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136节

朱涛又随手展开了一张世界地图,指着上面的其中一块对朱元璋说道。

“这个地方叫做欧罗巴州。”

“他们的土地非常的肥沃,甚至比起咱们江南那些鱼米之乡来都丝毫并不逊色,将来靠着土地肥沃,那里人口就会暴涨,到时候我们大明想征服他们,就不这么容易了。”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他当然清楚,有了足额的人口,又有大量的粮食能够养活这些人口的话,就会有很多的兵力用以征召。

在这样的前提下想对人家用兵,当然是难上加难,必须在对方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就拿下。

朱元璋想了想,便问朱涛说。

“这件事情你有几成的把握,要跨过很多国度对欧罗巴州去用兵,咱心中多少也是有些含糊的。”

朱涛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朱元璋说道。

“您怎么又忘了!”

“我既然能够对这些前来朝拜的小国进行文化输出,那么欧罗巴州同样可以进行我们的文化输出方式。”

“当然还会辅以其他的方法。”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说道。

“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咱就知道你会有主意的,那这件事就…”

朱涛还没等朱元璋说完,就直接给顶了回去。

“这主意我能出,但是这活我可不干,我身上已经担了不少担子了,您就让我歇会儿吧。”

朱元璋十分的挠头,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算得上是幸运,可是这小子实在是太懒了。

“行吧,反正你也是有点累,不过咱说了放你一个年假到元宵节,再出来上早朝,也算是对得起你了。”

朱涛点点头,自己这位号称亲政的老爹能够把事情让步到这个份上,自己也算知足。

“好吧,那就这么办了。”

“反正元宵节之前您是千万不要再给我派活了,让我过几天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生活。”

朱元璋很是无奈的点了点头,对他道。

“你这小子每天只顾着躲懒,你看你大哥都累成什么样子。”

“咱每天批阅奏折到后半夜,怎么受得了啊,你也不知道分担一下。”

朱涛也是心疼朱元璋,但是他的确是这样的一个性格很难改变。

想来想去,他便直接说道。

“其实这件事儿也不是特别难,开国有很多的淮西旧将,与其放在京城里招灾惹祸,不如让他们出去攻城略地的好。”

其实对于这些淮西勋贵们,朱元璋心里也很是明白。

这些老兄弟打天下不要命,如今不是公爵就是侯爵,也有了一些乱法害民之事。

可是,这些勋贵吗本来就是乱子的根源,朱元璋想让他们赶紧的离开京城,返回老家去归养,怎肯再把兵权交给他们。

所以面对朱涛,他也是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出心里话。

“这些勋贵们,咱本来就想拿掉他们的兵权,让他们马上归养,但是如今却不得不再次起用他们,可让他们重新掌兵的时候,也是咱睡不踏实的时候啊。”

朱涛马上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毕竟这些勋贵们打起仗来不要命,做起坏事来同样如此。

如果让他们重新带兵,万一节制不好,就可能有泼天大祸,甚至威胁大明王朝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他们真的去征战欧罗巴国,并且在那里割地自立,大明再想征讨,无论是胜败,总归会两败俱伤。

这时朱元璋心头有些郁闷,自然就冒出了一股杀气,而朱涛完全能够感受得到这来自帝王的无奈。

不过,朱涛却在一瞬间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马上就对朱元璋说。

“您不就是担心这些功臣悍将到了,欧罗巴会打下地盘来自己当皇帝吗?我给您出个好主意,这圈地的事不让他们干,让咱们自己家人去干。”

朱元璋瞬间就瞪大了眼睛,若是真能自家人去做这事情,当然无论如何都是肉烂在锅里,他们不会让自己为难的。

“那你说说,到底是谁能够统兵去开疆扩土,到时候文化输出之后,紧接着就是用兵了。”

朱涛笑着回答朱元璋说。

“老爹,您怎么就这么糊涂,远在天边,近就在眼前,不是别人正是我三哥和四哥。他们可是咱们大明最勇猛的将领,更是您的皇子,要是信不过他们,又能信得过谁呢?”

朱元璋这才猛然醒悟过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这都是皇子之中的佼佼者,他们也能够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换句话说,这两位皇子只不过是太过于年轻了,还没有达到身经百战的程度。

可是他们也都是应该有所历练的,尤其是燕王朱棣,不仅是最有战斗力的皇子,更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婿,在军中可是威望极高的。

这样想起来,朱元璋自然就明白了,这两人大概率算得上是进攻欧罗巴州的最佳人选。

不过他仔细又想了想,对朱涛说道。

“可是对于他们,咱只是想着让他们内部镇守一个地方,成为九边赛王就行,没想到让他们出去开疆拓土。”

这时朱涛却是一阵高深莫测的笑容,甚至笑的朱元璋竟然有些发毛。

“你这臭小子,笑些什么?莫非咱的想法不对,你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非得脱了鞋子抽你。”

朱涛却很是有深意的看着朱元璋,悠悠的说了一句。

“我知道您安排这九边赛王,是想着牵制北元的势力,并且拱卫京城,这样无论如何勋贵都不能造反,而且这些亲王们也能给大哥守住大明的江山。”

这话算把朱元璋的计划全都给倒破了,所以他笑着说道。

“还是涛儿知道爹的心思,既然这样,难道你这里的安排有什么漏洞不成,若是有的话,你不妨直接说出来。”

朱涛却很是无奈的对朱元璋说了一句。

“虽然我不愿意这样说,但是这可能是会发生的事情,九边塞王的每个人手里都握有重兵,少则几万多则十万,若是他们有了二心,不会成为八王之乱的契机吗?”

八王之乱,说的是在西晋时期的八个王爷,每个人都手握重兵,结果他们一起造反,互相攻打,就是为了那把皇帝的龙椅。

朱涛今天提到了这个八王之乱,着实让朱元璋心头一震,毕竟他虽然不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却也不得不防。

九边赛王,确实每个人都太过于强悍了,他们手里握有的兵力,比起来当地的都指挥使司,可多了不止一点。

若是他们真的起了异心,也搞出来个大明王朝的八王之乱,到底该如何收拾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身上冒出了一股股冷汗,他实在害怕自己的后代之间自相残杀。

但是既然这个提法是朱涛说出来的。自然会有破解的方式,于是他马上就火急火燎地问道。

“涛儿,今天你必须跟爹说句实话,从你心底判断,咱们朱家的人是不是也会重演八王之乱那样的悲剧?”

朱涛只是淡然一笑,他知道自己的话,戳中了朱元璋内心深处最为隐藏的东西。

“爹,您心里早就已经非常清楚了,何必再问我呢,我不说,难道您就不知道吗?”

朱元璋心里有些难过,他当然清楚,如果自己采取措施的话,这恐怕将会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良久之后,朱元璋有些无奈地对朱涛说。

“看来咱是该好好的想想了,若是给予这些藩王绝对的实力而不克制,以后必有祸患。”

朱涛点点头,他知道朱元璋是一代雄主,这些事儿自然是能够拎得清的。

但是看到朱元璋有些失落的样子,他还是想给这位老爹出一个主意。

“拿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两人来说,都远非池中之物,只做九边塞王都是屈才了,应该放任他们去开疆拓土。”

朱元璋非常清楚,自己这两个儿子绝对是第一等的猛将,甚至具备帅才,若是假以时日,只怕不亚于徐达的成就。

可正是这样,如今要是让他们建立开疆拓土的功勋,再掌握更多的兵权,那将来朱标的位置岂不是危险?

看着朱元璋这纠结的样子,朱涛当然清楚他想的是什么,于是说道。

“大明的疆域已经设立了宗室降爵制度,自然是没有更多的土地去分给他们了,但是可以让他们自行前去征伐,打下来多少就给他们多少。”

朱元璋马上就明白来了,现在就是让他们这些有实力的藩王到外面去作战。

无论是打下多少大明之外的国土,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封地,只要是挂着大明的旗号就行。

有本事你就喝酒吃肉,没本事你连口汤都喝不着,在降爵袭封的前提下,这不失为一条激励宗室的好办法。

既然思路已经打开了,朱元璋的心情也开始大好起来,他喝了一口鲜啤对朱涛说。

“也就是你小子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咱还得给你记一功呢。”

朱涛很无奈的表示,只要是能多放我几天假,多睡几个囫囵觉,那就比什么样的封赏都靠谱。

虽然马皇后是一直坚持后宫不可干政这个原则,从来不会对朱元璋的事儿指手画脚,可是也心疼自己儿子。

见朱涛也是谋划了这么多了,也是想着让他好好的休息一下才行,便说。

“重八,你看把孩子累成什么样子了,每天给你谋划这个谋划那个,好好的一个孩子,非得让他当什么内阁首辅,咱还怕孩子累着呢。”

朱元璋心说,整个大明朝,恐怕也就是你敢叫咱一声重八了。

但是,他还是笑呵呵的说。

“毕竟涛儿还太年轻,不让他多建点功劳,以后怎能给他大的封赏,放心,咱会让他好好休息的。”

这时,朱元璋忽然想到,晋王朱棡前不久返回大同之后,因为战况紧急,又一次来到了京城,当面向自己汇报,如今还未离京。

于是,他便对旁边的老唐说道。

“老唐,咱这次来没带从人,你就辛苦一趟吧,分别去燕王府和晋王府,替咱传一道口谕,让老三和老四马上来这里,咱有话说。”

老唐马上领命而去,仅仅是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朱棡和朱棣就已经全都来到这里。

两人到这儿之后,才发现朱元璋和马皇后全都在此,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说。

朱棡试探着问朱元璋说。

“不知父皇这么急着宣召儿臣过来,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我们去做?”

朱元璋却一改往日的帝王威严,只是笑呵呵地说道。

“当然是好事儿啊,咱这是打算给你们裂土封王,再次加封。”

朱棣和朱棡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有些懵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的降爵袭封制度早就已经确定了下来,九大塞王能够世袭罔替,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荣宠了,怎能还继续裂土加封。

朱棣连忙叩首,对朱元璋说。

“父皇,您是不是在涛弟这里喝了点酒,有些醉意了,儿臣还是扶您回去休息,等到您酒醒之后再商议。”

朱棡见朱棣这么说,也只能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

“是啊,父皇您已经有些醉意了,还是早些歇息吧,儿臣不能趁着您喝醉,就做不利于国家之事,毕竟我们都是您的皇子。”

朱元璋看着两人如此说,心中也是高兴,觉得这两位皇子还算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你们不要多想,咱平时酒量是多少,你们两人心中也是清楚的,不说是千杯不醉,也是海量。”

朱棡和朱棣当然清楚朱元璋的酒量如何,但是如果不借着这个由头止住话题,不知道如何收场才是。

因为他们已经之前早就表示过了,燕王一系和晋王一脉,如果有后人不支持将降爵袭封,便为叛逆之人。

虽然朱元璋准许这两大藩王的后人世袭罔替,可是他们态度早就已经许出去了,只能随意改悔。

首节 上一节 136/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