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军师,开局设计杀曹操 第42节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李瑄听得暗暗点头,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隆中对确实是千古奇谋,现在自己提前几年找到了他,袁绍袁术吕布等诸侯仍在,但他还是准确预言了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和徐庶听得频频点头,这等战略大方向的东西,天下只有寥寥数人能够看清,当初早在徐州的时候,李瑄就跟刘备提到过荆州的重要性。

诸葛亮这番言论,与当初李瑄之言不谋而合,这足以证明他的才能。

诸葛亮说完,看到刘备和徐庶都一脸的赞同,唯独李瑄在旁笑而不语,心中奇怪,便开口问道:“重光先生,为何你一言不发,是有什么别的意见吗?”

“孔明你的战略眼光天下难出其左右,刚刚之言,有许多内容都与我想法一致,不过却有一些细节需要推敲。”

诸葛亮对自己一向自信,若是其他人这么说,诸葛亮早就拂袖而去了,但现在说这话的人是李瑄,是早已经用各种谋略证明了自己的风云人物,诸葛亮不敢造次,连忙虚心请教。

“这只是我一些粗略的想法,重光先生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放心指正。”

李瑄自从来到新野之后,就一直在思索刘备的未来,现在因为自己的原因,刘备提前好几年来到新野,这样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就可以有所改变,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当中,有一个致命的变故。

“现在曹操与袁绍相争,我认为没有必要等到天下有变,只要有机会,我们可以直接出兵南阳,兵锋直指宛城,若错过这个机会,等曹操击败袁绍,想要再拿下宛洛,可谓难如登天。”

听着李瑄的话,诸葛亮徐庶刘备等人眼睛都是一亮,对啊,曹操现在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宛城,为什么不趁现在就拿下整个南阳郡呢?

若能拿下南阳,可以和汝南互为犄角,成为防守荆州的重要门户!

李瑄再一次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了顶级的战略眼光。

没有去管他们的表情,李瑄思索着继续说道:“另外,益州险塞,若要攻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若直接去攻益州,损耗未免太大,何不一边发展生产,一边将目光投向另外一边呢?”

如果说刚刚攻击宛城的一番话带给诸葛亮的是惊喜,那么李瑄现在的一番话,则是让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是多智之人,被李瑄一点拨,立刻惊叫道:“重光先生你说的莫非是交州?”

“然也!”李瑄微笑着点头。

首先荆州肯定是要拿下的,但是拿下荆州之后,李瑄认为没有必要马上入蜀,而是可以继续南下,拿下一个在三国一直默默无闻的地方——交州。

这个时代的人受限于见识的局限性,都认为交州地势偏远,乃烟瘴之地,但李瑄来自现代,当然知道交州绝对是一个物产极为丰富的地方,若拿下交州,可以极大提高刘备集团的生产力,发展各个行业。

等一切就绪之后,再去入蜀,总好过只带那么些兵马去往西蜀,最后落得庞统身亡,诸葛亮匆匆支援的下场。

历史上其实刘备也对交州有想法的,而且优势很大,一是荆南与交州接壤,二是苍梧太守吴巨又双叒叕是刘备的老相好,刘备这被动技能真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只不过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当时南郡在孙权手中,刘备对南郡比较重视,孙权就将南郡借给刘备,然后换取刘备对孙权取交州的默许,相当于两人做了一个交易。

如今既然李瑄已经辅佐刘备,又提前那么多时间拿下新野,自然不会让这一切发生,交州,南郡,我全都要!

诸葛亮呼吸急促,他略一思考就认为李瑄此言绝对好过自己的说法,新野短短一年就在李瑄手中发展成如此模样,若给他一年时间发展荆州,发展交州呢?

怕是不敢想哦。

刘备本身也是有见识的人,他也被李瑄的话给震惊住了,本以为诸葛亮的眼光已经够长远了,万万没想到,李瑄比他看得更为深远。

“还有最后一点,”这是诸葛亮隆中对当中最为致命的失误,李瑄面色严肃,徐徐说道:“孔明你言外结孙家,这一点是万万不可的。”

诸葛亮悚然一惊,问道:“重光此言何解?”

“江东孙家,一门三杰,不管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皆有霸王猛虎之志也,孙坚亡于荆州,更兼之扬州名士张纮曾为孙策献计,言‘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更有鲁肃为其进言,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孙策会大举进攻黄祖的原因。”

“江东孙家对荆州的执念是非常深的,我们这次打败了他们,他们依旧会卷土重来,只要我们拿下荆州,那么就不可能外结孙家,因为我们和孙家的战略是相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孙家只可利用,不可结也,否则必反受其害!”

李瑄一番话顿时让诸葛亮和刘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么深的层面,但是李瑄却将江东孙家的想法揣摩得一清二楚,若真的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去做,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突然朝着李瑄深深一拜,叹服道:“世人对重光先生之评语,吾原本不敢尽信矣,如今听君一席话,才知重光先生眼光之长远,思谋之远虑,亮不及也!若非重光先生提醒,亮险成大错矣。”

徐庶战术层面的东西很是厉害,但对于战略层面却还是欠缺了一丝眼光,他也被李瑄和诸葛亮这两人的话语所折服,问道:“那对于江东孙家,我们该如何呢?”

“若曹操南下,则虚与委蛇结之,若有机会,当在长江之上对孙家进行封锁,同时在交州南海发展水军,有机会,先灭孙家,统一南方,再由南向北,与曹操争雄,则天下定矣!”

李瑄斩钉截铁的声音回荡在诸葛亮的草庐之中,让所有人的热血都沸腾了起来!

第99章 兵锋直指宛城

刘备也被李瑄和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折服,不过他对自己的本心还是比较坚持的,犹豫着说道:“重光与孔明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没想到都到这个地步了,刘备还是坚守本心,不愿夺取刘表的基业,李瑄叹道:“我主仁义,得刘表收留,故不愿用强夺取荆州也。”

诸葛亮这时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目光,笑道:“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刘备这才放下心来,对着李瑄和诸葛亮拜谢,毕竟是因为自己任性,这才让两位军师殚精竭虑,以后定要好好补偿。

随后诸葛亮收拾行装,与刘备李瑄等人一同回到了新野。

之前因为人才与地盘不足,李瑄不敢大动干戈,只能默默苟着发展一波,现在徐庶诸葛亮尽归刘备之手,而曹操又正好新败,李瑄便将一直设想的北上进攻宛城的想法拿了出来。

宛城是南阳郡的大城,南阳郡本来就是荆州的地盘,刘表为了防备曹操,将张济张绣请到南阳,结果张绣反复横跳,最终归顺曹操,这南阳从此一分为二,北面成了曹操的地盘,而南面还是在刘表手上。

新野,便是位于南阳郡的南部,刘表让刘备屯兵新野,也是为了防备曹操和张绣。

在新野议事厅当中,李瑄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我没有意见,”诸葛亮摇着羽扇,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身份,“我本就认为需要拿下宛城,只不过之前没看清形势,认为以后去夺宛城比较好,但是重光点醒了我,现在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刘备集团的人本就不怎么勾心斗角,加上李瑄和刘备的大力推荐,那些早早跟随刘备的人,也都认可了诸葛亮,对他没有丝毫轻视之心。

这时陈登也站出来道:“曹操现在深陷与袁绍的斗争当中,若不趁现在夺取宛城,那么一旦他腾出手来,将其作为南下的桥头堡和前哨站,可以轻易对我们造成威胁。”

“不错,”孙乾补充道,“相反,如果我们拿下了宛城,则进可攻河洛、退可守荆襄,甚至能威胁到许昌,我也赞成进攻宛城。”

刘备这时将目光望向糜竺,问道:“子仲,我们的财力情况如何,能否支撑大战。”

糜竺拿起记账本,站起来微笑着道:“主公放心,新野的发展超乎你的想象,我们的财力情况足以支持两线作战都没有任何问题。”

也由不得他如此高兴,新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他们糜家也水涨船高,赚得盆满钵满,当然,糜竺也知道是谁带给他们糜家这一切,早就已经决定紧紧抱住刘备和李瑄的大腿了,是绝对不会有二心的。

看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赞成进攻宛城,刘备终于也将进攻宛城之事拍板定了下来。

接着就要商讨如何出兵了,徐庶站起来道:“如今曹操新败,为了避免袁绍进一步的进攻,许昌附近的兵力已经被他抽调,这其中也包括宛城。”

“宛城之前有五万兵力,现在已经抽调一半去往中原官渡,所以宛城现在的兵力并不多,不过宛城城坚,张绣此人也有几分能耐,我们不可小觑。”

“这曹操有点看不起我们啊,居然只留这么一点兵力。”陈登笑道。

徐庶此时却摇头道:“曹操知道刘表在这个时间点不会进攻宛城的,而且以宛城的城防和张绣的能力,两万五千人马肯定够用,我们现在只有三万兵力,想要攻破宛城,恐怕还需要多花费心思才行。”

“此战关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李瑄郑重道,“如今新野四周无虞,唯一的威胁只有北方的宛城,所以我建议只留下一千士卒守护新野,其余兵力都投入进去。”

诸葛亮皱着眉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只有两万九千兵马,这点兵力去攻那宛城,恐怕还是有些不够。”

李瑄这时突然笑着道:“孔明你怕是忘了在汝南我们还有两万兵力呢,如此一来,我们可是有接近五万大军,足可攻破宛城。”

诸葛亮一拍脑袋,回道:“我差点忘了汝南了,如此确实宛城可破也。”

见两位顶级军师都认为宛城可以攻破,众人也就放下心来,商议了片刻,最后李瑄与诸葛亮亲自率领两万九千大军,另外带着赵云、张飞、太史慈、甘宁四将,去往宛城,徐庶与关羽守卫新野。

在出发之时,李瑄同时派信使去往汝南,让那边的田豫和纪灵配合自己这边,但很奇怪的一点是,李瑄让诸葛亮隐藏在军中,没有抛头露面,他自己则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带着大军往宛城进发。

到达宛城之后,李瑄端坐在中军,身后浩浩荡荡三万大军,赵云、张飞、太史慈、甘宁四将一字排开,旌旗林立,军威浩瀚。

李瑄观察完之后,对身旁诸葛亮说道:“孔明,这宛城的确坚固,贸然攻城恐怕伤亡惨重,你觉得应该如何?”

诸葛亮此时却反问道:“重光以为如何呢?”

李瑄哈哈大笑,诸葛亮既然能问出这个,定然是有了办法,于是李瑄回道:“看来孔明是有了办法了,我也有一计,不如我们一同写下来,看看是什么?”

诸葛亮摇着羽扇微笑着点头,于是李瑄取来纸笔,分给诸葛亮,等写下来之后,摊开一看。

只见两张纸条上都写着这样一行字:“破宛城之法,唯四字耳——诱敌深入。”

李瑄与诸葛亮相视一笑,都对彼此的智谋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我从新野来时便有了初步的想法,”李瑄笑着说道,“只是还有一点没有把握,不知道孔明你有何良策。”

说完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完,脸上先是露出敬佩的神情,接着思考了一阵,对李瑄笑道:“怪不得重光一开始有此行径,原来如此,重光你无须担心,我已有办法了,我们只需这般……”

李瑄听完诸葛亮的话,顿时瞪大了眼珠,对诸葛亮竖起拇指:“孔明,可真有你的,此战若能胜,你当记首功。”

而宛城守将张绣早已得知消息,立于城头查看,面露担忧之色。

身旁的副将胡车儿见张绣似乎有些担忧,不解问道:“那刘备军不过三万之数,将军何故如此忧虑?”

张绣叹道:“三万大军不足为虑,但是这领军之人可是名动天下的李瑄李重光,传说此人智计过人,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个好办,宛城的城墙高大坚固,我们只需坚守城池,他李瑄再厉害,也就三万兵力,我们在城中还有两万五千人,到时依靠城池之利,他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张绣应声答应,只是不知为何,心中还是沉甸甸的,有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

第100章 张绣的疑虑

从第二天开始,刘备军就开始在宛城下面一直叫骂,但是张绣却一直不出战,任刘备军骂的口舌都干了,宛城的大门还是紧闭。

不过渐渐的,张绣发现有些不对劲了,这些刘备军虽然叫骂,但却没有丝毫要攻城的意思,似乎认准了张绣这边不会出城作战。

而且张绣心细,每天都会在城头观察。

他敏锐的发现,一连几天,前来叫骂搦战的居然都是同一批人,根本就没带换人的。

这是怎么回事?张绣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不明白李瑄到底想干什么。

思来想去,他唤来自己的副将胡车儿。

“胡车儿,你发现没有,城外前来搦战的刘备士兵,来来回回都是那么些人,你说这是不是李瑄的阴谋诡计。”

胡车儿没有张绣那么心细,传说他能负力五百斤,日走七百里,这种人想来也是没什么智慧的,此刻看张绣如此苦恼,便自告奋勇道:“将军,不如让我夜晚悄悄带上五千兵马,去那刘备营寨探探虚实。”

张绣这几天实在是被刘备军的行为弄得神经兮兮的,心里一直犹如一根绷紧的弓弦一般,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得答应胡车儿的请求。

“你此去只为探虚实,千万不可莽撞,遇到危险记得第一时间撤退,那李瑄多智,你千万不要恋战,知道吗?”

面对张绣的千叮咛万嘱咐,胡车儿也是不敢大意,毕竟李瑄之名,连他这种莽夫都听说过其大名,他满口应承下来,当晚便趁着夜黑风高之时,带兵夜袭刘备军的营寨。

只不过当他带着五千士兵进入刘备军营寨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营寨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士兵,大概就只有千人左右。

他们亮起火把一阵冲杀,刘备军立刻溃不成军,而李瑄和第一天看到的武将们,则根本一个都没看到。

胡车儿感觉有古怪,连忙带兵回到宛城,向张绣报告。

“将军,那刘备军的营寨是空的!只有千人左右,根本就没有几万大军,难怪将军看到的叫骂搦战都是同一批人,那营寨里面分明就只有这么多人!”

“什么,空营?!”张绣大惊失色,这李瑄如此大动干戈,宛城外居然是一座空营,他到底想干什么?

“会不会是那李瑄故意如此,想引我们出城?”胡车儿分析道。

张绣眉头紧皱,沉吟着道:“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这几天我都观察过刘备军的营寨,每当生火做饭之时,炊烟都如同第一天一样,大约是三万人的规模,这几天根本就没有减少,如果他想引诱我们出城,应该会将炊烟慢慢减少,否则我们看到对面炊烟升起,判断那边还是三万人的部队,怎么可能会出城迎战呢?”

“那李瑄到底是想干什么呢?而且他和他的部队到底去哪里了呢?”胡车儿也觉得张绣说得有道理,但是却对李瑄的目的一无所知,陷入疑惑当中。

“李瑄绝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他这样做肯定是有目的的,他到底想干什么啊?”张绣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他多久,第二天他就知道答案了,一名浑身浴血的密探,带着荀彧的亲笔信,来到了宛城。

张绣匆忙拆开信,只见荀彧在信中写道:“李瑄率大军出现在许都,恐威胁曹公后方,请公速来支援。”

原来李瑄的目的是许都,是攻击曹操的大后方!张绣脸上升起深深的震骇,怪不得他每天叫骂,又每天安排三万人的炊烟,就是不想让我知道他的动向,想要拖住我!

张绣此时终于明白了李瑄的用意,从刘备军到来的第一天开始,一切都是在演戏,目的就是想要将自己的大军拖在宛城!

只不过李瑄没想到自己能看出每天来叫骂搦战的人都是同样的面孔,也没料到勇猛的胡车儿胆敢带领五千人夜袭他的营寨。

张绣终于将一切都想通了。

首节 上一节 42/2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