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94节

  在荆州,他会住进总管府,那里是他处理政务的地方,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河东,还没有建好呢。

  而他也不打算在江陵盖一座府邸又或是购置一座大宅子,没那个必要。

  六天后,过了淅阳郡,进入湖北地界,入目所见水道纵横。

  这些河流要么断断续续,要么水浅难行大船,它们都是长江的支流,华夏民族的第一母亲河,孕育出了闪耀世界的华夏文明。

  再往南下,杨铭可以望见一条宽阔大江横亘在大地之上,这便是汉水了,长江第五大支流,

  汉水起源于秦岭,一路向东于江夏县汇入长江,江夏县就是武汉了,武汉古称汉口,就是因为这里是汉水的入江口。

  杨铭曾询问杨茵绛,要不要见见她爹,杨茵绛摇了摇头,她实在不敢见,因为她害怕父亲将她抓回去。

  未出阁的少女私奔,这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弘农杨氏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杨茵绛清楚,祖父和叔公那里一定会保守秘密,免得被外人知晓。

  这期间,杨铭的队伍又先后在襄阳郡、竟陵郡逗留数日,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当天,抵达江陵郡。

  几天后就要过年了。

  大隋开皇历依照夏历,将一月初一定为岁首,也称为年节,也就是后世的春节,

  夏历便是夏朝时期的历法,也称黄历,1970年改为农历。

  日子赶得确实巧,年前又能收一笔贺岁钱了。

  眼下的江陵郡太守,叫做慕容三藏,祖籍东北,鲜卑人,现年五十四岁。

  这个人以前是跟着韦洸(guang)混的,韦洸是民部尚书韦冲的亲二哥,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身份征讨岭南,慕容三藏为副手,韦洸于战场上中流矢而亡,尸体就是慕容三藏背回来的。

  这老头现在有个野王县公的爵位。

  慕容三藏率领百官,在城门口迎接杨铭,而他的身旁,站着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人颇为惹人注目。

  杨铭之所以注意到这个人,是因为这孙子下巴挑的挺高,与身边一众俯首的官员相比,显得非常突兀。

  你很diao吗?

  杨铭直接指着对方道:“阁下何人?”

  那人拱手见礼:“下臣鄂州刺史杨玄感。”

  原来是你这个小瘪三......杨铭颇为惊讶,你不是在江夏吗?怎么跑江陵来了?

  “噢......原来是玄感,”杨铭点了点头,怪不得这么嘚瑟。

  这么一来,杨茵绛肯定不敢下车了。

  不幸中的万幸,杨茵绛的相貌一点都没有随了她爹,杨玄感长相多少有点粗糙,丑横丑横的。

  杨素年轻时候应该也算少见的美男子,怎么生了个儿子这么难看?

  不过隐隐约约能从杨玄感那张丑脸上,看出点杨素的影子,想来是杨素夫妇基因改造没有成功,生下来个伪劣产品。

  这小子小时候有个外号,叫痴呆儿,此番再看,果然有点呆。

  在百官的迎接下,杨铭的车队进入城中,入驻总管府。

  江陵县的规模远不是河东县可以比的,不管怎么说,这地方在二十年前还是梁国首都呢。

  做为大隋四大总管之一,荆州总管府的规模极为恢弘,而且极具气势,门口那两尊石狮子,跟他们晋王府那对一样大。

  总管府自打杨谅离开之后,这里便空置下来,不过时常有人打扫,还算干净。

  府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府衙,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是内苑,起居之所。

  眼下的杨铭,算是彻底分家了,以后再去大兴,那座晋王府就是大哥家,不再是父母家了。

  徐景今后就是杨铭的管家,留在大兴的小金库,这次也都被带来了,府中具体事宜,杨铭无需忧心,徐景会安排妥当。

  队伍中的一千一百名王府部曲,以后就是总管府卫士,外院七百人由庞犇统领,内苑四百人分别由陈奎和麻老六统领。

  麻老六之所以被老爹安排在自己身边,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形象不好,他是个光头,不能被带进东宫。

  至于剩下九百名仆役婢女,杨铭都交给杨茵绛来安排打理,这种事按理说应该是陈淑仪来做,但非常遗憾,她干不了。

  内苑正北的庭院,做为杨铭的寝院,东侧安顿杨茵绛,西侧安顿陈淑仪与高玥,周边屋舍则是下人们住的地方。

  至于元文都和他手下的门客仆从,则是住在前面府衙。

  百官们一路将杨铭送至总管府之后,便知趣的离开,等到府中收拾完毕,他们才会来道贺。

  尤其三天后就是守岁,也就是除夕,这时候是他们送礼的最佳时机。

  新的总管府这么空,你们不得给我填满吗?

  郡守慕容三藏是个会办事的人,提前一天便将总管府地窖装满,果蔬鲜肉皆有。

  杨茵绛现在颇为紧张,因为她摸不准,自己父亲到底知不知道她在杨铭身边。

  如果叔公派人送信的话,无疑会比她们先一步抵达江夏。

  而她,真的不敢见自己的父亲。

  杨铭看出她的担忧,于是先一步派人送信给郡守慕容三藏,让对方知会杨玄感一声,令杨玄感返回自己的任地。

  至于杨玄感会不会听话,就说不准了,正常人肯定会听话,但杨玄感显然不是正常人。

  第二天,拜帖如雪花般飞进了总管府,徐景抱着厚厚一摞的贴子堆在杨铭面前,由一旁的元文都负责整理。

  按照元文都的说法,这里面有些人值得见,有些人不值得。

  但杨铭不这么认为,怎么能将送礼的人拒之门外呢?大隋又没有纪jianwei,他收多少是没人管的。

  再说了,现在收了你的东西,也不影响将来收拾你。

  于是杨铭令元文都着手安排,宴会只设十二个座位,其他人送完礼之后打发走即可。

  这十二个人的人选,由元文都自己斟酌。

  守岁当天,总管府起了二十四堆篝火,是为岁火,杨铭会将库中酒食发放下去,无论卫士仆役都有一份,还会有一份岁钱。

  杨铭深知,自己手底下这帮人有多忠心,完全取决于他们跟着自己能捞到多少好处,所以今年的岁钱颇为丰厚,每人钱一贯,如元文都庞犇等人,则是每人十金。

  这种钱,不能吝啬。

  总管府两千人,开销是非常大的,而杨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河东的税赋,在荆州,他只有那份俸禄。

  他的俸禄说出来都有点丢人,一年下来,也就几千贯钱,一万石粮食。

  俸禄是当地府库中拨,杨铭可不会想杨老三那样,挪用并州府库的钱供自己吃喝玩乐,他还没贪到那个份上。

  赚钱嘛,要自力更生。

  别看他今天发出去这么多,当天晚上就能全部收回来,听徐景回来说,总管府外面的街道已经堵的水泄不通,看不到尽头的马车就等时辰一到,便会入府拜见杨铭。

  酉时刚至,总管府的大门被卫士们从两侧推开,贺岁者蜂拥而至,但是他们其中百分之九十九,进不了内苑,更别说见到杨铭的面了。

  礼到了,就行了。

第125章 玄感礼物

  元文都在府衙接待宾客,徐景则负责在内苑接待那十二个人。

  别看徐景只是个宦官,人家的背景也是牛着呢,干爹是内侍省的内常侍,伺候皇帝的人,今晚来的官员当中,没几个比他的背景硬,而且徐景背后是杨铭。

  这十二人的名单,杨铭早已过目,也大致清楚这些人的来历出身,以及后台是谁。

  宴会上,高玥带来的乐团表演歌舞,算是助兴,当然,高玥本人不会出场。

  而杨铭在趁此时间,悄悄打量着下面这十二个人。

  十二人中,有两名总管,一名刺史,五位太守,分别是:

  永州(零陵郡)总管周法尚,湘州(衡阳郡)总管周摇,辰州(沅陵郡)刺史樊子盖,江陵郡太守慕容三藏,长沙郡太守江漼,衡山郡太守李崇义,桂阳郡太守郑元寿,义阳郡太守赵长文。

  其中周法尚原为左武卫将军,但现在左武卫府由裴矩接任,不知什么原因,把周法尚给弄出去了,他也是半个月前刚刚就任永州总管。

  剩下四人,分别是江陵郡丞萧铉,江夏费氏的费淳,长沙吴氏的吴兴道,长沙王氏的王朗。

  杨玄感还真没来,看样子还算听劝,不过杨铭猜想,对方肯定会在背后大骂自己。

  不过没所谓,他不在乎得不得罪杨玄感。

  乐舞过后,杨铭首先望向下方的周法尚,笑问道:

  “常从兄长处听闻将军之名,竟不知将军已调任永州,何时来的?”

  杨铭第一次主动询问的对象,挑选了周法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方和自己差不多,都是初来乍到。

  周法尚一脸荣幸的起身见礼,道:“回禀殿下,下臣是于十二月初九抵达永州,由苏公举荐。”

  他也很聪明,心知自己在荆州这片属于新人,还没有站稳脚跟,既然人家河东王这么给面子,提及自己常被晋王(杨昭)殿下挂在嘴边,那么正好趁着今天人齐,主动说明自己是苏威派过来的。

  这样一来,这帮家伙冲着晋王与苏公的面子,不至于欺生。

  杨铭当然听出他打的什么算盘,闻言笑道:“原来如此。”

  周法尚这个人还是可以的,将来会跟着自己老爹两征高句丽,平定杨玄感叛乱他也出了一份力。

  而且杨铭也猜到,此人外放永州,多半只是过渡,因为此人是一员战将,放在刺史这个位置上不太合适。

  接着,杨铭的目光又看向不远处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可是表兄萧铉?”

  一身儒士打扮的萧铉,闻言赶忙起身,面带微笑道:

  “殿下面前,不敢称兄。”

  杨铭连忙摆手笑道:“本王岂会不认亲戚?兄长无需多礼。”

  这个人的爹叫萧琮,是杨铭母妃萧氏同父异母的兄长,所以萧铉算是杨铭的表哥了。

  萧铉虽然任职江陵郡丞,实际上是个吃空饷的,这一点是元文都调查清楚之后才告知杨铭。

  历来吃空饷,都是挂个闲职,没听说挂个二把手的,这小子胆也真肥。

  听说常年往来于江陵与江都之间,做的是水上贸易。

  既然是亲戚,杨铭看在自己阿娘的面子上,自然不会为难对方。

  在座的这些人,只有等杨铭询问的份,而没有敢主动说话的,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与杨铭打交道,还摸不清他的路数。

  所以当杨铭的目光再次扫视厅内时,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第三个被问询之人。

  “这位可是上蔡县伯樊子盖?”

  已经五十多岁的樊子盖赶忙起身:“能被殿下识得,乃下臣荣幸。”

  杨铭微笑点头,首次举杯冲对方抬了抬手,后者见状,赶忙举起桌上美酒,先干为敬。

  这个人,杨铭也是有印象的,非常不幸,也是玄感兄将来的对手,樊子盖后来为东都留守时,适逢玄感造反,坚守洛阳近一个月,硬是挡住了杨玄感的猛攻。

  历史上有一则故事比较有趣,玄感造反,李密献上中下三策,

  上策袭击涿郡(北京一带),扼守榆关(山海关)阻断远征高句丽的隋军后路。

  中策是攻打大兴,占据关中地区。

  下策打洛阳。

  结果杨玄感不同意,他觉得打洛阳才是上策,袭涿郡是下策。

首节 上一节 94/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