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可不惯着他,自己对于朱涛已经当成了最为宠爱的小弟弟,自然是拿出了一个兄长的威严,说道。
“父皇让我来叫你起床上朝,还说了,这次如果不肯去上朝的话,就先让我打断你的腿,然后再派太医来给你医治。”
朱涛瞬间就是一个机灵,不会吧,这次竟然搞得这么正式。
万般无奈之下,朱涛只得磨磨蹭蹭的穿上了衣服,跟着朱标赖在了朝堂上。
朱标看到六部九卿和诸位阁臣早就已经到齐了,只是现在朱元璋还没有到。
趁着这个时间,正好替朱涛嘱咐一下大臣们。
“各位臣工,你们应该知道,定远王是我最小的弟弟,在朝上若是有什么情况,你们几位应该及时救场,不能让我弟出了丑。”
大臣们直接全都懵逼了,要知道太子朱标那可是储君,除了皇帝朱元璋之外,那是绝对的大明帝国扛把子。
现在竟然来拜托大臣们给朱涛遮挡,不要让他在朝堂出丑,大臣们也能看得出来这兄弟两人情分到底有多深。
一时之间,各位大臣们全都纷纷表态说。
“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了,若真是有个撒汤漏水的事,臣等断然会帮衬着说,不过就凭定远王的聪明才智,也断然不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这时,朱涛很是无奈的看着这帮大臣们,他心里清楚,自己当然不需要这帮人帮自己遮掩什么了。
朱标的意思说的很清楚,那就是如果自己在睡觉的时候,请他们帮忙给挡着点,但是这样的话又不能直接的说出来。
可是朱涛却一点都不在乎,他直接看着刘伯温说。
“我说刘先生,这段时间您可没怎么去我的庄上,鱼香肉丝不香了,还是肥宅快乐水您喝腻了?”
刘伯温也是一脸的无奈,他只得陪着笑脸对朱涛说。
“定远王误会了,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等过了这段时间,一定去庄上拜访。”
朱涛却没有在理会这个茬,只是低声对他说。
“刘先生,咱们都是哥们儿,别说是鱼香肉丝,就是天上的龙肝凤髓,我都能给您做出来,我知道您是真正名满天下的吃货,只要一会儿你替我挡着点儿,别让老爹发现我在这儿打瞌睡,一切咱们都好商量。”
刘伯温瞬间就郁闷了,朱涛这到底是什么脑回路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少东家可不单纯是皇帝的义子,更是天下的奇才,刘伯温自负盛名,但是朱涛面前,他还是甘拜下风的。
想到这里,他也就不会再考虑其他的了,笑呵呵的说。
“请放心,等会儿上朝的时候你只管睡,我就站在你正前方挡着就是了。”
在刘伯温如此的识趣,朱涛也是一笑,对他说道。
“既然这样,那就多谢刘先生了,散朝之后你去我那里,我亲自下厨给你炒几个好菜,对了,让李先生和宋先生也一起去好了。”
正在说着的时候,朱元璋上朝来了,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直接说道。
“户部尚书梁爱卿,咱想要和你聊一聊,关于这些宗室的待遇问题。”
刚说完这话,梁清标的脑子直接就轰的一声,像是要炸了一样。
要知道,大明王朝这些宗室们已经成为了比较拖国库后腿的所在。
目前来说,虽然只有不到四十位亲王和郡王,可是他们每个人设府另居或是出京就藩,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
而这些亲王郡王还会生下一堆的镇国将军和镇国中尉,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又是会领取一份粮米和俸禄。
这些钱可全都是户部在发放,每一次宗室有些婚丧嫁娶之事,或者是哪个王爷又生了儿子,都会把梁清标愁的不行。
这个户部尚书几乎如同是个看空库的,要知道,这还只是第一代的王室贵族,
梁清标决定直接和朱元璋硬刚了,不然的话差事完不成,自己照样没有一个好结果。
“陛下分封藩王和宗室之事,臣认为还是要继续的观察一阵才行,而且现在国库之中也并没有那么多的钱粮,若是陛下非要现在就大行册封的话,臣只能辞去户部尚书的职务,待罪请求处置。”
听完这话,朱元璋觉得有些好笑,没想到这个平常唯唯诺诺的梁清标,竟然还这么敢硬刚。
“梁爱卿,你想的太多了吧,咱什么时候说过要继续分封这些宗室?”
梁清标忽然一愣,他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是只要不是好药,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就不好干。
“莫非是臣猜测错了,陛下不是要为宗室们再赏钱粮?”
说实话,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自己都非常的不自信,不过他也必须要问,毕竟他是户部尚书。
朱元璋哈哈大笑,对着满朝文武说道。
“你们记住,朱家的子孙全都不是蛀虫,咱给他们分封,除了九边重镇的几个王爷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其余每隔一代便要降级一等,最后降到闲散宗室,其俸禄也就相当于一个七品官员。”
朱元璋这话一出,朝堂上下顿时有些轰动,大家几乎都不敢相信,这是从洪武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的。
梁清标顿时跪地叩首,大声喊道。
“若是这样的政策能够施行下去,必会能够有效的控制宗室人口的增长,国家的财税收入大幅的省下来,大明将不会背上财政负担,这是陛下的圣明决策,臣等不胜钦佩。”
听了这话,朱元璋自然心里高兴,他心想看来还是涛儿的主意管用。
“这件事情咱是自己做的决策不假,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咱还征询了朱涛的意见。”
这些大臣们也全都炸了锅,要知道朱涛已经是定远郡王了,也算得上是皇族宗室。
可是这样的一个政策抛出来,虽然对大明财政是好事,可是对于这些皇族们无疑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
而且对于朱涛自己的利益也是一种伤损,为何这个定远王就偏偏支持这样一项政策呢?
所以大家有的觉得朱涛这人有些呆傻,但更多的人却佩服的很。觉得此人是一个成大事之人。
既然这件事情本身是陛下自己提出来的,那就不能把所有的怨气全都撒在朱涛的身上,在场的皇族们也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朱元璋话说到这里还不算完,他继续的给朱涛卖好。
“诸位大臣,有功劳必须要封赏,有过错必须要处罚,南北榜事件,朱涛便有大功,如今又支持宗室俸禄改革之事,咱看是必须要封赏的。”
这些大臣们也都没有人说话,毕竟朱元璋要封赏自己的儿子,这事儿可是板上钉钉,谁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他们自己也都心悦诚服。
礼部尚书黄观忽然出班,说道。
“陛下,臣认为这样的功劳实在是太过于耀眼,一般的封赏是不足以酬劳其功,臣建议,像汉武帝封赏霍去病一样,燕然勒功,要给定远王朱涛也树一座丰碑,将其丰功伟业之事,全部刻于其上,让后人景仰得知。”
这些大臣们纷纷看向黄观,忽然就有些鄙视,好歹是连中六元的天才,竟然能够想起这样的主意来拍马屁。
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谁提前说出来这样的事,谁就能够得到朱元璋内心之中的赞许。
果然,朱元璋听完黄观的奏情,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高兴的说道。
“还是黄爱卿心里明白事,既是这样,那咱就告诉你们,这快石碑还不能就随便立,咱要把它立在太庙周围,让让后世子孙们全都清楚朱涛的功业。
大家瞬间心里都有些泛酸,这事儿整的,要是能把皇位让给朱涛,估计朱元璋肯定也不会含糊。
这时,梁清标忽然想到,难道自己这次不是第一个跟皇帝对话的吗?怎么让黄观给抢了功劳去。
不行,无论如何这个彩头自己一定是要抢回来的,于是他笑着说道。
“既然是这样,那刻石记碑的事情就交给户部来办理吧,陛下放心,臣一定把这事办得妥妥贴贴,让您不会有任何的失望。”
朱元璋看了一眼下面的这些六部九卿,心里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他们不单纯是在面对自己抢功,而是要抢夺一个巴结朱涛的机会。
于是朱元璋也就顺坡下驴,对黄观和梁清标两人说道。
“好吧,既然是两位爱卿有如此的心意,你们两人一起去办,只要事情办得妥贴,必有重赏。”
这两人像吃了蜜蜂屎一样连忙领命,然后一阵的吹拍,承诺自己必然做得好。
其他官员们看着这两人得了彩头,心里也是有些郁闷,所以大家看着他们也都不说话,但是朱元璋自然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扫视了一眼这些大臣们,知道他们想要邀功,却缺乏一个机会,既然是这样,自己就会给他们一个机会。
“各位臣工,刚才梁爱卿和黄爱卿分别给咱出了一个好主意,然后承办了刻石记功的事情,想必大家心中都会有些不自在,觉得这件事没落在自己身上,对不对?”
在场的众位大臣们其实心里都是这个意思,但是放在谁身上,谁也不敢说出来。
所以大家也就只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朱元璋,不知道他卖的是什么药。
朱元璋自然也是了解他们这些人心情的,于是笑着说道。
“众位大臣,你们不必太过疑虑,咱这里现在还有一个差事给你们去办,谁要是敢接下这个差事,咱赏他一个侯爵,世袭罔替。”
这下子,朝堂上下可彻底的算是热闹起来了。
要知道,在场的这些人虽然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可是等到他们退休还乡,这官职又不能传给子孙后代。
若是获得一个爵位那就不同了,这是可以世袭传下去的,也就是等于子孙后代都在朝廷这里得到了一张长期饭票。
而且只要不是叛逆重罪,基本上还可以免死。
所以这个封赏可简直是太重了,但是朱元璋可不是一个傻乎乎的老板,能够给出这样的封赏,绝对不是一个多么轻易的任务。
这些朝廷的重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轻易说话。
朱元璋见大家没有人答话,便直接开始点名。
“兵部尚书张万和,大理寺卿孙天虎,太仆寺卿张国忠,你们三个爱卿先表个态吧,这件事儿谁要是能够接得下来,谁就是铁打的侯爵,咱让你们去推行降低宗室爵位俸禄之事,若是施行有效,咱必兑现承诺。”
这三个人被朱元璋点到,本来就已经战战兢兢了,结果听完这个任务之后,差点吓得汗都要出来了。
但是像这种事儿,基本上是往死了得罪人的,而且得罪的还都是皇族子弟。
这些人如果是比较柔和的,大致会找别人时不时的上个奏折弹劾自己,要是像朱棡那种脾气不太好的,派个人来把自己刺杀了也未可知。
接这种活,基本上就是一条腿都迈进了鬼门关,但是如果不接的话,朱元璋这个脾气也是不好糊弄的。
三人连连叩头,基本上不敢多说什么,但是体似筛糠的样子,让朱元璋已经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敢接这个差事。
朱元璋顿时有些愠怒,看着他们,冷冷的说道。
“你们平时都把忠君爱国的话挂在嘴边上说,什么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可是现在需要你们办事,而你们却推诿塞责,这不是为臣子之道吧?每人罚半年俸禄。”
三人连忙谢恩,然后在退回自己的班次之内。
混到他们这个位置上,也不靠着俸禄过日子,所以罚半年俸禄,基本上算是个不疼不痒的处罚,不会伤筋动骨。
可是,如果谁要是一不留神把那个催命的任务给接了,那可就不是俸禄能够解决的事儿了,必须把命搭上才行。
但是这活终归是得有人干,所以朱元璋看着下面的这一帮大臣们,希望有人能够出来真正的为君父分忧。
这时候,户部尚书梁清标站了出来,对朱元璋说。
“陛下,这等事情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得罪皇族的差事,无论是给个什么爵位还能大得过宗室吗?他们若是怀恨在心,基本上不会让这个施行政策之人有好下场的。”
朱元璋知道这是天大的实话,点点头问梁清标说。
“按照梁爱卿的意思,这个政策虽然能够提出来却无法推行下去,是否如此?”
朱元璋这话虽然柔和,实则却像绵里藏针,梁清标当然是能够听得出来,他现在也并不害怕了。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等到问道自己头上再说干不了,到时候不仅是丢人受处罚的事儿。
“陛下,臣愿意接下这个差事,但是并非为了爵位赏赐,只是想要为君父分忧,这个事情自然推行下去,有利于千秋万代财税收入,臣是户部尚书,理应为这件事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朱元璋对这些大臣们都非常了解,所以他知道梁清标平时也是一个比较圆滑取巧的人。
没想到他竟然能够迎难而上,接下这样的一个差事,自然让自己也算是刮目相看。
“既然是这样,咱就封你为忠义侯,你当为朝廷典范,在家乡修建牌坊,表彰忠臣之心。”
梁清标瞬间就郁闷了,自己说好的呢,只是出来表个忠心,并不想着真正的立什么牌坊,所以他还是想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