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时的多米尼加内忧外患,人们连饭都吃不上,还有随时被灭国的风险,或许他应该先登基,然后再像华盛顿那样主动放弃独裁者的身份。
胡安·巴勃罗·杜阿尔特的支持者则认为当国王比总统好,因为权力更大,对他们这些追随者来说也更为有利。
当然有些人则是从其中看出了机会,佩德罗·桑塔纳将军以其狠厉的作风在对抗海地黑人军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深得士兵们的信任。
其实不管这个将军人品如何,只要能百战百胜都会赢得士兵们的尊重。
但这种人可不见得会得到政客和资本家的垂青。杜阿尔特便对佩德罗·桑塔纳十分不屑,对其在战斗中的英勇视而不见,这也让后者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双方的意见本就不和,所以奥地利使者还未抵达,佩德罗·桑塔纳的信便已经送往奥地利了。
佩德罗·桑塔纳和塔桑·安纳经历其实很像,两人都喜欢搞政变,都喜欢斗鸡并找比自己小二十岁的情妇以及卖国。
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更加狡猾,且反复无常难以控制。虽说此人也给西班牙人当过带路党,但是要价太高是一只喂不饱的饿狼。
弗兰茨可不想在殖民地问题上栽跟头,所以选择“合伙人”必须慎之又慎。此外奥地利的单方面“出手”,并没有引起英法两国的跟风行动。
因为此时的法兰西深陷摩洛哥战争之中,而不列颠则是刚刚处理完外部问题,内部的***派和工人(矿业)罢工又让罗伯特·皮尔焦头烂额。
而奥地利则有些不同,它的发展则属于上升期;虽然这上升的速度有点快,但是总体来讲除了外来塔尼亚的部分地区以外改革和工业时代的优势正在逐步展现。
海外的殖民地也相对平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或者出现分离主义政府。….
西非的黑人土着倒是发动了几场起义,但是能造成的破坏有限。
而且弗兰茨并不打算直接插手多米尼加的内部事务,以及其与海地的战争。至少不是现在....1844年,香港。
满清两广总督兼钦差大人耆英刚一上岸就受到了英国公使璞鼎查的热烈欢迎,因为两人的关系确实不错。
耆英对于英国公使璞鼎查可谓是毕恭毕敬,一改之前满清官员对待外国人的蛮横态度,甚至还收了后者的儿子为养子。
同时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耆英还赠送了一只金手镯给璞鼎查,并与他交换了夫人的照片。
这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东方可谓是一大新闻,拜与英国公使的这层关系所赐,他也成为了在英国报纸上出镜率最高的清朝官员。
耆英之所以会这一趟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说服英国人出兵剿灭南洋叛匪余孽。
要说请大英出兵这事,还是军机大臣穆彰阿提醒道光帝的,此所谓“借刀杀贼”。这位穆彰阿大人是道光一朝第一权臣,罢免林则徐就是他的手笔。
只不过派耆英说服英国人出兵这事,穆彰阿没给前者一两银子的贿金,只是给了一封国书,但却不是割地或者通商协议,甚至主体都不是清朝。
而是一封兰芳呈给大清的国书,里面的内容就是献地于大清,愿称“臣”,而非“藩”。
然后还附上一封大清的国书,大意就是英国若愿意出兵剿灭南明逆贼,大清愿将兰芳赠与大英帝国,以结万世之好。
这离谱的计策背后的终极逻辑是什么呢?对于曾经向不列颠提议要纳维多利亚女王为妃的道光皇帝,哪怕是提出再离谱的提议都不会让白厅老爷们觉得离谱。
但并不是穆彰阿等人不想出钱贿赂,而是道光这个抠门的家伙。
作为军机大臣的穆彰阿自然知道皇帝什么性格,但是事情又不能不办,于是乎便想到了这个一石三鸟之计,“强夷”、“逆明”、“刁民”一锅端了。
一听说不用花钱,道光帝立刻大赞“此计甚妙!”,其他军机大臣一看陛下都拍板了自然也就以“吾皇圣明”收场了。
可是到了两广总督兼钦差大人耆英这里可就不那么好办了,这个家伙实际上畏洋如虎。
而且和“洋大人”打交道多了,他很清楚官场上那套空手套白狼在洋人面前不好使。
所以他接到圣旨之后便立刻召集了两省的富商与大户,要求纳捐,至于名目嘛,反正无非就是练兵和修河堤。
富户们也知道这位大人的心思,只是奇怪今年为什么比往年多了一次。
于是乎耆英带着纳捐来几十万两银子和自己多年的“积攒”,来到了香港岛上。他很清楚这件事办得好,后半生飞黄腾达,办不好,那就是革职查办,流放充军。
不过这一次他错了,英国公使璞鼎查听到翻译讲解两封国书的内容时,双眼都放出了光彩。
这对于大英来说可是一份很不错的礼物,因为他们很清楚现在的南明不过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清国人到南洋讨生活而建立的国家而已。
有了这封国书,那就等于是清国承认将西婆罗洲送给联合王国,这无疑会大大削弱当地人的抵抗意志。
更重要的是此时驻扎在香港的舰队不日便将开赴加里曼丹岛,其实之前威廉·霍克爵士就像东印度公司建议过,但直到南明军队偷袭麻拉港才让其下定决心。.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次加里曼丹之战(上)
璞鼎查很清楚满清官员的作风,他知道如果不收受对方的贿赂反而会使这些人不安,便欣然接受了耆英的贿赂。
但这位英国公使又十分厚道地赠送了耆英两百箱上好的“班公土”,这一番礼尚往来,两人都觉得赚到了。
麻拉港之战后没过几天,马六甲的英国领事便收到了消息。南明方面要求英国方面承认南明对文来的所有权,并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包括海上封锁和贸易禁运,否则将拒绝释放战俘。
这封信差点把在“狮城”的英国领事鲁尹气死。
“该死的野蛮人!他们袭击了我们的港口,现在还想让我们善罢甘休!”
老实说现在他手下有将近六千军队,恨不得能立刻开到加里曼丹岛上灭了那群“野蛮人”。
不过鲁尹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立刻向印度方面求援,对方很快给了答复,并表示会出兵两千,再加上从香港赶来的两艘战列舰和一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总计八艘军舰和三千名陆军士兵,其中有大概一千五百名印度人。
不过这对于鲁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群“野蛮人”死定了。
毕竟这次征讨加里曼丹的海陆总兵力已经超过4000人,要知道此前在东方的另一场战争也不过调用了7000人而已。
只不过这场战争的走向并非是各方预料的那样,此时的英国人还是很有效率的,很快便有一支庞大的舰队集结在文来海岸。
在有些方面英国人是很讲道理的,比如在双方正式开战之前,负责这次远征的波利斯中将派出使者,向朱琼英下达了最后通牒。
限期七天内交出被俘英军士兵,并赔偿白银一千万两,将文来和西婆罗洲转交给英国,并同意通商等等。
朱琼英一个也不想答应,她还记得弗兰茨告诉她的战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詹姆斯·布鲁克爵士,请您回复你们的远征军司令休·高夫,我谢谢他的好意,但是上述条件我一条都不会答应。
我希望两国之间可以和平共处,但他若执意如此,便要凭实力从我这里拿走,而不是威胁恫吓。”
朱琼英的英语水平很烂,所以她是用荷兰语说的,这让对方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詹姆斯·布鲁克十分钦佩眼前这个东方女人的勇气,但是这种挑衅式的回复实在显得无谋。
“那么再会,女王陛下。”詹姆斯·布鲁克并没有行跪拜礼,只是脱帽致敬,这是他作为西方白人的骄傲,哪怕是面对满清的皇帝他也不会下跪。
而南明的官员们并没有逼迫他,让他觉得自己赢了。
双方的见面简单明了,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大殿之内的南明官员并没有分成想象中的两派,而是清一色的主战派。毕竟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这也算是明朝的老传统了。….
崇祯帝便是深受其害,当年于谦一句“妄议南迁者杀!”便定死了这个规矩。一群南明的“老臣”便开始了疯狂地献计献策,什么铁索横江,打木桩,派人凿英国人船底这种水浒传话本里的战术都拿了出来。
另一派则是比较悲观,他们愿意为南明赴死,准备带着全家老小搬去麻拉港和英军决一死战。
尤其是一部分刚刚投奔过来的清朝移民,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戴罪的满人,他们对于英国人的仇恨和绝望远超他人纷纷要求死战到底。
但此时朱琼英却宣布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要弃守麻拉港。
要知道麻拉港可是有英国人修建的炮台和要塞,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加里曼丹岛上最坚固的城池了。
众人纷纷表示不解,有人提议将麻拉港烧毁,不给英国人留下一砖一瓦,这样他们就不得不重建港口和补给点,这就会拖延英军的进军速度。
而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湿热,多瘴气,日久必生瘟疫,他们可以用孟获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将英国人拖在岛上,让对方不战自退。
不过朱琼英否定了这个答桉,他们会将麻拉港完整地留给英国人,因为这是整个加里曼丹岛北部最好的港口,如果打跑了英国人他们还需要继续使用,所以不能烧。
这让众人的心都咯噔了一下,要知道英国人在东西方都几乎没有败绩,他们一直以来最忌惮的敌人荷兰人,也被前者打得丢盔弃甲。
休·高夫接到了南明的正式回信,笑着将那封信撕成了稀巴烂,然后又狠狠地剁了两脚。
“这群该死的野蛮人,他们和鲁尹爵士说的一样,简直是人类的耻辱。一个女人居然敢对男人发号施令!我要像我在广州做的那样,将这女人压在身下,让她好好体会一下我们西方男人的厉害!
绅士们!去蹂躏吧!去践踏吧!那些该死的野蛮人不值得同情,他们不过是一些长得像人的野兽!大英帝国万岁!”
这位休·高夫说着下流军令的便是当时话本三元里抗英的主要反派之一,据说正是此人纵容手下士兵为非作歹,不过他并没有像话本里那样被英雄一刀斩掉头颅,而是好好地活到了九十岁高龄。
他本来被派往印度去对付来自锡克帝国日益增长的威胁,但是南洋这边突然爆发战争,印度总督觉得休·高夫对付东方人有经验就派他来了。
休·高夫由于个人经验完全不将所谓的东方军队放在眼里,他的战术思想却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只信任步兵,他一生没有败绩,但那只是得益于来对了地方而已。
庞大的英军舰队开始逼近麻拉港,然后密集地攒射,小心地将周围的炮台挨个摧毁。
之后便是重头戏登陆作战,休·高夫已经做好了将麻拉港彻底化为一片火海的准备,因为作为一个老将他明白城市内的攻防战是多么可怕。
不过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先头部队便回报说已经拿下麻拉港,并且无一人伤亡。
这让休·高夫更加确认英国人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只不过登陆之后出乎他意料的是麻拉港并没有南明的守军,英军上岸进行了四个小时的屠杀,那些被杀的不过是一些文来的原住民而已。
一国居然如此轻易地放弃了镇守国门的重要港口,这让休·高夫十分不理解,因为此时的南明首都“新京”与麻拉港之间不过只有四五天的路程。
休·高夫觉得自己离成功只有迟尺之遥,他下令全军登岸准备进攻南明首都“新京”。
看着英国人急吼吼地准备开拔,朱琼英知道自己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次加里曼丹之战(中)
虽说休·高夫恨不得立刻就攻下南明的首都以泄心头之恨,但他很清楚攻城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他带来的补给不足以支持长时间作战。阑
而且加里曼丹岛上丛林密布,道路泥泞难行,就算几千人也不可能将物资全带上,所以必须得依靠补给队保持补给线。
不过南明军队在撤走时没有烧毁麻拉港的仓库,这让休·高夫更加看不起这群贪婪愚蠢的“野蛮人”。
可只靠麻拉港仓库那些是不够的,于是乎这位统帅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因粮于敌。
接下来英军开启了扫荡技能,一路上烧杀抢掠,打得当地土人是哀嚎震天,真正做到了杀光、抢光、烧光。
其实英军军纪本不至于这么差,但别忘了这里面可不全是英国佬,还有三哥在,多了这群吃咖喱的家伙那画风可就不一样了。
三哥所过之处,全是一片不可描述的场面,当地的原住民完全被虐傻了,甚至本来还想给英国人当狗的人都举起了反英大旗。
当然原住民的反叛在休·高夫眼中早就在他意料之中罢了,毕竟这些“野蛮人”的长相相似,立场也该相同。阑
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无法与此时如日中天的红衫军相比,往往拼上几十个人的性命也打不死一个英国佬。
另一面海上的英军士兵们也受不了东南亚的鬼天气,很多人都起了痱子,再加上离开陆地时间久缺乏蔬菜,导致脚气泛滥。
随行的舰队指挥官汉弗莱·森豪斯中将可不想听休·高夫那个旱鸭子的命令,他要上岸好好享受一下。
皇家海军的官兵们也都同意这个意见,毕竟可以到安稳的陆地上,谁又想在孤零零的大海上漂泊呢?
再说随行的海军官兵加在一起有将近两千人,而且几乎都是战斗人员,再加上那些先进的战列舰,汉弗莱·森豪斯并不觉得有一支东方军队能打赢他的舰队。
哪怕就是大清的八十万大军到了麻拉港,他只要让士兵登船,对方也只能望洋兴叹。
本来以为大英陆军方面的军纪已经够离谱了,但是皇家海军更是突破了下限,他们对周围的村庄来了一次彻底的扫荡,美其名曰“安全检查”,实际上就是再一次明目张胆的抢劫。阑
其实这些英国水兵就是一群流氓,喝酒、打架、赌博、道德败坏...尤其是在印度、南洋这类地方更是无法无天。
不过这些对于南明来说倒是好事,因为会少了很多带路党。但也有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英军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新京”的防卫战打得异常惨烈,休·高夫起初并没有将眼前这座“简陋”的城市当一回事。
他以印度人打头阵,稳步向城市推进。然后整齐的方阵就被“地雷”炸上了天。
说是“地雷”实际上就是埋在地下的火药桶,南明军队的土木工作者实际上早就在地下挖好了地道,随着一声声巨响,那些印度阿三便飞上了天空变成了一地咖喱。….
然后便是城头上一排排步枪和老式火炮的齐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三哥们便鬼哭狼嚎地逃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