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师收手吧,都统一罗马了 第208节

只是他们说不清楚,都在疑惑地看着赵枫。

赵枫当着众人的面,告诉了众人的面,并让沮授记录:“如今我大魏帝国晋升为运朝,神仙中人如左慈等,都归附了朝廷,诸多不可思议之事,正在发生。”

“就比如现在,从此以后,凡是参加科考之人,考中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可能会领悟不同的天赋,今后对自己,对朝廷都大有益处!”

“诸位,这科考的重要性,想必从此你们便知道有多么重要吧?如有人敢从中作梗,误了朕的大事,杀头是轻的,也许朕会连坐,会灭族!”

下面的大臣此时已经个个惊呆!

重罚是小事,关键是这檄文一旦进入了各个州县,那百姓从此之后,怕是真的要争相求学,他们世家的地位,要在数年之内被削弱,几十年之内优势荡然无存!

除非,他们的弟子,也付出同样的勤奋。

赵枫的檄文,很快传到了大魏帝国的个个郡县。

时值金秋,正是丰收好时节,各地的百姓正在把一车车大红薯搬回各家。

因为有了前些年耕种红薯的经验,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高了一些,家家户户院子里房间里,满满的都是红薯。

今年秋天一过,大魏帝国再也没有挨饿之人!

就是那些欠了主家钱的佃户,也分到了足够的红薯,不但还清了欠款,更有了资本,来年自己开垦耕种田地。

而所有的平民百姓,在回到家之后,便看到了檄文。

“科考?陛下,再一次改变了录用官员的办法!”

“今后凡是有学识之人,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便有可能获得天赋技能!”

“原来,我们大魏,如今已经不是帝国而是运朝!气运之国,难怪我们最近身体都明显强健了一些!”

“如果真的可以参加科举,考中,那我们的日子会更加滋润!便是不能被录用做官,得到了天赋技能,怕是也会极大地改善生活条件!”

所有的百姓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不过,百姓们同时也犯了愁:没有书本,没有教书的先生,我们该如何学习?

没有书本,今后那些官位,依然要被大族欺凌。

然而他们同时也看到,随着这檄文,出现的御史台的檄文。

“朝廷高价收购猪肉,凡是有敢欺压蒙骗百姓者,欢迎举报到各地巡查御史那里!”

“朝廷同时发放大量书籍到各县,凡是想求学之人,都可以暂时去县衙听课,由县令委派文士教授读书认字,敢有懈怠者,也欢迎举报到巡查御史!”

巡查御史?

所有的百姓都看到了希望,因为每个地方,都不缺那些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豪强。

真有巡查御史管这事,百姓求之不得,但是,这巡查御史在哪里?

不久,沮授亲自挑选的巡查御史,到了各县挂牌,各地的御史不干别的,只监督当地官员!

一些会写字的百姓,开始匿名给自己县里的御史写信,

不会写字的百姓,也会在深夜里拜访御史!

这些御史不久便积累了大量的卷宗,把其中被多人举报的人、大族、官员,将其罪行全部摘录下来,回报御史台,由沮授审核,然后会同新组建的刑部,缉拿这些害群之马,将其收入大狱,审讯,处罚!

不过三个月,各地官场风气顿变,各州、各县,头部大员被多数缉拿、流放、抄没家产、砍头的比比皆是。

百姓对于各地的巡查御史更加信赖,对朝廷更加信赖,对天子赵枫,更加仰慕!

因为信任的建立,各地百姓开始大量购入阉割过的小公猪,期待年后赚一笔,如果朝廷真的以不错的价钱购买猪肉。

那么,不少百姓还会买入母猪,开始自己繁殖。

而且大部分的百姓,在看到家中大量堆放的红薯后,认为今后粮食不是问题,家中缺几个壮丁也没什么问题,于是,不少家中的小孩,开始被送入县衙读书认字。

一切都在往正轨上走,不管是沮授,还是赵枫,都感觉到了大魏运朝的欣欣向荣之势。

同时,赵枫还命令沮授在各地举行第一届的科考,参考者严格按照科举制度来。

为了避免朝廷选出滥竽充数的人来,为了避免再有各大族无能弟子混入,朝廷再次严令:

凡是查出大族子弟滥竽充数的,参考之人要被关入大牢,通过其考卷之人,要被罢官免职,并且永不录用,如果情节恶劣,可以丢入大狱,甚至处死。

另外,各县还明确提出了政令,如果人才贡献够多,会奖励考官,直接提拔到州里甚至是京城的吏部任职。

不久,各地的中正为大魏运朝输送人才,做出了最后一次的贡献。

这些人在见识了朝廷打击贪官污吏的决心后,在看到了最新的檄文后,都不敢再为非作歹,不敢把自己的族中不学无术之人推入考场,又考虑到朝廷的奖励机制,开始真正地选拔了一批学子。

不久,这些人全部在各地开始参加乡试经过甄选之后,成为了第一批秀才。

这些秀才经过认定,被当地县衙承认之后,立刻果然觉醒了天赋技能!

“我感觉到脑袋里面轰一声,现在我的脑子灵活了许多!”

“我的记忆好像提升了许多!”

“我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仿佛增加了许多!”

“我,好像能驱赶田里的害虫!”

“我怎么感觉能给我家田里求雨了?”

“我能感知家畜的疾病,并且,体内有一股力量,貌似可以治好!”

第313章 安居乐业

众多秀才,觉醒的天赋技能各不相同,不过,看起来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技能,对朝廷仿佛帮助不大,更适合自己居家使用由于沮授把各地的官员给撸了个精光。

现在赵枫迫切希望得到一批人才。充实到仔地,于是他根本不等待一年、三年,才进行举人。

进士的考试,直接下令所有内秀才继续参考。

不久,大魏运朝的第一批举人也涌现、人数明显少了许多,但是,这些人觉醒的天赋技能,也更加强大。

有的举人,有概率看破人心,能够让一郡之地风调雨顺,生出了祥和的气息,能够安定人心。

种种天赋各不相同。

最后的进士,共有近四百人,这些人,觉醒的几率低了一些,但是一旦觉醒,便都是极有用处,极为强大的能力。

有的进士,能够让效忠之人处事理性,能够感知大魏运朝的形势,据此作出各种建议,针砭时弊。

有的进士,拥有了语言上的天赋,不管是外族话,还是大魏各地的方言,一学就会,一学就通。

也有的进士,甚至有了一些恐怖的天赋,能招来大量的雨水、大风、雷电,甚至,能够搅动大河!

大才不用,便可能成为大害,赵枫立刻把这些人才,全部良才使用,充实到许多重要的职位上。

大魏国运,因此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凉州金城郡允街县,这里原本是羌人生活的地方。

羌人,生性桀骜,天生好战,所以过去的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里,凉州羌族人生活的地区,一直反反复复,不能稳定。

甚至在赵枫刚刚开国的时候,这里的百姓依然好狠斗勇,桀骜不驯,能读书者不多。

当地的官员,也多是一些粗犷之人,以狠治狠,以暴制暴。

不过最近的数月之间,这里发生了许多改变。

随着朝廷御史和兵部随行精锐士兵的进驻,这里的贪官污吏得到了惩治,百姓对官府的厌恶,少了许多,又因为京城来的这批锐士,高压打压流氓、豪强,数日之间,这允街县安定了许多。

官府的的威严得到了重建,以至于,官府贴出的檄文,都被当地的百姓读了又读,不少百姓都趋之若鹜。

几个月前,贾诩暗中授意,让这里的几个远方亲戚买了不少猪,经过几个月,如今小猪已经长的有三尺长,正是吃乳猪的好时候。

朝廷大军在贵霜帝国征战,缺乏肉食,于是在各县,开始收购小猪。

允街县衙外,今天已经排起了长队,县令陈长生,是朝廷第一批选拔出来的举人,被派到了这里任职。

此人颇有才能,觉醒了一个求雨的天赋,为人还算老实,如今这个勤勤恳恳地给朝廷办事,为赵枫收猪。

“这可是朝廷户部统一定的价,诸位不信,可以去问巡查御史。一斤猪肉十个铜钱。”

十个铜钱,其实也就能去饭庄里面吃两碗面,这肉价不算高。

但是,如今赵枫虽说有钱,但是只由朝廷出资,大规模收购,这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价钱太高,容易让朝廷陷入财政困境。

而且,这可是人人轻视的猪肉,而不是羊肉,马肉,这个价钱,已经很不错了!

一头小猪,平均都在五六十斤上下,算下来,基本买一头猪,就要差不多五百钱。

对于百姓来说,五百钱看似不多,但是也是寻常人家一个月的开支。

不少人家一开始就买了十头二十头小猪如今转手一卖,立刻就是数千铜钱。

“大人,我家有八头。”

“大人,我家有十五头,都卖了。”

不久,这允街县百姓,争相出售自己家里的小猪。

那县令乐得合不拢嘴,原本朝廷给每个县是有任务的,最低不能低于五百头,现在这架势,怕是要远远超过预期。

“来者不拒,不要急,回去把猪带来,见猪就给钱,现钱。”

县令指着后面如小山一样堆积的铜钱极有底气地吼道。

随即百姓迅速离开,不久,又都赶着自家的小猪出来。

一头猪称完之后,立刻被计算出价钱,一户户百姓果然当即就领到了铜钱。

贾诩那些远方亲戚,因为提前得到了贾诩的指使,感觉到这消息靠谱,不少人都是买了几十头猪,现在都是扛着几袋子的铜钱回家,个个喜气洋洋,要多神气,有多神气!

数日之后,这批小猪已经被发往贵霜帝国,大魏运朝的军中,虽然猪肉看起来低贱,但是,赵枫已经把几样猪肉菜谱,连同这些猪肉,一起送到了那边,想必全军将士不久就会深深喜欢上这没有腥膻味道的猪肉。

在未来,吃猪肉会成为一种主流,谁让猪生崽多呢,谁让猪什么都吃呢。

如果是羊,一次也就生一两个,而猪一次可以生十来个!

允街百姓很快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数月之前,那些对朝廷持怀疑态度的真姓,此时个个捶胸顿足,看着邻居们个个扛着几袋子的铜钱回家,羡慕嫉妒的眼珠都快要凸出来了!

“唉,当初我要是买了小猪就好了。”

“哪怕是买个十头八头,也能大赚一笔。”

“造孽啊。谁能想到,朝廷竟然花钱买这种东西。”

“天子啊,您是脑子坏了吗?这没道理啊。”

然而就在这些人捶胸顿足中,官府便又出了告示:又开始买小猪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这一次,这机会被允街县所有百姓都抓住了。

就是那些好吃懒做,过去靠欺负别人弄点小钱的地痞,都看到了过上安稳日子、还能赚到大钱的希望。

不过一天的功夫,允街县的小猪卖个精光!

有了小猪的百姓们,平时都把精神集中在这上面,允街县内,更加少了吵嘴斗狠的事情。

过去闲的无聊,现在这些百姓可是找到了事情干了,谁还有那个闲工夫去吵嘴干仗?

除非,是脑子有病。

实在是闲来无事,县衙里,县令陈长生可是坚持讲学的,虽然每天时间不长,但是好歹让许多人有了认字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208/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