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陆仁并不在乎。
三世为人,连死亦不惧。
更何况是一次小小的警告?
那仿佛有灭世之威的雷霆,在嬴政看来,倒像是小孩子恼羞成怒之下的泄愤。
警告又如何?
天若不灭陆仁。
那陆仁,便会一直前行。
如是而已。
而便在陆仁以白淑而击之赵国之后。
方才被拉回正规的轨迹,已经再一次的发生了改变。
秦将白淑和王翦,于汾水河畔灭得赵国十余万大军。
一时之间,天下大震。
列国无不惶恐。
这一天,距离起初六国伐秦之函谷关一战,已然过去了十二年。
而此刻,他们再一次的回想起了,被大秦所支配的恐惧。
秦将白淑、秦将王翦,因之而声名大振!
他们没有想到。
少了一个武安君白起。
这边的大秦,却又多了一个白淑,多了一个王翦。
列国终于是慌了。
而身为此战最大之受害者。
赵国更是为之剧变。
赵王宫中,赵王赵佾的脸色,已经是彻底的阴沉了下去。
“王上!赵葱将军战死于长平关下!”
“副将颜聚自领十三万大军,而出汾水,遇秦军埋伏,麾下大军尽数战死!”
斥侯带着哭腔的一句呼喊。
在场的众人,都是眼前一黑。
仿佛是天要塌下来一般。
十三万大军……
这已是眼下赵国兵力的三分之一了……
自十余年前长平、邯郸一战。
赵国历经灭国而复国。
好不容易奋起直追而攒下来的家底。
一下,又赔进去了这三分之一。
数百万赵人,十二年来,昼夜不停的奋斗。
短短数月,却都将之化作了泡影。
赵国的复国梦,强国梦……
在这一场惨败之下。
仿佛是成了一句可悲的笑话。
而更可悲的是。
这个笑话的始作俑者,却不是别人。
正是他们赵国的王。
自己所敬重,所供奉的王。
最后,却是将好不容易要爬起来的赵国,又一脚踹下了万丈深渊。
何其可笑?
当下。
整个大殿静悄悄的。
犹如死域。
唯有那沉重的喘息声在证明着,此刻大殿上的众人,心情并未有想象中的平静。
而赵佾这个赵王。
这个欲掌控一切的赵王。
在此刻,也终于是有些慌乱了。
事实上。
赵佾是个聪明人。
他很聪明。
自以为能掌控一切。
堂堂赵王,当真是不爱赵国,欲亲手将赵国推入深渊吗?
自然不是的。
赵佾有野心,亦有报负。
他欲效昔日之武灵王。
让孱弱的赵国,再一次的在他这个赵王的手中崛起——当然,是只能在他赵佾的手中。
做到这件事的第一步,自然便要将整个赵国,都纳入他的绝对掌控之中。
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任由摆布的傀儡。
所以,赵佾开始了他的计划。
大肆扶植亲信,暗中打压赵国声望最高的庞煖、李牧两人。
赵佾的算盘打得很精。
在其实知道很多事情。
庞煖、李牧乃忠臣,他知道。
赵葱之平庸,他知道。
郭开乃奸佞,他也知道。
在他的计划中。
放弃长平,而令赵葱驰援太原,将长平拱手让于秦国。
对太原,围而不攻,与秦军僵持于太原,久而久之,秦军孤军深入,则必退。
在如今的局势之下,秦军在占据了长平后,在赵军兵力收拢之下,也不敢轻易北进而再取赵国之地。
而赵国之兵力,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在赵佾看来,存地而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而失地,人地皆存。
不过一城一地之得失。
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赵佾不是他的父亲赵丹,没有他那般的迂腐。
只要赵国实力尚存。
长平可弃,太原可弃。
便是邯郸,亦可弃。
而赵葱,其实也并非他自己所想象中的弃子。
在无赵佾之诏令,而擅自将大军调回太原之后。
赵葱固然会受到责罚。
然赵佾不欲置之于死地。
他会以形式紧急为由,令赵佾戴罪立功。
在赵国盟于列国之后。
替赵国再复长平、上党。
而后列国合纵,攻于秦国。
若胜,则赵葱不但官职尽复,还可得擢升,任武安君,彻底压过庞煖、李牧两人。
若不胜,只需收复了长平、上党,亦可擢升,和庞煖、李牧等人齐平。
而后,列国盟而拒每.日!更,新来?自小.说 群.呆。呆(九!八?零?二,,零,五?八【五六)秦。
秦必不敢轻举妄动。
则他行变法强国之举。
孱弱的赵国,必将再次在他手中复起。
然而。
赵佾千算万算。
却忽略了两个事情。
其一便是赵葱,虽平庸,然身为赵之宗室,忠君却又爱国,为赵国甘愿赴死。
秦国之目的,也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秦国和他的想法一样,区区一城一地之得失,并不重要。
故于汾水,悍然而进。
一战而屠灭赵国十三万大军。
既得了地,又灭了人。
赵佾的如意算盘,最后却落得个人地两空。
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