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91节

所以弗兰茨还是在搞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而且家里还有匈牙利这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时不时出来闪一下。

塞切尼和埃尔特哈齐亲王等亲奥派大贵族再次提出修建铁路,将匈牙利和奥地利联系在一起参与到国家经济之中,但不出所料再次被定性为“卖国贼”提议也被一并否决了。

当然科苏特是不可能让匈牙利的农产品都烂在地里的,既然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条路走不通,他就想到了奥斯曼帝国。….

其实麦吉德也想扩大市场,毕竟改革可是很花钱的,而钱哪里来?自然是靠贸易和税收了,总不能削减自己的用度吧?

但很可惜,两国都是农业国,商品重复率很高,而且交通要道贝尔格莱德又被奥地利卡死。这种得不偿失的贸易,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便宣告破产。

1842年8月10日。

的里雅斯特,奥地利帝国海军总部。

弗里德里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决定出售11艘已经改装完成的二级战列舰给之前的敌人阿曼帝国。

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海军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阿曼方面也派出了赛义德王朝的继承人苏维尼和赛义德最宠爱的儿子马吉德,可见其重视程度。

历史上也就是他们在赛义德死后,分裂了他们父亲一手建立的强大帝国最后双双沦为列强殖民地。

赛义

德之所以来谈这笔生意也是孤注一掷了,因为他很清楚英、法的到来确实会增加阿曼的收入,但一旦发现虚弱的本质就是两道最可怕的催命符。

赛义德为了保住自己所创的基业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但那也需要列强的帮助。

刚好弗里德里希十分看不上埃及人的战列舰,哪怕是经过奥地利的改装,火力、防御、速度等性能还是无法达到他的要求。

可是战列舰这种东西在十九世纪可是大杀器,随便弄上几艘就可能改变本国的防御态势,甚至可以用它们去其他大洲大杀四方。

所以卖给谁,如何处理就成为了困扰弗里德里希的大问题,好在英、法的接连造访刺激了赛义德的神经,让他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增强自己的海军实力。

弗里德里希立刻找到了弗兰茨。

“我准备将那些从埃及俘获的二级战列舰全部卖给阿曼人,你看怎么样?”弗里德里希的话开门见山,弗兰茨倒是也习惯了。

奥地利帝国海军方面一直都是一片空白,战争部里的将军只有弗里德里希自己是海军出身,其他人根本帮不上忙,更不要说提出有用的意见了。

“这么大的手笔,我们奥地利帝国海军的空缺拿什么来填补。现在帝国可不同于过去,如果海上力量形成真空,或者说太薄弱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来就此做文章的。其中就包括向你买战列舰的阿曼人。”

这一点弗里德里希早就想过,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些年来我们除了改装埃及的破烂以外,自己建造下水的战列舰也有五艘,其中就包括我现在的旗舰威尼西亚号。

在土埃战争结束之后,海军又建造了一批战舰,预计明年就又有三艘下水。而且在性能上我国自建的战列舰要远强于埃及人的垃圾,他们的造舰水平连拿破仑都不如!”

看起来弗里德里希是真的非常不喜欢埃及人的战列舰,而且就现在的世界局势来说,弗兰茨觉得英、法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他国家之间虽然一直都存在矛盾,但是远没有到要诉诸战争的时候。

“从战略上讲将战列舰卖给阿曼人没有问题,他们对我们形不成威胁,但是我觉得海军的数量还是严重不足。因为我有可靠的情报,法国人和英国人正在展开一场海军军备竞赛。”

法国人为了保住德克萨斯殖民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甚至批准建立大德克萨斯海军基地,并且舰队规模会等同于大东方舰队(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方舰队(大西洋舰队)。

此时的英国人面对的情况要比历史上不利得多,奥地利帝国海军突然崛起,俄国海军一直在扩军备战,法国则是要造一支大舰队来提升自己的海上实力,美国人也在不断挑战英国人的底线。

虽然英国在理由上仍有把握将其他列强海军的总和全部消灭的能力,但是它的力量太分散了,而且法国一次要造21艘战列舰的消息确实触动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第十三章 矛盾升级

法国人正在建造中的21艘战列舰(大德克萨斯舰队),并不能满足法兰西的野望,无论是路易·菲利普,还是波拿巴派的军人,他们都觉得法国配得上更好的。

大东方舰队扩编计划、大西方舰队扩编计划、新式明轮蒸汽舰计划、大德克萨斯舰队改造计划....一系列让人惊掉下巴的大计划被提上日程。

人心不足蛇吞象,从民众到高层,所有的法国人都希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洗刷英国人给他们带来的耻辱。

在这滔天的恨意面前,基佐也不好做些什么,他只能批准大规模造舰计划。可现在的法兰西到处都需要钱,国家蒸蒸日上是不假,但是各项开支也随之水涨船高。

同时,基佐政府的腐败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之前法国政坛贪污成风没什么问题,面对的不过是西班牙、墨西哥、美国、中美洲联邦这些小角色。

但此时面对的却是强大的英国,如此巨大的造舰计划本就耗资巨大,如果再像之前一样层层贪污,那么花费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形成的黑洞。

可想要惩治贪污也很难,先不说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幕后黑手,国内的工人罢工起义(里昂工人大罢工),农业危机,想要暴力推翻路易·菲利普的共和派与日渐不安分的波拿巴派主义者。

“真要是把这些“贪官污吏”全处理了,又靠谁来保卫法兰西呢?”弗朗索瓦·基佐这样在心中安慰自己。

南美洲,拉普拉塔总督区。

总督罗萨斯还在计划着他的千秋伟业,阿根廷想要统一南美就必须消灭巴西,消灭巴西的第一步自然控制乌拉圭,想要拿下乌拉圭,就必须先攻克蒙得维的亚,这样才能断绝它的支援。

(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港口,同时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重要竞争对手。)

然而罗萨斯的手下们并不知道这位总督志向,他们觉得罗萨斯和巴西人走得太近了,已经背叛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于是乎,以胡安·曼努埃尔为首的激进派联系了法国人,希望能赶走罗萨斯这个英国人的傀儡。

当然没有人会直接这样说话,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罗萨斯残忍暴虐、滥杀无辜、违背自由贸易的原则、专制反动...

实际上他们还真没瞎说,罗萨斯虽然是个共和派,但是反动程度远超一般帝王。

罗萨斯为了拉拢教会,恢复教会特权,并且大量关停学校,他上任初期阿根廷有114所学校,而到他统治末期全国仅剩35所学校。

罗萨斯还恢复了耶稣会组织,利用教会势力进行欺骗宣传,蒙蔽许多高乔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为他卖命。

(差不多就是信罗萨斯上天堂,这种离谱的说法,当时人的教育水平非常低,现在看起来可笑的骗局往往可以骗到很多人。)….

罗萨斯打着维护秩序的名号,实施恐怖政策,统治期间阿根廷有两万多人遭到杀害,财产被没收,要知道此时阿根廷的总人口才几十万。

他的统治造成精英阶层大量流亡海外,并在其他国家建立了反对罗萨斯的组织,历史上正是这些组织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但这一世罗萨斯已经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一支由15艘军舰,5000名法军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准备开赴布宜诺斯艾利斯,到那里去匡扶正义。

本来阿根廷的政权更迭是不关英国人事的,因为无论是谁当政,欠英国的钱都必须还。

伦敦方面却收到了一条密报,那就是法国人不但要推翻罗萨斯,还要建立自己的傀儡政权,然后将其转化为法国的殖民地。

这种事情英国方面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便派人去和法国方面交涉,只不过这位傲慢的英国绅士深深伤害了法国佬脆弱的内心。

因为之前的西班牙内战、土埃战争、中美洲联邦内战、

蒙巴萨的代理权问题(东非港口)..,每一次英国人都要照着法国人头上来一刀。

这一次远征拉普拉塔总督区,刚一开始英国人就如同闻到了血腥的猎狗一般跟了上来。

这让法国人几乎忍无可忍,因为拉普拉塔总督区(阿根廷)本来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现在他们所做的无非是物归原主而已。

于是乎一位官阶并不高的法国外交官在面对英国外交官咄咄逼人的质询时严词回答。

“法兰西远征拉普拉塔的行为是正义的,这不是一场入侵,而是为赶走小偷、强盗、暴君的拯救行动。我奉劝您和英国政府,如果不愿意为拯救白人同胞出力,请至少不要混淆黑白让我们为难!”

这位法国外交官话中蕴含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当时的英国“绅士”又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立刻追问道。

“您凭什么这样说?难道是不是入侵仅凭您一句话就能判断吗?还有您有什么权利妄议我国政府的行为?”

法国官员整理了一下衣襟,清了清嗓子说道。

“同样的话,我还给您。难道仅凭您一句话就能判断我国是不是入侵者吗?还有您又凭什么妄议我国政府的行为呢?”

两位官员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眼看气氛越来越不对劲,双方的其他随行人员便将二人分开了。

由于争执的二人级别比较低,双方使团的主官就没有太在意,毕竟政治可不是这样相互争吵的儿戏。

在那些专业的外交官们看来没有什么不能谈的,西班牙是阿根廷曾经的宗主国,英国是现在拉普拉塔总督区的债主,双方完全可以各取所需,甚至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英、法可以让拉普拉塔总督区从西班牙独立,自然也能还给西班牙,或者是双方一人一半,总之是可以谈的一笔生意而已。

至于罗萨斯总督,与英、法两国的利益相比完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

然而很快这次争吵的内容就出现在了伦敦《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主编还为此写了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文章,再配上一张法国官员张牙舞爪的照片,一时间街头巷尾的酒吧、咖啡厅中充满了与法国开战的言论。

同样,巴黎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英国人干涉法、西内政,愤怒的人群甚至向英国大使馆投掷火把和石块,英国使团下榻的酒店也遭到围攻,最后巴黎警方不得不出面镇压才将事情平息下来。

但呼吁发动战争的呼声却并未就此消失....

虽然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的意思,但弗兰茨并不觉得就因为这样英、法就能开战,所以他需要再添一把火。

第十四章 英国绝不退缩

面对民穷汹汹基佐早就习以为常,在他心中唯有英法亲善一条底线不可变。

就像他早就职时发表的演讲。

“我们不想谈论征服、战争和复仇。让法国繁荣吧,让它自由、富裕、聪明起来和无忧无虑吧——我们不会因为它对世界大事不发生影响而惋惜的。”

现在这条殖民扩张的路,其实并不是基佐一手设计的,他希望的是通过换取一个稳定的外部大环境,开发法国自身的市场潜力。

然而世界是一个整体,奥地利帝国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使其竞争力大大加强,这让法国感受到危机。

之后西班牙内战,摄政女王克里斯蒂安娜又开出了法国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德克萨斯之战时期,基佐看准机会,以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拿下了美墨反复争夺的德克萨斯。

更是在墨西哥内战时期赖掉了剩下的款项,为法国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德克萨斯殖民地给法国带来了大量资源,以及相当不错的税收,而且这块殖民地的潜力巨大,完全有望成为第二个法国。

之后虽然在近东争霸的土埃战争中失去了在埃及的独占利益,但是却随着西班牙内战的结束,可以腾出更多力量放眼全世界开始建立殖民地。

入侵阿尔及利亚,入侵摩洛哥,与奥地利帝国争夺西非,与英国争夺东非,瓜分中美洲联邦,与西班牙共同开发亚洲殖民地....

不知不觉中法国已经在殖民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这确实给此时的法国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让其迅速从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

不过最让弗朗索瓦·基佐心心念念的却是《法比关税同盟》,此时的比利时虽然刚刚从荷兰手中独立十几年,但却是整个欧洲经济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国家,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

(第一是卢森堡,但是体量太小,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基佐希望通过让步,能让英国接受《法比关税同盟》以此来对抗日益强大的《德意志关税同盟》。

如果说阿根廷问题,英国还有可能让步的话,那关于低地国家的事则是完全没法谈。

(低地国家指尼德兰地区,也就是荷兰、比利时。)

凡是可能威胁到英国本土,或者是可能破坏其光荣独立地位的行为,英国都会坚决予以回击,这次也不例外。

英国内阁刚一接到消息就在内部达成了一致意见,决不能让法比关税同盟成立。因为如果放任其乱来,不但会让拿破仑的亡魂死灰复燃,更是会直接威胁英国的核心利益。

帕麦斯顿还是像往常一样直接叫嚣开战,虽然最近英国人一直在走背字,但毫无疑问是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喀布尔之战,班公湖之战,印度洋大海啸,接二连三的惨败让英国不得不从本土调兵去填补南洋军力的空缺。….

此时的北海舰队和英国本土的防御力量都属于比较薄弱的时期,而更要命的则是国内的工人运动,也就是著名的《***运动》。

英国工业化最早,工人的数量也最多,力量也是最强的,虽然之前刚刚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化解了那场危机,但是由于客观因素所致,女王许下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

于是乎,工人们再次被组织起来寻求自己的权益,这一次维多利亚直接撂挑子不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那些愚蠢且两面三刀的政治家感到厌烦。

同时女王也遇到自己的一生所爱——阿尔伯特亲王,两人更愿意一同享受着美好时光,而非处理烦琐的国家事务。

其实这两个人都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但无奈英国的体制和当时当政政治家们确实强势,也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

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巨大压力几乎压得内阁成员们抬不起头来,首相墨尔本子

首节 上一节 191/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