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183节

  杨铭点头笑道:“若关东皆是河南郡这般,陛下无忧矣。”

  他在探独孤纂的口风,独孤纂也在探他的,别看人家差点成了杨铭的老丈人,但最后不是没成吗?

  “东京建成之后,河南郡应该会重新更改治区,不知会改成何样?”

  杨铭算是听出来了,你还想当洛阳地区的一把手呗?

  可能性倒是存在,但是将来的洛阳是东京,是都城,老大是皇帝,下面各部官员都在,你就算混个洛阳尹,上面还有豫州牧呢。

  实际上,东京洛阳建成之后,会改为洛州,最大的官叫刺史,治所还在河南县,东京那地方将来都是大佬,关中贵族势必会早早在这里置办府宅,开辟领地,洛州刺史在这些人面前,没什么牌面。

  老爹杨广在洛阳的时候,他说了算,外出巡游的时候,还会设置一个东都留守,所以独孤纂最幸福的时刻,应该是眼下,而不是将来。

  “赵国公放心,将来若有变动,本王这边当会为你谋划,”杨铭笑道。

  被人家窥破心意,独孤纂老脸一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是臣唐突了,殿下不要见怪。”

  “不怪不怪,来,喝酒,”杨铭微笑举杯。

  皇帝杨广喜欢喝绍兴黄,以至于上行下效,但凡重要宴会,必然是以绍兴黄为宴酒,民间叫做女儿红。

  但其实洛阳这边,大家都不喜欢喝,还得是北魏时河东人士刘白堕所酿“春醪”最是盛行,杨铭也比较偏爱这种酒,喝多不容易醉。

  宴会过后,杨铭返回住所。

  这是一座大宅子,规模其实逾制了,基本和郡王府的规格差不多,但在洛阳,没人会操心这些。

  府内收拾的一尘不染,显然精心准备过,但是独孤纂准备的侍女下人,都被杨铭打发走了。

  这里,不能有外人。

  翌日,杨铭在独孤纂等一众当地官员的引领下,与杨素他们前往洛阳新址。

  临近晌午时候,众人抵达目的地,伊阙山,伊阙山因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同天然门阙,所以叫伊阙山,不过现在得叫龙门了,杨广改名了。

  站在龙门山上,向北眺望,杨铭就算不懂风水,也能看得出,这真是一个好地方。

  北邙山,南龙门,夹出来的一块中央平原,洛水从中流淌而过,端的是藏风纳气的一块宝地。

  众人于一座视线最佳的山腰上,居高远眺,因为只有这里,才能窥见全貌。

  眼下的洛阳,已经开挖地基,眺望远方,人群仿若蚂蚁般大小,密密麻麻。

  “建城先建郭,东城墙长约十五里,南城墙十四里,北城墙十二里,西城墙十四里,总长五十五里。”

  “洛水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共设桥五座,皇城以南,为疏通河水以免阻塞,所以需开渠分作三股水流,设北、中、南三道桥,居中为天津桥,意为天河渡口,北为黄道桥,南为皇津桥。”

  “城中设桥两座,居中为中桥,居东为东桥.......”

  宇文恺手握图纸,为众人讲解。

  这些桥都是浮桥,没有石桥,杨铭对于天津桥还是比较了解的,小说大唐双龙传里面,这里有过一场大战,寇仲徐子陵和师妃暄第一次硬碰硬。

  而且这座桥,在历史上常常出现在一些名家的诗词当中。

  史书对天津桥的形容: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

  这是一座铁索浮桥,行车走马如履平地。

  “洛水以北,西为皇城,东有二十九坊,设北市一座,洛水以南,以定鼎门大街为中轴线,东有六十七里坊,设东市一座,西有十六坊,设西市一座.......”

  整个下午,众人都在聆听宇文恺所描述的基本概况,

  东京事关重大,每个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但是杨铭关心的,还是施工问题,洛阳营造,是昼夜不停的,夜间的照明,主要依靠篝火,火油是用不起的。

  于是他看向杨达,问道:“那个叫武华的,来了没有?”

  杨达点了点头,朝山下远处招了招手,不一会,便有一个年近五十的富家翁拎着下摆跑了上来,

  “草民武华,见过殿下。”

  杨铭微微点头:“木料供应,不可迟缓,暂封你为土木副监,负责此事。”

  “草民必不让殿下失望,”武华大喜退下。

  “云定兴可在,”杨铭问话道。

  不一会,云定兴来了,这位曾经的太子老丈人,已不复往日荣光,眼下一举一动都表现的非常卑微,当年杨勇得势的时候,可是非常骄横的。

  “陛下既然令你来督造冶炼诸事,汝当不负圣恩,但需知陛下节俭,不可耗用无度。”

  “臣领命,”云定兴赶忙点头。

  杨铭和杨素他们,是不会在施工地久呆的,像他们这样的,多为遥控指挥,统筹全局,真正在工地上的,是工部那帮专业选手,其中很多姓宇文的,他们不是北周皇室,而是宇文恺这一支。

  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宇文恺家里,就连门房的狗,都会自己做窝。

  宇文恺家族=大隋建筑集团。

第222章 牛、羊、猪

  大业元年,三月十八。

  杨铭收到了旨意,暂时在豫州地区,免除奴婢、部曲授田及课税,为期两年,收归田亩租借出去,所纳赋税,供给洛阳。

  还是老爹想的周到,收归的田亩不会再授田,而是租借,你要是授田给百姓,可就不好要回来了,这样一来,能让世家安心,让他们相信,这个政策确实只是暂时的。

  租借的话,各个家族完全可以自己租下来,花自己的钱,租自己的地,绝了,租借田亩,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田,而是先给田让你种,年底再纳税。

  圣旨上,对杨铭只字未提,通篇看完,仿佛是杨广自己的意思。

  杨铭长松了一口气,终究是亲爹,大事上还是包庇自己的。

  杨素等人在看完圣旨之后,脸色多少有些难看。

  弘农杨氏的老家弘农郡,也在豫州,也就是说,杨素的奴婢部曲,田亩都会被暂时收缴。

  别看他的部曲奴婢,都跟着在京师,但是名下的田亩,可都是在老家弘农郡。

  弘农郡这个地方比较特殊,虽然也是杨坚的老家,但是皇家在这里的田亩只占了两成,四成是在杨素这一支手里,剩下四成才是老百姓的。

  皇家田亩最多的地方,在冯翊郡,因为那里是杨坚出生的地方。

  杨坚开国之后,认了弘农杨为祖上,但其实真正的弘农杨氏并不是很接受杨坚,而是迫于杨坚的威势表面认了,心里不认。

  杨铭自己都不清楚,他们老杨家到底算不算弘农杨,反正宗正寺的族谱记载,是和弘农杨给勾联上了。

  弘农杨氏,是关陇集团第一门阀,家族非常庞大,直系旁系外加各种远房分支,私底下所拥有的田亩数额,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但这仍不算多,事实上,在大隋拥有田亩最多的,是清河崔氏。

  杨广这一道圣旨,无疑是将杨素老家未来两年的收入,给拦腰劈了一刀,但杨素还真就不好说什么,毕竟圣旨上的内容伟光正,是为国为民,他要是反对,那不就成民贼了?

  好在,只有两年,而且,只是豫州。

  营造副监杨达,则是在一旁看笑话,嘿嘿,我没事,我的奴婢部曲名下田亩,都在关中呢。

  “圣明无过陛下,”杨铭朝众人道:

  “既然如此,便按照陛下旨意,豫州地区,各州、郡、县主官,暂时收归治下世家奴婢部曲的授田,至于收上来的田亩如何租借,等到齐王来了,再做安排。”

  杨暕最多还有三天,就能抵达洛阳,那时候安排租借田亩,时间上比较紧张,因为已经到了播种的时节。

  但是杨铭没法越权去管这件事,虽然杨暕是他哥,也得等到人家来了再说。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着手借粮事宜,这件事,由王府长史元文都和祭酒李百药去做,诸位没有意见吧?”

  懂杨铭的,如杨素,当然看出杨铭这是不放心别人,所以才让自己的王府属官亲自去做。

  不懂杨铭的,还以为他想借着这个机会捞点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会有意见?当然没有,全票通过。

  杨铭点了点头,分别给元文都和李百药配了一些人,由他们俩去往各地,与那些大粮商商议借粮一事,但最后,还得是等杨暕来了,才能开具借条。

  麻烦啊.......

  如今供给洛阳的粮食,都储备在洛阳以北的河阳仓,已经有二十万石,至于肉食,则是非常短缺,杨素当初说的十日一肉食,想要供应上,都非常难。

  大隋的三大肉类,羊、牛、猪,前两个主要是有钱人吃,后面那个猪肉,就是给民夫吃的。

  但是猪肉也供应不上,因为大隋没有大规模的养殖猪,民间有说法,吃了猪肉,会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所以连老百姓都不爱吃。

  牛肉也不是随便能吃到的,大隋有明文律法规定,不能吃牛肉,但实际在京师大兴,就有很多肉铺子,在售卖牛肉。

  你买的时候,不能说买牛肉,而是买好肉。

  至于羊肉,就更离谱了,叫做宝肉,更是禁止食用,但羊肉其实是大隋肉类中的主食,之所以禁止,是因为皇帝姓杨。

  不管禁止不禁止,但大家总是要吃肉的,所以改换个称谓,就可以卖,只要没人举报,上面也不会查,就算查你,等到风头过去,还能再继续。

  除此之外,还有鸡肉,但鸡肉也不好供应,因为古代的鸡,养一年才出栏。

  那么,杨素所说的十日一肉食,怎么解决呢?

  答案是肉饼。

  将剁碎的各种肉,混入面食当中做成饼,这就算是一顿肉食了,想吃纯肉,那是不可能的,贵族老爷们还不够吃呢。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洛阳的饮水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有洛水、伊水,后世洛阳百姓主要饮用水来源的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就在洛水和伊水上。

  工部侍郎柳肃是年初去的豫章郡,总督宫城木料,现在已经快四月份了。

  第一批大料已经运来了,共七十根,杨铭专程去洛阳工地瞧了瞧。

  一根柱子,有四人合抱那么粗,需要一千民夫轮流拖拽,耗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洛阳。

  期间,还不能有大的破损,不然没法做宫殿的底柱。

  宫城和城郭,是最早开建的,最好的木工、瓦工、金工、石工都在修宫殿。

  外郭城的城墙是纯夯土墙,只有宫城的城墙才是内夯土,里外包砖。

  因为外郭城的斜度较大,包砖的话容易积水,会加快城墙的溃烂,但是宫城墙是直的。

  大隋烧出来的砖,不咋地,模样不好看,质地也不算硬,但已经是当下的最高工艺了,因为大隋烧砖,用的是木头,不是碳,窑内的温度就起不来。

  洛阳工地上,热火朝天,军府的兵士轮流巡查,但凡发现偷懒的,就是一顿鞭子。

  这天,齐王杨暕,抵达洛阳。

  那阵仗可不小,前前后后三千多人,上百辆马车。

  杨铭自然是要率领百官迎接的,按照继承顺序,杨暕可是在他前面,

  豫州牧的府衙,就在前豫州刺史府,这里在开皇年间,有过三任豫州刺史,都是牛人。

  一个叫李穆,曾经三公之一的太师。

  一个叫于义,北周八柱国之一于谨的儿子。

  一个叫皇甫绩,韦孝宽的外孙。

  三个人,都死了。

  仁寿元年之后,就没有人再做过豫州刺史。

  杨暕在府中,与杨铭等一众官员商讨事宜,他在听说关于租借田亩的事情后,先是皱眉沉思许久,才点了点头:

首节 上一节 183/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