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49节

“快把皮勒斯多福这个蠢货给我抓起来,他居然还有脸回来!还有那个大学生!我就说应该加强对大学的监管!你们就是不听!”

梅特涅亲王一面疯狂抱怨,一面疯狂丢锅。老实说他对于这次的事件失望透顶,和英国人在欧洲大陆上打仗就算了,跑到亚洲和英国人打海战简直就是送死。

科罗拉夫伯爵也是面色凝重,他和军方的关系倒是很好,按图拉尔伯爵的说法,现在奥地利的海军完全有能力打垮英国的地中海舰队。

问题是首先,地中海舰队不过是英国人的分舰队之一,其次,这次的目标在亚洲,再次,图拉尔这辈子连河都没下过理论上讲应该是对海军一窍不通才对。

最后,当时他们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谈论奥地利海军,也就是说对方说得极有可能是醉话。

其实在海的另一端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也是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情报。

“德意志邦联将组织代表团向我国问询关于南洋海盗的看法...”

第一百一十四章 输出

英国,伦敦。

老实说罗伯特·皮尔十分郁闷,他刚在南美为英国打开局面,结果南洋地区又和德意志邦联扯上了关系。

尤其是在一个罗伯特·皮尔都不清楚的小地方,打劫荷兰商船索要赎金什么的,简直是无法无天...他很相信英国皇家海军绝对干得出这种勾当。

现在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原因和德意志邦联,以及荷兰发生冲突?那绝对是无谋之举,但英国也绝对不会承认海军有海盗行为。

罗伯特·皮尔决定使用拖字诀,没错派个调查团南洋,先调查个半年,然后回来的路上也不用急,再走个半年,估计荷兰和德意志邦联也就忘了这件事了。

所以十分难得英国人的态度异常诚恳,他们先是重申了会坚决打击海盗行为,并且表示对此事极为重视,将会组建调查组赶赴南洋进行调查,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奥地利,维也纳。

梅特涅亲王也长出了一口气,他觉得此时可以到此为止了,毕竟面子已经有了,没必要再为了荷兰继续得罪英国。

罗伯特·皮尔和梅特涅此时都十分感谢对方的“善解人意”,然而双方的海军和国民却并不是这样想。

英国皇家海军可是有着“逢敌必战”的传统,而首相大人还没开战就要先打自己人,这让他们无法理解。

而英国的民族性和民族意识早就觉醒了,当然这只包括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部分地区,他们觉得欧洲大陆上的德意志人太傲慢了。

“即便是我们的军舰击沉了对方的商船,也有可能是对方的错。当然更多人相信这是海盗所为,不过就算是海盗也是英吉利的海盗,人们怀着朴素的同情心不希望政府处理自己的同胞...”

——泰晤士报

德意志邦联内部也差不多,毕竟想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普鲁士一方希望借此来降低奥地利的声望,其他邦国也各怀鬼胎,但矛头却大多指向奥地利。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无论是古代宫廷政治,还是近代的议会政治,他们都不希望出现一个派系做大的情况。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可以置身事外,享受名为安全感的喜悦。

民众则是受到了之前那些胜利的鼓舞,虽然各个邦国一直在打压,甚至是迫害统一派。尤其是大学更是遭到了最严重的迫害,比如哥廷根七君子等...

但是在英、法、俄都觉醒了民族意识的情况下,夹在中间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是不可能不受其影响的。

其中最惨的就是奥地利了,历史上1848年全国都在革命,虽然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但是却险些将这个古老的帝国炸穿。

这一世由于有弗兰茨存在,奥地利帝国政府对国家的掌控力要强得多,但是依然被民族主义的浪***得东倒西歪。

….

一个如蚂蚁般渺小的人能两次差点将欧洲拖入战争的漩涡之中,足以证明这场风暴的可怕。

路德维希·冯·伦斯在弗兰茨看来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真正可怕的是民族主义浪潮,它对于奥地利这个没有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太恐怖了。

其实弗兰茨一直在打压过于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想看到自己的国家四分五裂,或者是被人绑架。

弗兰茨甚至派人暗杀了希尔·基尼·巴伦子爵,因为纵容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必将是引火烧身。

而路德维希·冯·伦斯目前还没有那种倾向,在弗兰茨看来前者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目的,甚至只是由于自控力低下被盲目的民族热情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一些“蠢事”。

所以弗兰茨并不准备将其像希尔·基尼·巴伦子爵一样处理,但也不会将他留在奥地利本土,尤其是某些关键部门。

也许路德维希·冯·伦斯不是那种人,也从未有过那种想法,但是却无法保证他不会被人利用。

此时这个小人物在奥地利,乃至整个德意志邦联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也是弗兰茨为什么不派人直接让他消失的原因之一。

但是弗兰茨也不想见路德维希·冯·伦斯,更不会浪费时间劝导后者,前者要做的是将其送到海外。

没错,搞民族主义输出。

这玩意法国人和俄国人没搞明白,英、美则一直在跑偏。

奥地利的海外殖民地中各民族都有,甚至还包括当地的原住民。单靠天主教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更加先进的民族主义来帮忙了。

其实某些东西并不是像某些西方人宣传的那样等同于洪水勐兽,只要因势利导便能事半功倍,这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道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进行交流、合作,而文化认同、精神共鸣正是团体协作的基础。

弗兰茨要做的便是打碎、重铸,使之成为他希望的样子。

当然除了路德维希·冯·伦斯,弗兰茨还派了很多人,他们将会引导一个新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

科特迪瓦、几内亚、多哥、喀麦隆、***、坦桑尼亚、真腊、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以及在奥地利控制的加利福尼亚。

此时在海外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地区反而是加利福尼亚,毕竟黄金的诱惑实在太足了,而且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只在东方如此,西方也是一样。

弗兰茨最初封锁了消息,但金矿还是需要人来挖,只靠那些俘虏和原住民显然不靠谱。

于是乎从奥地利国内挖人便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有机会赌上性命去淘金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再加上之后的动乱,这都让加利福尼亚成为了一个奥地利人一个不错的去处。

同时为了维护治安和和平,奥地利也在一批批地增兵,虽然一次只有几千人,但是几年下来已经有近三万驻军,再加上此地的奥地利国民足够十几万。如果算上来自其他国家的德意志人,总人口超过二十万,占此时加利福尼亚人口的一半以上。

剩下的才是原住民、墨西哥人、西班牙难民、西迁的印第安人、放弃国籍的美国人,以及从中美洲迁到此地的劳工,而且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占有的资源并不多。

弗兰茨需要路德维希·冯·伦斯去的便是这里,因为当地人迫切需要一个精神寄托,墨西哥那腐败的政治和糜烂的国家自然不会是人们所向往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大营

英国,伦敦。

由于一些民众不满政府对德意志邦联软弱的态度,便决定上街***。

只不过这次伦敦警察却没有像对***派一样坐视不理,直接派出骑警冲散***队伍,造成数十人伤亡。

但是这还不算完,接着大批罗伯特·皮尔训练的特殊警察出动,抡起大棒见人就打。

驱散人群之后开始逮捕死硬分子,然后经过审讯,英国政府很快就给出这是外国势力故意扇动所致。

之后该判,判!该杀,杀!

罗伯特·皮尔也并非庸才,他很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也绝不会让任何人干涉他为英国未来的谋划。

不过他还是做了一些让步,比如海军的人去查海军的事。

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完全是赤裸裸的包庇。如此一来皇家海军方面自然不会有任何人不满,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对德意志邦联单方面的嘲弄。

实际上罗伯特·皮尔清楚对方的底线,不过是想要英国方面的一个态度,他不觉得对方真敢开战。

但此时的国际形势却由不得罗伯特·皮尔不小心,因为想要对付英国的国家有很多,让它们得到机会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尤其是那种假意调停,实际上暗中拱火,更是罗伯特·皮尔无法接受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奥地利方面真的派了一支舰队过去。

弗兰茨很清楚想要解决南明的问题靠相互谅解是行不通的,与强盗谈判就要按他们的逻辑来。

实际上直到今天威廉·霍克都没有上报任何关于袭击荷兰商船的情报,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压得住。

对于加里曼丹岛上南明政权的封锁,威廉·霍克还是做出了让步,他允许一部分荷兰商人在部分时间内通行。

但这条禁令一开,便意味着所谓的封锁形同虚设,以至于负责封锁的英国海军官兵们也都变得散漫起来。

这就给了南明方面可乘之机,毕竟朱琼英可从未放弃过自己打赢这场战争。虽然说弗兰茨的承诺在,但她却总觉得不真实。而且南明很多高层都是移民,他们对于英国人有一种特殊的仇恨。因为英国人就是造成他们背井离乡的罪魁祸首,现在逃到了南洋又被英国人敲诈围困。

这些人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曾经他们看到英国人击沉了挂着大清龙旗的军舰无不欢欣雀跃,就连当时的英军统帅巴扎里脸上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后来清廷为了维护统治增加赋税,普通人苦不堪言,随后洋人老爷也来到岸上作威作福,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他们自己觉得是打工,但是却被人叫做猪仔。南洋同样是一个弱肉强食如地狱般的世界,洋人、土人、还有那些欺压同胞的帮派。

….

后来南明建立他们这些才有了家,才活得像个人。南明对于穷人和农民的赋税很低,对地主和商人征收的赋税很高。

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底层民众的支持,那些沿袭清制和帮派统治的地方势力很快就被彻底瓦解。

南明的体制是扶植小农,然后由国家来控制商业和矿产。这是典型的农业资源国思维,但是这在当时对于大多数活不下去的普通人来说却十分有吸引力。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南明建立之初就连朱琼英都是住在关帝庙里,更别说其他南明高层了有张草席有间破屋就不错了,所以内部矛盾并不大。

在稍稍稳定之后又开始了处理内部***问题,这位听着戏文长大的女王杀性可不是一般的重,可杀得越多,人们就越觉得这是明朝正统。

同时接连不断的胜利也在加重着这位女王的威势,南明大军在加里曼丹岛上经历

大小数十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连荷兰人和英国人也都派出了使者。

其实荷兰人最初是想将其收下当狗的,但是先后派出的几位甲必丹和一支六百人的部队连遭败绩,再加上奥地利在欧洲大陆上的强势,让荷兰东印度公司投鼠忌器。

同时出于提防英国人的考虑,他们觉得联手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

由于四次英荷战争,让荷兰人很难信任英国人,而后者在加里曼丹岛的东北部占领了一个澹水港自然引起了前者的警惕。

总而言之,此时南明的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朱琼英也效彷曾经的明朝建立起了三大营,神机营负责火炮,三千营则是此时南明的主力部队使用的是清一色的新式前膛击发枪。

击发枪并不会像火绳枪,以及燧发枪那样容易在加里曼丹岛上闷热潮湿的丛林中失效。同时三千营也是朱琼英手下最精锐的老兵,除了击发枪以外还有皮甲护身,就连刺刀也与其他部队不同。

三千营的刺刀全都是专门打造的三棱军刺,这当然是弗兰茨的手笔。

这种刀身呈棱型,带有三面血槽的刺刀,看起来就带着凶气。

血槽的实际作用除了放血,最主要的是用于连续性动作。

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影响士兵的进一步的动作。

当年的俄土战场上便频频发生刺刀捅进去拔不出来的尴尬场景,最后士兵不得不放弃刺刀和步枪转而徒手和对方扭打在一起。

而有血槽的三棱军刺就不会遇到这种问题,因为造成的伤口是开放性的,通常会成方形。

这样士兵就可以做出连续刺杀的动作,同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加里曼丹岛上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算上荷兰人的巴达维亚也是一样。

他们甚至没有生产出合格的刺刀的能力,但三棱军刺的制作简单工艺要求低,更适合手工作坊打造。

最后的五军营便是一支杂牌军的精锐,他们属于各地抽调的精兵,甚至没有统一的服装,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从火炮到火绳枪再到大刀、长矛应有尽有。

虽然没啥特色,但是胜在人多。

此时南明的三大主力便一直等待着机会,细作们一直密切留意着英***舰的动向和进港时间。

实际上麻拉港内并没有多少英国人,更多的是当地的土人。这些土人虽然接受了英国人的雇佣,但是并没有任何忠诚可言。

所以将英国人的情报几乎都卖给了南明的女干细,一共四艘巡航舰和八百名水兵,以及六百名土兵,这便是英国人的全部兵力。

首节 上一节 249/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