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儿,爹想明白了,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不喜欢湘王殿下,这亲事便作罢了。”
徐雅却没说话,一扭头奔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一下徐达夫妻抖愣住了,过了好久,才叫人从外书房里把蛰伏的徐增寿拎了过来。
这几天徐增寿见着徐达就有些肝儿颤,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爹,这回我真的没出去胡闹。”
徐达摇了摇头,就追问徐雅这几天在朱涛的庄子里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回到家里就是这个表情。
徐增寿就把这几天在朱涛庄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听完后,徐达皱起了眉。
“看来,雅儿怕是喜欢上那朱涛了,只可惜那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居然敢这么对待我的女儿!”
谢夫人却完全不讲道理:“女儿有个好歹,我也不活了。”
徐达也是无奈了,这位谢氏夫人一直以泼辣著称,和自己折腾起来也够喝一壶的。
他就先问了一句:“夫人,你也别说的那么严重,咱们还是从长计议,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不?”
谢夫人想了想,回答说:“听说陆良庆家的丫头也喜欢上了这个朱涛,这小子倒是挺招女孩子喜欢的,我看不如就直接来硬的,把他抢到家中来,直接扣下先成了婚再说。”
这个主意直接被徐达给一票否决了,毕竟朱涛可不同一般的人。
在大明的地盘上,魏国公徐达可以对任何人都不给面子,毕竟他是最高公爵,可公爵再牛,也牛不过皇上,而这个朱涛则是上位最看重的义子。
甚至,这个义子的受重视程度,甚至远超了一般皇子。
朱涛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被惦记上了,吃完饭之后,便开始继续完善他那份大明银行的操作方案。
大约两个小时以后,他才把方案写完,却并没有发现父亲身边的账房刘先生过来取。
就开始问旁边的云儿:“你出去问一下,刘先生到了没有?”
云儿出去问了一下:“还没有来。”
“怪了,这老刘每次都火急火燎的,今天为什么这么拖呢,不太对劲啊?”
这时候,放在窗边的电报机,突然滴滴嗒嗒的响了起来,云儿开始记录,不一会儿拿着电报稿走了过来。
“少爷,老唐管家刚才汇报说刘先生得了急病,人已经送往庄中的急救室了,让您快点过去。”
朱涛马上站起身来:“赶紧给灵儿发报,做好急救准备,我马上就到。”
灵儿虽然是郡主,但她更喜欢做的却是护士工作,因此也很少回皇宫去,还是待在朱涛的庄子里,帮他打理这个小医院。
等到朱涛到了手术室的时候,那里早已经开始发电,有几个穿着白衣的人推着病床,赶往了急救室。
先把透视机推了过来,给刘伯温来了一个全身的扫描,看完了扫描结果,灵儿汇报道。
“是胆结石,而且已经很严重了。”
朱涛洗手消毒之后,就开始了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取出了结石,缝合完了以后,朱涛只感觉到眼前一黑,旁边的灵儿赶紧把他扶住。
“少爷,你怎么样?”
朱涛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好久没动手术,体力有些跟不上了,看来,我最近还是应该好好的锻炼才是。”
就在这时候,病床上的刘伯温醒了过来,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上连着许多管子,还有什么不知名的液体正往身体里钻。
“少东家,是你救了我?”
朱涛一脸责备的看了看他。
“我说刘先生,你不要命了,病的这么严重也不休息一下,今天如果不是遇到我,你早挂了知道吗?”
刘伯温却长叹一声。
“老爷对我有天高地厚之恩,就算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今日若不是少爷妙手回春,我只怕早就在阴司里标名挂号了。”
开完了药,又是一番嘱咐后,朱涛就脱了自己的白大褂,换上了普通的衣服,准备下班。
谁知道刘伯温也想挣扎着爬起来:“少东家,等等我,您的那个方案做好了没有?老东家今天就要,这事可是很着急的。”
朱涛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命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工作?给我老实的在这养病吧。”
刘伯温被按在了这里,却干着急没有办法,到了中午的时候,朱元璋带着朱棣和朱标两个人一起赶到了这里。
原本还想打算抱怨刘伯温,可等发现刘伯温躺在病房里的时候,又是愧疚又是难过,当着朱涛的面又不好泄露众人的身份。
“哎,老刘,从前你说肚子里有个石块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危言耸听,还不太相信,如果不是亲眼得见,谁知道你居然病的如此严重。”
朱标也说:“刘叔,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叔父能够处理好,你就在堂弟这里好好的养病吧。”
灵儿也过来说:“老爷,大少爷,你们放心,刘先生在这里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治疗,看情况,用不了三个月就会康复如初的。”
朱元璋父子离开的时候,朱标把朱涛叫到了一边:“堂弟,我最近一段时间恐怕不能再过来种地了。”
“堂哥,有什么事吗?”
“家里有一桩生意需要去陕西谈,我必须马上就去。”
听说他要去陕西,朱涛心中一动:“不知道堂哥有没有机会去米脂?”
“有什么事吗?”
“米脂有一项特产,名字叫延川石液,北宋的时候,沈括曾经用它代替墨汁来写字,如果你有空去米脂,能不能给小弟带回来一些延川石液?”
朱标大为不解,说道。
“《梦溪笔谈》这本书,为兄也读过,这种石液虽然能够代替墨汁,但毕竟需求甚少,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你要这东西做什么?”
朱涛一脸严肃的说。
“在不久的将来,这东西将会派上大用场,将会成为必须积极储备的战略物资,堂兄可以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我们应该及早的研究,免得落在别人的后面。”
听他这么说,朱标也感了兴趣:“有什么用途?能不能先向我透露一些?”
由于现在连蒸汽机都没有造出来,什么内燃机还都相当遥远,就算跟朱标说了,他也不会相信。
于是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就说。
“你能不能想象,一辆车可以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一艘船可以不挂风帆自己驱动?”
朱标睁大了眼睛:“堂弟,你确定自己不是在白日做梦?”
朱涛一脸严肃的说。
“小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发明,等您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应该就有样品问世了,到时候堂哥就知道小弟有没有在吹牛了。”
这段时间朱涛给人的印象是神秘博学,他说的话自然而然的就带着一种威信。
朱标郑重的点了点头:“堂弟你放心,就算为兄自己去不了延川,也一定会叫手下人为你亲自取来那种延川石液。”
见兄弟两个人依依惜别,朱元璋也大为好奇的赶了过来。
“涛儿,太平,你们在说什么?”
朱标仍然一脸不可置信的说:“叔父,堂弟说有那么一种车,不用马拉,可以自己就能跑,您信不信?”
原本以为朱元璋也跟着奚落朱涛一顿,谁知道他反而一脸严肃的说。
“如果别人跟咱这么说,一顿板子是免不了的了,但涛儿这么说,咱是非常相信的,就等着看结果了!”
朱标只能暗自感叹,这个堂弟果然有毒,他哪怕说出再天方夜谭的话,也都令人信服。
对于朱涛这个说法,朱元璋虽然相信,不过也觉得奇怪的很,就问朱涛说:“涛儿,你说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原理,能提前和咱说说不?”
朱涛却卖了个关子,笑呵呵的说:“爹,这事急不得,等太平堂哥把延川石液带回来的时候,孩儿就能给您看我的新发明了。”
其实,在梦溪笔谈中提及的以延川石液烧炭作墨,只不过是初级的用法,而在后世才知道,这所谓的延川石液,就是石油。
但是面对眼前的这几个人,朱涛很难用现代的理论给他们解释清楚,只能先打着马虎眼,等以后试验成功了再说。
既然这样,朱元璋也就不再追问了,嘱咐朱涛要好好的照顾刘先生,一定要尽快让他康复,也就带着朱标等人回宫了。
三天后,正来给朱涛送洗脸水和毛巾的云儿忽然听到朱涛大呼一声:“终于签到到这个东西了,太好了!”
云儿进去,看到了朱涛的眼前放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她也不认识,就问朱涛说。
“少爷,这个是什么东西啊,看起来好奇怪,以前也没有见过呢。”
朱涛自然不能说这是自己签到来的,便笑着回答说:“这是我刚刚发明的纺织机,有了它,纺织棉花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不过,棉花现在暂时还在实验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的成熟,就像是不需要马拉的车一样,后来肯定惊艳,但现在还为时过早。
此时,倒是应该未雨绸缪,给过段时间的事情做点准备了,于是朱涛吩咐云儿把老唐给叫来。
老唐看着眼前的纺织机,虽然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也清楚,自己这位少东家时不时鼓捣出点新鲜玩意,有个新发明也并不稀奇。
“少爷,您找我来有什么事情吗?”
朱涛点点头,笑呵呵的吩咐说:“老唐,你马上找一些能工巧匠,按照这个东西仿造,越多越好,对了,这里还有一张图纸,你也一并拿去,争取在棉花成熟之前至少造成二百架。”
老唐已经不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了,对于他来说,这根本不算是什么事,便很痛快的回答说。
“少爷放心,咱们朱家庄有的是能工巧匠,这图纸这么精细,制造起来完全不费什么力气,您只管放心就是了。”
又是一段时间过后,朱棣自己愁眉苦脸的来到了朱涛的庄子,说道。
“堂弟,有件事你得帮忙,现在大军已经决定北伐了,可是已经入冬了,棉衣一时难以为继,棉被更是没有那么多,我现在给国商司办差,上面让我采购这些以供军需,我也是一时被难住了。”
朱涛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略有得意,说道。
“四堂哥,这些小弟早就给你准备好了,随我来吧,你的棉衣棉被,只要价格合适,要多少有多少。”
朱涛领着朱棣来到了一处大厅之内,却发现,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纺着棉花。
而且在旁边的墙角,也放着许多已经纺织成的棉布和棉衣,几乎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
朱棣走到墙角,用手去捏了一下已经纺织成的棉衣,顿觉又暖又柔和,他随手拿起一套棉衣穿在身上,觉得感觉非常好,既暖和又不臃肿。
于是他喜出望外,问朱涛说。
“堂弟,你这里现在有多少棉衣和棉被?我按市场价的三倍给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而且我还要再在订购十万套。”
朱涛笑了,对于自己的这个成就,他也颇觉自得。
“四堂哥,要不说你是给国商司办差的呢,还真挺阔气,放心吧,别说是十万套,就是二十万套,我这里也能供应得起。”
这个时候,朱棣才注意看了周围,这些工人们正在努力的进行着纺织。
而他们手摇着一个什么东西,把棉花放在里面,很快就能完成纺织的过程,效率极高。
应该说,比起来之前的那种棉花弓,实在是要强的太多了,效率提高了十倍有余。
于是,朱棣便十分好奇的问道:“堂弟,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朱涛给他介绍说:“四堂哥,这是小弟刚发明的纺织机,比起之前的那棉花弓的纺织方式要效率高一些。”
这可真是太过于客气了,纺织机比起来何止高一些,高的已经高出天际了。
朱棣看了朱涛一眼,心说,这小子有这样的本事,怎会不出来做官呢?
如果他能出来做官的话,那么以他的这种天赋异禀,定能会成为一个彪炳青史之人,更对国计民生有很大的裨益。
于是朱棣便旧事重谈,对朱涛说道。
“老弟,以你的本事,为何不出来谋个一官半职,也算是为大明百姓着想,造福一方生灵。”