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 第54节

黄柏公两鬓斑白,一副得道老仙的模样,但周身却无半分祥和之气,开口质问道:“道友是何人,为何坏我赤霞宫大计!”

薛虹:“你们是来找麻烦的喽?”

虺蛇:“放肆!全然不把我赤霞宫放在眼里!”

薛虹自顾自的倒持木剑,竟然念起诗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不男不女的欢喜菩萨故作娇嗔:“呦!道友还是个文雅之人,想不到死到临头,居然还有心思念诗。”

四人为首的龄君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不对!!小心!”

可惜,晚了。

只见四人头顶金色光芒字迹浮现,脚下水墨诗文浮现。金色、水墨晕染的字迹运转间竟然封锁了四人的行动空间。

字迹中迸射水墨剑气,源源不断,致使四人寸步难行,难以反抗。

薛虹一只手倒持木剑,另一只手以手作笔,凌空书写下望海潮全文。

水墨字迹如同写在宣纸上一般,点点墨晕向四周延伸。

龄君躲闪不及,被一道剑气削掉了发冠,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真人留手,今日是我等不识真人身份,求真人放我等生路!”

其他三人修为不如龄君,已经在剑阵中遍体鳞伤,哪里来的求饶的力气?

薛虹对龄君的求饶视若无睹,一字一句念出最后一句诗文,手中也停下了书写。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最后一字落成,薛虹剑指一点:“行令剑围,烟柳画桥。”

阵中四人瞬间被无数水墨剑气透体而过,薛虹书写的望海潮诗文将四人尸体笼罩,四人尸体渐渐被墨迹晕染,最后如同滴入湖水的一点墨迹,消失不见。

斩杀毁尸一条龙服务。

对薛虹来说,对付这四个伪仙完全不用这么麻烦,但正如麦克阿瑟说的:强不强是一时之事,帅不帅是一辈子的事。

哪怕四处无人,但逼格还是要到位的嘛!!

薛虹解决了四人后,一剑阙春秋再出,再破气运光柱。

一瞬间,昊光动九霄,气冲斗牛间!

原本盘踞皇陵之上的金龙,瞬间将所有气运,一口吞入肚中,体形大涨,龙威熠熠!双目中隐隐有金色气焰燃烧。

薛虹手中的木剑到底只是凡木,哪怕有大黄庭真气加持,连续发动两次一剑阙春秋后,剑身已经被生死两意侵蚀彻底报废,只见薛虹撤掉真气后,下一刻便化为了飞灰。

薛虹叹息一声后,转身往京城飞去。

第九十三章 日月所照,皆为明土

昨夜薛虹挥剑斩断气运光柱,引得京城上空短时间内亮如白昼,昊光冲霄。

这不,一大早上,立刻群臣抢着拍起了隆庆帝的马屁。

什么:圣皇当世,天降瑞光。

什么:陛下一扫沉珂,吏治清平,引得正气冲霄,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薛虹因为身负侯爵之位,按品级是目前所有文臣中最高,除了那几个阁臣外,就属薛虹站的位置最前了。

薛虹一身绯色侯服,站在一群老头中间,显得鹤立鸡群。

隆庆帝虽然也感觉大晚上,突然亮如白昼是挺神奇,但也没放在心上。

至于所谓的天人感应之说,隆庆帝更是半个字都不信。

自隆庆帝登基以来,义仓赈灾、兴修水利、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慎刑宽法、省官简政、增加人口。

虽然隆庆帝不敢自称圣君,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可隆庆帝如此玩命,就连登基前最爱的花酒都从来舍不得喝了,大明国内天灾,照样年年不落!

年年祭祀,年年有灾。

隆庆帝未登基前,曾被派去过赈灾,看着那遍地哀嚎,一个个瘦如枯骨的百姓啊!

地上还有着身形未量小孩子的尸骨,干净的……像被狗啃过一样。

曾几何时,隆庆帝一直以为史书中说的凄惨是夸大的,甚至在老师给他讲的时候,他还在嬉戏打闹,浑不在意。

而亲眼看到百姓的惨状后,隆庆帝失声了三天,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要做什么,怎么能救这些百姓。这一刻,刻在华夏历代骨子里的责任心,首次生根发芽。

后来,隆庆帝靠着捡漏登基,便一改顽劣,一心想为百姓做些什么。

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上天依旧不给大明百姓半分怜悯,天灾洪水干旱,来的比什么都勤快。官员们该贪的贪,该享乐的享乐。

隆庆帝自那时起,就认准了一个事,天不足信,人岂不足法?大明百姓的悲惨,有天灾原因,更有人祸!

天灾朕搞不定,但人祸朕身为人间至尊,责无旁贷!

自从隆庆帝动雷霆手段,干掉了大部分朝堂上的结党营私的官员后,短时间内,朝堂焕发出了一股截然不同的生机。

许多事情的效率都高了起来,而且勋贵也意外的老实的和乖宝宝一样。

但隆庆帝心里清楚,依旧有人想和他打擂台,依旧不死心。

但这些人,对他来说,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罢了。如今国内的问题大半已经解决,隆庆帝的心思,飞到了北方广阔的土地,自己大明周边的小国上。

退朝后,隆庆帝单独召见了薛虹。

薛虹看见隆庆帝的时候,隆庆帝正在伸手抚摸着地图。

薛虹:“臣见过陛下。”

隆庆帝抬头见到少年立在地上行礼,开口道:“爱卿来了,来人赐座。”

“朕这次叫爱卿你来,是想问一下,你对东征东瀛的打算和看法。”

薛虹:“陛下,东瀛除了岛上有银山之外,也有着大量的人口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

“恕臣冒昧,求教陛下一个问题。”

隆庆帝:“爱卿请说。”

薛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陛下认为,我大明如今是否真的做到了?”

说实话,这些话但凡换一个皇帝薛虹都不敢说。但隆庆帝确实不太一样,有对子民的仁慈,也有杀伐果断的决心,更有开疆拓土的野心!

隆庆帝伸手按在北方蒙古诸部的地图上,沉声道:“这天下朕岂会不知,非大明一隅?可是光是蒙古诸部,就已经制衡了大明多年,有心无力啊。”(瓦剌、鞑靼都算是蒙古的汗国部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朕很快,就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个,吏治清明,国库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到时候……”

隆庆帝越说声音越大,眼中的光芒也越发的强烈。

薛虹:“陛下,如今世道已经在变了,遥远的西方,正在进行着种种改革,西方的大争之世已经到了。”

隆庆帝:“大争之世好啊!只有大争之世,才有一统日月河山的可能!”

薛虹:“可是,这并非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隆庆帝:“秦奋六世之余烈,而后东出,横扫六国,为我华夏留下了统一的文字与意识。

朕虽不才,不敢称比拟孝公,但也想学大秦,为我大明,打下一片广袤无垠的疆土!让大明的子民,永远站在世界的最高处!”

“如果朕这一代不行,那就朕的儿子、孙子、六代、十代!

朕要把这些写进大明的国策中!用世世代代去完成!

凡日月所照,无不是我大明疆土!

凡寰宇四野所及,无不拜我大明之臣!”

隆庆帝越说越激动,也越发的手舞足蹈。

薛虹看着此刻慷慨激昂,宛若回到了少年时期的隆庆帝心中有感慨有敬佩,最终行礼道:“臣,愿为大明开疆拓土,斩尽前路之敌!此东瀛一行,必不让陛下失望!”

隆庆帝:“朕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东瀛目前的情况。以我大明现在的军力,能否……”

薛虹仔细想了想,回复道:“回陛下,东瀛现在的情况,虽人口不在少数,但军力有限,且刚刚完成了统一,根基不稳。”

“若出兵七万,自可轻易横扫东瀛全境。

只是……”

隆庆帝:“只是什么?”

薛虹:“东瀛岛上的人,向来慕强,极擅学习,反复无常,背主之事时有发生。

且东瀛与我大明相隔一海,孤悬海上,若无百姓移民同化,并派遣大将官员镇守,此时就算我大明打下了整个东瀛,反而是做无用之功。”

隆庆帝听出了薛虹话中的重点:“鞭长莫及,移民两个词。”

隆庆帝让薛虹退下后,便开始思索了起来。

第九十四章 我妹子……该不会是……

薛虹一路出了皇宫,坐上了轿子,心中暗自思索着:“陛下或许是想重启分封制度了。”

分封制度相较于中央集权无疑是落后的,但你也要看怎么去比较。

就按现在的生产力来说,大明就算打下了全天下,也治理不了,最好的办法还是分封!

大明境内肯定是不能封的,但大明外有的是土地!封个几百年都绰绰有余!

既可以缓解内部矛盾,还可以把华夏文化圈推出去!

至于移民西方的想法根本不现实,太远不说,而且耗时耗力。

最优的选择还是,分封诸侯,派遣大明官员去统治。只要西方统治者上层都是大明华夏血脉,以后再怎么打,最后也是华夏自家的事。和别的民族,以及星星半毛钱关系没有!

让全世界的人都以有华夏血统而自豪!

……

薛府内,宝钗与黛玉正在后宅花园中嬉戏打闹。

宝钗:“妹妹还是要多出来顽才是,多走动走动,对身体总是好的。”

黛玉和宝钗并排坐着,手中团扇遮住小嘴轻笑:“也只有在家和姐姐这里,妹妹才能这般自在。”

突然,黛玉看见一个奇怪的房间,只见房间被锁头紧锁,甚至附近不时有丫鬟特意过来巡视。

黛玉:“宝姐姐,那房子里有什么吗?为何紧锁?”

正常来说,若真是盛放贵重物品的房间,怎么也不可能放在花园附近。

宝钗看了过去,解释道:“那间房子是虹大哥的丹房。”

黛玉睁大眼睛,惊讶道:“丹房??”

宝钗看黛玉的样子,知道她误会了,便开口道:“是丹房不假,不过却不是用来炼制长生丹药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虹大哥在里面炼制什么东西,但有一次就连屋子都炸榻了半面墙呢。

虹大哥说过,里面除了他炼制的一些特殊物品,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药粉,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危险。

所以这间屋子,便下令封锁,所有人没有虹大哥的允许一概不许进入。”

只要提到薛虹,宝钗的话就仿佛说不完一样,黛玉歪了歪小脑袋,嘴角露出一丝丝笑意,一双小手,趁着宝钗讲的认真,偷偷往腰上攀去。

首节 上一节 54/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