲不得已让少府拨了百具弩。」

郑善果笑道:「看来邯郸王也觉得或有事变……」

李建成知道郑善果的意思,不是说李神符、段德操会兵败,而是指李善那能惹事的能耐。

这时候,裴世钜突然开口道:「殿下,襄邑王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东宫当以将校充实军中。」

军中势力一直是东宫的软肋,李建成这几年从来没有放弃向军中伸手,听到这句话立即眼睛一亮,「裴公的意思是……」

「襄邑王转任灵州总管年许,但麾下将校大都……」

裴世钜的话说到一半,李建成就反应过来了,李神符之前多年镇守河东,麾下不是没有心腹将领的,但孤身出任灵州总管,如今正式缺人的时候,东宫这边却是有人手的。

至少驻守在禁苑的几千长林军中能挑出不少人手。

李建成思索道:「薛万述、冯立或可领总?」

「咳咳。」裴寂咳嗽两声,提议道:「或可以龙虔出京?」

李建成一怔,裴龙虔是晋阳起兵的老人,当年攻关中立功,虽然没有爵位,但也得授上柱国的虚衔,如今任太子左卫率。

「殿下,臣些许私心。」裴世钜叹道:「前年数千突厥偏师攻破灵州、原州,攻入陇州,破大震关。」

裴寂小声提醒道:「六郎如今任陇州录事参军事。」

李建成恍然大悟,笑着点头道:「那就以裴龙虔为首,驻守原州,必能护佑宣机。」

裴世钜心想,虽然猜测李善那厮不会再夺嫡尚未落幕之前做什么,但也不可不防,有裴龙虔在,应该不会出什么事。

第770章 太天真了吧!

陇州,隶属关内道,位于关中与陇右交界,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虽有山脉横跨,但却也地处平原,河流纵横,向来是关中粮仓之一。

州治汧源县内,总管府中,为邯郸王李怀仁的接风宴正在进行中,席上诸多官员都很好奇这位传奇的青年郡王,几个眼尖的察觉到李善似乎有些不太自在,不免心中嘀咕……毕竟还年轻啊。

李善是真的不太自在,甚至是不知所措……手啊脚啊都不知道该放在那儿了,其他人不明就里,下首位唯一跟着李善赴宴的王君昊却是心里有数的,不由得面色古怪。

因为,今日宴席,陇州总管常达对李善态度很是冷淡,这个李善是有心理准备的,原因很简单,常达乃陕州陕县人,但是幼年迁居而去,祖籍温县。

李善向来与人为善,少有仇家,除了穿越之初就不得不面对的李德武、裴世钜之外,真正称得上仇家的人并不多。

如果不算颉利可汗、阿史那·社尔那些人的话,也就王仁佑、段志玄等寥寥数人,但这其中也有一位出身河内郡温县的人。

如今的右监门卫中郎将,驻守玄武门的常何。

启程前,凌敬打探消息后告知李善,常何与陇州总管常达乃是族兄弟,早年就来往颇多,后常达在前隋出仕为鹰扬郎将,久在河东任职,是圣人李渊的老部下,也是晋阳起兵的老人。

当时听了凌敬的一席话,李善浮想联翩,他曾经听马周提起过,当年李密兵败洛阳,最早劝其投唐的部将中就有常何。

常何降唐后是少有的保全爵位的瓦岗寨将领,当年他被李密授予雷泽郡公,降唐后也是雷泽郡公,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待遇……其他的名将如罗士信、程咬金、秦琼、李世绩并不是第一时间降唐的,甚至是从王世充麾下叛逃的。

李善与凌敬都猜测,常何有这样的待遇,很可能与常达有关……甚至有可能就是常达劝说常何投唐的。

只不过,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后来都跟着李世民打天下,而常何悲催的在洛阳大战之前降王世充,虽然策反不成,李渊嘉其变通,授车骑将军……但爵位却一撸到底。

常达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是李渊的嫡系,极受重视,从武德元年开始出任陇州总管,直到今日……当年常达曾被薛举生擒,凛然不屈,浅水原一战后,常达得以生还长安,李渊赞其气节,复拜陇州总管。

可能在李渊看来,能力是第二位的,而品行却是第一位的,能不能打胜仗不重要,但打了败仗不降敌更重要……当然了,这也与李渊本身的政治倾向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裴寂兵败河东,刘武周、宋金刚都快打到黄河边了,若不是李世民,刚刚建立的唐朝说不定就要被覆灭,李渊当时大怒,裴寂被下狱,但很快就得以复职了……没办法,这位是李渊掌控朝政的嫡系。….

这也是秦王不想夺嫡,也必须夺嫡的原因之一。

秦王一脉的将领、幕僚都认为,诸军大败,每一次都是李世民力挽狂澜,而那些败军将领即使被削职除爵,也往往很快就会起复……而自己这些跟着秦王打天下的却无进身之阶。

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啊。

常达很得李渊看重,而其族中兄弟常何却在代州被李善羞辱赶回长安……自然不会给李善什么好脸色看。

这一点,李善是有心理准备的,不过席间其他几位陇州属官倒是挺热情的,长史杨则、别驾张世隆、司马蔺兴粲都对李善是久闻其名了,这位邯郸王在洛阳大战之后异军突起,短短数年名扬天下,更率军出塞,三破突厥。

但让李善想不到的,浑身都难受的,不知所措的是……席间诸人中,最热情的是录事参军事裴宣机。

位四十多岁才得以出仕的官员面色白皙,双目狭长,正吐沫横飞的对李善大加称颂,从品行、战功、内政、文才各个方面不遗余力的赞誉……有些词汇李善都听得有点脸红了。

这么卖力,自然是因为朝中皆知,李怀仁得以赴任代州,皆出自门下省侍中裴世钜的举荐。

如今长安城内的朝臣、名士对裴世钜颇多赞誉,一方面是因为裴世钜老而弥坚,不愧是前隋选曹七贵之一,擅于识人,硬是选出了这么一位名将名臣,另一方面是因为裴世钜与李怀仁无甚交情,据说年节时候邯郸王送上礼品,裴世钜都断然回绝……为国择才,何以相谢?

呃,前年马邑剧变,逼降苑君樟后,李善曾拜托回京的崔信给裴世钜捎带了一份年节礼品……郁射设头上还沾着血迹的皮帽。

裴世钜哪里会,哪里敢再收李善送上门的年节礼啊!

但裴宣机一无所知,甚至没有收到父亲的任何消息,但在他看来,父亲对这位邯郸王是有提携之恩的,既然没有私交,那这份恩情……自然是要回报在父亲唯一的儿子,自己身上喽。

所以,昨日李善抵达陇州,裴宣机建言陇州总管常达出城二十里相迎……毕竟是郡王呢,常达的确去了,但脸色非常难看。

看李善有些不自在,长史杨则笑道:「久闻殿下文才,诗文一道盖压长安,初至陇州,邯郸王可有新作?」

李善勉强笑了笑,「尚需推敲,不比安德郡公之捷才。」

杨则大笑,「听思谊提及,邯郸王每作思虑推敲良久,每作均可传世。」

杨则出身弘农杨氏,早年出任灵州长史,后来安德郡公杨师道出任灵州总管,前者才调任陇州长史。

宴会结束后,常达面无表情的离去,杨则等人与李善作别,而裴宣机热情的将李善一行人送到驿馆歇息,还口口声声……已经准备好一处宅院,诸物齐备,明日便可入住。

李善也是无语了,这厮也四十多岁了,脑子里怎么全都是水呢?

自己受裴世钜举荐赴任代州,但之后与裴世钜基本上都没什么来往……你也不去信问个清楚就怎么热情!

万一以后裴世钜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我都不好意思对你下手啊,太天真了点吧!

狂风徐徐

第771章 麻烦

二月中旬,换算一下,大概是后世的三四月份,虽然身处北地,大约是后来陕西、甘肃的边界,但气候已然转暖。

深春季节,算得上风和日丽,李善驱马出了城门,沿着由西北往东南的大河,往汧源县西南侧驶去,张仲坚、王君昊、赵大、朱八等亲卫随之其后。

“再往西十五里就是大震关了。”齐老三指了指西面,他带着几人提前抵达汧源县查探地形。

李善驻足在汧水河畔往西看去,从汧源县到长安并不远,快马疾驰,两日夜就能抵达。

武德五年,突厥偏师破大震关,引得长安震动,关内大量流民涌入京兆,还惹出了不少是非,当时日月潭还收容了数百流民,此次三百亲卫中也有二十多人。

启程之前,李善曾经向平阳公主、柴绍询问过,陇州虽然在汧源县左右有开阔平原地带,但四周均有山脉林立,整个州府下设汧源、汧阳、吴山和华亭四县,其中以华亭县地理位置最为重要,扼守陇州咽喉之所。

张文禧如今就是华亭令,张文瓘也在华亭读书,应该还不知道自己也来了陇州。

李善遐想了会儿,才笑着问:“君昊,据说那位太子左卫率驻军平凉?”

“是。”王君昊应道:“平凉县在原州府南侧,距离华亭不过四十里。”

这是今日才传来的消息,李善心想裴世钜还是放心不下啊,不过自己的确不会对裴宣机做什么,倒不是因为这厮的态度,而是说到底,自己与裴世钜之间,必然是以夺嫡分出胜负的。

有些小动作没有必要做,当然了,前提是你裴世钜不要再搞东搞西……李善不觉得自己每一次的运气都会那么好。

裴世钜的几次谋划,自己虽然都成功避过,而且还借此一跃而起,但终究凶险……在这方面,这只老狐狸的手段比李德武强太多了。

不过抵达陇州后三日,让李善意外的是,汧源县这边几乎没什么准备,屯田大都废弃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在唐军席卷天下的这几年内,关内道一直是主要的兵源来源地,青壮时不时就要披挂出征,自家的田都来不及种,哪里还有人手去屯田。

再加上李神符、段德操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抽调灵州、会州、原州、陇州、肃州各地府兵组建灵州军,导致人手更是缺乏。

从实际情况来说,的确是同洲更合适,而且几个月前李善选择同洲,多次派遣人手去同洲沟通,那边什么都准备好了,最终却换成了陇州。

李善此次出京,可不仅仅只是为了种植棉花,更有其他的用意……前世身为农家子弟的李善在侍候庄稼上也很有一手,这个时代的农户在种植方面在李善看来,还是有些粗放。

不过,比起前年去百废待兴的代州,现在的情况可好多了,李善挥了挥马鞭,“齐老三,带路吧。”

首先需要选择一块田地,不能废弃太久……废弃的时间一长,那等于是要重新开耕,太费时间,而且地力也不足。

齐老三提前抵达汧源县,主要就是为此而来,他驱马继续往西南方向,两刻钟左右后,一座巍峨的山峰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齐老三指了指不远处的山谷,“那儿原有一处村落,武德五年被突厥洗劫,村民四散,从此废弃。”

“不过周围有两条河流汇入汧水,取水还算便利,不远处有近百亩田地,前年陇州总管命司农参军招聘流民耕作,如今已然废弃。”

李善皱眉问道:“为何废弃?”

“据说是流民作乱。”齐老三摊手道:“询问的是总管府一位吏员,不过未必是实情。”

一行人驱马进了山谷,转了两个弯,李善眼前一亮,不小的盆地上,废弃的村落规模不算小,四周高山峻岭庇护,实在是一处好地方。

“就选在这儿了。”李善很快做出决定,“齐老三,照惯例,先建窑出砖,修建房屋……给某修建的那栋大一些。”

自己来陇州不会只待一段时日,至少要等到秋收时候,母亲放心不下,准备过几日将小蛮和周氏打发来。

齐老三愣了下,“郎君不住在城内吗?”

李善嘴角抖了抖,“所有人都住在此处。”

开玩笑,难道真的住进裴宣机准备好的那处宅院啊,还居然是住在那厮的隔壁……李善猜测裴宣机不知内情,但即使以防万一也不能住进去。

裴宣机实在是太热情了,李善都有点撑不住……今日一早就出了城,不然搞不好那厮又要来驿馆堵门了。

李善虽然前世是学医的,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在山谷中走了一遍后,选了一处高地,交代齐老三、周二郎等人如何布局,

一直保持沉默的张仲坚心里觉得有些古怪,为什么会选择这处山谷呢?

首节 上一节 442/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