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喻好,这个比喻好啊!!”
老朱嘿嘿一笑,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神之中尽是欣慰之色:
“劳资真希望,劳资能够等到那一天。”
“能够看到这些个冥顽不灵的混蛋,被打下诏狱的时候跪地求饶,痛哭流涕的样子。”
“想来,可谓是别有一番风景啊!!”
这话说的。
爱好可真的是够独特的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看着群臣被打下诏狱,跪地求饶,痛哭流涕的样子。
这么些年以来,看到的应该不在少数吧?
细算一下,被眼前的老爷子抄家灭族,总共的人数少说十万有余了吧?
看了这么多。
难道还没有看够?
这特娘的不会心里扭曲变态吧?
哪有这样的人啊!!
朱允熥抽了抽嘴角,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心里还是有数的,宽慰道:
“皇爷爷,您放心。”
“那一幕您一定能够看的到。”
说到此处,朱允熥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继续道:
“不仅仅您能看到那一幕。”
“整不好,到时候还会给您一个惊喜,出现一个让您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结局和人物。”
“嘿嘿....”
哦?
居然还有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人物和结局
朱元璋神情微微一肃,一脸错愕的撇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意思?”
“说来听听,少给劳资打哑谜。”
“说清楚来!!”
闻言。
朱允熥赶忙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无比神秘的回道:
“皇爷爷,不急不急,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时间不会太久,也不会太远。”
“而且本来就是秘密,是惊喜,说出来了,哪里还有惊喜,还是秘密呢?”
“到时候万一不灵了呢!!”
“嘿嘿.....”
“你啊!你啊!”
朱元璋指了指眼前的少年,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在迎上少年的目光之时。
他想了想终究也久没有再问,伸出手轻轻的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
“行吧!!”
“不问了!!我等着你到时候给我惊喜!”
说罢!
整个大殿陷入了宁静之中。
半响之后。
老朱像是想到了什么,神情微微一凝,双眸之中闪过一丝忧虑,轻声问道:
“臭小子。”
“那些个混蛋们虽然各个都有着私心,都心怀鬼胎。”
“但是他们之前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你有没有想过,你成立的这个武校。”
“如果真的有老师在里面憋大招,教导出了一群的学生。”
“下放到军营的各处去,在某一天的时候。”
“某人登高一呼,他曾经所有的学生,都响应了哪一位老师。”
“一起推翻咱们大明的,咱们该何去何从?”
“后世子孙,会不会骂你?”
“你会不会后悔你今天所作的决定?”
此话一出。
朱允熥微微一愣。
之前文官们说的话,老朱虽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阻止他做决定。
但不可否认。
终究是在老爷子的心里种下了一根倒刺啊!
老朱的心里终究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释怀。
思索了片刻,朱允熥缓缓的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老人,无比郑重的开口道:
“皇爷爷!!”
“孙儿永远不会后悔自己今天做下的决定。”
“文臣们的担忧,在我看来纯粹就是扯淡。”
“还是之前的话。”
“百姓们,将士,他们造反是为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会造反,才会被人鼓动,才会奋起反抗。”
“将心比心,如果日子过的好,生活富裕,日子有盼头,谁愿意造反?”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有人野心滋生造反。”
“造反的人将会打破百姓好的宁静富裕,有盼头的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那个时候造反的人反而是站在百姓对立面的人。”
“您要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您会帮助造反的人,推翻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好日子,好生活吗?”
“百姓们虽然愚钝,但是日子过的好不好,他们比谁都清楚。”
“所以孙儿一点都不担心。”
第373章 一切源自,皇权不下乡
“不过.....”
说到此处。
朱允熥言语一顿,双眸一凝,脸色变得无比的凝重,问道。
“皇爷爷,您不是一直在想,为何历朝历代这么多贪官吗?”
“并且屡禁不止。”
闻言。
老朱一脸惊奇的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出声问道: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
“孙儿苦思冥想,再结合我在登州就番的时候,执政一方所见所闻。”
“大概已经知道原因了。”
“哦?”
“什么原因?”
“说来听听!!”
老朱一脸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少年,眼神之中满是急切之意,无比激动的开口问道。
看着神情激动的老朱。
站在一旁的朱允熥忍不住长叹一声,幽幽的应道:
“因为朝廷的许多的政策,天下的黎明百姓们,几乎就很少有人知道。”
“全凭官员们说什么,百姓们就做什么。”
“为官者,稍微心善一些的,有良心一些的,不会乱来。”
“如果遇到一些没良心的,丧尽天良的人。”
“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着朝廷的政策,扯着朝廷的大旗,剥削百姓,为自己谋福利,积累财力。”
“由于百姓们什么都不知道。”
“只能够全部按照官员们说什么,就怎么去做。”
“根本没办法反驳,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实朝廷根本就不是那样让官员们去做的。”
“一切全都是官员瞎整的。”
“但这笔帐,却是全都算在了整个朝廷和皇帝的头上。”
“以至于百姓们被剥削的受不了,在官员们扯着朝廷大旗做事情。”
“导致百姓们心里也不相信朝廷,都认为是朝廷做的,也不敢去申诉。”
“久而久之,民怨长期的积累。”
“在到达一个顶峰的时候,在经过有心人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