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科技成果和外海殖民地都需要时间才能转化为国力,同样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亚平宁关税同盟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奥地利帝国的高层都相信照此继续发展几十年,一定可以与大英帝国和俄国一战。
但在弗兰茨眼中,和平对于奥地利的真正价值在于压制了国内矛盾。
此前的卢森堡危机中,匈牙利方面甚至已经在组织军队,至于是勤王,还是想改天换地,那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同时北意大利、波西米亚、甚至海外那些殖民地和隐藏在角落里的人也在蠢蠢欲动。弗兰茨不觉得他们能成功,最多也就是自掘坟墓而已。
之后奥地利大胜,那些庆贺胜利的人群中就不知道隐藏着多少昨天打算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家伙。
其实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却毫无办法,最后只能处理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倒霉蛋而已。
所以奥地利短时间内不会卷入欧洲大战,但是不能派兵,不代表不能帮忙训练。
当然明面上不能这么说,要说成是学习交流。
让瑞士正统联盟的军官到奥地利学习,一来是教他们如果打仗,二来也是有拉拢之意。
弗兰茨很清楚花再多的钱贿赂再多的官员,也不如直接培养一群精神奥地利人更有效。
弗兰茨的提议立刻就得到科罗拉夫伯爵和梅特涅亲王的认可,他们也不想涉足瑞士内战,但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事情可没有理由不做。
但此时弗兰茨·卡尔大公和路易大公按照先皇意思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么,就是奥地利债务深重,没有钱来支援别国。
当然这条理由并不是两位大公说的,而是自作聪明的皇家首席顾问斯鲁特先生说的。
他觉得有必要和两位实权人物搞好关系,顺便展露一下自己的才华。
但却更加暴露了这位首席顾问的无能,弗兰茨甚至都怀疑安娜皇后是不是因为看出此人无能好控制才会与之媾和的...
….
面对这种荒诞的理由,弗兰茨直接提出了让对方自费学习这个看起来更加荒诞的解决方案。
最终这个提议被通过,瑞士方面出资到奥地利自费学习...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很少参加这种正式的会议,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其实这种会议让他觉得十分尴尬,因为虽然有数百人参加,但是可以旁听的只有数十人,而真正能发言的只有那几个人。
这种氛围不利于解决问题,难怪奥地利帝国的决策机构在历史上就像失了智一样,连连做出白痴的判断和愚蠢的决定。
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拉德茨基元帅放弃整个意大利,但是老将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才是对的。
历史上拉德茨基的胜利对奥地利帝国来说可谓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果没有在意大利的胜利,恐怕奥地利早就成了二流国家,甚
至都等不到沙皇来拉偏架。
由于弗兰茨帮意大利军团化解了心结,此时拉德茨基元帅的名声比历史上更好了。当地的意大利人对其的称呼也从“拉德茨基老爹”,改为了“老父亲”这个更具威严的称呼。
(所谓意大利军团的心结前文书提过,就是拉德茨基元帅近乎卑微地示好,要求士兵们对当地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就连自己的第三子因维护国家荣誉被打也偏袒意大利人。
传说中拉德茨基元帅的第三子就是因此抑郁而终,他的第三子也是他众多子嗣中最有能力的一个。)
“恶人必不该被纵容,好人必不该蒙冤。”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将北意大利地区变成了整个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最清正的区域。
反叛势力、黑帮、无良商人,甚至奥地利派去的贪污犯都遭到严重打击。再加上奥地利帝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改善。
尤其是军队,由于无良商人和贪官都遭到了打击,他们的军饷没人克扣了,也不用再吃那些供应商送来的腐烂发霉的食物了。
再加上拉德茨基元帅本身算是一个很慈祥的人,他允许军队购买土地种植作物饲养牲畜以改善伙食。
不过有一点军队的这些食物绝对不可以出现在市场上,因为士兵们想要改善伙食这无可厚非,但是军队经商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不稳定因素。
先不说与民争利会影响国家形象,军队作为国家暴力机构一旦可以自给自足,那到时候是国家的军队,还是军队的国家就不好说了。
好在拉德茨基元帅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弗兰茨只需要写信提点几句他就能明白这背后的意思。
总的来说,这些年来北意大利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对外贸易和铁路交通的发展,让其获利颇丰。
国家用当地税收反哺农业,大量采用化肥和农业机械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工作效率。
过剩的人口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到外海和其他地区务工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有了钱、视野开阔了,对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就会增加。
在亚平宁关税同盟成立之后的不到十年时间里,北意大利地区新建了五百多座教堂和一千多所学校。
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些人对现状不满,这些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走到一起。
弗兰茨并不在乎那些人和他们的理由,只是希望他们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再造反。
第六十二章 女王要出行
英国,伦敦,唐宁街。
罗伯特·皮尔作为保皇党的领袖,却长时间不遭女王待见这件事让他很难堪。
为了重新赢得女王的瞩目,罗伯特·皮尔公开宣称,在涉及女王宫中人事任命的时候,自己一定会多多听取维多利亚女王的意见,不会轻易变更女王身边的人员。
罗伯特·皮尔说的是事实,他作为首相理论上确实有这个权力,但是这话却十分刺耳,而且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似乎是首相控制了女王一样。
尤其是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还遭到了打压的***派。起初他们得到了女王的承诺,团体便随之解散。
但当时的辉格党政府并不认账,首相墨尔本子爵更是声称“就算是将北海填平也不能给工人涨工资。”
可随着辉格党下台,压力来到了罗伯特·皮尔身上。这位命途多舛的政治家不得不承受很多,他本不应该遭受的苦难。
此时的英国国内经济危机,加上工人运动,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农业上似乎还出现了一种霉菌病,今年粮食可能会歉收。
当然歉收虽然对英国来说是件坏事,但是对他个人来说却是好事,毕竟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宣扬自己的理论(自由贸易)了。
国际上,英国此时与所有的列强关系几乎都不好。此前辉格党人对法国压制太过,甚至导致了拉普拉塔(阿根廷)危机。
想要孤立俄国人,但是却意外将俄国推向了奥地利一边。与美国的冲突不断,尤其是在俄勒冈地区,美国人的数量已经完全压过了英国殖民者的数量。
虽然现在俄勒冈地区还是由英国人管理,但是不采取行动的话,丢失此地只是早晚的问题。
卢森堡危机中站队问题得罪了整个德意志邦联,就连女王的本家汉诺威都不得不与英国划清界线。
这在罗伯特·皮尔眼中是一个巨大的外交灾难。
为了防止奥地利在中欧地区一家独大,尤其是可能吞并意大利地区,英国设置了颇多障碍,但是除了遭到奥地利的嫉恨以外,似乎什么都没得到。
奥地利依然在意大利地区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塞尔维亚和奥斯曼这种国家也几乎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另外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位大公似乎接受了詹姆斯党的邀请,这也算是奥地利对英国步步紧逼的一种反制吧。
不过此时罗伯特·皮尔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几乎没有盟友,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就连引以为豪的工业也频频受挫。
罗伯特·皮尔觉得自己的担子仿佛有千斤之重,就在他苦思破解之法的时候,女王似乎爱上了海上航行。
这本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女王选择的目的地却是巴黎。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虽然女王本人可能只是当做一次私人旅行(走亲戚),但是其背后可能带来的政治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
罗伯特·皮尔打算以此来缓和与法国的关系,因为想要争霸世界,法国既是对手,也是最好的盟友。
毕竟两国都有相同的敌人——神圣同盟,俄、普、奥的三国同盟过于强大了。所谓的大陆均势政策,并不是想要一个和平富强的欧洲。
而是一个混乱的,无力与英国对抗,遍地商机的欧洲。
法国人自然就成了英国的天然盟友,因为维也纳体系本身就是限制法兰西的枷锁。勐兽不可能一辈子都甘心困在牢笼之中,法国也是如此。
罗伯特·皮尔正是想以此破解,而女王的出行毫无疑问具有重要价值。
这将是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踏上外国领土(汉诺威过去算是英国的联统国),同时也是继1520年亨利八世(暴食之王,据说腰围达到了15之后第一位访问法国的英国君主。
当然这并不是示好,仅仅是展现给法兰西人另一种可能而已,是一种合作的信号。同时也是对俄、普、奥的警告,英国并非没有盟友。
不过此次出行并不顺利,因为此前维多利亚女王遭遇过暗杀。而且不止一次...
同时他们的女王又有些鲁莽。
1842年5月29日,星期日。
维多利亚女王乘坐马车途经格林公园,她与阿尔伯特亲王调笑时偶然打开车窗,看到一名男子正在不远处举着手枪瞄准她。
男子看到维多利亚女王看向他的方向便立刻混入人群之中逃走了,事后女王并没有声张,而是决定在当天下午再次“路过”格林公园。
虽然随行的大臣们竭力阻止,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依然一意孤行,她说“我宁愿冒一次险,也不想时刻活在危险之中。”
最终女王第二次经过格林公园,这一次已经做好准备的英国皇家卫队并没有让刺客逃脱。
但是女王的行为却让英国国会和大臣们恐惧,万一维多利亚在法兰西遭遇刺杀,甚至死在法国。
英国政府该怎么做?
由于女王刚登基时展现出的亲民态度和励精图治的姿态收获了大量民心,但是之后却突然变得深居简出不再关心政治了(与阿尔伯特结婚)。
这让一些阴谋论者觉得是国会绑架了女王,毕竟维多利亚之前承诺过会给工人十小时工作制等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和改革,但现在却一样都没完成。
如果女王在法国遇刺,那么英国政府将名誉扫地。
所以安保工作将是此次出行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法国领土上,安全工作不可能全由英国负责,这就涉及了很多问题。
当然罗伯特·皮尔并不认为法国人会去刺杀维多利亚,毕竟两国虽有争端,但是还远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而且刺杀一位国家元首远没有绑架作为人质来得实惠。
当然为了防止这类极端事情发生,历史上英国早就制定了《摄政法桉》,即在女王需要离开英国时,需要指定一名摄政王或者多位法官代替君主履行职责。
此后王室律师团一直充当着维多利亚女王的“摄政王”这个角色,因此维多利亚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出访最频繁的统治者之一。
女王和王夫预定会在六个月之后出访法兰西,罗伯特·皮尔必须解决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
这条消息一出立刻震惊了整个欧洲,无数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暗流涌动的世界究竟将何去何从....
第六十三章 暗流汹涌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看着报纸,不禁皱起了眉头。
英国在向法国示好,这可比瑞士内战什么的麻烦多了。
英、法如果联手,那么瓜分欧洲以外的世界都有可能,毕竟他们在海上的实力无人能敌。
即便是整个神圣同盟的海军加在一起也无力对抗英国,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法国了。
英、法决不能联手,也不可能联手。
但弗兰茨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暗杀”这是第一浮现在他脑海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