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44节

需要靠这一点兵力维持一大片地区的治安的同时,还得时刻防范着境内的印第安人,除非法国人脑袋一时间坏掉了,否则绝不会有贸然进攻美利坚的意图。

其实早先为了不把边境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美国人和墨西哥人签订了防御同盟协定,以应对法国人的威胁。

所以刘易斯·卡斯认为十万军队完全是浪费,只要维持三万常备军,就足以应付英、法、墨的威胁。

他还认为英国人的气焰过于嚣张,加拿大殖民军不堪一击,只要截断英国的海上支援,就能轻易将其消灭。

美国海军能在海上打败英国人,其实也是有依据的。

历史上美国海军曾经以四分之一的兵力的绝对劣势,暴打了皇家海军。不仅如此,还曾经多次打破过他们的封锁,甚至还有俘虏过其商船的战例。可以说此时这个世界上唯一与英吉利进行过海战并且取得最终胜利的国家非美利坚莫属。

不过这些海战大多属于小规模的交火,双方参战的船只大多数为护卫舰和巡航舰,就拿当时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传奇“宪法”号为例,它只装备了28门24磅和10门12磅火炮,这种火力扔到欧洲战场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

弗兰茨不觉得此时美国人能打赢英国佬,更不知道刘易斯·卡斯如果成为了美国总统历史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

但他现在不希望法国在北美继续做大,也不想见到美国被英、法瓜分,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控制住整个局势,即便是发生战争也不至于被迅速击败。

但是刘易斯·卡斯显然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靠三万常备军就想对付英法这样的欧洲列强,实在是过于异想天开。

而且弗兰茨需要为未来介入南北战争,需要找寻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来做这件事。

约翰·泰勒是个典型的弗吉尼亚人(大种植园主),而且他是发自真心的喜欢和享受奴隶主的这种生活,否则也不会晚年主动出来为南方站台,为此他甚至丢掉了在北方所有的家族产业,更是背上了洗不清的骂名。

至于哈里森这个老家伙,本身身体状况就很糟糕,历史上只当了一个月的总统就一命呜呼了,熬到南北战争开打哪怕是一丁点可能性都没有,不过出于他家族的广阔的影响力,稍微拉拢一下还是值得的。

这个时期的美国大选,就像是一场19世纪大型真人秀,当然由于不像后世那样拥有发达的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和传媒还有电视转播,这时的总统候选人们不辞旅途劳累地亲自到每个州拜访,去主动拉票并和对手的支持者们进行辩论。

双方最先的骂战,是在报纸上拉开序幕的。

民主党指责辉格党为贩卖奴隶的商人做掩护,甚至不惜与绑架了奥地利皇室成员的白痴做交易,险些造成严重的国际丑闻。

辉格党人则反复拿民主党的多次舞弊案,尤其是“萨缪尔盗窃”上大做文章。他们指责一名民主党官员监守自盗,盗窃了一百万美元的国家资产潜逃,更可怕的是派去调查的威廉律师居然再次携款潜逃。因此民主党必须要毫无保留的接受公众的调查。

而民主党人为了转移对自己不利的指控,反而斥责起辉格党人多次参与走私行动,并且从中牟利。

辉格党人为此怒骂民主党海关总署署长,杰西·好伊特是马丁·范布伦的狗腿子,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随意任免官员,收刮民脂民膏,一个充斥着这种人渣的政党的可信度何在?

民主党人再次转移话题,将脏水泼在对方身上,“辉格党支持奴隶制,支持虐待黑奴,他们毫无人性!”

辉格党人则嘲笑在支持民主党的工厂主的车间里,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比黑奴要差百倍,他们更是任由生病和失业的工人病死,根本就是一群没有良心的畜生!

“我们北方没有奴隶!”

“我们南方没有失业!”

...

刘易斯·斯卡和哈里森的辩论之中,由于长期处于下风,居然将水杯丢向对方,另一方也不示弱,直接脱下鞋子进行还击。

最后甚至发展到,一方举起手杖,另一方抽出皮带,在数千美国人面前进行的一场决斗的程度,虽然最后被制止了,但依然让其他国家的政客觉得可笑。

刘易斯·卡斯嘲笑哈里森就是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穿着一身破破烂烂将军服的乡巴佬和土包子。

哈里森则嘲笑刘易斯·卡斯只是个上校,而且和马丁·范布伦政府那些奢侈腐败的官员一样,用国家的税收为自己置办精致的行头,就像欧洲宫廷之中那些虚伪的贵族一样,更戏称现在的白宫是“小凡尔赛”。

“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苦难,而他的统治者却是在及时行乐,我要和我国的人们同甘共苦!”这几乎成了哈里森的口头禅。

很显然这是一种引起共鸣的策略,由于最近几年美国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差,很多人开始怀念起那个被他们赶下台的暴君,安德鲁·杰克逊了。

所以约翰·泰勒趁机将哈里森包装成了“人民的候选人”、“战斗英雄”,意图打造一个“迪普卡奴的英雄”与“新奥尔良的英雄”杰克逊并驾齐驱。

虽然此二人都被称之为英雄,但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过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而已。

竞选进行得十分激烈,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甚至评价道。

“这个国家正处于空前的动乱之中,每天都有数千人去听那些煽动性极强的演讲,并且在之后通过他们自己,将那些言论传播得更远。”

“这场运动的前途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按照历史规律来讲,这些由政党发起的运动,若是不加以制止迟早会演变成一场革命,就像当年的法国大革命一样。”

但实际上这场总统竞选,比起以往的政治运动,更像是一场娱乐节目。

而弗兰茨就是这场娱乐节目的银屏后的导演之一,由他和专人在幕后操纵和金钱贿赂等一系列手段。比如有一天辉格党人去给听演讲的人发糖果,紧接着另一天民主党一方就开始送面包。

之后又开发了抽奖送黑奴的活动,民主党一方立刻跟上表示要抽奖送缝纫机。

辉格党请了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乐团去演奏圆舞曲,民主党就请了百老汇去演歌剧,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双方还编排了一大堆的歌谣来诋毁对方,然而决定最终结果的还是钞能力。

弗兰茨在一番大肆贿赂之后,很多选举人都转投了哈里森,并且让其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力挺的刘易斯·卡斯。

由于马丁·范布伦的失势,约翰·泰勒开始着手清理美国政府的***问题。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这位曾经只手遮天的国务卿,自然是首当其冲。

可当美国政府的调查员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

第三十三章 不如打个赌

“为什么巴西的事情,总是那么糟糕?”弗兰茨心中不解道。对于巴西人的办事能力,他真的是感到非常困惑。

就拿贸易这一项来说,每一年奥地利都向巴西大量进口天然橡胶,然而他们的生产能力居然几乎没有提升,而爆发的内战更是使其产量大幅下跌。

看来奥地利的橡胶工业道阻且长啊,光靠不稳定的进口渠道非长久之计。

此时的弗兰茨支持着数百个科研项目的开发,只不过其中能在短时间内获利的并不多。

比如之前被他寄予厚望的速溶咖啡,非但不受以奢侈享受而著称的维也纳上流社会的待见,反而被获得了“十九世纪最糟糕的饮料”这一“殊荣”。

唯一对这种发明展现出兴趣的就只有军队了。

军方高层称其为“黑色的黄金”,因为这种饮品的苦腻对人味觉的冲击感实在过于强烈,所以不用担心被某个士兵们偷走或者贪杯的问题。

尽管其味道一时半会难以让人接受,一些有识之士在品尝过后惊喜的发现咖啡与酒类一样具有提神的效果,而且还不容易出现醉酒的情况,对士兵们执行任务能力并不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速溶咖啡的另外几个优势也是一个影响采购的很大因素。首先,它比起新鲜的咖啡豆价格要低得多,同时保存时间也更长,通常是咖啡豆一至两倍。

同时在战场上,想要用咖啡机细细研磨咖啡,再消耗宝贵的燃料慢煮,这种待遇就算是对于军官来说都是奢侈,更别说普通士兵了。

但是想要喝到速溶咖啡,则要容易得多了,只要一杯热水,再等上1分钟便能享用到一杯香浓的咖啡。

这种速溶咖啡也能解决咖啡豆数量过剩的问题,不过此时弗兰茨在非洲的咖啡树还刚刚种下,这种苦恼要五年之后才会有。

随着邻近维也纳火车站的第一家百货公司“联合力量”正式开业,弗兰茨设计的新式脚踏式缝纫机,终于打开了市场。

脚踏式缝纫机的销售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大额订单如雪花一般飘来,原来一年才售出1000台的脚踏式缝纫机,在一个月时间内销量翻了十倍。

诚然,脚踏式缝纫机确实是缝纫机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如此的增长幅度也得归功于皇室明星效应的加成,让这家百货公司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当然也离不开阿佳妮,这个得力的策划者。

她提出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建议,让脚踏式缝纫机和手摇式缝纫机比赛,如果使用后者的挑战人士能成功的话,便可以得到1万弗洛林的奖金。

这项提议果然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只是那些想要获得奖金的纺织能手,更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商家想要借此一战成名。

很快这个消息便随着铁路和报纸传遍了整个奥地利,甚至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也有不少有心人对此表示了关注。

然而整个比赛的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可以说完全是脚踏式缝纫机对手摇式缝纫机的单方面吊打,无论后者的使用者有多么熟练和娴熟,最后都会无情地被碾压。

虽然比赛中也有不少意外状况发生,比如某个机器出现了故障,但是就算比维修速度,也是脚踏式缝纫机遥遥领先,而在作品的完成度上更是无法同日而语。

其实这场大赛真正的价值并不是证明了脚踏式缝纫机比手摇式更加优秀,而是让打开人们的视野,让他们第一次认识了这种全新的工具。

向弗兰茨抛出订单的人,大多以工厂主为主,他们敏锐的意识到这种新式机器可以极大地提高纺织厂的工作效率。

而服装厂、裁缝店的老板对这种产品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也都赞不绝口,并认为它将是最终提高奥地利整个服装产业效率一把不可或缺的利器。

只不过问题又

来了,这次倒不是缝纫机造不出来,由于有液压机的帮助,此时奥地利的精密零件制造业可以说是绝对的世界第一,没有之一。

服装产业效率十几倍地提升,然而织布行业还是按照之前市场需求数量生产,突然暴增的订单,让织布行业不得不扩大产能。

然而很快它们就遇到一个尴尬的难题,那就是奥地利没有足够的棉花。

所以这一次产业革命的红利,并没有惠及到普通平民身上,反而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失业潮。

不过这一切都在弗兰茨的计划之内,他非但没有削减行业规模,反而趁机扩大规模,大量收购竞争对手的工厂和其下游产业。

皇室大公的举动十分反常,让很多人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然而却并没有人敢跟着下注。

因为他们没有皇室那庞大的体量,更无法承受如此夸张的风险。

而且这个年代的服装业才刚刚起步,有钱人和穷人都更倾向于到裁缝店缝制衣装,只有职员和一些相对富有的技工才喜欢成衣。

但那不过是价格和款式的问题,未来的天下一定是属于服装厂的,弗兰茨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阿佳妮对弗兰茨的举动极为不解,虽然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整个服装行业的霸主,然而由于产能过剩,又因雇用了大量不干活的熟练工人,使利润急剧下降。

阿佳妮并不是那些不知情的商人,她知道弗兰茨在非洲建立起来了很多种植园,但是它们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目前奥地利的整个服装行业所需的原料。

为此她甚至还去找过西纳先生(奥地利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实际上的主事人。),对方也认为再继续这样下去,弗兰茨大公的服装厂会亏损。

“弗兰茨大公,您是否考虑暂停您的收购计划。”

“为什么?”弗兰茨说道。

“您看一看业绩报告,全国各地的服装厂利润已经很薄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陷入全面亏损,若是棉花危机再次发生,那对您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阿佳妮再次表示了她的担忧,不过弗兰茨依然是毫不在意的样子。

“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而且现在缝纫机的销售十分火爆,盈利的部分刚好可以用于扩大服装业的规模。而且我以前和你说过垄断的优势,只要我们占领了整个市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那怎么可能!贵族怎么可能去买那些廉价的成衣,更何况住在乡下的农夫也不会主动去购买那些昂贵的衣服,您知道那些人的生活习惯,一身衣服他们甚至可以穿上十几年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一件衣服穿十几年,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价钱的缘故,他们买不起,只要我们降低价格就好。”

阿佳妮摇了摇头,她觉得弗兰茨有些太异想天开了。

“如果降低价格,那我们垄断的意义何在?利润又从哪里来?弗兰茨大公,从古至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总是有人穿不起衣服。

您太天真了!就像是您之前想让这个国家的人都穿上鞋子一样,您努力到最后也只是让这个国家的士兵们都穿上了鞋子。

其实您做得已经够好了,这可是当年特蕾莎女王都没能完成的壮举。”

“那不如我们打个赌吧!”弗兰茨饶有兴致地说道。

第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衣服穿

从1840年十月开始,大量来自西非的棉花涌入了奥地利国内的市场。充足的原料供给使得弗兰茨的工厂得以全面运转生产成品。

随后出厂的的成衣经由铁路运输的渠道,不仅散播到帝国各地,还借着关税同盟的便利流入了德意志和亚平宁地区的市场。

这些成衣主打的目标用户绝大多数属于工人和中下层的群体,而恰好他们就是居住在沿着交通枢纽周围分布的城市里。

大量廉价的衣装,很快就将那些自以为是的裁缝铺子们打得满地找牙。

除了少数做高端货的店铺之外,他们在中低端的服装市场直接遭遇了滑铁卢式的降维打击。

凭借来自后世的优势和领先这个时代近两百年的审美,再加上一群皇家专用裁缝的鼎力相助下,弗兰茨旗下的工厂成功设计出了一大批引领潮流的成衣款式。

不过他清醒的意识到要想保住在服装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乎他便派人联系维也纳艺术学院,请他们派出一支专业团队来帮助自己培养服装设计师。

维也纳艺术学院是一所建成于1692年的公立学院。它是欧洲最古老的艺术学院之一,只不过此时的它早已不复当初的辉煌鼎盛。

首节 上一节 144/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