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武安君以水灌鄢城之书相要。
非但楚人不肯退。
便是楚王,也并未下得撤退之令。
然而。
眼下的赵国,同昔日之楚国相比,情况自是大相径庭。
长平一战,四十五万之赵军,或阵亡沙场,或惨遭坑杀。
国内近乎所有青壮,尽没之。
大半赵土沦陷。
此刻。
邯郸,便是赵人唯一的希望了。
若当真被水灌邯郸。
则邯郸必破而赵军必亡!
赵之一说。
恐自绝于世。
所以。
在如此的情况下。
赵丹这个赵王到底愿不愿意,冒着亡国亡族的风险,带领赵人死扛到底呢?
随着这一句。
不过倾刻。
整个现场,便已经是彻底的炸开了锅。
所有的人,都是明白。
陆仁这个武安君,已经是彻底的掐住了赵王的命脉!
水灌鄢城一出。
无论赵王和赵人,是否选择负隅顽抗。
赵国的下场,的已经是注定了。
无非是全没于滔滔洪水之下,或者举国而降。
须臾。
随着蒙武一句之后。
整个现场,鸦雀无声,静默良久。
而与此同时。
邯郸城,赵王宫。
当晕死过去的赵王醒转之后。
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脸焦急之色的赵国文臣武将们。
“王上……”
“我王,切记保重王体!我赵国,岂能没有王上?”
一声一声的呼喊之后。
赵王捂着脑袋,茫然的望着身旁众臣:“众卿,如今我邯郸在否?”
回应赵王的。
是众臣一声声无奈的呼喊:“王上,邯郸尚在……”
话虽然是这么说着。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
只待得十日之后。
秦军掘开大河。
以大水引至邯郸。
则倾刻间。
邯郸亡矣。
赵王亦是颓然一笑:“邯郸尚在……邯郸尚在?”
言罢。
赵丹重重的低下头去,不愿意都让众多赵国士大夫们,见得他那已然通红的眼眶:“白起欲水灌邯郸,待到十日后,我邯郸当真在否?”
赵丹没有再去询问众人,邯郸是否还有救的话了。
因为他明白。
自白起水灌邯郸之计一出。
邯郸断无存在之理。
赵丹不会怀疑,白起是否能狠得下心来,将数十万邯郸百姓,尽数没于大河之水中。
便是二十万赵军降卒,白起亦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决议坑杀。
更弗论,区区数十万邯郸赵人?
而这边。
随着和赵丹一言。
一干赵臣握紧拳头。
须臾。
一年轻赵将径直出列。
本是年轻充斥着朝气的脸上。
此刻有的,只是浓浓的仇恨之意。
“王上!末将誓与邯郸共存亡,欲战!”
“纵身死城破而国灭,不悔!”
少时。
再一老朽之臣,大步迈出。
“王上!微臣誓与邯郸共存亡,欲战!”
“纵身死、城破、而国灭,不悔。”
倾刻。
一面容狡好之妇人,缓步而于大殿中央。
“王上!妾誓于邯郸共存亡,欲战!”
“纵身死、城破、而国灭,不悔。”
当是时。
举朝上下。M.
群情激奋。
而无一人言降。
赵王目光垂泪。
心中纵使澎湃万千。
犹如烈火焚身。
此刻的他。
狠不得如同这些大臣们一般。
愤然起身,振臂而高呼。
但是残存的理智告诉他。
他不能。
沉默着。
沉默着。
殿下那一声又一声的呼喊。
每一句。
都仿佛是一把刀子。
一刀又一刀,慢慢的扎在了赵王心中最深处的地方。
刀上带着倒刺,每一刀刺下去再拔出来。
连皮带着血肉。
这,便是锥心之痛。
说来可笑又可悲。
国难当头。
所有赵人皆愿身死而赴国难。
却唯独他这个赵王。
不愿说。
不敢说。
更不能说。
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强行的让自己屏蔽殿下那一把又一把的刀子。
或举城而亡,或举国投降?
“赵国的先祖啊,偌大的赵国……”
“赵丹似乎守不住他了。”
眼中无泪,心泣千行。
比撕心裂肺更疼痛的感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