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177节

  这个职位一般是临时性的,也就是一会有一会没有,因为权力太大了。

  州牧,和总管,都是管辖大片区域,但也有区别。

  华夏自古以来形成的规矩,早先只有九州之地,才有州牧,后来改为十二州,因为从冀州分出了并州,从青州分出了营州,从雍州分出了梁州。

  只有这十二州,才会设置州牧。

  就拿豫州来说,看看河南省的简称就知道了,豫州就是河南全境,豫州牧,就是河南老大。

  相比扬州总管的辖区,是要少了很多,但本质上,仍和大总管没有区别。

  杨广不放心别人管这么大的地盘,但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放心的。

  换句话说,州牧,只有皇子能当。

  那么问题来了,扬州呢?没人管了?

  高颎站出来,疑惑道:“江南若无镇抚,恐会生乱。”

  南边真的很乱,蛮子太多了。

  杨广点头道:“朕亦忧于此,不知卿有何高见?”

  高颎下意识的看向身旁的杨铭,

  你别看我啊?怎么?想让我去当扬州牧?

  我不去!杨铭赶忙避开对方的目光。

  得,人家不乐意,高颎摇头道:“臣并未有解决之法。”

  “朕与独孤公之忧虑,众卿可有解法?”杨广环视众人道。

  这时候,自打进来,脸色就不太好看的宇文恺,深吸一口气,站了出来,说道:

  “魏晋以来,中原士族迁徙南方者,数以百万计,南人因此得受教化,农耕生产已与中原无甚差距,当今南方,物产富饶,百业兴隆,已有超北方之势,臣以为,当开挖水道,沟通黄、淮两河,介时,南方有乱,我大军便可从中原沿河而下扫除叛乱,再者,南方粮食富足,也可供给北方。此水道一开,南北沟通无障,时日一久,必天下归心。”

  一时间,大殿诸臣都惊呆了。

  这特么是又一个工程?沟通黄淮?你怎么不上天?

  很多明眼人算是看出来,这次是宇文恺替皇帝背锅,这么大的工程,他可没有胆子提出来。

  杨铭心内长叹,真是躲不过啊,通济渠终究还是要上马了。

  这条渠的重要性,和宇文恺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但是......杨广不会慢慢来,他会以一个让整个华夏史学家都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这项工程。

  使得人们提起秦始皇,就会想到长城,提起杨广,就会想到大运河。

  杨广,大运河,这两个名词,似乎已经分不开了。

  贺若弼也是一脸懵逼,你这是闹着玩吗?当上皇帝才几天,就这么乱搞?

  杨素反对,高颎反对,苏威反对,裴矩反对,牛弘反对,贺若弼弃权。

  就连太子杨昭,也是呆若木鸡,一个洛阳,已经搞得头都大了,怎么又来一个?

  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杨广只好故作动怒,斥责了宇文恺几句,说什么洛阳还没营造,国力怎堪如此重负。

  你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啊,那你为什么还那么急功近利呢?杨铭真的觉得,他看不懂自己这个亲爹。

  通济渠,功在千秋,没错,但是眼下,实在没有多余的劳力可以征调了,人都征调走,地还种不种了?地方生产、流通、交易,岂不是都要出问题?

  朝会结束之后,众臣各怀心事,静悄悄的离开了大殿。

  皇城内,高颎故意放缓脚步,等到众人走远,这才凑至杨铭身边,小声道:

  “你这次可千万不能赞成,沟通黄淮,不是营造城池那么简单,会死很多人,国力耗不起。”

  他知道杨铭最在意的,就是劳工的安危保障,所以故意加重语气提醒。

  杨铭叹息道:“我肯定不会赞成的,但就怕父皇不听咱们的。”

  “不听就死谏!”高颎脸色难看道:“今遭不能再由着他的心意乱来了。”

  说罢,高颎直接便走了。

  他最后这句话,连“陛下”这个尊称,都没有了,可见高颎气到了什么地步。

  杨铭此刻的心里,真的说不出那种感受,老爹的性格,真的和史书记载一模一样,好大喜功这四个字,都有点委屈他了。

  他是想对世人证明什么吗?南方需要镇抚,能理解,关中集团需要削弱,能理解,北人和南人之间,要从分裂三百多年的敌对状态中恢复过来,也能理解。

  但是咱们能不能慢慢来。

  正如宇文恺所说,魏晋以来,经过了衣冠南渡这场华夏史上超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南方才有如今的繁荣局面。

  沟通南北需要大运河,但也需要时间,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杨铭的心情非常糟糕,今日的朝会上,众臣一致反对,想必杨广也觉得扫兴,关于洛阳的事情竟然只字未提。

  自己眼下,还不具备逼宫的资格,将来如果有一天,杨铭实在是看不下了,又阻止不了,不排除当个孝子的可能。

  回到家里,杨铭直接就去了杨茵绛的寝室,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更觉得心烦意乱,

  “把孩子带进里间去。”

  侍女将孩子抱走之后,杨茵绛赶忙过来,关切道:

  “怎么了?又出什么事了?”

  杨铭无奈的点了点头,将今日朝会发生的,都讲述了一遍。

  这种事情,他只能跟杨茵绛说。

  杨茵绛听过之后,也是愣在当场。

  “沟通黄河和淮河,这可是千年大计,父皇怎会如此心急?眼下从各方考虑,实不益开挖水道。”

  杨铭无奈道:“众人皆反对,父皇假意斥责了宇文恺几句,算是暂且作罢,但不用多久,此时恐怕还会被提出来。”

  “你当时什么都没有说?”杨茵绛问道。

  杨铭点了点头:“父皇曾经朝我这里看了一眼,但我装傻,当做没有看到。”

  杨茵绛蹙眉半晌,担心道:“父皇恐怕会单独召见你,介时你该如何应对?”

  “立场是不会变了,这次我绝对不赞成,”杨铭沉声道:“如果朝臣都是这个态度,父皇也不好坚持,高颎今天已经动了真火,他是二圣近臣,心里对父皇并没有多少敬意,此事若再被提及,只怕他会说出什么偏激之语。”

  “你要劝住他,”杨茵绛焦急道:“父皇眼下就缺个足够分量的人冒出来当刺头,杀了正好立威,好震慑群臣,我虽不喜高颎,但也不愿见他死的这么糊涂。”

  杨铭一愣,猛然醒悟,赶忙起身道:

  “我现在就去找他。”

第215章 大秘小秘

  杨铭现在见高颎和杨素,只能是偷偷摸摸,而且路线还需规划好,专走右武卫和右领军府负责巡视的街道,以免被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虽然已经是大半夜,但是高颎毫无睡意,而是独自点灯坐在书房,查阅地理图志。

  知道杨铭来了之后,高颎连忙令人将他带进书房。

  杨铭刚坐下,高颎便将一幅地图推给杨铭,手指点了点其中几个位置,说道:

  “黄、淮之间,自战国、经汉、魏、晋三朝,一直便在开挖水道,先有鸿沟,后有汳水,以沟通中原与江淮之地,但时至如今,这些旧有水道早已作废。”

  “陛下若要开凿运河,必然会利用旧有水道,那么路线就会很明了。”

  “你再看,水道当由荥阳出,经成臬、中牟、开封、陈留、杞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宿州、灵璧,到盱眙北,达于淮河,长约一千三百里。”

  “但是这条水道联接不了江都,淮阴县至江都一段,有一条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过的邗沟,上接淮水,下引大江(长江),所以我认为,这一段,陛下肯定不会放过。”

  “那么,荥阳至盱眙,淮阴至江都,总长达到了一千五百里,要知道,至尊当年开凿的广通渠,才不过三百里,当时也是宇文恺督造,用时三个月,水道不同于建城,建城可缓,开凿水道,则是毕其功于一役,水势每年都不同,四季都不一样,有急有缓,时高时低,所以你不可能今年挖一段,明年再挖一段,要挖,就是一口气挖通。”

  “这可是一千五百里啊,那要征调多少人?二圣当年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倒好,洛阳还没着落呢,就想发动这么大的工程。”

  高颎摇头长叹,唏嘘不已,

  杨铭也是一阵苦叹。

  两人沉默半晌后,高颎道:“好了,你还想劝我什么?”

  杨铭愣道:“高公怎知我是来劝你?”

  高颎惨然一笑:“当今陛下,继位半年,其好大喜功一面,已经彰显,改元如此大事,都不跟人商量,大业......大业......人家这是想做一番千秋伟业,好留载史书。”

  “我知道你想劝我什么,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二圣辛苦攒下的基业,被他给败了,此事若再于朝堂提及,高某当血溅大兴殿。”

  “万万不可,”杨铭赶忙道:“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今日朝会,反对者众,高公莫要强出头,我们需静观其变,再寻解决之法。”

  高颎沉声道:“没用的.......这才半年啊.......”

  “总之,高公听我一言,此番我与你是同一立场,你若不在,本王更是孤掌难鸣,还有谁可以阻拦父皇?”杨铭情真意切道:“为国家计,高公都需暂忍一时。”

  高颎脸色难看道:“那你有什么打算?”

  杨铭道:“只要杨素杨雄苏威他们不点头,这条水道就挖不了,眼下的关键,是不能让这几个人动摇立场,苏威牛弘,需要高公想想办法,杨素杨雄裴矩这边,我来做。”

  “好!”高颎在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而且他越发觉得,眼前的秦王,才是稳重干练之才,忧国忧民。

  今天已经很晚了,杨铭没有时间再去见其他人,回家躺了不足一个时辰,便更衣动身,赶赴皇城参加朝会。

  不过让人傻眼的事情发生了。

  内史侍郎萧瑀站在殿外,通知大家,陛下身子不适,今日罢朝。

  尼玛啊,洛阳的摊子怎么搞?不同意你挖运河,连朝会都不开了?

  高颎听闻之后,直接扭头就走,其他人则是面面相觑,昨天陛下还好好的,今天一下子就不适了?

  杨铭好奇上前,小声道:“老舅啊,往日宣读旨意,都是薛道衡,今天怎么换成你了?”

  萧瑀是萧皇后最小的亲弟弟,杨铭的亲舅舅,他压低声音道:

  “薛道衡被外放为潘州(广东高州市)刺史,顶替他的是虞世基。”

  杨铭一脸无奈,堂堂内史侍郎外放刺史,勉强说的过去,但是外放到广东,那就和流放差不多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薛道衡当年极为得至尊杨坚器重,这个人是有大才的,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史书上,最后是被杨广逼死的。

  至于那个虞世基,初仕南陈,陈灭之后,和弟弟虞世南来了大兴,兄弟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与杨广交好,如今重用,也是意料之中。

  而且虞家兄弟,也是大学者,尤其是虞世南,历史上被李世民称之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五。

  杨铭又问:“他不是还有弟弟叫虞世南吗?现任何职?”

  “也在内史省,任起居舍人。”

  杨铭愣道:“内史省什么时候有这个职位了?”

  萧瑀小声道:“刚有的,负责于朝会上记录陛下言行,每季末送秘书省录档,所以虞世南还兼了秘书郎。”

  草!量身定制的小秘书啊,这可真是皇帝近臣了。

  这么看来,内史侍郎杨约,是大秘,内饰侍郎虞世基、萧瑀这是二秘,起居舍人虞世南,这是小秘。

  整个内史省,已经全换成杨广的班底了。

  “父皇身子如何?我可否前往请安?”杨铭道。

首节 上一节 177/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